资源简介 云南省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诊断考试(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有人说,色彩是一种文化基因。中国传统色彩既契合天地万物的自然,又被赋予人文审美的旨趣,更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观与世界观。比如“纁黄”,名字出自《楚辞》,描述了黄昏时分太阳落在地平线时的天色,古人认为此时是天地阴阳交接之时,于是有了“昏礼宜昏”之说,后来“昏礼”逐渐变为“婚礼”。黄昏色彩的映射,道法自然的理念,融入了新人对开启新生活的期待。可以说,饱含独特韵味的色彩,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又于无形中系紧情感上的纽带,强化文化上的交融。以色彩为载体形成的文化连接,何以产生共呜 融入日常、走进生活可谓至关重要。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如今渐成风潮,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欢。扎染研修活动,教人体验“布里生花”,感受非遗魅力;推出创意设计,一些玩偶、扇子等“染上”青黛,成为备受欢迎的单品;借用扎染艺术点缀衬衫、头巾等衣物,穿在身上,美在心里……当色彩表达巧妙地走进生活,当古朴与新潮相遇,古老的正在变成当代的,生机勃发。更好地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大放光彩。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而创新创造就包括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以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例,收录的每幅古画,力求在笔墨神韵等方面接近原作,很多成果也实现了数字化。丹青不老,当文化珍品借助科技实现“活色生香”,人们看到的不只是色彩、线条、写意、情怀,更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多元化呈现、时代化表达。持续激发创意灵感,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为文化创新插上科技翅膀,文化创新创造的源泉还会更充分涌流。(摘编自李洪兴《览色彩之绚 品文化之味》)材料二:中国传统色彩是否自成体系 这一问题曾引发不少人的思考。色彩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宋建明不认为只有西方色彩体系是建立在光学色彩、色彩知觉、色彩心理学等所谓的理性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事实上,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也具有自己的科学性。否则,传承了几千年的绚丽的“中国色彩”文物如何还会熠熠生辉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近代工业革命急需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而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分工明确的古代“百工”没有这个迫切性。《周礼》记载:“(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周礼》将五色与方位,乃至德行与天道相联系,正位者尊为正色。而将五色之间两两相混形成的第二等级的颜色视为间色,并将其置于偏位,视为卑者的地位。五行五色学说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为基于血缘传承的宗法制度的尊卑等级体制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将社会天人合一的理念与象征德行文化秩序的“正色说”紧密相连,就形成了伦理仪轨上的规范。五行五色学说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学说特色之一,属于意象层面的观念的色彩学。在实践层面,中国漫长的历史和多样的社会阶层在各个朝代孕育了庞大的手工艺匠人群体,与颜色相关的匠作行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匠人们从天然植物和矿物中提取颜色,或直接选取有色材料,创造出如今我们看到的技艺精湛、形态大气、色彩精美的彩陶、玉器、青铜器、漆器、纺织物,乃至建筑等文物。这是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工匠艺术层面的色彩,也是视觉可视的物象层面的色彩学本体的部分。我国无疑是文化大国,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士大夫文人。他们善于从自然情景感受和从日常经验中汲取灵感,做诗意的抒怀。在此过程中,色彩被赋予了雅致的名称,或被融入深厚的文化意涵,让色彩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神奇桥梁。王维笔下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描绘辋川春色的柳暗花明;王勃站在滕王阁上远眺山峦,一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让眼中的暮霭云烟流传千年:这些是文化层面的诗意色彩。“中国传统色彩是集远古先贤的哲思、颜色匠师群体的科学认知和文人墨客的诗性智慧为一体的色彩。”宋建明概括道。然而,历史的尘埃遮蔽了这些色彩的光芒,许多制色和染色技法失传,传统色彩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和应用中逐渐消失。传统色彩理论的吉光片羽隐藏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而器物则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宋建明感慨道:“对想要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人来说,去图书馆就足以被古籍淹没了,走出门便会被幅员辽阔的国度震惊,许多重要的文物都被锁进博物馆的库房或者被收藏在私人的收藏室里。要重新梳理传统色彩系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色名回归物象之色,是需要有很多的色彩人来做的,让当下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传统色彩之美。”尽管公众不会刻意提及,但大家对色彩文化始终保持着关注和敏感。宋建明及其团队为我国的城市乡村做了超过百项的色彩规划。2006年,他们通过调研拍摄了两万五千张的照片,让杭州的城市“水墨淡彩”意象浮现出来;十多年来,他们用升级版的方法论定义了北京城市的主旋律色,让红、灰结构显现,并且,他选取了为人熟知的“丹”“银”二字,美其名曰“丹韵银律”。如何让色彩的文字认知与视觉认知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共识性的中国色彩体系,成为当代色彩研究者的使命。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不同的领域中重新寻回这些传统色彩。他们通过实物的采集和科学的测定,穿越漫长的历史时期,再一次观物取象,构建起照亮传统的色彩大观。(摘编自《在消费主义时代,重拾东方之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辞》将黄昏时分太阳落在地平线时的天色称为“熏黄”,古人认为“昏礼宜昏”,这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承载了中国人的生活观与世界观。B.扎染工艺如今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涵,通过举办研修活动、推出创意设计等方式融入日常,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使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C.西方色彩体系是建立在所谓的理性的科学基础之上的,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而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同样具有科学性,是最先进的文化体系。D.《周礼》将五色与方位相联系,正位者尊之为正色,偏位者视之为间色,这种色彩文化学说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属于物象层面的色彩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色彩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融入人们日常,走进人们生活,有利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放光彩。B.文化创新指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来不断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C.中国古代手工艺匠人从天然植物和矿物中提取颜色,创造出各种色彩精美的文物,这是工匠艺术层面的色彩。D.面对传统色彩从日常生活的话语和应用中逐渐消失,宋建明指出,需要有很多的色彩人来重新梳理传统色彩系统。3.下面选项,不能体现“文化层面的诗意色彩”的一项是(3分)A.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B.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白居易《题元八溪居》)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5.2023年央视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一经播出便备受好评。该节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选择以中国传统五色——红、黄、青、白、黑作为节目的五大色系,再从这五大色系中挑选出桃红、缃叶、群青、凝脂、沉香作为节目的主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再结合AR技术、LED显示技术等先进技术,使节目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满庭芳·国色》节目备受好评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锦 鸡 峰王 荀上午十点二十分,画家启凡与妻子金菊香兴冲冲地来到锦鸡峰东峰。看到对面西峰上一只只活泼可爱、美丽优雅的红腹锦鸡,启凡格外兴奋,端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启凡到锦鸡峰采风,缘于金菊香朋友圈里的一个视频。凌晨六点钟,金菊香一觉醒来,看到朋友圈的视频,惊喜万分,忙给启凡看。启凡睁开惺忪的眼睛,越看越稀奇。视频中,数千只红腹锦鸡踵趾相接,分外壮观。“走,咱去看看吧,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听到金菊香的话,启凡笑了,从网上买了两张高铁票,背着行囊,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锦鸡峰过去叫松树峰,距县城九千米,因峰顶郁郁葱葱的白皮松而得名。近三年来,越来越多的红腹锦鸡云集于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县政府想拉动旅游,故把松树峰更名为锦鸡峰,把松树峰镇更名为锦鸡峰镇,把松树峰宾馆更名为锦鸡峰宾馆。据说,县政府已将锦鸡峰列入旅游建设规划,很快就要把这里开发成景区了。西峰山势险峻,人迹罕至。游客观赏红腹锦鸡,只有到东峰顶来。东峰每天人来人往,笑语连连。拍了几张称心如意的照片,启凡找块平地,支起架子,展开四尺斗方的宣纸,从包里掏出国画颜料,挤到瓷盘边,往盘中间倒点儿矿泉水,拿起毛笔,看着西峰飞来飞去的红腹锦鸡,构思片刻,就要动笔作画。眼前草丛中有几个游客扔的空饮料瓶,启凡看着很不舒服,弯腰捡起来,放进身旁的塑料袋中。“爷爷,这个画家咋还捡破烂 ”启凡扭头看去,只见一个老人拉着八九岁的小男孩,慢悠悠地走上来,脸上汗涔涔的。“这是一位穷画家。”老人附在小男孩耳边说,声音不高,启凡却听得真切。画着,画着,启凡渐渐进入了状态,越画越生动传神。游客纷纷聚拢过来,静静地看着,不时地发出惊叹声。老人也过来凑热闹。小男孩将手中刚喝完的空饮料瓶子,轻轻地放进启凡身旁的塑料袋中。小男孩端详启凡许久,拉了拉老人的手,低声说:“爷爷,我看他是启凡大师。”“别胡说,启凡大师咋会到这儿来 ”老人摇头否认。“真的,爷爷。”小男孩眨了眨眼睛,十分认真地说,“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看图识字,卡片上有书法家、画家、音乐家的图片。他就是启凡大师。”“大千世界,人像人挺多的,别胡说。”老人不以为然。“我没有胡说。”小男孩挺不服气,径直走到正在潜心作画的启凡面前,“爷爷,您是启凡大师吗 ”启凡看了看这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笑呵呵地反问道:“你说呢 ”“我说您是。”“你说是,就算是吧。”启凡轻刮了一下小男孩的鼻子,仍然笑着。“不可能。”老人不容置疑地说,“若是启凡大师来了,县里的文联主席、美协主席,还有那些画家,就会蜂拥而至。这,绝对不可能!”启凡不动声色,继续作画。“我看过不少画家的名片,有老虎王、牡丹王、梅花王、山水王。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有位中年游客请教启凡。“我从来不信画王之说。”启凡喝了一口矿泉水,笑容可掬地说,“艺术是一座高山,每个从事书画的艺术者,天天都在努力,随时都会被超越。换句话说,再有成就的艺术家,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创新,都有被淘汰的危险。”启凡边说边画。不大一会儿,一幅线条流畅、笔墨精湛的山水画,就呈现在游客面前。特别是画中的红腹锦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给我们讲讲您这幅画吧!”中年游客仿佛找到了知音,迫不及待地说。“行啊,”启凡指着刚刚完成还没落款的画作,讲得头头是道,“画好一幅画,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主题突出。我画的这幅《锦鸡峰》,就是对面西峰的景观。山中悬崖峭壁,山顶土地肥沃,生长着茂盛的白皮松,那是红腹锦鸡的乐园。这些标志性的自然地貌,绝无仅有。二是动静结合。在这幅画中,占据大半个画面的是峰顶,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和近处山崖上高高低低的白皮松,都是‘静’,而峰顶嬉戏走动的和空中飞翔的红腹锦鸡,则体现了‘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墨着色,浑然天成。三是画龙点晴。在这幅画右边山崖下不起眼的平地上,我特意安排了一个茅草房,虽说所占画面的比例非常小,但那房顶升起的炊烟和院边晾晒的小红衣服,让人感觉有几分诗意,农家日常生活的场景,跃然纸上。”游客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纷纷与启凡和他的画作合影留念。下午四时,启凡的肚子咕咕作响,收拾好行囊,准备去网上预订的锦鸡峰宾馆吃饭歇息。沿着崎岖的山路返程,穿越一片浓郁的柏树林,启凡和妻子金菊香拖着沉重的双腿,行至山下的公路上。途中没有垃圾箱,启凡的手里还提着那袋饮料瓶子。“收破烂喽——”一个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从村子的小路上出来,高声吆喝着。启凡忙向中年男子招手:“大哥——”启凡连喊三声,中年男子没有理会,继续前行。启凡赶忙跑过去。“是叫我吗 ”中年男子怔怔地问。“是呀。”启凡扬了扬手中的那袋饮料瓶子,迅即扔进三轮车里。“别人都叫我收破烂的,没人叫过我大哥。”中年男子说着,边从衣兜里掏出一把零钱。“不要钱,送给您的。”启凡向中年男子挥手告别,转身看到不远处高楼顶的五个醒目大字——锦鸡峰宾馆,飞快地走了过去。(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几段通过启凡与妻子的言行,将读者迅速带入锦鸡峰采风的情境中,表现了启凡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B.锦鸡峰过去叫松树峰,因红腹锦鸡聚集于此而更名,这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自然景观的利用和对旅游开发的重视。C.老人质疑启凡的身份,不仅展现了普通民众对艺术大师身份的不了解,也暗示了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D.启凡在讲述自己画作时提到的“主题突出”“动静结合”“画龙点睛”三个环节,体现了启凡对艺术的深刻理解。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锦鸡峰”为标题,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巧妙地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艺术创作相结合。B.小说通过对话刻画了启凡、老人、中年游客等人物形象,使不同的人物在平常的对话中展示出不同的形象特点。C.启凡捡空饮料瓶的行为与游客扔空饮料瓶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启凡的环保意识,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珍视。D.启凡将空饮料瓶送给了收破烂的中年男子,既照应了上文启凡捡空饮料瓶的情节,又刻画了启凡大方得体的形象。8.小说中小男孩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中的“红腹锦鸡”有哪些象征意义 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武宗,讳厚照,孝宗长子也。母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立为皇太子。性聪颖,好骑射。十四年二月己丑,帝自加太师,谕礼部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巡两畿、山东,祀神祈福,其具仪以闻。”三月癸丑,以谏巡幸,下兵部郎中黄巩六人于锦衣卫狱,跪修撰舒芬百有七人于午门五日。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自刃以谏,卫士夺刃,得不死,鞫治,杖杀之。六月丙子,宁王宸濠反,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孙燧、南昌兵备副使许逵死之。戊寅,陷南康。己卯,陷九江。秋七月甲辰,帝自将讨宸濠,安边伯朱泰为威武副将军。辛亥,提督南赣汀漳军务副都御史王守仁帅兵复南昌。丁已,守仁败宸濠于樵舍,擒之。八月癸未,车驾发京师。丁亥,次涿州,王守仁捷奏至,秘不发。冬十一月乙巳,渔于清江浦。十五年九月己巳,渔于积水池,舟覆,救免,遂不豫①。十一月庚申,治交通宸濠者罪,执吏部尚书陆完赴行在。十二月己丑,宸濠伏诛。甲午,还京师,告捷于郊庙社稷。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初献疾作,不克成礼。十六年三月乙丑,大渐,谕司礼监曰:“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丙寅,崩于豹房②,年三十有一。遗诏召兴献王长子嗣位。罢威武团营遣还各边军革京城内外皇店放豹房番僧及教坊司乐人。世宗入立。五月己未,上尊谥,庙号武宗,葬康陵。(选自《明史·武宗》,有删改)材料二: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注]①豫:安适。②豹房:武宗朱厚照为享乐而建造的场所。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罢威武A团营B遣还C各边军D革京城E内外皇店F放豹房G番僧H及教坊司乐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准备,与《鸿门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中的“具”意思不同。B.“秘不发”中的“发”与《苏武传》“单于子弟发兵与战”中的“发”意思相同。C.交通,古今异义词,文中指勾结,今指对铁路、公路等运输事业的总称。D.“不克成礼”中的“克”与成语“克己奉公”中的“克”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宗朱厚照的母亲是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朱厚照被立为皇太子。他生性聪明颖悟,喜爱骑马射箭。B.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因为劝谏阻止皇上到外地巡行,在午门外跪了五天,修撰舒芬等人被关进锦衣卫监狱。C.宁王宸濠造反,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孙燧、南昌兵备副使许逵因此而死。不久,南康和九江相继失陷。D.庄宗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还箭于晋王灵座前时,当时可谓意气风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4分)(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4分)14.明武宗与后唐庄宗的经历都体现了“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请结合材料一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分别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5~16题。南 歌 子[金]赵 摅涧草萋萋绿,林莺恰恰啼。汀沙过雨便无泥。换得芒鞋,随意到前溪。浦溆①浑堪画,云烟总是题。江湖老伴一蓑衣,真个斜风细雨不须归②。南歌子·杭州端午[宋]苏 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③。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④,琼彝倒玉舟⑤。谁家水调唱歌头⑥。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注]①浦溆:水滨。②江湖老伴……不须归:化用唐代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③十三楼:宋时杭州名胜。④孤黍、昌歌:席间食品。⑤琼彝、玉舟:酒壶、酒杯。⑥谁家水调唱歌头: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词第一、二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新雨过后之景,表现了山川景色的秀丽。B.赵词最后两句化用前人诗句,与上文各句浑然一体,融洽无间,毫无生搬硬套之弊。C.苏词第一、二句写远山与眉峰相似、水波与目光相似,写出了山水的灵动感,景中有情。D.苏词“声绕”句的意思是傍晚的云彩仿佛不忍与山川分别,体现了云彩对山川的深情。16.这两首词都表达了游赏之乐,但描写对象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洵《六国论》中,“ , ”两句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2)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 ”两句勾勒出边塞荒芜衰败的景象,烘托了士兵凄凉的心境。(3)在古诗词中,古人常用“梦”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冰雪与年相互滋养,造就了一系列特别的年俗。冰嬉,这一古老传统从宫廷走向民间,贯穿年节时光。宫廷冰嬉兴盛时,冰嬉健儿如冰上飞燕,速滑、花样、冰球等技艺A ,尽显尚武豪情;民间则男女老少齐上阵,天然冰场成欢乐海洋,孩童嬉闹,青年竞技,老者含笑观瞻,亲情友情在冰刀划过处升温,年的喜庆随笑语散落冰面。冰灯是年的标配,它原是渔民以冰为罩、燃烛照明的实用发明,人们在除夕的日子,从大门两侧到家里各个角落都点上冰灯,寓意照亮来年的路。如今,冰灯经岁月打磨,已经成为当下的璀璨艺术。人们将冰块雕成花鸟鱼虫、神话人物等形态,冰雕内置彩灯。(甲),街巷冰灯亮起,与大红灯笼争辉,照亮了归家路,温暖了游子心。此外,在年节装饰中,冰雪元素点晴添彩,冰雕雪塑 B ,立于街头巷尾、景区广场,与大红灯笼 C ,刚柔并济间尽显年意。查干湖冬捕是东北地区的一项传统活动。祭天醒网仪式庄严肃穆,德高望重的鱼把头带领渔民,在冰面上摆上祭品,感恩自然赐福,祈求平安丰收。在巨大的湖面上,捕鱼人在鱼把头的指挥下,分工协作,将大网放到冰面下捕鱼。①渔民们分工明确,②拉网、凿冰、收鱼,③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协同,④在冰天雪地中泼洒汗水。周边村民、外地游客,或参与劳作,(乙),场面热闹而壮观。总之,在北方,人们通过冰雪来“打扮”年,又通过年来丰富冰雪,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为人们所欢迎的仪式。18.请在文中横线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分别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词语“散落”和“打扮”的表达效果。(6分)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2.下列选项中的“将”与文中加点的“将”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将行李整理得井井有条。B.他将兵十万,镇守边疆多年。C.下周将举办一场音乐会。D.他们吵着吵着,就打将起来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诗人艾青曾写道:“每个人都要学会在自己的生命里,点燃属于自己的灯火。”生活如同一场远征,有了灯火的指引,我们才能坚定地前行,避免等待的迷茫。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B项,“受到老年人的喜爱”错误,原文是“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欢”。C项,“是最先进的文化体系”错误,于文无据。D项,“属于物象层面的色彩学”错误,应该是“属于意象层面的观念的色彩学”)2.B(“文化创新指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错误,原文是“创新创造就包括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选项说“文化创新指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说法片面)3.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意思是“长风浩浩荡荡地吹过万里,送走了秋雁,面对此景,正可以在高楼上开怀畅饮”,这两句诗没有涉及色彩,不能体现“文化层面的诗意色彩”)4.①材料二首先直接提出话题“中国传统色彩是否自成体系”,指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和西方色彩体系一样具有科学性。②接着从远古先贤的哲思、颜色匠师群体的科学认知和文人墨客的诗性智慧三个层面来阐释中国传统色彩的丰富内涵。③然后指出当下中国传统色彩面临的问题,以及宋建明等色彩研究者为重新寻回中国传统色彩而做出的努力。(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5.①节目运用了AR技术、LED显示技术等新技术、新手段,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赋予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新的形式与内涵,使中国传统色彩大放光彩。②节目选取的五大色系源于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五行五色学说,这些色彩蕴含了古代先贤的哲思,被文人墨客赋予了雅致动听的名称,或被融入深厚的文化意涵,有独特的寓意。(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6.C(“也暗示了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错误,过度解读,原文中老人质疑启凡的身份体现了启凡的低调和朴素,而不是暗示了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7.D(“刻画了启凡大方得体的形象”错误,应该是“刻画了启凡平易友善的形象”)8.①推动情节发展。小男孩和老人关于启凡身份的讨论,为下文启凡创作出引人注目的画和启凡给中年游客讲画的情节埋下伏笔。②烘托主人公形象。小男孩和老人的对话从侧面烘托出启凡为人低调、不张扬的性格,小男孩和启凡的对话体现出启凡和善亲切的形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9.①“红腹锦鸡”象征着自然之美。红腹锦鸡的存在让锦鸡峰成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②“红腹锦鸡”象征着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红腹锦鸡激发了画家启凡的创作热情,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③“红腹锦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它们在山峰间嬉戏、飞翔,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灵动的姿态,给整座锦鸡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10.BDF[(原文标点)罢威武团营,遣还各边军,革京城内外皇店,放豹房番僧及教坊司乐人。]11.B(第一个“发”指“发布、公布”,第二个“发”指“派遣”)12.B(“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在午门外跪了五天,修撰舒芬等人被关进锦衣卫监狱”错误,应该是“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被关进锦衣卫监狱,修撰舒芬等人在午门外跪了五天”)13.(1)应把我的意思报告给皇太后,国家事情重要,要与内阁大臣审慎处理它。(得分点:“达”“审处”各1分,句意2分)(2)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 还是认真探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得分点:“岂……欤”“本”各1分,句意2分)14.①明武宗生性聪明颖悟,但沉溺于游玩。他不顾大臣劝阻,坚持外出巡游,甚至因此杖杀大臣;他喜爱骑马、射箭、捕鱼,设置供娱乐的豹房、教坊司等场所。②后唐庄宗早年励精图治,不忘父亲遗志,终报父仇。但后期他沉湎于与伶人玩乐,亲信伶人,被伶人蛊惑,完全丧失了治国之志,最终身死国灭。(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15.D(“仿佛不忍与山川分别,体现了云彩对山川的深情”错误,应该是“傍晚的云彩仿佛被歌声吸引而留步,体现了歌声的美妙”)16.①赵词侧重描写自然景观,描绘了涧边萋萋的绿草、林中啼叫的黄莺、雨后无泥的汀沙、可随意前往的前溪、如画的浦溆、可题诗的云烟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词人的游赏之乐。②苏词侧重描写人文景观,上阕叙写游人登上名胜十三楼赏景,将此地与古扬州作比;下阕着重写宴饮时的食物和美酒,以及听到的《水调歌头》的歌声,表达了词人的游赏之乐。(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17.(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3)示例一: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示例二: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每空1分,若有多字、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均不给分。第(3)题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也可给分]18.A精彩纷呈B玲珑剔透C相映成趣(每处1分,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也可给分)19.①“散落”原指分散地落下,这里用来形容年的喜庆随着人们的笑语在冰面上分布开来,将无形的“喜庆”具象化,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冰面上嬉戏时欢乐的氛围四处洋溢,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欢乐喜庆。②“打扮”原义是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用冰雪装饰年节,让年节变得更加美丽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年节的重视以及通过冰雪来营造节日氛围的独特方式。(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20.②处,应该为“凿冰、拉网、收鱼”。④处,应该为“在冰天雪地中挥洒汗水”。(两处表述不当:一是②处,“拉网、凿冰、收鱼”语序不当;二是④处,“泼洒”与“汗水”搭配不当。每指对一处序号给1分,每修改正确一处给1分)21.甲:每当夜幕降临时 乙:或驻足围观(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22.A(A项,“将”是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强调对事物的处置或安排,与文中的“将”意思和用法相同。B项,“将”是动词,指带领军队作战或管理士兵。C项,“将”是副词,强调动作或状态在未来发生,相当于“将要、快要”。D项,“将”是助词,无实际意义,仅起补充音节或强调作用)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引用了诗人艾青的话,点明人生的核心命题:每个人都需主动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方向、确立目标。“灯火”在此处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意象,它代表着希望、信念、理想等精神力量,这些力量如同黑夜里的明灯,为人们驱散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第二句话进一步阐释了“灯火”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人生旅途充满未知与挑战,若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就容易陷入迷茫,徘徊不前,在等待中消耗时光,错失成长与奋斗的机会。只有拥有“灯火”,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保持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步伐,向着目标不断迈进。这启示我们,主动探索并确立人生方向,是实现自我价值、书写精彩人生的关键所在。(二)参考立意①点亮理想之灯,照亮人生征途。强调理想对人生的指引作用,突出人应树立远大理想,以理想为驱动力,在人生的远征中披荆斩棘,坚定前行。②信念如灯,驱散生命迷雾。阐述信念在面对人生困境和迷茫时的支撑力量,说明拥有坚定信念能让人在困境中保持清醒,不被挫折打倒,持续向前。③寻找自我之光,书写独特人生。聚焦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鼓励人们发掘自身特质和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灯火”,走出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第 PAGE 页,共 NUMPAGES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