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复习易错题 ——2024-2025学年期末模拟试卷(试题)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单选题1. 关于算式12×0.5=6 ,说法正确的是( )。A.0.5是6的因数 B.6是倍数C.12和0.5是6的因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2.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x应取( )。A.8 B.9 C.10 D.113.因为3a=4b,所以( )A.a∶b=3∶4 B. C.4.是奇数也是质数.( )A.1 B.2 C.7 D.85.以下各数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的是( )。A.3 B.1 C.9 D.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4的倍数的数一定是偶数 B.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C.两个奇数的差一定是奇数 D.整数都比分数大7. 甲、乙两筐苹果各 24 千克,从甲筐取出4千克放入乙筐中,这时乙筐的苹果的质量比甲筐多( )。A. B. C.8.在1-20这20个自然数中,所有的偶数的和比奇数的和多( )。A.2 B.5 C.10 D.209.小李有一部手机,手机充满电后,可供通话6小时或者供待机210小时。某天,小李乘坐火车,上车时手机处于满电状态,而当他下车时手机电量刚好耗尽。如果小李在火车上的通话时长相当于他乘坐火车时长的一半,其余时间手机均为待机状态,那么他乘坐火车的时长是( )。A.9小时10分 B.9小时30分 C.10小时20分 D.11小时40分二、判断题10.把84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84=2×6×7。( )11.一个半圆形木板的半径是r,周长是πr+2r.( )1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和一定不是2的倍数。( )13.因为2<3<4,所以, < < 。( )14.除了2以外,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所得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 )15.小华读一本书,计划10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3页,结果提前2天读完,则这本书共有160页。( )三、填空题16.小华用8天时间看了一本120页的课外书,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每天看 页。17. 26比一个数的多6,这个数是 。18.如果a+1=b(a和b都是自然数,且不等于0),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19. 已知(m是自然数且),如果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21,那么m的值为 。20.如图,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每个面上各写了一个自然数,并且相对的两个面上的两个数之和相等,现在只能看见三个面上写的数,如果看不见的各面写的都是质数,那么写有12 和6 两面的对面的质数和是 。21.11和15中, 是质数, 是合数。22.用方程解甲、乙两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7小时后在距离中点35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 千米?23.(从小到大填写).(1)12的因数有 ;(2)18的因数有 ;(3)12和18的公因数有 .四、计算24.直接写出得数。25.列竖式计算。3.5+2.75= 3.56-=26.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1)(2)(3)(4)27.解方程6(x-8)=8.4 5x-1.2×0.5=6.6五、操作题28. “外圆内方”与“外方内圆”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设计。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并标出圆心O和半径r。(要求:要保留找圆心的作图痕迹。)六、解决问题29.【传统文化】竹编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下面是3名竹编手工艺人制作同款竹器的情况,这3名手工艺人谁做得最快 王师傅 李师傅 张师傅时间/时 6 8 12件数/件 14 18 1830.一板药共10粒,每天早、中、晚各吃一粒,这板药能吃几天?(用分数表示)31.已知300=2×2×3×5×5,则300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因数?32.李大爷靠墙围了一个半径是10米的半圆形养鸡场,用了多长的篱笆?如果要扩建这个羊圈,把它的直径增加2米,羊圈的面积增加多少?33.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队取得了40金27银24铜的好成绩,其中金牌的数量占奖牌总数量的几分之几?34.某小学五年级四班王老师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全班学生恰好平均分成3个小组,每组人数在10人至20人之间,王老师与每名学生植树同样多,一共植树364棵,则五年级四班有学生多少人?每人植树多少棵?35.一个圆形餐桌,桌面正中铺着一块圆形的桌布,桌布从桌面上垂下的距离是5分米。桌面上放着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转盘(圆桌的正中间),圆形转盘的直径是14分米,转盘的边缘距离圆桌的边缘3分米。圆形桌布从桌面上垂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6.如图,池塘的周长为251.2米,池塘周围(阴影)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条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栏杆长多少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解:因为0.5是小数,所以0.5和12不是6的因数,6也不是0.5和12的倍数。故答案为:D。【分析】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为0),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也称约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指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2.【答案】B【解析】【解答】解: 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x 应当大于8,小于等于9,所以x=9。故答案为:B。【分析】假分数是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据此可知X应当大于8等于而小于9,问题得解。3.【答案】C【解析】【解答】因为3a=4b,所以=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解方程中的交叉相乘。4.【答案】C【解析】【解答】解: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2和8都是偶数.7是奇数也是质数.【分析】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5.【答案】C【解析】【解答】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9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12和18的公因数,然后对比各选项即可找到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据此解答.6.【答案】A【解析】【解答】选项A,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4是2的倍数,是4的倍数的数一定是偶数,此题说法正确;选项B,质数2是偶数,原题说法错误;选项C,3-1=2,两个奇数的差是偶数,原题说法错误;选项D,因为1>,1<,1=,所以整数可能比分数大,也可能比分数小,还可能等于分数,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整数可能比分数大,也可能比分数小,还可能等于分数,据此举例判断。7.【答案】B【解析】【解答】解:(4+4)÷(24-4)=8÷20=这时乙筐的苹果的质量比甲筐多故答案为:B【分析】 从甲筐取出4千克苹果放入乙筐,这时甲筐还剩(24—4)千克,乙筐比甲筐多(4+4)千克,用(4+4)千克除以(24-4)千克。8.【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1-20这20个自然数中,所有的偶数的和比奇数的和多(2+4+6+8+10+12+14+16+18+20)-(1+3+5+7+9+11+13+15+17+19)=10。故答案为:C。【分析】偶数是指是2的倍数的数,奇数是指不是2的倍数的数,据此作答即可。9.【答案】D【解析】【解答】解:210÷6=35设乘火车时长为x小时。x×35+x×1=21018x=210x=小时=11小时40分。故答案为:D。【分析】采用赋值法设手机满电电量为210,那么通话每小时消耗35,待机每小时消耗1。设乘坐火车时长为x小时,则通话时间和待机时间都是x小时。根据总电量是210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乘车时间即可。10.【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把84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84=2×2×3×7。原题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原题中6不是质数。11.【答案】正确【解析】【解答】 一个半圆形木板的半径是r,周长是πr+2r,此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已知一个半圆的半径r,要求半圆的周长C半圆,用公式:C半圆=πr+2r,据此判断。12.【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和一定不是2的倍数,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和是奇数,一定不是2的倍数。13.【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故答案为:错误。【分析】分子和分母相等时,分数值是1。14.【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因为1是奇数,且除2外的质数也一定是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是2的倍数,所以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奇偶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奇数+奇数=偶数,据此可以判断。15.【答案】错误【解析】【解答】 (10-2)×3=8×3=24(页)24÷2×10=12×10=120(页)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条件“ 计划10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3页,结果提前2天读完 ”可知, 实际需要10-2=8天读完,那么这8天多读了3×8=24页,多读的这部分是计划多用的2天读的数量,用多读的页数÷2=计划每天读的页数;计划每天读的页数×计划的天数=这本书的总页数,据此列式解答。16.【答案】;15【解析】【解答】他用8天时间看完这本书,所以每天看120÷8=15页所以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分析】也可以这样理解,8天看完一本书,所以每天看这本书的 ,每天看 ×120=15页17.【答案】30【解析】【解答】解:设这个数是x。x=30故答案为:30【分析】“ 一个数的 ”,即,“ 26比一个数的多6 ”,即26比多6,列式为,求解x即可。18.【答案】1;ab【解析】【解答】解:如果a+1=b(a、b都是自然数,且不等于0),则a和b互质,所以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ab。故答案为:1;ab。【分析】如果a+1=b(a、b都是自然数,且不等于0),则说明这两个数是相邻的自然数,如7,8,那么这两个数互质,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19.【答案】7【解析】【解答】 解:因为a=2×3×m,b=3×5×m(m为非0自然数)所以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3m,3m=21,所以m=21÷3=7;故答案为:7【分析】先把要求的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然后把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0.【答案】40【解析】【解答】解:27的对面是2,12的对面是17,6的对面是2327+2=2929=12+1729=6+2317+23=40故答案为:40【分析】题中27 是奇数,12 和6是偶数,要使这三个数和它们对面的质数的和相等,质数中只有2是偶数,所以其和为27+2=29;那么就有29=12+17,29=6+23。故12和6两面的对面的质数和是:17+23=40。21.【答案】11;15【解析】【解答】解:11和15中,11是质数,15是合数。故答案为:11;15。【分析】质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它因数的数;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22.【答案】70【解析】【解答】解:设慢车每小时行x千米。80×7-7x=35×2560-7x=707x=560-707x=490x=70故答案为:70【分析】根据7小时后在距离中点35千米处相遇,可以得出等量关系:快车行的路程(速度80×时间7)-慢车行的路程(速度80×时间x)=2个35千米,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23.【答案】(1)1,2,3,4,6,12.(2)1,2,3,6,9,18.(3)1,2,3,6.【解析】【解答】1、12=2×6=3×4,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故答案为:1,2,3,4,6,12.2、18=2×9=3×6,所以18的因数有:1,2,3,6,9,18.故答案为:1,2,3,6,9,18.3、12=2×2×3,18=2×3×3,2×3=6,所以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故答案为:1,2,3,6.【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应成对成对的找,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24.【答案】【解析】【分析】将小数换成分数,再根据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进行解答。小数转换为分数的方法:观察小数的位数, 将小数的数字表示为分母的倍数, 并将小数的数字作为分子。 如果小数可以化简, 进行约分。 分数加法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的方法相加。 分数减法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的方法相减。25.【答案】解:3.5+2.75=6.253.03.56-=2.99【解析】【分析】计算小数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小数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当10继续减。26.【答案】(1)解:6.12++2.88+=6.12+2.88+(+)=9+1=10(2)解:=-+=1+=(3)解:5-(-)=5-=(4)解:+(-)=+=【解析】【分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使运算简便;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7.【答案】 6 (x-8) =8.4解: 6 (x-8) ÷6=8.4÷6x-8=1.4x-8+8=1.4+8x=9.45x-1.2×0.5=6.6解:5x-0.6=6.65x-0.6+0.6=6.6+0.65x=7.25x÷5=7.2÷5x=1.44【解析】【分析】解方程要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同时乘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两边仍然相等。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可。28.【答案】解:【解析】【分析】先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要画圆形的直径,直径÷2=圆的半径,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据此画圆,圆规针尖所在的位置是所画圆的圆心。29.【答案】解:王师傅的平均速度:(件/时),李师傅的平均速度:(件/时), 张师傅的平均速度:(件/时),即王师傅的速度最快。答:王师傅做得最快。【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制作的件数除以所用的时间,所以分别计算王师傅、李师傅、张师傅的平均速度;然后将他们的平均速度化为带分数形式,方便比较大小;通过比较大小得出王师傅的平均速度最大,即王师傅做得最快。30.【答案】解:10÷3=(天)答:这板药能吃天。【解析】【分析】药的总量÷每天吃的数量=能吃的天数,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可以将商写成分数。31.【答案】解:(2+1)×(1+1)×(2+1)=3×2×3=18(个)答:300一共有18个不同的因数。【解析】【分析】求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必须先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将同一个质因数的个数加1后相乘(比如本题中质因数2有2个即2+1,质因数3有1个即1+1,质因数5有2个则2+1),其积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个数。32.【答案】解:10×2×3.14÷2=20×3.14÷2=62.8÷2=31.4(米)10×2+2=22(厘米)[(22÷2)2-102]×3.14=21×3.14=65.94(平方米)答:用了31.4米的篱笆,羊圈的面积增加65.94平方米。【解析】【分析】篱笆的长度=半径×2×π÷2;羊圈增加后的直径=原来的半径×2+羊圈直径增加的面积,所以羊圈增加的面积=(扩建后羊圈的半径2-原来羊圈的半径2)×π;据此代入数值作答即可。33.【答案】34.【答案】解:364=2×2×7×13=7×52,52-1=51(人)。答:五年级四班有学生51人,每人植树7棵。【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因数和倍数的应用问题,根据质数和倍数的定义进行分析.35.【答案】解:14÷2+3=7+3=10(分米);3.14×10 =3.14×100=314(平方分米);10+5=15(分米);3.14×15 =3.14×225=706.5(平方分米);706.5-314=392.5(平方分米)。答:圆形桌布从桌面上垂下部分的面积是392.5平方分米。【解析】【分析】圆形桌布从桌面上垂下部分是一个外圆半径15分米,内圆半径10分米的圆环,环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其中圆的面积=π×半径 。36.【答案】解:251.2÷3.14÷2=80÷2=40(米)40+5=45(米)3.14×(452-402)=3.14×(2025-1600)=3.14×425=1334.5(平方米)3.14×45×2=141.3×2=282.6(米)答:水泥路的面积是282.6平方米,栏杆长282.6米。【解析】【分析】 水泥路的面积=π×(R2-r2);其中,r=周长÷π÷2,R=r+水泥路的宽;栏杆长=π×R×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