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目录模块一:新知归纳模块二:考点讲解举一反三考点1:物质变化的辨别考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考点3: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模块三:过关检测题型分组练巩固提高综合练模块一 新知归纳考点0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常伴随现象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举例 ①燃气燃烧②铁锅生锈③粮食酿酒④食物变质 ①衣服晾干②屏幕破碎③水沸腾④汽油挥发联系 ①在物理变化中,不发生化学变化;②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特别提醒】1.化学变化一定:①有新物质生成;②有能量的变化;③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不一定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仅仅是压力增大引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如火药爆炸、烟花爆竹爆炸是化学变化,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气球爆炸均是物理变化;4.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又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5.产生沉淀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6.颜色改变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7.放出气体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考点0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判断依据 ① 直接由感官感知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掂量等):颜色、状态、气味等;② 用仪器测量的:如硬度、密度等;③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的:如熔点、沸点等 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判断其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举例 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纸能燃烧等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提醒】1.有些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2.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定是物理性质。考点03:变化与性质的判断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区别 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 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联系 性质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性质决定变化。语言表述常用词 ① 有表示现在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等表示时态的词语,如:“在”、“了”、“已经”等。② 表示过程的词语,如:挥发、燃烧等。 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词语。如:能、可以、易、会、难、不能、不可以、不易、不会等,或者有“是……”、“具有……”等说法。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模块二 考点讲解举一反三考点1:物质变化的辨别【例1】(2025·安徽合肥·三模)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杯弓蛇影 B.火树银花 C.刻舟求剑 D.木已成舟【答案】B【详解】A、杯弓蛇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火树银花,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2】(24-25九年级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2024年8月9日国潮飞天夜游节在郑州园博园开幕,演出的下列节目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敦煌飞天 B.篝火共舞 C.瀑布烟花 D.非遗火壶【答案】A【详解】A、敦煌飞天是舞蹈表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篝火燃烧涉及木材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C、烟花燃放是火药剧烈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火壶表演通常涉及燃料燃烧(如酒精),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变式1】(24-25九年级下·山东日照·阶段练习)2025年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哪吒重塑肉身的片段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研磨藕粉 B.冷水制浆 C.刻刀塑型 D.真火重生【答案】D【详解】A、研磨藕粉只是改变了藕粉的形状和颗粒大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B、冷水制浆是将物质混合制成浆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C、刻刀塑型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错误;D、真火重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等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故选D。【变式2】(24-25九年级上·山东枣庄·阶段练习)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发射 B.粮食酿酒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答案】C【详解】A、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释放能量,推动火箭升空。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是利用微生物将粮食中的糖类等物质发酵转化为酒精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3】(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4月27日,神舟二十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移交了空间站的钥匙。5月22日,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以下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发射 B.航天员乘组移交钥匙C.航天员打开舱门出舱 D.航天员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答案】A【详解】A、火箭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航天员乘组移交钥匙,移交钥匙仅是物体位置的转移,钥匙的组成和性质未改变,属于物理变化;C、航天员打开舱门出舱,舱门开关是机械运动,未改变物质组成,属于物理变化;D、航天员安装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装置属于物体位置或结构的调整,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考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例3】(24-25九年级上·河南安阳·阶段练习)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B.颜色改变 C.发光、放热 D.有新物质生成【答案】D【详解】化学变化是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其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故选:D。【例4】(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下列俗语或诗词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纸里包不住火 B.百炼方能成钢 C.铁杵磨成针 D.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C【详解】A、纸里包不住火,说明纸张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百炼方能成钢,说明碳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铁杵磨成针,说明铁杵的形状可以改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与化学性质无关,符合题意;D、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2025·江西·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D.难溶于水【答案】A【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需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如可燃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则是不需化学变化即可观察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等。【详解】A、分解是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颜色和状态可直接观察,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熔点仅改变物质状态,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难溶于水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2】(2025·广西崇左·模拟预测)广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青铜强度高 B.陶瓷耐腐蚀 C.书画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答案】A【详解】A、青铜强度高,不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B、陶瓷耐腐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书画易燃烧,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墨迹难氧化,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3】(2025·陕西榆林·模拟预测)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灰黑色 B.质软 C.可燃性 D.润滑性【答案】C【详解】A、灰黑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质软,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润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考点3: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例5】(24-25九年级下·海南海口·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合成氨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答案】C【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则可以用于医疗急救,可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氮气用于合成氨,发生了化学变化,该性质属于氮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可以用于制作霓虹灯,该性质不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体现,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人工降雨 B.氮气——作保护气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D.活性炭——作吸附剂【答案】B【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因为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D、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B。【变式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乙醇用作燃料 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C.煤用于火力发电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答案】D【详解】A、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乙醇的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煤用于火力发电,利用煤燃烧放热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是利用木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变式3】酒精①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边汽化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回答有关酒精的问题:(填序号)(1)物理性质有 。(2)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 。(4)描述酒精用途的有 。【答案】(1)①②③(2)⑧(3)⑦(4)⑤【详解】(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则①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均属于物理性质;(2)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4)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属于描述酒精用途。模块三 知识检测考点1:物质变化的辨别1.(2025·广东·二模)茶叶在沸水中逐渐舒展,茶汤颜色变深。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茶叶吸水膨胀,恢复扁平形状 B.沸水使茶多酚快速溶出C.茶多酚氧化,生成茶红素,使汤色红 D.咖啡因溶解,使茶汤略显苦味【答案】C【详解】A、茶叶吸水膨胀是物理形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B、茶多酚溶解是物质分散过程,未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C、茶多酚氧化生成茶红素,有新物质产生,属化学变化。D、咖啡因溶解是物理过程,未发生化学反应,属物理变化。故选:C。2.(2025·吉林·一模)“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烂漫,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下列踏青所见所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泉水激石 B.露水成珠 C.炭火烧烤 D.树影斑驳【答案】C【详解】A、泉水激石过程中水流冲击石头,属于物理磨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露水成珠过程中水蒸气液化形成水滴,是物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炭火烧烤过程中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树影斑驳过程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影子,无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3.(2025·安徽合肥·三模)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传统节日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端午赛龙舟 B.中秋赏明月C.重阳插茱萸 D.春节放烟花【答案】D【详解】A、端午赛龙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中秋赏明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重阳插茱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春节放烟花,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4.(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A.沙里淘金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冰雪消融【答案】C【详解】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24-25九年级下·云南昆明·阶段练习)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A.铜雕锈蚀 B.面包发霉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答案】C【详解】A、铜雕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火山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只有C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6.(24-25九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金属钠能在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以下现象,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C.集气瓶中的黄绿色逐渐褪去 D.产生大量白烟【答案】D【详解】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A、放出大量的热,很多物理变化也可能伴随放热现象,比如电饭锅通电会产生热量,但不是化学变化,所以放热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B、发出黄色的火焰,这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不能直接表明有新物质生成,错误;C、集气瓶中的黄绿色逐渐褪去,可能只是氯气的状态或分布发生了改变,不一定意味着有新物质生成,错误;D、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固体小颗粒,说明反应生成了新的固体物质,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考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7.(24-25九年级上·上海崇明·阶段练习)氯化钠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味咸,易溶于水、甘油,这些属于氯化钠的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物理变化 D.用途【答案】B【详解】氯化钠为白色晶体状,味咸,易溶于水、甘油,这些对氯化钠性质的描述,且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8.(2025·安徽滁州·三模)下列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是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的铁锈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答案】B【详解】A、用漏勺捞汤圆是利用汤圆不溶于水及汤圆是固体且大小大于漏勺孔洞,没有利用化学性质;B、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铁、水,利用了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学性质。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没有利用化学性质;D、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的物理性质,没有利用化学性质;故选:B。9.(2025·云南西双版纳·三模)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质软 B.密度比水小 C.能够燃烧 D.白色固体【答案】C【详解】A、石蜡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B、石蜡密度比水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C、石蜡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D、石蜡是白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C。10.(2024·山西长治·模拟预测)千百年来,中华诗词培育着人们的文化自信、涵养着民族精神。以下古诗句中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 B.烈火焚烧若等闲C.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答案】A【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详解】A. 日出江花红胜火,展现出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B. 烈火焚烧若等闲,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爆竹声中一岁除,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下列有关CO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无色 B.无味 C.可燃烧 D.不溶于水【答案】C【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详解】A、无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不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3: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12.2024年1月9日消息,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机成功发电。其原理是通过氦气球提供初始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在500米以上高空采集捕获风能。氦气球升空利用氦气的性质是A.密度小 B.化学性质稳定 C.无色无味 D.通电发光【答案】A【详解】A、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填充气球。符合题意;B、化学性质稳定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C、无色无味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D、通电发光与浮力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13.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答案】D【详解】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选项错误。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选项错误。C、导电性强,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选项错误。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1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答案】B【详解】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故A错误;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主要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B正确;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主要利用其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D.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主要利用其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B。15.(24-25九年级上·河北张家口·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常状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③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④可作制冷剂;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序号填空:(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的现象: 。(5)用途: 。【答案】(1)①(2)⑤(3)②(4)③(5)④【分析】①颜色、气味、密度等,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镁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属于现象描述;④可作制冷剂,属于用途描述;⑤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详解】(1)由分析可知,属于物理性质的为①。(2)由分析可知,属于化学性质的为⑤。(3)由分析可知,属于化学变化的为②。(4)由分析可知,属于现象的为③。(5)由分析可知,属于用途的为④。16.(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点燃木炭;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横线上:(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属于用途的是 。【答案】(1) ① ②(2) ④ ⑥⑦(3)③⑤【分析】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木炭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③用木炭取暖属于物质的用途;④木炭研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⑤木炭制成黑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⑥点燃木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该过程有生成二氧化碳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详解】(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故填:①;②;(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⑥⑦,故填:④;⑥⑦;(3)属于用途的是③⑤,故填:③⑤。1.(24-25九年级上·新疆阿克苏·期末)将下列描述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进行归类。(填序号)①酒精易挥发;②酿酒;③石蜡熔化;④玻璃破碎;⑤金刚石的硬度大;⑥铜丝能导电;⑦呼吸作用;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⑨酒精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答案】(1)③④(2)②⑦(3)①⑤⑥(4)⑧【分析】①酒精易挥发,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②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⑥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⑦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铁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⑨酒精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用途的描述。【详解】(1)由分析可知,③④属于物理变化。(2)由分析可知,②⑦属于化学变化。(3)由分析可知,①⑤⑥属于物理性质。(4)由分析可知,⑧属于化学性质。2.(24-25八年级下·山东滨州·阶段练习)将下列描述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归类。(填序号)①酒精易挥发;②用粮食酿酒;③石蜡熔化;④玻璃破碎;⑤金刚石的硬度大;⑥铜丝能导电;⑦呼吸作用;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答案】(1)③④(2)②⑦(3)①⑤⑥(4)⑧【分析】①酒精易挥发,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②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⑥能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⑦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铁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详解】(1)由分析可知,③④属于物理变化;(2)由分析可知,②⑦属于化学变化(3)由分析可知,①⑤⑥属于物理性质(4)由分析可知,⑧属于化学性质。3.(24-25九年级下·四川眉山·期中)已知下列变化:A.钢铁生锈;B.食盐能溶于水;C.灯泡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E.木材能燃烧;F.轮胎爆炸;G.蜡烛燃烧;H.风力发电(1)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2)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3)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4)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字母)【答案】(1)CDFH(2)B(3)AG(4)E【详解】(1)C、灯泡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F、轮胎爆炸;H、风力发电,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2)B、食盐能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3)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G、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E、木材能燃烧,说明木材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4.(23-24九年级上·河北唐山·阶段练习)认真观察、分析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1所示,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图2中蜡烛燃烧前先熔化,蜡烛熔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分析图1、图2、图3所示的实验可知,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1)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2)物理变化(3)不一定【详解】(1)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判断出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2)蜡烛燃烧过程中熔化,是物态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3)灯泡通电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5.(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阶段练习) 认真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Ⅰ,镁带燃烧的现象是 ,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 。(2)如图Ⅱ中发生的变化是 ,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Ⅲ中发生的变化是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答案】(1) 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变化 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2) 化学变化 一定(3) 物理变化 不一定(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1)镁带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如图Ⅱ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3)图Ⅲ是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6.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C3H5FO2)泄露导致9人中毒。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在空气中消耗氧气燃烧生成氟化氢(HF)、二氧化碳和水;⑤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1)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其用途有 。(2)按照我国国家邮政局规定氟乙酸甲酯等这类物品不得邮递,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为(写一点) ;为了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接触时应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答案】(1) ①②③ ④⑤ ⑥(2) 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用酒精清洗【详解】(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故①②③属于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物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故④⑤属于氟乙酸甲酯的化学性质;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起始原料等属于氟乙酸甲酯的用途;(2)氟乙酸甲酯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所以不得邮递;可溶于酒精,所以接触时应正确处理的方法是用酒精清洗。7.(23-24九年级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用途有 。【答案】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溶于水、溶解碘 易燃烧 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点燃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因为酒精易燃烧,故就行常用作燃料。【点睛】阅读文字并提取有用信息,并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目录模块一:新知归纳模块二:考点讲解举一反三考点1:物质变化的辨别考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考点3: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模块三:过关检测题型分组练巩固提高综合练模块一 新知归纳考点0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常伴随现象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举例 ①燃气燃烧②铁锅生锈③粮食酿酒④食物变质 ①衣服晾干②屏幕破碎③水沸腾④汽油挥发联系 ①在物理变化中,不发生化学变化;②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特别提醒】1.化学变化一定:①有新物质生成;②有能量的变化;③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不一定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仅仅是压力增大引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如火药爆炸、烟花爆竹爆炸是化学变化,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气球爆炸均是物理变化;4.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又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5.产生沉淀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海水晒盐是物理变化;6.颜色改变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7.放出气体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考点0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判断依据 ① 直接由感官感知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掂量等):颜色、状态、气味等;② 用仪器测量的:如硬度、密度等;③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的:如熔点、沸点等 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判断其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举例 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纸能燃烧等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提醒】1.有些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2.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定是物理性质。考点03:变化与性质的判断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区别 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 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联系 性质是变化的内因,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性质决定变化。语言表述常用词 ① 有表示现在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等表示时态的词语,如:“在”、“了”、“已经”等。② 表示过程的词语,如:挥发、燃烧等。 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词语。如:能、可以、易、会、难、不能、不可以、不易、不会等,或者有“是……”、“具有……”等说法。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模块二 考点讲解举一反三考点1:物质变化的辨别【例1】(2025·安徽合肥·三模)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杯弓蛇影 B.火树银花 C.刻舟求剑 D.木已成舟【例2】(24-25九年级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2024年8月9日国潮飞天夜游节在郑州园博园开幕,演出的下列节目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敦煌飞天 B.篝火共舞 C.瀑布烟花 D.非遗火壶【变式1】(24-25九年级下·山东日照·阶段练习)2025年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哪吒重塑肉身的片段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研磨藕粉 B.冷水制浆 C.刻刀塑型 D.真火重生【变式2】(24-25九年级上·山东枣庄·阶段练习)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发射 B.粮食酿酒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变式3】(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4月27日,神舟二十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移交了空间站的钥匙。5月22日,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以下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发射 B.航天员乘组移交钥匙C.航天员打开舱门出舱 D.航天员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考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例3】(24-25九年级上·河南安阳·阶段练习)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B.颜色改变 C.发光、放热 D.有新物质生成【例4】(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下列俗语或诗词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纸里包不住火 B.百炼方能成钢 C.铁杵磨成针 D.蜡炬成灰泪始干【变式1】(2025·江西·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D.难溶于水【变式2】(2025·广西崇左·模拟预测)广西博物馆馆藏文物有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青铜强度高 B.陶瓷耐腐蚀 C.书画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变式3】(2025·陕西榆林·模拟预测)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灰黑色 B.质软 C.可燃性 D.润滑性考点3: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例5】(24-25九年级下·海南海口·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合成氨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变式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人工降雨 B.氮气——作保护气C.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D.活性炭——作吸附剂【变式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乙醇用作燃料 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C.煤用于火力发电 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变式3】酒精①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边汽化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回答有关酒精的问题:(填序号)(1)物理性质有 。(2)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 。(4)描述酒精用途的有 。模块三 知识检测考点1:物质变化的辨别1.(2025·广东·二模)茶叶在沸水中逐渐舒展,茶汤颜色变深。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茶叶吸水膨胀,恢复扁平形状 B.沸水使茶多酚快速溶出C.茶多酚氧化,生成茶红素,使汤色红 D.咖啡因溶解,使茶汤略显苦味2.(2025·吉林·一模)“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烂漫,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下列踏青所见所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泉水激石 B.露水成珠 C.炭火烧烤 D.树影斑驳3.(2025·安徽合肥·三模)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传统节日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端午赛龙舟 B.中秋赏明月C.重阳插茱萸 D.春节放烟花4.(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A.沙里淘金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冰雪消融5.(24-25九年级下·云南昆明·阶段练习)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A.铜雕锈蚀 B.面包发霉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6.(24-25九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金属钠能在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以下现象,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C.集气瓶中的黄绿色逐渐褪去 D.产生大量白烟考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7.(24-25九年级上·上海崇明·阶段练习)氯化钠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味咸,易溶于水、甘油,这些属于氯化钠的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物理变化 D.用途8.(2025·安徽滁州·三模)下列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是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的铁锈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9.(2025·云南西双版纳·三模)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质软 B.密度比水小 C.能够燃烧 D.白色固体10.(2024·山西长治·模拟预测)千百年来,中华诗词培育着人们的文化自信、涵养着民族精神。以下古诗句中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 B.烈火焚烧若等闲C.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11.(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下列有关CO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无色 B.无味 C.可燃烧 D.不溶于水考点3: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12.2024年1月9日消息,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机成功发电。其原理是通过氦气球提供初始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在500米以上高空采集捕获风能。氦气球升空利用氦气的性质是A.密度小 B.化学性质稳定 C.无色无味 D.通电发光13.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1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15.(24-25九年级上·河北张家口·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常状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③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④可作制冷剂;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序号填空:(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的现象: 。(5)用途: 。16.(24-25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点燃木炭;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横线上:(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属于用途的是 。1.(24-25九年级上·新疆阿克苏·期末)将下列描述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进行归类。(填序号)①酒精易挥发;②酿酒;③石蜡熔化;④玻璃破碎;⑤金刚石的硬度大;⑥铜丝能导电;⑦呼吸作用;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⑨酒精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2.(24-25八年级下·山东滨州·阶段练习)将下列描述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归类。(填序号)①酒精易挥发;②用粮食酿酒;③石蜡熔化;④玻璃破碎;⑤金刚石的硬度大;⑥铜丝能导电;⑦呼吸作用;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3.(24-25九年级下·四川眉山·期中)已知下列变化:A.钢铁生锈;B.食盐能溶于水;C.灯泡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E.木材能燃烧;F.轮胎爆炸;G.蜡烛燃烧;H.风力发电(1)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2)属于物理性质的有 。(3)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4)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字母)4.(23-24九年级上·河北唐山·阶段练习)认真观察、分析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1所示,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图2中蜡烛燃烧前先熔化,蜡烛熔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分析图1、图2、图3所示的实验可知,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5.(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阶段练习) 认真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Ⅰ,镁带燃烧的现象是 ,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 。(2)如图Ⅱ中发生的变化是 ,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Ⅲ中发生的变化是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6.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C3H5FO2)泄露导致9人中毒。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在空气中消耗氧气燃烧生成氟化氢(HF)、二氧化碳和水;⑤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1)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其用途有 。(2)按照我国国家邮政局规定氟乙酸甲酯等这类物品不得邮递,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为(写一点) ;为了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接触时应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7.(23-24九年级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用途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5年新初三化学暑假优学讲练(人教2024版)(原卷版).doc 第0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5年新初三化学暑假优学讲练(人教2024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