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统一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统一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襄阳市 2025 年 7 月高一期末统一调研测试
地 理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统计表明,1990—2020 年,我国人口分布重心一直位于河南省信阳市 。 图 1 为信阳市 所辖县市区及 1990—2020 年我国人口分布重心变化 。据此完成 1 ~3 题。
1. 1990 年以来我国人口重心
A. 逐年南移 B. 快速南移 C. 呈南移趋势 D. 呈钟摆式移动 2. 1990—2020 年的人口重心变化 ,反映了此阶段我国
A. 区际人口流动性较小 B. 人口数量总体上较稳定
C. 人口分布格局较均衡 D. 南方地区人口增长较快
高一地理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3. 我国人口重心分布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南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B. 北方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C. 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较快 D. 南方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图 2 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该区域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近年 来传统民居窑洞被废弃的现象逐渐增多 。当地政府采取建“ 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模式 , 即 不改变窑洞原有空间结构 , 引入民俗展示、民宿体验等功能 ,对自然、人文环境进行整体保 护 。据此完成 4~6 题。
4. 依据野外地貌观察的一般方法 ,对该区域进行地貌观察时 ,正确的顺序是
①观察区域内黄土塬面形态 ②观察沟谷谷坡的坡度
③识别区域内宏观地貌类型 ④观察黄土沟道的密度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②①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④③
5. 传统民居窑洞多分布于图中丁地 ,其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阳坡 ,光照充足 ②靠近沟谷 ,取水便利
③地处山腰 ,通风良好 ④背风坡处 ,冬季防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当地政府在窑洞保护中采取“文化生态博物馆”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A. 降低维护成本 B. 扩大居住空间
C.促进文化传承 D. 减少生态破坏
云裳小镇于 2016 年建成 ,是河北省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而建的特色小镇 。北京市 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曾位于北京的南中轴线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 。2017 年起 ,大红门的商户逐渐搬到云裳小镇 ,后吸引面辅料生产等上千家企业入驻 。 图 3 示意 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和云裳小镇的位置 。据此完成 7~9 题。
高一地理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7. 影响北京市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①市场规模 ②信息通达度 ③交通条件 ④产业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大量批发商户搬入云裳小镇 ,直接带动的配套产业有
①服装制造 ②房地产业 ③商务会展 ④仓储物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面辅料生产等相关企业向云裳小镇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A. 共用基础设施 B. 扩大销售市场 C.保障原料供应 D. 节约用地成本
2023 年 7 月 ,M公司发布第四代配送无人机 , 配备双飞控系统、视觉相机+毫米波雷 达等智能感知组件 ,支持 5G联网与AI智能调度 ,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稳定运行 。通过将 无人机航线接入配送网络 , 可与骑手形成“ 3 公里内 15 分钟送达”的协同配送模式 。 目 前 ,该业务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落地 15 条航线 ,优先覆盖科技园区与高端社区 ,提供快 餐、饮品等配送服务 。 图 4 示意某城区无人机配送场景 。据此完成 10~ 12 题。
10. M 公司近年来致力于第四代无人机配送服务的研发与应用 ,其主导因素是
A. 政府政策 B. 技术创新 C. 劳动力成本 D. 市场需求
11. 在城市配送服务中 ,与传统配送相比 ,用无人机协同配送的突出优势是
A. 适应复杂地形条件作业 B. 降低单位距离配送成本
C. 提升恶劣天气作业能力 D. 减少对地面空间的依赖
12. 无人机协同配送业务在深圳试点时 ,优先覆盖科技园区与高端社区 ,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①配套设施 ②消费能力 ③ 政策支持 ④ 空域管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高一地理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
海潮是海水有规律涨落的 自 然现象 , 因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 ,加之受到沿海地 形、盛行风、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海潮潮位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 。研究表明 ,天津沿海 海域近 40 年的平均潮位整体呈上升趋势 。 图 5 示意天津沿岸海域平均潮位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 13~ 15 题 O
13. 天津沿岸海域最近 40 年来平均潮位整体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沿岸海域
A. 地壳间歇抬升 B. 入海泥沙增多
C. 海面整体上升 D. 洋流势力增强
14. 与天津沿岸海域平均潮位年内变化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 日地距离 B. 盛行风向 C. 地表径流 D. 海水温度
15. 天津沿海海域平均潮位整体上升将会增加该地
①洪涝灾害 ②水土流失 ③生物类型 ④海岸侵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3 小题 ,共 55 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O (18 分)
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 曾因过度砍伐和陡坡开垦 ,水土流失严重 。20 世 纪 80 年代开始 ,该地开展“丘上林草丘间塘 ,河谷滩地果鱼粮”的立体农业模式(图 6) ,植 被覆盖率从过去的 10. 9%提升至现在的 95% ,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近年来 , 当地进一步探 索“林下养乌鸡”“ 桑叶养猪”“稻田养虾”等循环农业模式(图 7)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 著提升。
高一地理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1)说明千烟洲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o (6 分)
(2)分析千烟洲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o (6 分)
(3)简述当前循环农业模式能显著提升经济效益的原因 o (6 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o (18 分)
2022 年 10 月 31 日 , 国 内整体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 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 隧道建成通车 。隧道全长 5. 4 公里 ,途经城市“ 绿心 ”鱼梁洲 。项 目采用移动工厂法预 制技术 ,“ 陆上预制 ,水下拼装”。隧道通车后 , 东津到樊城的行车时间从 45 分钟缩短至 10 分钟以内 ,加快了新老城区的联通联动 ,成为引导城市向东拓展、带动人口聚集和功能 转移的重要交通轴、发展轴和景观轴 。 图 8 示意鱼梁洲隧道景观及位置。
(1)说明与架设桥梁相比 ,采用沉管隧道方式从江底通过的优点 o (6 分)
(2)分析鱼梁洲隧道项目采用“ 陆上预制 ,水下拼装”的好处 o (6 分)
(3)简述鱼梁洲隧道通车后对东津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o (6 分)
高一地理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18.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O (19 分)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太原市位于汾河河谷 中部 , 东、北、西三面群山合抱 。 图 9 示意太原城区两个国家级气象站点位置,甲站位于主 城区西北部,乙站位于主城区南部 。气象资料表明:在山谷风盛行的季节 , 甲站白天污染 物浓度较高 ;城市热岛环流对山谷风之间转换的时间早晚产生一定影响,一天之中,太原 城区山风转向谷风的时间乙站较早 , 甲站较晚 。 图 10 示意太原城区 2014 年 12 月 至 2017 年 11 月实测风的风频日变化。
(1)指出太原城区山风和谷风的主要风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O (8 分)
(2)试分析甲站白天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原因 O (6 分)
(3)根据气象站的位置 ,解释乙站点山风转向谷风时间较早的原因 O (5 分)
高一地理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高一期末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A A B C A B B D D A C B C
二、综合题
16.(1)自然: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2分);丘陵坡度较大,地表径流速度快(2分);
人为:过度砍伐,陡坡开垦,破坏地表植被。(2分)
(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充足;(2分)
②东南丘陵地形起伏较大,适合多种经营立体布局;(2分)
③地势低洼(沟谷)处易积水,适合发展渔业。(2分)
(3)①农业经营的多元化,收入来源增多(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2分)
②生态环境质量更好,农产品品质更优(绿色),市场销量更好;(2分)
③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燃料及化肥等投入,生产成本更低。(2分)
17.(1)保护鱼梁洲的生态环境,减少生态干扰;减少对汉江航道船舶通航的影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减少对城市景观的破坏,与城市整体规划协调性更好。(任答3点得6分)
(2)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2分);降低施工难度,保障工程质量(2分);减少水下作业对生态造成的破坏(2分)。
(3)缩短东津新区至老城区的通勤时间,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实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2分)带动人口与资源向东津新区集聚,促进新区的经济发展;(2分)完善东津新区对外交通网络,提升综合竞争力(2分)。
18.(1)太原城区山风为偏北风(东北风)(2分),谷风为偏南风(西南风)(2分)。
判断依据是:一天之中,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2分)由图可知,太原白天偏南风的风频最高,夜晚偏北风的风频最高。(2分)
(2)白天城区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较多(2分);白天吹的谷风为偏南风,将污染物向北部甲站附近输送(2分);受北部山地阻挡,污染物易在此集聚,故浓度较高(2分)。
(3)乙站位于主城区南部,城市热力环流由郊区吹向主城区为偏南风(2分),夜晚城区山风为偏北风,二者风向相反(2分),山风势力减弱,持续时间较短,山风转谷风时间最早。(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