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同学们,这两幅作品是什么画?材料工具大不同第四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中国山水画:一、起源发展二、特点三、表现方式(分类、笔墨、空间)西方风景画:一、起源发展二、特点三、表现方式(构图、光影、明暗)一、山水画的起源发展洛神赋图卷(局部) 顾恺之 东晋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后来逐步独立成为画科。《游春图》展子虔 绢本 隋代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雪景图 巨然 北宋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恽寿平 清代《秋山问道图》巨然 北宋二、特点三、表现方式之用色:山水画就色与墨的关系分为三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墨笔山水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 宋代 绢本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金碧山水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 唐代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指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山水画。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澈。欣赏两幅浅绛山水作品,谈谈感受。墨笔山水的独特魅力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元代 纸本描绘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天的景致。起伏变化的峰峦,萧瑟苍简的树木,群山环抱的村落,顺水漂流的鱼舟,如此这般恬淡宁静、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令观者在凝神欣赏之际有如进入画境。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干湿浓淡变化。三、表现方式之用墨墨有颜色吗?三、表现方式之用笔以下两幅作品中山石是用什么表现的?有何联系?皴法山水画皴法变化丰富以线为主以面为主以点为主皴擦有何区别?三、表现方式之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平远溪山行旅图 范宽 北宋早春图郭熙 北宋渔庄秋霁图 倪瓒(倪云林) 元代干笔淡墨,平远疏林,一片萧瑟的意境。六君子图 松柏樟楠榆槐高远深远平远请判断以下作品运用三远法当中的哪几种?《关山行旅图》关仝 五代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欣赏几幅大师作品:《夏景山口待渡图》董源 五代此图写江南夏景。开卷处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往来其间,山峦叠起,丛林中微露村舍,卷末沙岸延伸,垂柳成行,岸边有待渡者,展现出平远辽阔的江景,全卷用披麻皴加墨点表现山峦林木。教师作品大吐槽中西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比较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西方艺术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 ,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于自然。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风景画,15世纪得以发展,17世纪经济文化异常强盛,独立成为画科,18世纪取得了决定性发展。《基督履海》维茨 德国文艺复兴 1444年第一次画日内瓦湖的实景西方风景画一、起源发展二、特点〔英〕约翰·康斯太勃尔 《威文霍公园》 布面油画《海景习作:船与暴雨天》乡间村道 霍贝玛 荷兰画派ABC焦点透视三、表现方式之透视欣赏大师作品黄金分割点干草车康斯太布尔 英国弗拉富德的水车小屋康斯太布尔 英国洼地那边的塞利斯伯尔利教堂康斯太布尔 1829年中西大师作品比较江堤晚景图 董源从主教的庭园看萨利斯勃雷教堂康斯太布尔 英国校园里的风景作品列维坦 俄罗斯中国山水画VS西方风景画中国山水画游动的______搜尽奇峰打草稿行遍万里路心中有丘壑西方风景画固定点运用______描绘真实的自然景物力求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美景散点透视焦点透视总结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的表达,留白的艺术,空可纳万境,“虚实相生”手法表现空间画面的深度感,笔墨的韵味跃然纸上。西方风景画再现视觉真实性,画面中对光的运用和设计,利用光影和明暗对比表现空间,追求如真如幻的画面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