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二章 神经调节
一、环境刺激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
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两侧存在电势差,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静息膜电位
极化状态
在兴奋状态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发生动作电位期间,反极化
在膜上某处给予刺激后,该处极化状态被破坏,称为去极化
接下来神经纤维又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
复极化,重建膜电位
极化状态
去极化
反极化
复极化
就是动作电位——膜外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为什么在神经细胞膜上会出现极化状态呢?
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极化状态的形成
1.离子基础
膜外Na+浓度大,膜内K+浓度大
神经细胞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造成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异
2.形成原因
Na+—K+泵
胞内蛋白
Na+通道
K+通道
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神经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________开放,于是膜外____在短时间内顺浓度梯度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__________的反极化现象。但在很短时间内__________又重新关闭,________随即开放,_______又很快涌出膜外,使膜电位又恢复到__________的状态。
钠通道
Na+
内正外负
钠通道
钾通道
K+
外正内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
刺激


Na+
K+
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Na+通道打开
Na+快速扩散进膜内
K+快速扩散致膜外
刺激
去极化
内负外正
静息电位
内正外负
动作电位
K+通道打开
Na+通道关闭
复极化
问题: 神经冲动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反极化
二、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局部电流
动作电位
这样,不断地以局部电流(电信号)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去,一直传导神经末梢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识图:
表示动作电位发生过程示意图的是 ,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的是 。
图A
图B
1.不衰减性
2.绝缘性
3.快速性
4.双向性
膜电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
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一根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绝缘性
一条蛙坐骨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平均值为27.25m/s
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相反
问题: 神经冲动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呢?
三、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他细胞)的传递
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细小分支处膨大,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
1.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_____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_____,呈___状或___状,叫做__________;
轴突末梢
膨大


突触小体
2.突触
两个神经元相接触部分的细胞膜,以及它们之间微小的缝隙,共同形成了突触
①突触前膜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充满了_______
组织液
一般为突触后神经元_____或_______的膜,
树突
细胞体
3.突触的组成
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的细胞膜
3.突触的组成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突触小泡
线粒体
神经递质受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现发现的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5.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①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_______,引起_______向_______移动并释放_______;
轴突末梢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②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扩散到________的受体处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_____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
受体
④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发生变化,产生_________
离子通道
电位变化
⑤神经递质被_____或_____
降解
回收
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延搁:由于需要信号转换,突触处兴奋传递的速度较慢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
问题: 神经和肌肉之间如何联系?
神经肌肉接点也叫突触,神经冲动也可以传递到肌肉,使之兴奋而收缩
问题: 若神经递质不能被降解或回收,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过程小结
问题: 兴奋可以从突触后神经元传递给突触前神经元吗?
阅读P28课外读:药物依赖与毒品成瘾
据图分析,为什么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受体减少?试分析为什么可卡因容易使人上瘾?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吸食可卡因对人生理、心理和行为上可能带来的危害。
你还知道哪些毒品?如有人劝你吸毒,你该怎样拒绝?
你认为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项目 神经冲动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冲动在神经
元之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或变化)
速度
方向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比较
课堂小结
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1)在神经纤维上(下图甲)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神经冲动传导与电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2)在神经元之间(下图乙)

①刺激b点(ab=bd),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神经冲动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1.下图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
B.在EF段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D点处于反极化状态
C.DE段的电位变化与Na+内流有关
D.CD段的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去极化过程
D
2.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电位差为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由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C
3.下列关于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不同步的
B.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可引起其兴奋或抑制
C.抑制高尔基体的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信号形式的转换
B
4.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为兴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的为抑制性突触。下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图(带圈数字代表不同的突触小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突触小泡中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B.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图中的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肌肉型
D.突触2和突触3的作用相同,均是抑制肌肉兴奋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