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课《学一点礼仪》教学设计课题 学一点礼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学习目标 1.能够清晰知晓在打电话、使用筷子、握手寒暄、介绍他人等常见社交场景中的礼仪规范,并准确表述出来。2.掌握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时的正确行为礼仪,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做出正确反应。3. 通过 “比一比” 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礼仪知识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在 “介绍的礼节” 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礼仪规范。重点 1.梳理并牢记各类常见社交活动中的礼仪细节,如打电话时不能吃东西、喝东西;使用筷子的多种禁忌;握手寒暄时的顺序、力度和表情等。2.掌握介绍他人和被他人介绍时的正确流程和言行规范,包括介绍人的开场白、手势动作、介绍顺序,以及被介绍人的回应方式等。3.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遵循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的礼仪规则,如让行、文明超越、有序进出电梯等。难点 1.将所学的礼仪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克服在日常生活中因疏忽或习惯而产生的不文明行为,实现从 “知道” 到 “做到” 的转变。2.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礼仪知识,理解礼仪背后所蕴含的尊重、关爱他人的本质,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礼仪规范,而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恰当、自然的礼仪反应,提升礼仪素养和人际交往智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欣赏:周恩来总理的 “礼仪小故事” 同学们知道吗?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有一次遇到外国记者故意刁难,问: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我们西方人走路抬着头?你们猜总理怎么回答? 总理微笑着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当然要低头努力;而你们在走下坡路,自然要抬头啦!”总理的回答既礼貌又智慧,这就是礼仪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总理一样做懂礼仪的好孩子! 出示课题。 欣赏故事、思考 。 通过欣赏故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陈叔叔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1)小军打电话时的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2)陈叔叔为什么拒绝小军的采访?(3)打电话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4)陈明的爸爸通过这件事想告诉陈明什么?小结:(1)小军在打电话时嘴里吃着食物、喝着饮料,导致说话过程中出现异常停顿,电话里传出咽东西和喝水的声音,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2)因为陈叔叔从电话中听到小军吃东西、喝水的声音,觉得这种行为没有礼貌,自己未被尊重,所以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接受采访。(3)根据文中内容,打电话时不能吃东西或喝东西,避免在通话过程中发出影响对方的声音,以免让对方感到不被尊重。(4)陈明的爸爸想告诉陈明,打电话时吃东西或喝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二、心灵港湾1.为什么说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一个注重自身修养、注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有用且品学兼优的人。2.文中引用孔子、孟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话,有什么作用?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孔子的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说明礼仪是立身之本;孟子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表明尊重他人与被尊重的关系;赫拉克利特的 “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则突出礼貌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3.文中如何比喻语言表达中的礼仪?文中将语言表达比作气味 —— 懂得使用文明用语的人,说话如 “香味” 般让人喜欢,相处融洽;反之,说话不文明、不注意场合的人,如 “臭豆腐” 的气味般令人难以接受。4.周恩来总理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周恩来总理被称为 “礼家之典范”,他对文明礼仪的独特演绎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说明礼仪能提升个人魅力,甚至在外交等重要场合中展现国家形象。5.文中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践行礼仪?管住自己的言行,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背后议论别人,多使用 “您好”“谢谢”“对不起” 等文明用语,从现在开始学好礼仪。三、活动在线活动一 比一比1.看谁知道的筷子使用礼仪多。(1)握筷姿势要正确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中指抵住筷子侧面,像拿铅笔一样自然,不要握得太靠上或太靠下。(2)不做 “筷子指挥家”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这样很不礼貌,就像用手指指人一样不友好。(3)别学 “筷子挑食者”夹菜时不能在菜盘里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的,要看好了再夹,就像挑水果时不能乱翻一样。(4)筷子不 “敲碗”不能用筷子敲碗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音,这样像在抱怨饭菜不好吃,餐厅里的叔叔阿姨也会觉得你不乖哦。(5)筷子不 “插饭”吃完饭不能把筷子竖着插在米饭里,这就像给米饭 “戴帽子”,是不吉利的做法,要把筷子平放在碗边或筷架上。(6) 夹菜要 “温柔”夹菜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菜掉在桌上或别人碗里,轻轻夹起慢慢放,做个细心的小朋友。2.看谁知道的握手寒暄礼仪多。(1)握手像 “握小鸭子”握手时伸出右手,手指并拢,像轻轻握住一只小鸭子一样,不要太用力捏疼对方,也不要只伸手指尖哦。(2)谁先伸手有讲究如果是和老师、长辈握手,要等他们先伸出手,我们再轻轻握住;如果是和同学朋友见面,可以主动(3)眼睛要 “看朋友”握手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着说 “很高兴见到你”“好久不见呀”,这样对方会觉得你很真诚。(4)寒暄语要 “甜滋滋”见面时可以说:“你今天衣服真好看!”“最近学习怎么样呀?”;分别时说:“下次再一起玩哦!”“再见啦,路上小心”(5)握手时间 “数三下”握手不要太快松开,也不要握太久,心里默数 “1、2、3” 就可以松开啦,像玩游戏一样有节奏。(6)小手要 “干干净净”握手前看看小手有没有弄脏,如果有泥巴或食物残渣,先擦干净再伸手,这样才礼貌哦!活动二 介绍的礼节两人一组,互相介绍对方。1.介绍人的做法。介绍时要有开场白,例如,“请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张小姐,这位是……”“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李先生,这位是……”,为他人做介绍时,手势动作要文雅,无论介绍哪一方,都应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指向被介绍的一方,并向另一方点头微笑。必要时,可以说明被介绍的一方与自己的关系,以便新结识的朋友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介绍人在介绍时要有先后顺序,语言要清晰明了,不含糊其词,以使双方记清对方姓名。在介绍某人优点时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分称颂而导致难堪的局面。2.被介绍人的做法。被介绍的双方都应当表现出结识对方的热情。双方都要正面对着对方。如果方便的话,等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人双方应握手致意,面带微笑并寒暄。如“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认识你很荣幸”“请多指教”“请多关照”等。如有需要还可互换名片。活动三 礼貌用语大闯关1.任务卡挑战每人抽取3张任务卡(如:向同学借橡皮、"拒绝邀请、请求重复讲解),需用礼貌用语完成对话。2.示例对话:借物:请问你的橡皮能借我用一下吗?谢谢! 拒绝:对不起,我现在想先完成作业,下次再一起玩好吗?3.情景接力赛全班围成圆圈,教师说场景(如走廊遇到老师),学生依次接力用礼貌用语回应,重复或卡顿者淘汰,最后胜出者获沟通小达人称号。4.礼仪树墙将礼貌用语写在树叶贴纸上,共同装饰班级礼仪树,时刻提醒文明用语的重要性。活动四 校园礼仪小侦探1. 侦探培训观看校园礼仪动画短片,学习文明行为清单(如:轻声慢步、排队接水、主动问好)。2.实地探查分组携带侦探放大镜道具,在操场、走廊、教室记录文明行为(画√)和不文明行为(画×),并拍照取证。3.报告发布会各组用照片墙展示发现,讨论改进方案(如:设计轻声走廊提示牌、发起弯腰行动清理垃圾)。评选最具行动力侦探组,颁发徽章。活动五 待客礼仪大比拼 【活动准备】玩具茶具、零食模型、“客人” 角色牌(如 “阿姨”“同学”)。【活动步骤】第一幕:开门问好学生扮演 “小主人”,听到 “敲门声” 后需:开门说 “阿姨好,欢迎来我家”,侧身让客人进门;帮客人拿拖鞋(模拟动作)。评委(老师或同学)根据表情和语言打分。第二幕:茶水小当家用玩具茶壶给 “客人” 倒 “水”,需说:“阿姨请喝茶!”,客人回应 “谢谢”,双方动作规范的小组获 “暖心茶杯” 印章。第三幕:分享小达人用零食模型招待 “小客人”(同学扮演),需说:“这是我最喜欢的饼干,你尝尝!”,不能独占或挑拣,正确分享的小组获 “友谊小星星”。四、方法指南礼仪的学问真不少,需要大家在生活中悉心学习和运用,单单是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就有不少学问呢!看看以下八点,你都知道吗 1.乘坐自动扶梯时,应该让并排的人先上。2.如果有急事,想要在扶梯上超越别人,遇到前面有人挡住时要先说“对不起,借过”,再让别人让路,不可横冲直撞。3.等待电梯时,不要站在电梯门口正前方,以免妨碍下电梯的人;电梯门打开后,要等待里面所有人出来后,才能进去,即使有急事也不应该抢先进去。4.假如搭乘的电梯有服务人员,在进入电梯的时候要礼貌地说出所要去的楼层,并说“谢谢”。5.进入电梯时要看清楚外面确实没有人,才可以开动电梯,否则不仅显得没有修养,还可能导致意外发生。6.如果乘客中有长辈,应该先询问他们要去的楼层,代为按下按钮;如果别人为你按下按钮,记得说“谢谢”。7.在电梯间,尽量不要堵在门口。8.在电梯内不要大声喧哗、嬉戏、乱蹦乱跳,以免误触安全装置,将乘客困在电梯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五)拓展延伸1. 打电话时,为什么不能吃东西或喝饮料?因为打电话时吃东西、喝饮料会发出声音,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就像故事里的小军一样,陈叔叔听到声音后心里不舒服,就不愿意接受采访啦。2.介绍别人的时候,手势应该是什么样的?请用一句话描述。手心朝上,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指向被介绍的人,就像捧着一颗星星一样文雅。3. 乘坐电梯时,哪件事是不礼貌的行为?(举一个例子)电梯门打开后抢着进去,或者站在电梯门口挡住里面的人出来,都是不礼貌的哦。4. 和长辈握手时,应该谁先伸手?为什么?应该等长辈先伸手。因为长辈是我们需要尊重的人,先伸手是表示对他们的礼貌呀。5. 用筷子在菜盘里翻来翻去找自己喜欢的菜,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对。这就像 “筷子挑食者”,在菜盘里乱翻是不礼貌的,别人看到会觉得不舒服,也不卫生哦。6. 被介绍给新朋友时,应该说哪些礼貌的话?(至少说两句)可以说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认识你真荣幸!” 或者 “请多指教呀!” 7.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你作为小主人应该怎么做?(举两个例子)开门时说 “欢迎来我家”,帮客人拿拖鞋;给客人倒杯水,说 “请喝茶!” 读一读议一议 、想一想、说一说实践活动 说一说 知识拓展 通过小军打电话时饮食导致采访被拒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直观理解 “打电话时保持专注、不做饮食等干扰行为是基本礼仪”,进而明白礼仪的核心是通过规范言行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以及不恰当礼仪会对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通过阐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必要性,引用中外名人名言与比喻(如语言如气味),结合周恩来总理的典范案例,让学生理解礼仪是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的必修课,引导其重视文明言行、提升自身魅力,树立 “以礼待人” 的价值观。通过设计竞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样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掌握筷子使用、握手寒暄、介绍他人等具体礼仪规范,培养文明语言表达与社交行为习惯,强化 “礼仪即尊重” 的意识,实现从知识认知到生活实践的迁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与个人修养。 通过列举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的 8 条具体行为规范,让学生系统学习公共空间的礼仪准则,明确 “先下后上、文明让行、尊重长辈、保持安静” 等行为要求,理解礼仪在保障公共秩序与安全中的作用,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知识的拓展, 引导学生回顾礼仪知识,强化对打电话、介绍他人、使用筷子等场景的礼仪规范记忆,理解礼仪背后尊重他人的本质,促进学生将礼仪知识转化为日常行为认知,提升礼仪意识与应用能力。课堂练习 亲子分享通过这次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请和爸爸妈妈分享,把你和爸爸妈妈知道的礼仪分别写在下面。我知道的:爸爸妈妈知道的: 想一想,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晓了打电话时不能饮食、使用筷子要避免翻挑等具体礼仪规范,还掌握了介绍他人时手势文雅、乘坐电梯需先下后上的行为准则,更明白了礼仪是尊重他人的体现,就像周总理那样,用礼貌言行赢得他人信任,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板书 学一点礼仪故事分享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必要性活动感受: 掌握筷子使用、握手寒暄、介绍他人等具体礼仪规范列举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的 8 条具体行为规范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