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自学课】第03讲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暑假预习讲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自学课】第03讲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暑假预习讲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部分
第03讲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内容导航

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考点 强知识:核心考点精准练

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析教材 学知识
一、声音的特性——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探究活动1: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2)探究活动2: 探究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取一套音叉。音叉上的数据表示该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频率。敲击不同的音叉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听一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
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音叉上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波形越密集;音叉上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波形越稀疏。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4)一般的,儿童说话的音调高于成年人。
(5)人耳听觉范围:20 - 20000Hz,高于 20000Hz 是超声波,低于 20Hz 是次声波,一般人听不到超声和次声,不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1)探究活动: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将乒乓球用细线悬吊起来,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再敲击音叉使其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从观察到的现象,能否发现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距离音叉较近处与较远处听音叉发出声音,听到的声音强弱有什么不同?能发现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振幅)和人距离声源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
(2)单位:分贝(dB),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30 - 40dB 较安静,70dB 干扰谈话,长期处于 100dB 以上环境有损听力,120dB 以上致耳痛、听觉障碍 。
3.音色:反映声音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
二、声的利用
1.回声及应用
(1)回声:声音传播遇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障碍物近时难区分回声与原声,音乐厅常设计消除回声 。
(2)超声波应用——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
①蝙蝠靠超声波回声定位,科学家据此发明声呐,可测海洋深度、绘海底地形图、助渔船找鱼群,汽车倒车雷达也利用此原理。
②医疗上,超声波扫描(B 超)可检查人体内部器官、胎儿发育情况。
③生活中,用于超声波清洗器、洗牙等。
(3)次声波应用:大象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伴生次声波,可借灵敏声学仪器监测,确定现象发生方位。
三、噪声及其控制
1.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是噪声。
2.噪声危害:妨碍生活、工作、学习,有害健康,列为国际公害,我国规定学校、居民区白天噪声≤55dB,夜间≤45dB 。
3.控制噪声途径:控制噪声产生(如交通繁忙区禁按喇叭 )、阻断噪声传播(如高架路装隔音屏 )、防止噪声入耳(如戴耳塞 )。
练习题 讲典例
1. 教材p15思考与讨论
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20-20000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所以能听到其声音;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低,通常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无法感知,故听不到。
2. 教材p22思考与讨论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控制噪声的措施。 1.控制噪声产生:居民在午休、夜间时段,避免大声喧哗、播放高分贝音乐,减少生活噪声生成;家庭装修时,选择低噪声的施工设备与工艺,降低装修噪声。 2.阻断噪声传播:家庭中安装隔音门窗,阻挡外界交通、人声等噪声传入;道路两旁修建隔音墙,如城市高架旁的隔音屏障,反射、吸收交通噪声。 3.防止噪声入耳:在嘈杂环境,佩戴耳塞、耳罩,减轻噪声对耳朵的刺激;工厂工人操作高噪声设备时,佩戴专业防噪声耳罩,保护听力;
3. 教材p23练习与应用第2题
如果小号和单簧管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都相同,那么你能通过声音的什么特性来区别它们? 可以通过音色特性来区别。 小号属于铜管乐器,音色明亮、高亢、锐利,富有光辉感与穿透力,单簧管属木管乐器,音色柔和优雅、温暖圆润。
练考点 强知识
考点1 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1.(2024 湖州二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2.(2024春 苍南县期中)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的振动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考点2 响度及其影响因素
3.(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我校初三励志远足活动时某位同学敲鼓的图片,用力敲鼓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2024春 东阳市月考)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考点3 音色
5.(2024春 鄞州区期中)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6.(2024春 新昌县期末)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的复原图。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考点4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7.(2025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2024春 温州期中)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无法感知地震的次声波,以下动物能感知到地震次声波的是(  )
动物 听觉频率(赫) 动物 听觉频率(赫)
蝙蝠 1000-120000 猫 60-65000
海豚 150-150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考点5 噪声及防治噪声的途径
9.(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回答下面小题。使用耳机时要遵循国际上公认的“60-60”原则,即在不同环境中音量不超过60%或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该原则主要在于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0.(2025春 鄞州区期中)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
串知识 识框架
过关测 稳提升
1.(2024春 北仑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
2.(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制作短视频时,利用AI配音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让观众沉浸其中。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频率 D.响度
3.(2024春 义乌市期末)在音乐中,高音、中音和低音是用来描述声音频率的不同分类。“高”“中”“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速度 C.响度 D.音调
4.(2025春 慈溪市期中)下列有关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5.(2025 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调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2025春 鄞州区期中)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
7.(2025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
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
8.(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筷子敲击瓶身时,如果能够分别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9.(2025春 泰州月考)在“探究敲击钢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  )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
D.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10.(2024春 余杭区期末)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11.(2024 舟山三模)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
12.(2024春 象山县校级期中)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说明理由: 。
13.(2024春 慈溪市期中)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音人耳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14.(2024春 温州期末)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一个项目为自制民族乐器——排箫。以下是自制排箫的资料卡:
自制排箫资料卡:
资料一:排箫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甲)。演奏时,用嘴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与管长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二: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表一: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
音级 不同音区的频率/Hz
低音区 中音区 高音区
Do 262 523 1046
Re 294 587 1175
Mi 330 659 1318
Fa 349 698 1397
So 392 784 1568
La 440 880 1760
Si 494 988 1976
小组同学选择若干根长为20cm的吸管,用剪刀剪裁后,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横向连接制得“排箫”(如图丙)。
(1)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 。
(2)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 。
(3)自制排箫的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该小组制作的排箫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自制“排箫”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音区数量 能吹奏出3个完整的音区 能吹奏出1-2个完整的音区 不能吹奏出完整的音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部分
第03讲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内容导航

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考点 强知识:核心考点精准练

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析教材 学知识
一、声音的特性——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探究活动1: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2)探究活动2: 探究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取一套音叉。音叉上的数据表示该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频率。敲击不同的音叉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听一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
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音叉上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波形越密集;音叉上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波形越稀疏。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4)一般的,儿童说话的音调高于成年人。
(5)人耳听觉范围:20 - 20000Hz,高于 20000Hz 是超声波,低于 20Hz 是次声波,一般人听不到超声和次声,不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不同 。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1)探究活动: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将乒乓球用细线悬吊起来,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再敲击音叉使其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从观察到的现象,能否发现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距离音叉较近处与较远处听音叉发出声音,听到的声音强弱有什么不同?能发现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振幅)和人距离声源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
(2)单位:分贝(dB),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30 - 40dB 较安静,70dB 干扰谈话,长期处于 100dB 以上环境有损听力,120dB 以上致耳痛、听觉障碍 。
3.音色:反映声音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
二、声的利用
1.回声及应用
(1)回声:声音传播遇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障碍物近时难区分回声与原声,音乐厅常设计消除回声 。
(2)超声波应用——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
①蝙蝠靠超声波回声定位,科学家据此发明声呐,可测海洋深度、绘海底地形图、助渔船找鱼群,汽车倒车雷达也利用此原理。
②医疗上,超声波扫描(B 超)可检查人体内部器官、胎儿发育情况。
③生活中,用于超声波清洗器、洗牙等。
(3)次声波应用:大象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伴生次声波,可借灵敏声学仪器监测,确定现象发生方位。
三、噪声及其控制
1.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是噪声。
2.噪声危害:妨碍生活、工作、学习,有害健康,列为国际公害,我国规定学校、居民区白天噪声≤55dB,夜间≤45dB 。
3.控制噪声途径:控制噪声产生(如交通繁忙区禁按喇叭 )、阻断噪声传播(如高架路装隔音屏 )、防止噪声入耳(如戴耳塞 )。
练习题 讲典例
1. 教材p15思考与讨论
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20-20000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所以能听到其声音;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低,通常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耳无法感知,故听不到。
2. 教材p22思考与讨论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控制噪声的措施。 1.控制噪声产生:居民在午休、夜间时段,避免大声喧哗、播放高分贝音乐,减少生活噪声生成;家庭装修时,选择低噪声的施工设备与工艺,降低装修噪声。 2.阻断噪声传播:家庭中安装隔音门窗,阻挡外界交通、人声等噪声传入;道路两旁修建隔音墙,如城市高架旁的隔音屏障,反射、吸收交通噪声。 3.防止噪声入耳:在嘈杂环境,佩戴耳塞、耳罩,减轻噪声对耳朵的刺激;工厂工人操作高噪声设备时,佩戴专业防噪声耳罩,保护听力;
3. 教材p23练习与应用第2题
如果小号和单簧管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都相同,那么你能通过声音的什么特性来区别它们? 可以通过音色特性来区别。 小号属于铜管乐器,音色明亮、高亢、锐利,富有光辉感与穿透力,单簧管属木管乐器,音色柔和优雅、温暖圆润。
练考点 强知识
考点1 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1.(2024 湖州二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B
【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B。
2.(2024春 苍南县期中)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的振动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答案】C
【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2 响度及其影响因素
3.(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我校初三励志远足活动时某位同学敲鼓的图片,用力敲鼓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A
【解答】解:用更大的力敲鼓,鼓的振幅变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更大。
故选:A。
4.(2024春 东阳市月考)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答案】响度;空气。
【解答】解: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与光一样会被反射回来,在物理学上叫回声,而回声产生的原理与光学中的“反射”现象类似;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
由于A、B间只有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故答案为:响度;空气。
考点3 音色
5.(2024春 鄞州区期中)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答案】A
【解答】解:人们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发声体,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选:A。
6.(2024春 新昌县期末)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的复原图。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
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考点4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7.(2025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解答】解: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
B、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8.(2024春 温州期中)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无法感知地震的次声波,以下动物能感知到地震次声波的是(  )
动物 听觉频率(赫) 动物 听觉频率(赫)
蝙蝠 1000-120000 猫 60-65000
海豚 150-150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答案】D
【解答】解: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大象能听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故大象能听到次声波。
故选:D。
考点5 噪声及防治噪声的途径
9.(2024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回答下面小题。使用耳机时要遵循国际上公认的“60-60”原则,即在不同环境中音量不超过60%或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该原则主要在于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B
【解答】解:在不同环境中音量不超过60%或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该原则主要在于控制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
故选:B。
10.(2025春 鄞州区期中)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
【答案】A
【解答】解:A、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串知识 识框架
过关测 稳提升
1.(2024春 北仑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
A、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40km/h,不合题意。
B、限重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
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
D、交通标志牌20km表示距南昌20km。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5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制作短视频时,利用AI配音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让观众沉浸其中。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频率 D.响度
【答案】A
【解答】解: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音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24春 义乌市期末)在音乐中,高音、中音和低音是用来描述声音频率的不同分类。“高”“中”“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速度 C.响度 D.音调
【答案】D
【解答】解:音乐中的“高”、“中”、“低”音指的是声音的振动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025春 慈溪市期中)下列有关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答案】B
【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而不是音调。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故C错误。
D、“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而不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弦振动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故D错误。
故选:B。
5.(2025 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调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解答】解: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高于20Hz,低于20000Hz,故A错误;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因为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故B正确;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C错误;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6.(2025春 鄞州区期中)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
【答案】A
【解答】解:A、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5春 北仑区校级月考)如图甲、乙、丙、丁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
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声
【答案】B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最小,说明振幅最小,所以甲声音的响度最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同,即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
C、乙和丙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
D、甲、乙、丙的振动有规律,丁的振动无规律,因此甲、乙、丙声音为乐音,丁声音为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8.(2025春 余姚市期中)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用筷子敲击瓶身时,如果能够分别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答案】C
【解答】解:当用筷子敲击瓶身时,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水柱越来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丁、甲、乙、丙,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故选:C。
9.(2025春 泰州月考)在“探究敲击钢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  )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
D.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答案】D
【解答】解:探究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频率与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直径保持不变,改变长度;探究频率与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长度保持不变,改变直径;由表中数据可知,3次实验中管子的长度和直径都是变化的,所以不能得出选项A和B的结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2024春 余杭区期末)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答案】C
【解答】解: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为:v1===5km/s,横波的速度为:v2===3km/s,
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由题意可得:
-=10s,即-=10s
解得:s=75km。
故选:C。
11.(2024 舟山三模)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12.(2024春 象山县校级期中)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说明理由: 。
【答案】B;因为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解答】解: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故选B。
故答案为:B;因为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13.(2024春 慈溪市期中)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音人耳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答案】超声波;765。
【解答】解: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波高于20000Hz,属于超声波;
由速度公式v=得,海豚发出的超声波经沙丁鱼反射,这段时间超声波传播距离为:
s=vt=1530m/s×1s=1530m,
故海豚距离沙丁鱼的距离为:
s'=s=×1530m=765m。
故答案为:超声波;765。
14.(2024春 温州期末)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一个项目为自制民族乐器——排箫。以下是自制排箫的资料卡:
自制排箫资料卡:

资料一:排箫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甲)。演奏时,用嘴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与管长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二: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表一: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
音级 不同音区的频率/Hz
低音区 中音区 高音区
Do 262 523 1046
Re 294 587 1175
Mi 330 659 1318
Fa 349 698 1397
So 392 784 1568
La 440 880 1760
Si 494 988 1976
小组同学选择若干根长为20cm的吸管,用剪刀剪裁后,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横向连接制得“排箫”(如图丙)。
(1)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 。
(2)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 。
(3)自制排箫的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该小组制作的排箫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自制“排箫”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音区数量 能吹奏出3个完整的音区 能吹奏出1-2个完整的音区 不能吹奏出完整的音区
【答案】(1)振动;(2)频率随着管长的增加而降低;(3)合格;制成的排箫只能吹出中音区和高音区。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振动;
(2)由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频率随着管长的增加而降低;
(3)吸管的最大长度为20cm,由图乙可知,制成的排箫只能吹出中音区和高音区,所以评定为合格。
故答案为:(1)振动;(2)频率随着管长的增加而降低;(3)合格;制成的排箫只能吹出中音区和高音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