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部分第07讲 运动与相互作用内容导航学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练考点 强知识:核心考点精准练记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测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析教材 学知识一、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探究: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中的甲和乙,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丙,重复上述实验。(注意每次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开始滑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棉布丝绸木板(3)实验表明:水平表面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4)推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______。2.科学家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解释(1)亚里士多德:物体持续运动需受力,力撤去则停止。(2)伽利略:运动无需力维持,停下是因受阻力,通过实验与推理得出。(3)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推理概括出来的。4.力与运动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2.探究活动:物体具有惯性(1)如图所示,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小车上的木块将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2)如图所示,用手指弹击离棋子上的卡片,卡片上的硬币会跟着卡片飞出吗?为什么?(3)如图所示,取一只 2.5L 的塑料瓶,让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烛焰,用两手同时挤压瓶的底部,将会有什么现象?解释这一现象。实验结论:惯性是一切物体具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3.惯性的应用(1)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惯性,能在空中继续前进。铁锤的锤头松了,人们在凳面上撞击锤柄下端,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2)惯性的危害:人站在公交车上时,手要拉住车上的扶手或吊环,以防公交车突然刹车或启动而造成危险。三、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实验探究: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如图的装置,把小车放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①在两个托盘里加质量不相等的砝码。②在两个托盘里加质量相等的砝码。③保持两个托盘里加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然后释放。(2)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表中。小车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 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大小 方向 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不相等相等相等…… …… …… ……(3)与同学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4)实验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力的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四、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1)探究活动①如图所示,用手指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使它运动起来,观察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的状态有什么变化。解释这个现象。②如图所示,用扫把从右往左清扫地面,感受施加给扫把的力,观察扫把刷毛朝哪个方向弯曲。(2)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滑动。2.静摩擦力(1)探究活动:筷子提米实验如图所示,纸杯中盛有水,水中插有筷子。将米压紧后,竖直向上提筷子,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尝试解释这个现象。实验结论:筷子向上提起时,筷子与米之间也存在摩擦力。(2)静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生活中的摩擦力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这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正是这个力,人才得以向前运动;而前脚踩到地面时,地面对它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正是这个力,才使脚停止了向前的运动。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探究活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提出猜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也越大。……②实验验证:a.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b.如图所示,在木块上放砝码,增大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c.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按图的方式测出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③得出结论: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压力大小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5.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2)减小摩擦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利用气垫隔离练习题 讲典例1. 教材p78练习与应用第1题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冬天晒棉被时,通过拍打棉被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2)鞋子踩到沙堆里,通过跺脚清除鞋上的浮沙。 (1)冬天晒棉被拍浮灰: 拍打棉被时,棉被受力运动,浮灰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就会与棉被分离,从而被清除。 (2)鞋子踩沙堆跺脚除浮沙: 跺脚时,鞋子受力运动,鞋上的浮沙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便会与鞋子分离,实现清除。2. 教材p78练习与应用第2题如图所示,杂技演员的身体保持静止状态。试确定演员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线。如果演员的质量为 46kg,那么支承物对演员的支持力为多少牛?支持力指向那个方向? 解:图中杂技演员的身体保持静止状态,重力作用线过演员伸直的手臂,据此可作出该演员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图中杂技演员的身体保持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支承物对演员的支持力和杂技演员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则支承物对演员的支持力:F=G=mg=46kg×10N/kg=460N,支持力方向为竖直向上。3. 教材p78练习与应用第3题在自行车中有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有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请各举两例说明自行车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1)增大摩擦力的设计及方法: 刹车闸皮:通过增大压力(捏闸时压力增大 )来增大摩擦力,实现快速制动。 轮胎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在骑行时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2)减小摩擦力的设计及方法: 车轮轴承:采用滚动摩擦(用滚动代替滑动 ),减小摩擦力,让车轮转动更顺畅。 链条涂油:使接触面分离,减小链条与链轮间的摩擦力,降低磨损且骑行更轻松 。练考点 强知识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1.(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在( )A.实验结果的基础上B.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C.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2.(2024春 武义县期末)如图所示,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A.立即掉落下来 B.匀速向下运动C.匀速向上运动 D.向上越来越快3.(2024秋 衢州期中)如图为伽利略斜面实验,如果没有摩擦力,无论斜面缓陡,小球从A点静止滚下总会滚到与A处等高的B处或C处,小球好像“记住”了其起始高度。如果考虑摩擦力的存在,则如图中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合理的是( )A.B.C.D.考点2 惯性4.(2025 乐清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A. B.C. D.5.(2024秋 慈溪市期末)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A.滑步推铅球 B.跳远时助跑 C.穿钉鞋跑步 D.远距离投篮考点3 二力平衡6.(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C. D.7.(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秤,钩码G为50牛顿,如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当钩码静止时AB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A.50牛顿 0牛顿 B.50牛顿 50牛顿C.0牛顿 50牛顿 D.50牛顿 100牛顿8.(2023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装置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 B. C. D.9.(2025 嘉兴一模)如图,小科手握杯子并保持静止,与杯子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杯子受到的压力 B.杯子对手的摩擦力C.杯子受到的重力 D.杯子对手的支持力考点4 摩擦力10.(2025 临安区一模)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向后蹬地时(脚未离地),此时左脚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水平向前 D.水平向后11.(2025 拱墅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使玻璃杯不掉下的力是(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C.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考点5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2.(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 F2>F313.(2025 浙江模拟)骑行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活动。下列关于自行车物理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车轮轴与轴承间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B.轮胎和脚踏板上的花纹属于有害摩擦C.刹车时按压把手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来增大摩擦D.加速骑行可以减小自行车与地面间的摩擦串知识 识框架过关测 稳提升1.(2024秋 海曙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2.(2024秋 余姚市期末)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正在(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正在转弯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平衡力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C.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4.(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A.我们将无法走路,脚与地面间要打滑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C.传送带将可以更快速地传递货物D.沿铁轨方向的微风能吹动火车5.(2024春 嘉兴期末)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撞击锤柄的下端能紧固锤头,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是为了增大窗帘的惯性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6.(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小宇在拖地时,拖把头沿图中v所示方向运动,则拖把头对地面压力的方向、地面对拖把头摩擦力的方向分别为( )A.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B.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C.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D.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7.(2025 杭州模拟)近年来冰球越来越被大众喜爱。如图为冰球选手备战训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的冰壶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运动员的速度变大时,运动员具有的惯性也变大C.如不考虑冰面的阻力和空气阻力,滑动的冰壶在冰面上会做匀速直线运动D.运动员站在水平冰面上时,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8.(2025春 浙江月考)如图,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F1、F2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当F1=10N,F2=2N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力F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将向左运动 B.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C.木块共受到3个力作用 D.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9.(2024秋 余姚市期末)如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 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的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饱满的谷物由于惯性大不会被吹到出风口,说明惯性大小与 有关。10.(2023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二力平衡知识结构图,请补充完整。(1)写出横线上应填的内容:① ;② 。(2)轻质物体A在甲、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11.(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物体受摩擦力f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理由是 。12.(2024春 滨江区期末)如图所示,木块A立在小车上,木块与小车间无摩擦,它们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木块A将 (填“向前倾倒”、“向后倾倒”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请解释原因 。1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1)实验时,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2)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3)实验最终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 。A.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B.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C.A、B选项均正确14.(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排放”的号召,我国多地设置了共享单车租借站点。质量为50kg的小明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租借了一辆自行车,从站点到学校的路程为1.5km,骑车用时300s(设小明骑车上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若自行车的质量为10kg,求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为多少牛?(3)若自行车匀速行驶中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2倍,求自行车骑行时的牵引力多少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部分第07讲 运动与相互作用内容导航学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练考点 强知识:核心考点精准练记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测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析教材 学知识一、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探究: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中的甲和乙,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丙,重复上述实验。(注意每次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开始滑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棉布丝绸木板(3)实验表明:水平表面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4)推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______。2.科学家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解释(1)亚里士多德:物体持续运动需受力,力撤去则停止。(2)伽利略:运动无需力维持,停下是因受阻力,通过实验与推理得出。(3)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推理概括出来的。4.力与运动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2.探究活动:物体具有惯性(1)如图所示,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小车上的木块将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2)如图所示,用手指弹击离棋子上的卡片,卡片上的硬币会跟着卡片飞出吗?为什么?(3)如图所示,取一只 2.5L 的塑料瓶,让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烛焰,用两手同时挤压瓶的底部,将会有什么现象?解释这一现象。实验结论:惯性是一切物体具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3.惯性的应用(1)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惯性,能在空中继续前进。铁锤的锤头松了,人们在凳面上撞击锤柄下端,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2)惯性的危害:人站在公交车上时,手要拉住车上的扶手或吊环,以防公交车突然刹车或启动而造成危险。三、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实验探究: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如图的装置,把小车放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①在两个托盘里加质量不相等的砝码。②在两个托盘里加质量相等的砝码。③保持两个托盘里加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然后释放。(2)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表中。小车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 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大小 方向 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不相等相等相等…… …… …… ……(3)与同学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4)实验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力的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四、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1)探究活动①如图所示,用手指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使它运动起来,观察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的状态有什么变化。解释这个现象。②如图所示,用扫把从右往左清扫地面,感受施加给扫把的力,观察扫把刷毛朝哪个方向弯曲。(2)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滑动。2.静摩擦力(1)探究活动:筷子提米实验如图所示,纸杯中盛有水,水中插有筷子。将米压紧后,竖直向上提筷子,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尝试解释这个现象。实验结论:筷子向上提起时,筷子与米之间也存在摩擦力。(2)静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生活中的摩擦力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这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正是这个力,人才得以向前运动;而前脚踩到地面时,地面对它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正是这个力,才使脚停止了向前的运动。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探究活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提出猜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也越大。……②实验验证:a.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b.如图所示,在木块上放砝码,增大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c.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按图的方式测出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③得出结论: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压力大小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5.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2)减小摩擦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利用气垫隔离练习题 讲典例1. 教材p78练习与应用第1题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冬天晒棉被时,通过拍打棉被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2)鞋子踩到沙堆里,通过跺脚清除鞋上的浮沙。 (1)冬天晒棉被拍浮灰: 拍打棉被时,棉被受力运动,浮灰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就会与棉被分离,从而被清除。 (2)鞋子踩沙堆跺脚除浮沙: 跺脚时,鞋子受力运动,鞋上的浮沙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便会与鞋子分离,实现清除。2. 教材p78练习与应用第2题如图所示,杂技演员的身体保持静止状态。试确定演员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线。如果演员的质量为 46kg,那么支承物对演员的支持力为多少牛?支持力指向那个方向? 解:图中杂技演员的身体保持静止状态,重力作用线过演员伸直的手臂,据此可作出该演员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图中杂技演员的身体保持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支承物对演员的支持力和杂技演员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则支承物对演员的支持力:F=G=mg=46kg×10N/kg=460N,支持力方向为竖直向上。3. 教材p78练习与应用第3题在自行车中有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有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请各举两例说明自行车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1)增大摩擦力的设计及方法: 刹车闸皮:通过增大压力(捏闸时压力增大 )来增大摩擦力,实现快速制动。 轮胎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在骑行时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2)减小摩擦力的设计及方法: 车轮轴承:采用滚动摩擦(用滚动代替滑动 ),减小摩擦力,让车轮转动更顺畅。 链条涂油:使接触面分离,减小链条与链轮间的摩擦力,降低磨损且骑行更轻松 。练考点 强知识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1.(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在( )A.实验结果的基础上B.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C.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答案】D【解答】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的,故D正确。故选:D。2.(2024春 武义县期末)如图所示,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A.立即掉落下来 B.匀速向下运动C.匀速向上运动 D.向上越来越快【答案】C【解答】解: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来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向上运动。故选:C。3.(2024秋 衢州期中)如图为伽利略斜面实验,如果没有摩擦力,无论斜面缓陡,小球从A点静止滚下总会滚到与A处等高的B处或C处,小球好像“记住”了其起始高度。如果考虑摩擦力的存在,则如图中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合理的是( )A.B.C.D.【答案】D【解答】解:如果没有摩擦力,从A点滚下的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机械能保持不变;小球会滚到与释放高度相同的位置,但因摩擦力的存在,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变小,小球会滚到的高度比释放高度的高度要小,故选:D。考点2 惯性4.(2025 乐清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A. B.C. D.【答案】A【解答】解:开始时公交车及拉环以相同速度向右行驶,突然刹车使车厢做减速运动时,拉环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拉环向右运动,故A正确。故选:A。5.(2024秋 慈溪市期末)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A.滑步推铅球 B.跳远时助跑 C.穿钉鞋跑步 D.远距离投篮【答案】C【解答】解:跳远时助跑、滑步推铅球、远距离投篮,都是由于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而穿钉鞋跑步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选:C。考点3 二力平衡6.(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C. D.【答案】B【解答】解:A、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两个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不是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B、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还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C、很显然,图中两个力大小不等,故不是平衡力,故C不合题意;D、图中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平衡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7.(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秤,钩码G为50牛顿,如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当钩码静止时AB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A.50牛顿 0牛顿 B.50牛顿 50牛顿C.0牛顿 50牛顿 D.50牛顿 100牛顿【答案】B【解答】解:由图知,A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说明A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钩码的重力为50N,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0N,弹簧测力计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也为50N;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0N,示数也为50N。故选:B。8.(2023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装置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其中可能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 B. C. D.【答案】D【解答】解:A、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做加速直线运动,受到非平衡力,故A错误;B、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做减速直线运动,受到非平衡力,故B错误;C、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故C错误;D、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D。9.(2025 嘉兴一模)如图,小科手握杯子并保持静止,与杯子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杯子受到的压力 B.杯子对手的摩擦力C.杯子受到的重力 D.杯子对手的支持力【答案】C【解答】解:A、杯子受到的压力与杯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杯子对手的摩擦力与杯子受到的摩擦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小科手握杯子并保持静止,杯子处于平衡状态,杯子受到的重力与杯子受到的摩擦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杯子对手的支持力与杯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考点4 摩擦力10.(2025 临安区一模)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向后蹬地时(脚未离地),此时左脚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水平向前 D.水平向后【答案】C【解答】解: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则受到水平向前的静摩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2025 拱墅区校级二模)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使玻璃杯不掉下的力是( )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 B.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C.竹筷对米的摩擦力 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答案】B【解答】解:如图,将竹筷插入玻璃杯的米中,米中倒入少量的水,等候一段时间,米膨胀,米和玻璃杯之间产生压力,产生了摩擦力,玻璃杯静止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玻璃杯没有掉下来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选:B。考点5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2.(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 F2>F3【答案】D【解答】解:因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前两次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F1=F2;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第三次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所以F1>F3。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得:F1=F2>F3。故选:D。13.(2025 浙江模拟)骑行成为近年来的热门活动。下列关于自行车物理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车轮轴与轴承间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B.轮胎和脚踏板上的花纹属于有害摩擦C.刹车时按压把手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来增大摩擦D.加速骑行可以减小自行车与地面间的摩擦【答案】C【解答】解:A、车轮轴与轴承间的摩擦属于有害摩擦,故A错误;B、轮胎和脚踏板上的花纹属于有益摩擦,防止脚打滑,故B错误;C、刹车时手捏把手,是通过杠杆增大了车闸和车圈之间的压力,增大了摩擦力,故C正确;D、加速骑行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自行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大小不变,故D错误。故选:C。串知识 识框架过关测 稳提升1.(2024秋 海曙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答案】B【解答】解: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4秋 余姚市期末)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正在(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正在转弯【答案】B【解答】解: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说明靠背对你的压力增大;当汽车加速行驶时,由于惯性,乘客的身子会向后仰而挤压靠背,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靠背在向前推你。故选:B。3.(2024秋 江北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平衡力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C.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答】解: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方向相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C。4.(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A.我们将无法走路,脚与地面间要打滑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C.传送带将可以更快速地传递货物D.沿铁轨方向的微风能吹动火车【答案】C【解答】解:A、人走路是依靠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当摩擦力消失后,人将无法行走,不符合题意;B、写字时,如果没有摩擦力,笔会从手中滑下导致无法写字,不符合题意;C、若没有摩擦力,传送带传送时货物仍停留在原地,不会带动货物前进,符合题意;D、若没有摩擦力,火车与铁轨之间绝对光滑,沿铁轨方向的风就能把火车吹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5.(2024春 嘉兴期末)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撞击锤柄的下端能紧固锤头,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是为了增大窗帘的惯性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答案】A【解答】解:A、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故A正确;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惯性不是力,故B错误;C、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拍打窗帘时,窗帘受力运动,浮灰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与窗帘脱离,所以是利用了浮灰的惯性,故C错误;D、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A。6.(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期末)小宇在拖地时,拖把头沿图中v所示方向运动,则拖把头对地面压力的方向、地面对拖把头摩擦力的方向分别为( )A.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B.垂直地面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C.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同D.沿拖杆斜向下、与v所示方向相反【答案】A【解答】解:小宇在拖地时,拖把头沿图中v所示方向运动,则拖把头对地面压力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地面对拖把头摩擦力的方向:与v所示方向相反。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2025 杭州模拟)近年来冰球越来越被大众喜爱。如图为冰球选手备战训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的冰壶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运动员的速度变大时,运动员具有的惯性也变大C.如不考虑冰面的阻力和空气阻力,滑动的冰壶在冰面上会做匀速直线运动D.运动员站在水平冰面上时,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答】解:A.滑动的冰壶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冰壶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运动员的速度变大时,惯性不变,故B错误;C.如不考虑冰面的阻力和空气阻力,滑动的冰壶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在冰面上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运动员站在水平冰面上时,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冰面的压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8.(2025春 浙江月考)如图,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F1、F2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当F1=10N,F2=2N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力F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将向左运动 B.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C.木块共受到3个力作用 D.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答案】D【解答】解:木块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力的平衡可知,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1- F2=10N-2N=8N;撤去F1后,木块共受到,2个力作用,F2=2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8N,则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故合力为零,此时的静摩擦力与外力F2平衡,所以f′= F2=2N,其方向与F2相反,即水平向左,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9.(2024秋 余姚市期末)如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 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的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饱满的谷物由于惯性大不会被吹到出风口,说明惯性大小与 有关。【答案】重;运动状态;质量。【解答】(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3)饱满的谷物质量大,惯性大,不会被吹到出风口,说明惯性与质量有关。故答案为:重;运动状态;质量。10.(2023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二力平衡知识结构图,请补充完整。(1)写出横线上应填的内容:① ;② 。(2)轻质物体A在甲、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答案】同一直线上;静止;1.6。【解答】解:(1)平衡力的特点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平衡状态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为: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3)由图乙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故读数为1.6N,又因为物体保持静止,所以物体受到甲的拉力=物体受到乙的拉力=1.6N;故答案为:同一直线上;静止;1.6。11.(202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物体受摩擦力f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理由是 。【答案】不变;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化【解答】解:从甲图位置到乙图位置过程中,接触面积增大,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化,所以摩擦力保持不变。故答案为:不变;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化。12.(2024春 滨江区期末)如图所示,木块A立在小车上,木块与小车间无摩擦,它们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木块A将 (填“向前倾倒”、“向后倾倒”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请解释原因 。【答案】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与木块间没有摩擦,当小车停止时,木块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解答】解:小车停止前,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木块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木块在光滑的接触面上,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此木块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与木块间没有摩擦,当小车停止时,木块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1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1)实验时,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2)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3)实验最终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 。A.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B.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C.A、B选项均正确【答案】(1)速度;(2)不需要;(3)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4)B。【解答】解:(1)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三次实验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说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无需要重新实验;(3)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据此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4)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这叫转换法,故选B。故答案为:(1)速度;(2)不需要;(3)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4)B。14.(2024秋 鄞州区校级月考)为了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排放”的号召,我国多地设置了共享单车租借站点。质量为50kg的小明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租借了一辆自行车,从站点到学校的路程为1.5km,骑车用时300s(设小明骑车上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若自行车的质量为10kg,求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为多少牛?(3)若自行车匀速行驶中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2倍,求自行车骑行时的牵引力多少牛?【答案】(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5m/s;(2)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为600N;(3)自行车骑行时的牵引力为120N。【解答】解:(1)路程为s=1.5km=1500m,t=300s;小明骑车的速度是v===5m/s;(2)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为G=(m车+m人)g=(10kg+50kg)×10N/kg=600N(3)自行车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相等,自行车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2倍,故牵引力为F牵=f=0.2G=0.2×600N=120N答:(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5m/s;(2)小明和自行车的总重为600N;(3)自行车骑行时的牵引力为120N。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预习第07讲 运动与相互作用(原卷版)-【暑假自学课】.docx 预习第07讲 运动与相互作用(解析版)-【暑假自学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