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一、单选题1.某中学举办心理宣讲漫画活动,提出不少“花式”途径帮助学生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校园小记者想报道这一活动,最适合的标题是( )A.心理健康人开朗,管理情绪贵有章B.忘记烦恼人欢笑,喜怒哀惧全去掉C.消极情绪不可要,心平气和没烦恼D.人际关系处理好,幸福生活压力少2.对于青少年而言,下列追求美的方式合适的是( )①节食减肥,塑造体型②注重仪表,干净整洁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④认真学习、广泛阅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是: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下列观点或做法符合这一“最高境界”的是( )①异性交往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彼此,不越界②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③喜欢对方,就应刻意疏远,避免交流,以保持距离④青春萌动属于青春期“早恋”,是一种高尚的情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青春期要杜绝负面情绪B.要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C.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D.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5.2024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王婷婷,长期坚持开展志愿服务,组建了一支30余名中学生参与的中学生志愿服务队,她还利用假期积极参与文明引导、节庆赛事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2024年8月中旬,她累计参加志愿服务1700余小时。她的行为启示我们要( )A.善于欣赏自己,促进自我发展B.懂得宽容他人,赢得社会认可C.承担法定职责,履行法定义务D.勇担社会责任,传递美好情感6.名言警句如智慧火种,点亮思维、指引前路,在迷茫与抉择时刻,成为我们最坚实的精神依靠。对以下名言警句理解和践行不正确的是( )A.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自尊——王怡每天在梳妆打扮上花很多时间B.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张浩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发明创造C.少年心事当拿云——自强——李明认真学习、积极承担应尽责任D.士宁可杀不可辱——自尊——曹文面对校园霸凌勇敢向老师报告7.《二十四节气歌》以简洁韵律,浓缩时节智慧,反映自然节律,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农时气象领域的精妙结晶。由此我们感悟到( )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②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追求③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理念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积淀,孕育出深邃的哲学智慧。许多典籍箴言融入民族血脉,深刻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下列典籍名句与思想启示对应正确的是( )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以人民为中心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促进革故鼎新④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尊重自然规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扎根科研一线20年的技术专家青格勒吉日格乐,为中国钢铁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勇夺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瓦斯检查工特等奖的煤矿工人陈晨光,生动诠释“干一行爱二行,钻一行专一行”的不懈追求;坚守匠心、破解专业技术领域核心难题的数控车工文照辉,以精湛技艺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他们身上主要体现了( )A.礼义廉耻 B.崇德向善C.扶危济困 D.敬业乐群10.列名言警句与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对应错误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义D.“礼之用,和为贵”——和谐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泛爱众,而亲仁”等句子体现了我们要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A.守诚信 B.崇正义 C.尚和合 D.讲仁爱12.下面《朱子家训》中的内容体现的人文精神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朱子家训》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3.下列关于“信”的传统美德,理解正确的是( )A.慎重许诺,一旦有所承诺,应努力兑现B.为了避免麻烦,对别人的承诺可以随意更改C.做生意时,为了盈利偶尔可以欺骗顾客D.考试时,为了帮助朋友可以传纸条作弊14.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指出:“在巴黎奥运会上,你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由此可见,中国运动健儿具有( )①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②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③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人文精神④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民法典记载了一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可能享有的各种权利。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这启示我们(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法典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民法典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D.我们的生活与民法典密不可分16.清晨六点,初三女学生小龙在路口挺身而出上前劝阻制止一名醉汉无故殴打老人,并协助及时赶到的民警将醉汉抓获。颁奖现场,小龙谦逊地说道。“就算其他人碰到这种情况,肯定也会出手相救,我当时实在看不下去,就先报警、再劝架,劝说老伯先离开以防再受伤害。”这启示我们( )①应对犯罪,有勇有谋 ②见义勇为,善于斗争③受到侵害,直接起诉 ④远离是非,预防犯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下列选项与不违法的底线要求相契合的是( )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二、分析说明题18.美德故事永流传。昭君出塞,传递了民族和谐相处之道;苏武牧羊,沉淀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忠贞……(1)请你列举一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并简要概括故事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小赵的部分事迹。事迹一:组织校园捐赠,将书籍赠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事迹二:发现邻居家里有几个人神神秘秘的,他悄悄地在旁边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盗窃,随即拨打电话报警,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子可靠情报。事迹三:在家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陪爷爷奶奶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2)请你分别写出与小赵的事迹相对应的中华传统美德。19.某校同学开展法治评论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中学生樊某,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凑钱到网吧玩游戏,和“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樊某拦路抢劫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违法行为最本质特征是什么?(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樊某被判刑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答出两点即可)(3)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答出两点即可)三、辨析题20.“被霸凌的孩子不愿意承认,看见的不敢站出来指认。”电影《第二十条》的这句台词,道尽追求公平正义的诸多艰难。近期,某校在开展“防止校园欺凌·共护生命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时,面向学生开展调查问卷,当被问及发现校园欺凌或其他同学正遭受不法侵害时你会怎么做 小南说:“担心遭到报复,我要保护自己,这事与我无关,我也没必要管。”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南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四、综合探究题21.【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某校七(2)班开展“寻找青春力量,体会青春成长”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认识自尊自信自强在青春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参与其中。【探寻青春品质】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胸怀和修养,我们要让其成为我们青春路上的明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1)上述诗句主要体现了什么品格?拥有这种品格对个人有何作用?【践行青春誓言】青春需要用实际行动来书写自尊自信自强的篇章,小萱准备在主题班会上分享自己践行青春誓言的计划。“青春逐梦”践行计划为了在青春岁月中更好地做到自尊自信自强,我计划: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七年级(2)班小萱 2025年5月20日(2)请你帮助小萱把践行计划补充完整,每点计划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参考答案1.A2.C3.A4.C5.D6.A7.B8.B9.D10.C11.D12.D13.A14.D15.D16.A17.D18.(1)示例:负荆请罪——以和为贵;程门立雪——尊敬师长;闻鸡起舞——爱国情怀;曾子杀猪——诚信;等等。(2)事迹一:扶危济困。事迹二:见义勇为。事迹三:孝老爱亲。19.(1)犯罪或者刑事违法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2)法不可违,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3)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和行为,防患于未然。20.小南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见义勇为是关爱他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善意之举,应该传承和弘扬。同校园欺凌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随意推卸。但青少年作为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体力也并不具备优势,在碰到紧急情况时,既要尽己所能,也要讲究策略。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个人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做到见义“智”为。因此,在遇到校园欺凌的情况时,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1.(1)自强。自强,使人自主自立;自强,使人奋发向上。(2)①做自尊的人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历练,提升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视侮辱他人,接纳他人,珍视创优的劳动和付出。②做自信的人找准定位,扬长避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要认清自己的不足,避免盲目自信;要专注当下,积极行动,要明确目标,从当下开始,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惧失败,为自己鼓劲喝彩;勇于探索,增强底气,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展现实力、提升能力。③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要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于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