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两课时,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两课时,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古诗三首
4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第一课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íng
yǔ xī
wèi mó
《望洞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自读提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再次朗读古诗,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小组合作
注释
①[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②[和]协调,和谐。
③[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看。
结合注释
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查阅字典
湖面的波光
互相。
未经打磨的铜镜。
联系生活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返回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比喻
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形容被月光笼罩的洞庭湖。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我借助“湖光、秋月、镜未磨、山水翠、白银盘”等关键词把古诗背熟了。
古诗背诵
我借助想象画面把古诗背熟了。
tíng
xiāng

wèi
学写字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
tíng
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xiāng
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个横画间距要均匀。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要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
课堂小结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和 之情。
喜爱
赞美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拓展延伸
一、根据要求写诗句。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
到:“ ”。
课堂演练
荷尽已无擎雨盖
湖光秋月两相和
二、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改成比喻句。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1.背诵古诗《望洞庭》。
2.预习《山行》《夜书所见》。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古诗三首
4
《山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读提示
点击图标,
听范读
再次朗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和小组成员交流。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①[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②[斜]曲折向前延伸。
③[生]产生,生出。
④[坐]因为。
在山中行走
借助插图
结合注释

查阅字典
小组合作
诗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返回
二月花
霜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诗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返回
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小组内讨论。
诗人面对美景,内心充满对大自然的喜爱。
合作探究
fēng
jìng
学写字
xié
shuāng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hán
《山行》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______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美好思想情感。
深秋
热爱自然
主题概括
结合注释
查阅字典
联系生活
学完前两首诗,你学会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想象画面
借助插图
迁移运用方法,学习《夜书所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自读提示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注释
①[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
③[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④[篱落]篱笆。
再次朗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并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寒冷
凄凉


书写
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自学提示
身在异乡
温馨快乐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游子的思乡之情。
写景
诗人触景生情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返回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多音字
挑选 挑剔
挑战 挑灯
tiǎo
tiāo

挑促织
篱落
一灯明
促织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诗意: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拨蟋蟀。
返回
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小组讨论。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合作探究
tiǎo
luò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学写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shēn
可以根据注释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课堂小结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见闻感受
思念家乡
主题概括
秋 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拓展延伸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行》是 代诗人 的作品。题目中“山行”的意思是 。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 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美好思想情感。
热爱大自然

杜牧
在山中行走
深秋
课堂演练
《夜书所见》是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其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乡、留恋童年

叶绍翁
书写
知有儿童挑
夜深篱落一灯明
促织
思念家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 行
( )寒山石径斜,
白云( )有人家。
( )坐爱枫林晚,
( )红于二月花。
远上
生处
停车
霜叶
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段、诗句。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