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一单元 第2课第二课 机器人的组成(湘科版 )七年级上1核心素养目标3新知讲解5相关知识拓展7板书设计2新知导入4课堂练习6课堂总结课后作业801核心素养目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在学习机器人技术时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学习和创新机器人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机器人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机器人信息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02新知导入五分钟了解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到底有多强02新知导入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见过许多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有方形、圆形、人形或者只有机械臂的机器人,甚至连身体都没有的机器人。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机器人呢?我们先从它们的组成开始探个究竟。02新知导入它们的“长相”和“身材”有统一的标准吗?它们必须长得和我们一样吗?机器人没有统一的“长相”和“身材”:(1)外观多样:机器人形状取决于用途。工业机器人像机械臂,扫地机器人是圆盘形,人形机器人像人,火星车像小车。(2)不必像人:机器人设计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模仿人类。只有需要与人交互或适应人类环境时,才会设计成人形。03新知讲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控制部分、感知部分、机械部分和动力源部分,如图1-22所示。一、机器人的组成图1-22 机器人的组成03新知讲解1.机器人的大脑: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是机器人的指挥中心,负责向其他部分发出指令,并根据其他部分反馈回来的信息做出分析与决策。一、机器人的组成图1-23 控制器03新知讲解2.机器人的感觉:感知部分感知部分由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组成,主要任务是获取外部的声音、亮度等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处理。一、机器人的组成图1-24 不同用途的传感器03新知讲解3.机器人的手脚:机械部分机械部分主要负责构建机器人并让其做出各种动作。一、机器人的组成图1-25 不同结构的机器人03新知讲解4.机器人的“食物”:动力源部分动力源部分是机器人的动力来源,机器人必须要有动力源部分才能运行。一、机器人的组成03新知讲解说一说观察我们在生活当中见到的机器人,你能分辨出他们的组成部分吗?你认为机器人的组成部分中哪一个部分是最重要的 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包括机械本体、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器。其中,控制器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息并发出指令,指挥机器人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03新知讲解制作机器人的基本过程1、设计机器人的结构根据制作目的,思考使用哪一种结构来实现具体功能,合理设计机器人的基本形态。二、制作机器人的基本过程03新知讲解2、选择器材选择所需装置与零件,如控制器、传感器、驱动器和动力源等。03新知讲解3、搭建机器人充分发挥想象力搭建你想要的机器人。结构的搭建决定了机器人的外在形态和功能模块的运动方式。03新知讲解4、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程序是机器人的灵魂机器人所有的行为都是由程序控制的,为机器人编写正确的控制程序,才能让机器人“活”起来。03新知讲解5、调整结构与调试程序要使机器人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它的结构,同时修改相应的控制程序。03新知讲解相似:都有目标、结构和能量需求。不同:自主性、学习能力、情感意识和适应性,人最强,机器人次之,机器最弱。说一说说一说学习了什么是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的组成之后,你能说出机器、机器人和人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吗 03新知讲解我更喜欢视频A中的工业机器人,因为它高效精准,展现了强大的生产力,让人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综合实践打开素材,观看视频,你更喜欢哪段视频中的机器人,为什么 03新知讲解知识链接AlphaGo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的智能机器人。它在2016年3月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图1-27 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04课堂练习1、机器人的控制部分相当于机器人的什么?( )脑袋 B. 手脚 C. 感觉器官 D. 食物2、在制作机器人的基本过程中,哪一步是让机器人“活”起来的关键?( )设计机器人的结构 B. 选择器材 C. 编写程序 D. 调整结构与调试程序3、以下哪个部分是机器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械本体 B. 传感器 C. 控制器 D. 驱动器4、在机器、机器人和人之间的相似点中,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都有情感意识 B. 都有目标、结构和能量需求C. 都有自主性 D. 都有学习能力A选择题CCB04课堂练习5、根据文中描述,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机器人的动力源部分是可有可无的 B. 机器人的感知部分主要负责发出指令C. 机器人的机械部分主要负责构建机器人并让其做出各种动作D. 机器人的控制器是其最不重要的部分判断题1、机器人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情感意识都比人类强。”( )操作题1、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机器人制作比赛,请根据上述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制作方案。Cx04课堂练习答:(1)任务:机器人能避开前方障碍物。(2)器材:控制器(如Arduino)、超声波传感器、电机、电池。(3)程序:检测障碍物距离,小于阈值则转弯,否则前进。(4)调整:测试传感器和程序,优化避障效果。05相关知识拓展一、机器人的分类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高精度、高重复性,如汽车焊接。服务机器人:与人交互,如家庭清洁、餐厅服务。特种机器人:适应极端环境,如核设施检测、深海探测。人形机器人:外观像人,有一定自主性,用于教育、娱乐。05相关知识拓展二、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人工智能融合:通过学习算法自主优化行为。人机协作:与人类共同工作,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微型化与柔性化:小型化、多任务适应。多模态感知:具备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知能力。05相关知识拓展三、机器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经济影响: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减少部分工作岗位。伦理与法律:涉及机器人权利、责任归属、隐私保护等问题。社会接受度:不同文化对机器人的接受度不同,需加强公众教育。06课堂总结1引入新知内容机器人的组成2机器人的组成3制作机器人的基本过程4完成课堂练习5进行相关知识拓展1234507板书设计机器人的组成1.进行新知引入2.机器人的组成3.制作机器人的基本过程4.完成课堂练习5.进行知识拓展08课后作业01假设你是一名机器人工程师,需要设计一款用于家庭环境的清洁机器人。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滇人版 】《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机器人的组成》.pptx 五分钟了解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到底有多强.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