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基础积累
(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 《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河东人,世称“__________”,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_____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2. 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种树郭橐驼传》通过写郭橐驼种树的事迹,并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进一步阐明_____之道。文中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即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得以发展。
3. 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他种树不仅成活率高,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字词
1. 给下列字注音
病偻( ) 窥伺( ) 移徙( ) 硕茂( ) 早实以蕃( ) 勖( ) 缫( ) 豚( ) 孳(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tuó( )驼 佝lóu( ) 菜qí( ) 果shí( ) 枯wěi( ) 鸡tún( ) 官命cù( )尔耕 xù( )尔植 早sā( )而绪 早织而lǚ( )
二、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病偻(lǚ) 窥伺(cì) 移徙(xǐ) 佝偻(gōu lóu)
B. 硕茂(shuò) 早实以蕃(fán) 勖(xù) 缫(sā)丝
C. 豚(tún) 孳(zī) 莳(shì) 菜畦(wā)
D. 橐驼(tuó) 飧饔(sūn yōng) 长人者(cháng) 鸡豚(tú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佝偻 繁植 旦视而暮抚 辍飧饔
B. 移徙 硕茂 木之性日以离 长人者
C. 窥伺 鸡豚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郭橐驼
D. 早实以蕃 烦其令 鸣鼓而聚之 故不我若也
3.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驼业种树”中,“业”解释为以……为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B. “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的意思是使……高大茂盛,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理解为用指甲划破,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D.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解释为传播,是动词
4.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鸡狗不得宁焉
B. 因舍其名 因击沛公于坐
C.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不我若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 下列对《种树郭橐驼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将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进行对比,将种树之道与为官之理进行映衬,使文章主旨更加鲜明。
B. 郭橐驼认为,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官治民也要顺应百姓的天性,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
C. 文中描写其他种树者“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这是为了表现他们对树木的关爱和重视。
D. 文章结尾“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点明了写作目的,即希望统治者能从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真实的人物传记,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事迹的描写,展现了他高超的种树技艺。
B.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C. 柳宗元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散文则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故事为主,《小石潭记》《黔之驴》都是他的代表作。
D.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如《马说》《师说》《捕蛇者说》等。《种树郭橐驼传》也属于“说”这种文体。
8. 下列对“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种植的时候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种完后就把它放在一边,不再管它。
B. 种植的时候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严厉,种完后要经常去查看它的生长情况。
C. 种植的时候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随意,种完后要偶尔去照顾它一下。
D. 种植的时候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种完后要精心呵护它,直到它茁壮成长。
9.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乡人号之“驼”
B. 既然已,勿动勿虑
C. 不抑耗其实而已
D. 若不过焉则不及
10. 下列对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喜欢频繁地发布政令,对百姓进行过多的干涉。
B. 作者认为这种做法会让百姓疲于应付,无法安居乐业,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C. 从郭橐驼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这种现象非常不满,认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和百姓意愿的。
D. 这是作者对郭橐驼种树经验的总结,强调了种树要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不要过多地干预。
三、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选段,完成1 - 5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 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2. 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 文中将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4. 翻译句子。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5. 从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选段,完成6 - 10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6. 郭橐驼认为“长人者”的做法有什么危害?请简要概括。
7. 文中“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8. 郭橐驼所说的“养人术”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9. 最后一段中“传其事以为官戒”的目的是什么?
10. 本文通过郭橐驼种树的故事来阐述为官治民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一、基础积累
(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 柳宗元;子厚;柳河东;韩愈
2. 治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 且硕茂;早实以蕃
(二)字词
1. 病偻(lǚ);窥伺(kuī sì);移徙(xǐ);硕茂(shuò mà);早实以蕃(fán);勖(xù);缫(sā);豚(tún);孳(zī)
2. 橐驼;佝偻;菜畦;果实;枯萎;鸡豚;官命促尔耕;勖尔植;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二、选择题
1. B【解析】A项,“窥伺”的“伺”应读作sì;C项,“菜畦”的“畦”应读作qí;D项,“长人者”的“长”应读作zhǎng 。
2. C【解析】A项,“繁植”应为“繁殖”;B项,“木之性日以离”应为“木之性日以离矣”;D项,“烦其令”应为“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
3. D【解析】“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中“传”的正确解释为“记载、作传”,而非“传播”。此处“传”是为郭橐驼的事迹作传,以作为官吏的鉴戒,属于动词的正常用法,而非“传播”之意。
4. A【解析】A项,两个“虽”都是“虽然”的意思;B项,第一个“因”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因”是“趁机”的意思;C项,第一个“且”是“并且”的意思,第二个“且”是“将近”的意思;D项,第一个“以”是“把”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因为”的意思 。
5. C【解析】C项是定语后置句,“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应为“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B项正常语序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D项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
6. C【解析】文中描写其他种树者“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是为了表现他们对树木的过度关爱,反而违背了树木的生长规律,并非是对树木的关爱和重视 。
7. B【解析】A项,《种树郭橐驼传》不是真实的人物传记,而是一篇寓言性质的传记散文;C项,柳宗元的散文除了山水游记和寓言故事,还有传记散文等,如《种树郭橐驼传》;D项,《种树郭橐驼传》不属于“说”这种文体,它是一篇传记散文 。
8. A【解析】“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意思是种植的时候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种完后就把它放在一边,不再管它,让树木自然生长 。
9. B【解析】A项,“故乡”古义是“所以乡里”,今义是“家乡”;B项,“而已”古今意义相同,都是“罢了”的意思;C项,“其实”古义是“它的果实”,今义是“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D项,“不过”古义是“不是过多”,今义是“表转折” 。
10. D【解析】“长人者好烦其令”是作者对当时统治者为政状况的描述,并非对郭橐驼种树经验的总结 。
三、课内阅读理解
1. 郭橐驼是一个身体残疾但豁达乐观,以种树为业且技艺高超,对种树之道有深刻见解的人 。
2.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3.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郭橐驼种树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而其他种树者违背树木的生长规律,从而强调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为下文引出治民之道做铺垫 。
4. (1)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为了观赏游玩而种树的富豪人家,以及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 。
(2)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
5. 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要尊重事物的天性,让其自由发展,不要过多地干涉 。
6. 危害:“长人者”喜欢频繁发布政令,看似关爱百姓,实则给百姓带来了灾祸,使百姓疲于应付,无法安居乐业,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
7.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长人者”政令繁多,对百姓生活的过度干涉,更有力地表现了百姓的无奈和困苦 。
8. “养人术”指的是为官治民要顺应百姓的天性,不要过多地干涉百姓的生活,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
9. 目的:希望统治者能从郭橐驼种树的经验和“长人者”扰民的危害中得到启示,改变为政方式,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10. 好处:这种写作手法将抽象的为官治民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的种树故事之中,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