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堂同步练习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基础积累(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______体裁的文章,作者是______、______ 。文章通过对焦裕禄在兰考县工作经历的记述,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品质。2. 焦裕禄到兰考县任职时,当地面临______、______、______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他带领兰考人民开展抗灾斗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______的誓言。3. 文章采用______的写作手法,以时间为线索,选取焦裕禄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如______、______等,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县委书记形象。(二)字词1. 给下列字注音泡桐( ) 忌讳( ) 肆虐( ) 盐碱( ) 脱坯( ) 悲恸( ) 跻身( ) 岌岌可危( )2. 根据拼音写汉字fǔ( )身 干hé( ) 账bù( ) 沙lǜ( ) piē( )见 废xū( ) 战lì( ) 光tū tū( )二、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泡桐(pào) 忌讳(huì) 肆虐(nüè) 盐碱(jiǎn)B. 脱坯(pī) 悲恸(tòng) 跻身(jī) 岌岌可危(jí)C. 俯身(fǔ) 干涸(kū) 账簿(bù) 沙砾(lì)D. 瞥见(piě) 废墟(xū) 战栗(lì) 光秃秃(tū)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治沙 严历 洪水 同甘共苦B. 勘探 筹划 坚巨 不屈不挠C. 艰苦 奋斗 雷历风行 以身作则D. 爱戴 逝世 追授 鞠躬尽瘁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点明兰考县的灾情,为焦裕禄的出场设置背景,突出他工作的艰巨性。B.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C. 文中描写焦裕禄肝病发作时的痛苦,是为了表现他身体的脆弱,影响了工作效率。D. 文章结尾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深切怀念,侧面烘托出他为兰考县做出的巨大贡献。4.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风沙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B.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C. 焦裕禄是兰考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D. 三年前困难时期,他带着孩子们到火车站灾民集中的地方,去吃兰考的风沙。5. 下列关于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小说,通过虚构的情节展现人物形象。B. 文章大量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抒发作者情感。C.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使焦裕禄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D. 焦裕禄在兰考的工作主要是发展工业,改善经济状况。6. 下列对“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强调食物新鲜的重要性B. 比喻不做调查研究,只靠别人的经验办事没有意义C. 表达对焦裕禄饮食习惯的描述D. 说明重复做别人做过的事会很无趣7. 文中焦裕禄在大雪天去群众家里访问,这一情节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A. 勤俭节约B. 清正廉洁C. 关心群众疾苦D. 乐观开朗8. 下列对文章语言风格评价准确的一项是( )A. 华丽优美,富有诗意B. 幽默诙谐,轻松活泼C. 平实质朴,真挚感人D. 含蓄委婉,耐人寻味9. 文章中多次提到兰考的“三害”,具体指的是( )A. 水灾、火灾、旱灾B. 风沙、盐碱、内涝C. 地震、泥石流、台风D. 瘟疫、饥荒、战争10.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提出的工作方法不包括( )A. 依靠群众B. 科学调查C. 闭门造车D. 以身作则三、课内阅读理解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段,完成1 - 5题。焦裕禄到兰考后,第一场雪下了,他发起了《关于治沙、治水、治碱三五年的初步设想》。他想,群众在灾害中两眼望着县委,县委挺不起腰杆,群众就要泄气。他没有等群众来问,就直接深入基层,去寻找答案。有一次,焦裕禄从堌阳公社回县城,路过张庄。当时,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焦裕禄走进张庄,访问了几十户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生产困难。他来到一位老大爷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焦裕禄坐在床边,拉着老大爷的手,嘘寒问暖。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焦裕禄的手说:“您真是俺们的好书记!”1. 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 文中环境描写“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有什么作用?3. 从“坐在床边,拉着老大爷的手,嘘寒问暖”这些动作描写中,能看出焦裕禄怎样的形象特点?4. 结合选段,分析焦裕禄为什么要在大雪天深入基层访问群众?5. 选段中老大爷的话有什么作用?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段,完成6 - 10题。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年,兰考县遭受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了摸清灾情,焦裕禄亲自带队,跋涉了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肝疼得厉害,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经常用一根硬东西顶着肝部,坚持工作。他和群众一起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6. 选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 从“跋涉了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这些数据中,能体会到什么?8. 描写焦裕禄肝病发作仍坚持工作的细节,有什么表达效果?9.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焦裕禄是如何践行自己所说的话的?10. 选段体现了焦裕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一、基础积累(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通讯;穆青;冯健、周原2. 风沙;盐碱;内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 纪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群众治“三害”;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二)字词1. 泡桐(pāo);忌讳(huì);肆虐(nüè);盐碱(jiǎn);脱坯(pī);悲恸(tòng);跻身(jī);岌岌可危(jí)2. 俯身;干涸;账簿;沙砾;瞥见;废墟;战栗;光秃秃二、选择题1. B【解析】A项,“泡桐”的“泡”应读pāo;C项,“干涸”的“涸”应读hé;D项,“瞥见”的“瞥”应读piē 。2. D【解析】A项,“严历”应为“严厉”;B项,“坚巨”应为“艰巨”;C项,“雷历风行”应为“雷厉风行” 。3. C【解析】描写焦裕禄肝病发作是为了突出他带病坚持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并非表现他身体脆弱影响工作效率 。4. A【解析】A项是列数字;B项是对比;C项是比喻;D项是借代 。5. C【解析】A项,本文是通讯,非小说;B项,文章以记叙为主;D项,焦裕禄主要工作是治理“三害” 。6. B【解析】这句话强调实地调研、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7. C【解析】大雪天访群众体现焦裕禄关心群众疾苦 。8. C【解析】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9. B【解析】兰考“三害”指风沙、盐碱、内涝 。10. C【解析】焦裕禄反对闭门造车,强调深入群众 。三、课内阅读理解1. 焦裕禄到兰考后,在大雪天深入基层,到张庄访问群众,了解民情。2. ①渲染了寒冷恶劣的环境,突出焦裕禄工作条件的艰苦;②衬托出焦裕禄心系群众、不畏艰难的品质 。3. 体现出焦裕禄平易近人、关心群众、与群众心连心的形象特点。4. 因为焦裕禄认为共产党员应在群众最困难时出现,他想了解群众真实需求,为制定抗灾措施获取第一手资料 。5. ①从侧面表现焦裕禄一心为民的形象;②体现群众对焦裕禄的认可与感激,突出他工作的成效 。6. ①总领下文,引出焦裕禄践行自己话语的具体事例;②点明文章主旨,突出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7. 体会到焦裕禄工作的艰辛、严谨,以及他为摸清灾情付出的巨大努力。8. 生动展现焦裕禄不顾病痛、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突出他的坚韧与担当。9. 他亲自带队跋涉调研灾情,带病坚持工作,和群众一起参与抗灾劳动,切实关心帮助群众。10. ①心系群众;②艰苦奋斗;③无私奉献;④求真务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