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家的儿子(节选)》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基础积累(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国家的儿子(节选)》是一篇以________为题材的文章,通过记述________在________领域的突出贡献,展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2. 文中的主人公被誉为“________”,他隐姓埋名多年,将毕生精力投入到________的研发工作中,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 文章通过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事例,运用、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二)字词1. 根据语境填写汉字①他fù( )出全部心血,只为攻克技术难关。②在极端yán jùn( )的环境下,团队仍坚持试验。③面对质疑,他始终保持jiān dìng( )的信念。④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无数人的默默gòng xiàn( )。2. 补全词语并解释整体含义①________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鞠躬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然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当之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科研工作的艰苦与危险。B. 主人公拒绝公开个人信息,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品质。C. 文中反复强调“保密”,是为了突出事件的神秘色彩。D. 结尾群众的欢呼,侧面反映了科研成果的重大意义。2.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他像一颗螺丝钉,牢牢扎根在科研岗位上。B. 实验室里的仪器,仿佛在诉说着奋斗的故事。C. 困难如高山,而他选择一步一步攀登。D. 科研之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漫漫长河。3.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叙述,其作用是( )A.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 使文章结构更复杂,富有层次C. 强调事件的时间顺序,条理清晰D. 突出主人公的外貌特征4. 下列关于主人公形象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严谨认真:反复核对实验数据B. 自私自利:拒绝分享科研成果C. 无私奉献:长期远离家人投身工作D. 坚韧不拔:在失败中不断尝试5. 文中“国家的儿子”这一称呼的深层含义是( )A. 主人公是国家领导人的亲属B. 主人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C. 主人公出生在特殊的家庭背景D. 主人公擅长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三、课内阅读理解阅读《国家的儿子(节选)》选段,完成1 - 5题。试验进入关键阶段,他连续72小时守在控制台前。通红的双眼紧盯着数据变化,干裂的嘴唇却始终抿成一条直线。助手多次劝他休息,他只是摆摆手:“再等等,再等等。”当监测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所有人都慌了神,唯有他一个箭步冲上前,迅速排查线路。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手指被发烫的仪器烫出了水泡,可他仿佛感受不到疼痛,直到故障排除,才瘫坐在地,露出欣慰的笑容。1. 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 分析“通红的双眼”“干裂的嘴唇”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3. 选段中“再等等,再等等”这句话,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4. 面对警报时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冲、排查、瘫坐),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5. 结合上下文,推测“欣慰的笑容”背后包含了哪些情感?阅读《国家的儿子(节选)》选段,完成6 - 10题。颁奖仪式上,主持人念出他的名字时,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然而,镜头前的他却显得局促不安。他接过奖章,声音有些颤抖:“这个荣誉属于国家,属于团队里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当记者问及成功的秘诀,他只是简单地说:“把该做的事做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良心。”台下的观众不知道,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十五年没有回过家,甚至连父母离世时,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6. 颁奖仪式上主人公“局促不安”的原因是什么?7. “这个荣誉属于国家,属于团队”这句话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8. 文中“十五年没有回过家”这一信息,有何表达效果?9. 结合选段,分析主人公所说的“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良心”的内涵。10. 文章结尾的“遗憾”与“荣誉”形成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一、基础积累(一)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1. 人物传记;邓稼先;核武器;无私奉献;爱国敬业2. 两弹元勋;原子弹和氢弹3. 坚守试验一线;隐姓埋名工作;带病坚持科研;语言;动作;鞠躬尽瘁;淡泊名利;舍小家为大家(二)字词1. ①付;②严峻;③坚定;④贡献2. ①聚: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②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③泰: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④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二、选择题1. C【解析】强调“保密”是为体现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及主人公的责任感,而非突出神秘色彩。2. B【解析】B项为拟人,其他三项为比喻。3. A【解析】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4. B【解析】主人公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5. B【解析】“国家的儿子”象征主人公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三、课内阅读理解1. 主人公在试验关键阶段连续工作72小时,成功排除仪器故障。2. 通过细节刻画主人公的疲惫与专注,突出他对工作的执着和敬业精神。3. 表现主人公对试验结果的担忧、谨慎,以及对成功的强烈渴望。4. 体现他临危不乱、果断行动、勇于担当的品质。5. 包含成功后的喜悦、对团队的感激,以及对国家使命的责任感。6. 因为他认为荣誉应归于集体,个人不愿居功,同时不习惯成为焦点。7. 体现主人公不慕名利、团结协作、心怀家国的精神。8. 用具体时间突出主人公为科研牺牲个人生活,增强感染力。9. 内涵: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对工作严谨负责,坚守道德与使命。10. 对比突出主人公为国家奉献的巨大牺牲,深化文章主旨,引发读者敬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