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其艺术成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书中不少故事,如 “曹植七步成诗”、“望梅止渴”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 “谢女咏雪”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文体知识“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留、调、补译:文中主要字词全要翻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字组词或以近义词替换寒雪日:寒冷的下雪天讲论:讲解谈论留:专有名词或人名不用翻译如谢太傅、胡儿、无奕、左将军王凝之调:为语句通畅要在翻译时调换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补:补充词中省略的成分即公大兄无奕女:她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安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和女儿。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文言句式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正常语序:“白雪纷纷所似何”宾语前置品读理解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内容。正因为“寒雪日”,才能引出“咏雪”。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出他们个性的词语。谢太傅:“欣然” 、“大笑乐”谢朗:“差可拟”谢道韫:“未若”小结:谢太傅是一个重视家庭生活,重视晚辈教育,善于启发晚辈思考,尊重鼓励晚辈学习的人。谢朗和谢道韫都是才华出众的孩子。3.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论,只是“大笑乐”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态度吗?谢太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晚辈的赞赏,也说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趣。作者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华。“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之态,“柳絮”是轻盈之物,而“盐”是颗粒之物,缺乏美感和动态感。“撒盐空中”更符合当时的景致,因为文中写的是“雪骤”之景,大雪猛烈密集时,难见雪花飘舞,“撒盐空中”的比喻或许更为真切地描绘出当时之景。4.从文中哪些词语、细节能看出古人怎样的生活情趣呢?“寒雪”“内集”“讲论文义”——其乐融融、情趣高雅“欣然”“大笑乐”——亲密无间、谈笑风生谢家真实中是怎样的家庭?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走下车来,想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不回头看他。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古今异义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古今异义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义:舍弃。今义: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一词多义不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同“否”,用于疑问句句末副词,表示否定2.待君久不至文言句式省略句:(家君) 待君久不至(太丘)去后(友)乃至1.去后乃至品读课文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陈元方的“方正”?元方的方正体现在: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他懂得信义、信用的重要;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他懂得礼貌的重要;3.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4.“入门不顾” ,维护了尊严。讨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1.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讨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诚实守信、言而有信的人。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人,学会尊重他人。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正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梳理总结1.特殊的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儿女、因、期、去、委(2)一词多义:不2.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3)省略句:(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4)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君与家君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3.敬辞和谦辞敬辞:尊君谦辞:家君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 惠顾、惠存、惠赠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 赐教、赐复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贤 贤弟、贤侄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敬辞类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 舍弟、舍妹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 愚兄、愚见拙 拙作、拙著、拙见敝 敝人、敝姓、敝校鄙 鄙人、鄙见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谦辞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