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对党八股(节选)》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 - 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反对党八股(节选)》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 - 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堂同步练习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基础积累
1.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当时正处于__________________艰苦阶段,为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开展了__________运动 ,本文是运动中的重要文献。
2.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题目出自_________________ ,内容需用古人语气,不能__________________,文体有固定格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部分组成 ,后四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共八股 。
3. 党八股是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写的文章,这类文章对事物缺乏分析,只会搬用革命名词术语,呈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词语概括三个特点)。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反对 _________________以整顿学风、反对 _________________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二、字词
1.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禁决空话( )改为( )
(2)摸糊不清( )改为( )
(3)观查情况( )改为( )
(4)祸国泱民( )改为( )
2.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无的放( )
(2)( )腔作势
(3)( )名其妙
(4)对牛弹( )
三、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的著作除了《反对党八股》,还有《沁园春·雪》《背影》等。
B. 八股文在唐朝开始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C.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
D.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与反对党八股的文风改革毫无关联。
2.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种文风是为了掩盖作者思想的空虚,是一种幼稚、低级、庸俗的表现。
B. 文中提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是为了说明写文章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 。
C. 作者认为,我们要反对党八股,但对于一些经典的长篇著作,即使篇幅长也有其价值,不能简单地以长短来评判。
D. 党八股的文风使得文章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因为它大量使用方言土语,让读者难以理解。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有些同志写的文章,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B. 他的演讲如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让人昏昏欲睡。
C.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D. 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像开了闸的洪水,收都收不住。
四、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什么是宣传家?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比如军事指挥员,他们并不对外发宣言,但是他们要和士兵讲话,要和人民接洽,这不是宣传是什么?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只要他不是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所以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
1. 作者为什么说党八股“像个瘪三”?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 文中提到要学好语言需要向三个方面学习,分别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外国语言学习、向古人语言学习,请概括向这三个方面学习语言的原因。
3. 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我们的同志都非学习语言不可”在文中的作用。
4. 作者认为宣传工作者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的情况?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5. 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主张?对我们平时的写作和表达有什么启示?
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1942年2月8日;抗日战争;整风
2. 四书五经;自由发挥;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二、字词
(1)“决”改为“绝”
(2)“摸”改为“模”
(3)“查”改为“察”
(4)“泱”改为“殃”
2.
(1)无的放矢
(2)装腔作势
(3)莫名其妙
(4)对牛弹琴
三、选择题
1. C 解析:A项,《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B项,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体,唐朝科举并非考八股文;D项,鲁迅的文学创作及对白话文的推动与反对党八股的文风改革在追求语言生动、贴近生活等方面有相通之处 。
2. D 解析:党八股语言无味是因为缺乏生动活泼的语言,不是因为大量使用方言土语,而是很少运用群众生动的语言 。
3. D 解析:A、B、C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党八股或相关事物比作“懒婆娘的裹脚”“白开水”“瘪三”;D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开了闸的洪水”是为突出说话滔滔不绝的程度 。
四、课内阅读理解
1. 因为党八股文章或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 ,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内容干瘪,就像上海人口中的小瘪三一样,样子十分难看,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丰富、生动活泼、表现实际生活,而我们很多人没学好语言,写文章做演说缺乏生动有力的话语 。向外国语言学习: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需要吸收外国语言中于我们适用的、好的东西,包括进步道理和新鲜用语 。向古人语言学习:古人语言中有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没有充分合理利用,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应该继承。
3. ①总结上文,强调学习语言对宣传工作者以及所有同志的重要性;②呼应前文提到的宣传工作者语言乏味的问题,指出解决办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突出中心,强化作者对于宣传工作者必须学习语言这一观点的表达。
4. ①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使语言丰富、生动活泼、能表现实际生活;②从外国语言中吸收适用的、好的东西,包括进步道理和新鲜用语;③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合理继承好的、仍然有用的语汇和表达。
5. 主张:语言要丰富生动,避免枯燥无味;要从人民群众、外国语言、古人语言中汲取营养;宣传工作者尤其要重视语言学习 。启示:在平时写作和表达时,我们要多观察生活,学习人民群众的鲜活语言,让表达更接地气;广泛阅读,吸收优秀作品包括外国作品和古代经典中的语言精华,丰富自己的语汇;避免语言单调、刻板,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自己的表达更能吸引他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