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拿来主义》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 - 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拿来主义》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 - 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拿来主义》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基础积累
1. 《拿来主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 ,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 ,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拿来主义》选自____________,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3.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提到的“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比喻什么?
4. 文中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三种错误态度?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二、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羹冷灸 佳节大典 摩登 羡慕
B. 故弄玄虚 磕头贺喜 吝啬 脑髓
C. 礼上往来 鱼翅 国粹 辩别
D. 浑蛋 徘徊 孱头 恐怖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工作中总是拈轻怕重,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B. 他写文章总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让人读起来很顺畅。
C.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往直前,不能畏葸不前。
D. 他对这个问题的见解独到,真是标新立异。
3. 下列对“拿来主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拿来主义”的核心是“自己来拿”,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选择。
B. “拿来主义”就是要全部吸收外国文化和传统文化。
C. 对于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 “拿来主义”者应具备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品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
A.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B.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C.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D.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
三、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1.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2. 文中列举“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博士”这三件事有什么作用?
3. 作者将中国的“送去主义”与尼采的行为进行类比,目的是什么?
4.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 从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送去主义”持怎样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 文中“占有,挑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明。
2. 对待“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分别代表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态度?
3.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4. 最后一段中,“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几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鲁迅;周树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南腔北调集》;《而已集》;《三闲集》
2. 《且介亭杂文》;杂文
3.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或外来的东西;“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用又有害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4. 批判的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孱头”式的逃避主义,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二是“昏蛋”式的虚无主义,割断历史,盲目排斥;三是“废物”式的投降主义,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正确态度:“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二、选择题
1. B(A项“残羹冷灸”应为“残羹冷炙”;C项“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辩别”应为“辨别”;D项“浑蛋”应为“昏蛋” )
2. C(A项“拈轻怕重”是贬义词,与“积极向上”矛盾;B项“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此处望文生义;D项“标新立异”是中性词,此处语境应是褒义,用词不当 )
3. B(“拿来主义”不是全部吸收,而是有选择地吸收 )
4. C(C项没有运用比喻论证,A项将尼采比作太阳,B项将鱼翅比作萝卜白菜,D项将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 )
三、课内阅读理解
1. “闭关主义”实质是盲目排外;“送去主义”实质是媚外卖国。
2. 列举这三件事,具体形象地揭示了“送去主义”在学艺方面的表现,批判了“送去主义”者的媚外丑态和卖国行径。
3. 目的是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中国如果一味“送去”,最终会像尼采发疯一样,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
4. 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进步”一词,实则是“堕落”的意思,辛辣地讽刺了“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和卖国求荣的本质 。
5. 作者对“送去主义”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认为“送去主义”会使国家陷入危机,给子孙后代带来危害。
6. “占有”是指对文化遗产要敢于接受,“挑选”是指对文化遗产要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 对待“鱼翅”: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代表的态度是吸收有益的部分;对待“鸦片”:送到药房治病,代表的态度是批判地吸收;对待“烟枪和烟灯”: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代表的态度是留一点作历史见证,其余舍弃;对待“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代表的态度是坚决抛弃 。
8. 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正确地对待文化遗产,即做到“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新思想的人,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艺。
9. 不能调换。“沉着”是面对文化遗产时应有的心态,“勇猛”是敢于“拿来”的勇气,“有辨别”是能够正确挑选的能力,“不自私”是保证“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大众,这几个词语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
10. 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只有广泛吸收优秀的文化遗产,包括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才能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素养,使人成为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人;同时,也只有在借鉴和吸收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文艺创作才能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独特风格的新文艺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