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基础积累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本文是一篇关于____________ 的科技论述文 ,原载于1962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2. 本文通过论述建筑、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中______与______的辩证关系,指出成功的艺术创作应该是______ 与______的统一。3. 文中提到的《清明上河图》是______(朝代)画家______的作品 ,它属于______ (绘画类型) ,在这幅画中体现了______ 与______ 的特点。4. 请简述“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含义。二、选择题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寥寥无几 左睇右盼 一如继往 荒谬绝伦B. 前瞻后顾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辨证统一C. 瓦垄 赋与 枯躁 梁枋D. 琢磨 廊庑 纤细 绚烂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艺术创作中,既要注重______ ,又要善于______ ,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②建筑设计需要遵循______ 与______ 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 ,才能打造出令人满意的建筑。A. 变化 重复 千变万化 千篇一律B. 重复 变化 千篇一律 千变万化C. 重复 变化 千变万化 千篇一律D. 变化 重复 千篇一律 千变万化3.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人民大会堂为例,说明重复运用柱廊的建筑手法能获得艺术效果 。B. 颐和园的长廊是“千篇一律”的典型,八百米长廊的柱子、梁枋毫无变化 。C. 文中提到的《鳟鱼五重奏》,通过主题的多次重复和变化,形成动人的乐曲 。D. 建筑中的“千篇一律”指建筑构件和元素的重复使用 ,“千变万化”指在重复基础上的局部变化 。4.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B. 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C.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D. 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一幅画,也是有统一更有变化的。四、课内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1. 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认为艺术创作中重复和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2. 选文以音乐和舞蹈为例,分别说明了什么?3. 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重复”和“变化”是如何体现的?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持续性”在艺术创作中有哪些表现形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花窗这样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1. 作者为什么说颐和园的长廊是“千篇一律之尤者也”?2. 文中对长廊柱子等进行荒谬绝伦设想的目的是什么?3. 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花窗的“千变万化”与长廊的“千篇一律”有怎样的关系?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一、基础积累1. 梁思成;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艺术2. 重复;变化;重复;变化3. 北宋;张择端;风俗画;重复;变化4. “千篇一律”指建筑艺术中在整体布局、构件样式等方面的重复运用,给人整齐、统一的感觉;“千变万化”指在重复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的大小、形状、色彩、装饰等方面的变化,避免单调,增添丰富性和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选择题1. D(A项“一如继往”应为“一如既往”;B项“辨证统一”应为“辩证统一”;C项“赋与”应为“赋予”,“枯躁”应为“枯燥” )2. B(根据语境,先强调“重复” ,再强调“变化” ,“千篇一律”对应“重复” ,“千变万化”对应“变化” )3. B(长廊是“千篇一律” ,但并非毫无变化,是在重复中有细微变化 )4. A(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街”比作“手卷”“乐曲” ;B、C、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三、课内阅读理解1.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 以音乐为例说明在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中,通过重复和变化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以舞蹈为例说明在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的艺术中,通过动作和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突出效果、表达思想感情。3. “重复”体现在持续贯串全曲的“鳟鱼”主题以及水波涓涓的伴奏不断重复;“变化”体现在“鳟鱼”主题有层出不穷的变奏。4. 表现形式有时间的持续,如音乐;空间转移的持续,如绘画(观赏者观赏绘画时目光移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 ,如舞台上的舞蹈和建筑(人们游览建筑空间转移同时经历时间变化)。5. 因为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在形状、色彩、装饰等方面都呈现出无尽的重复。6. 目的是通过这种荒谬的设想,从反面突出强调如果没有重复,只有毫无规律的变化,建筑会变得杂乱无章,从而更加突出建筑中重复的重要性。7. 花窗的“千变万化”与长廊的“千篇一律”是“大同小异” ,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关系。花窗的“小异”之谐趣,既丰富了整体,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花窗的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 ,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8. 一方面,城市中的建筑如果只有重复,会显得单调枯燥;只有变化,会杂乱无章。另一方面,优秀的建筑或城市布局通过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能形成和谐统一又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给人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 ,使城市更具美感和特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