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14 第三章 第1节 牛顿运动三定律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物理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专版】14 第三章 第1节 牛顿运动三定律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物理总复习

资源简介

(共82张PPT)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题型 广东省近三年考情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选择题 T3,4分,考查动力学与图像结合问题
实验题 T11,7分,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计算题 T14,13分,以安全气囊为模型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T15,15分,题目综合性强,考查传送带、动量、能量的相关问题 T13,11分,T14,15分,考查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的能量、动量内容的综合问题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考情分析
1.广东高考对于本章命题题型较全,命题热点涉及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超重与失重问题、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动力学与图像结合问题、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2.题目综合性强,注重与电场、磁场的结合,注重生产、生活与当今热点、现代科技的联系。题型涉及的解题方法有整体—隔离法、数图转换法、函数论证法、临界极限法、控制变量法等。
3.实验题的考查注重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的应用及以拓展创新形式考查实验能力的迁移应用
第1节
牛顿运动三定律
链接教材·夯基固本
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①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____它改变这种状态。
匀速直线
迫使
②意义
a.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____定律。
b.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______的原因。
惯性
惯性
维持
加速度
(2)惯性
①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________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②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__,质量小的物体惯性__。
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____。
匀速直线


无关
2.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①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__,跟它的质量成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____。
②表达式:F=____。
正比
反比
相同
ma
③适用范围
a.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____或____________的参考系。
b.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____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宏观
低速
(2)力学单位制
①单位制:____单位和____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②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____、____、____,单位分别是__、____、__。
③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________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基本
导出
长度
质量
时间

千克

物理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
(3)表达式:F=-F′。
相互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1.易错易混辨析
(1)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
(2)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
(3)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  )
(4)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  )
×


×
(5)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高速电子的运动情况。 (  )
(6)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  )
(7)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
×
×
×
2.(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飞机投弹时,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能击中目标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来后,还会落到原地
C.安全带的作用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发生危险
D.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BC [飞机在目标正上方投弹时,由于惯性,炸弹会落在目标的前方,A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向上跳起后,由于惯性,还会落在原地,B正确;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的前冲带来的危险,C正确;物体被向上抛出后,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D错误。]
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5 N和7 N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
A.1 m/s2 B.4 m/s2
C.7 m/s2 D.10 m/s2

AB [物体受到两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5 N和7 N的共点力作用,合力大小的范围为2 N≤F≤12 N,再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的范围为1 m/s2≤a≤6 m/s2,A、B正确。]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
(2)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态”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典例1] (2025·广东韶关模拟)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直接演绎得出
(  )
A.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B.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D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一切物体均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同时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只有D正确。]
【典例1 教用·备选题】(2025·广东茂名诊断)我国高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十分平稳。某高铁列车沿直线匀加速启动时,车厢内水平桌面上水杯内的水面形状可能是(  )
A     B     C     D

B [当高铁列车沿直线向右匀加速启动时,由于惯性,水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水相对于水杯会向左偏移,故水面形状接近选项B。]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的六大特性
(1)同体性:式中合力F、质量m、加速度a对应同一物体。
(2)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可以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所有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力F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4)矢量性:加速度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是矢量式。
(5)因果性:合力F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
(6)局限性: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物体的加速度必须是相对惯性系而言的。
2.合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决定关系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只要合力不为零,不管速度大小如何,物体都有加速度。
(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合力与速度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但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3)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直接关系。
(4)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F,a∝。
3.瞬时加速度的两类模型
角度1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典例2] (2024·安徽卷)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它们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水平线上的M、N两点,另一端均连接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开始时,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小球静止于MN连线的中点O,弹簧处于原长。后将小球竖直向上缓慢拉至P点,并保持静止,此时拉力F大小为2mg。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若撤去拉力,则小球从P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  )
A.速度一直增大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加速度的最大值为3g 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A [缓慢拉至P点,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拉力F与重力和两弹簧的拉力合力为零,此时两弹簧的合力大小为mg。当撤去拉力,则小球从P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两弹簧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始终向下,小球一直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小球从P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弹簧形变量变小,弹簧在竖直方向的合力不断变小,故小球受的合外力一直变小,加速度的最大值为撤去拉力时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mg=ma,加速度的最大值为2g,C、D错误。]
【典例2 教用·备选题】(多选)(2025·广东汕头模拟)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不挂重物时下端位置在C点;在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后再次保持静止,此时物体位于A点;将物体向下拉至B点后释放。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由B到A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
B.物体由B到A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增大
C.物体由B到C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
D.物体由B到C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ABD [物体在A点处于平衡状态,从B到A过程中,弹簧弹力大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将向A加速运动,随着弹簧形变量的减小,物体加速度将逐渐减小,当到达A时弹力等于重力,物体速度达到最大,然后物体将向C做减速运动,从A到C过程中,弹簧弹力逐渐减小,因此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故从B到C整个过程中,物体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B、D正确,C错误。]
角度2 瞬时性问题
[典例3] (2024·湖南卷)如图,质量分别为4m、3m、2m、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和C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g,1.5g B.2g,1.5g
C.2g,0.5g D.g,0.5g

A [剪断前,对B、C、D整体分析有FAB=(3m+2m+m)g,对D,FCD=mg,剪断后,对B,FAB-3mg=3maB,解得aB=g,方向竖直向上;对C,FDC+2mg=2maC,解得aC=1.5g,方向竖直向下。故选A。]
规律方法 解决瞬时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选取研究对象(一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先分析剪断绳(或弹簧)或撤去支撑面之前物体的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相关力。
(3)再分析剪断绳(或弹簧)或撤去支撑面瞬间物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瞬时加速度。
【典例3 教用·备选题】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用轻弹簧N连接,轻弹簧M和轻绳一端均与a相连,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竖直墙和天花板上,弹簧M水平,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M、N伸长量刚好相同。若M、N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a、b两球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
B.=
C.若剪断轻绳,则在剪断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零
D.若剪断弹簧M,则在剪断的瞬间,b球处于失重状态

思路点拨:(1)剪断轻绳的瞬间,两弹簧弹力均不会突变,各自与剪断前的弹力相同。
(2)无论在轻弹簧M的何处将M剪断,弹簧M的弹力均立即突变为零。
A [设M、N的伸长量均为x,在题图中状态下,a球、弹簧N和b球整体受到重力2mg、轻绳的拉力FT、弹簧M的拉力FM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FM=k1x=2mg tan 60°=2mg,b球受重力mg和弹簧N的拉力FN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N=k2x=mg,解得=2,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剪断轻绳的瞬间,轻绳的拉力突变为零,而轻弹簧中的弹力不会突变,即剪断轻绳前弹簧弹力与剪断轻绳的瞬间弹簧弹力相同,a球受重力和两弹簧的拉力,合力不为零,则加速度不为零,选项C错误;剪断弹簧M的瞬间,弹簧M的弹力突变为零,弹簧N的弹力不变,则b球加速度仍为零,选项D错误。]
考点3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不同效果。
(3)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运动状态、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项目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典例4] (2025·广东汕尾模拟)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
衡力
B.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
C.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人所受的重力作用在人身上,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作用在体重计上,且二者的产生没有相互性,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方向相同,既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A、B错误;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正确。]
1.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那么(  )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
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学情诊断·当堂评价
A [物体从A到O,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点O′)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点时弹力减为零,此后弹力向左且逐渐增大。所以物体通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故A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B和质量为1 kg的物体C用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A轻放在B上的一瞬间,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取10 m/s2)(  )
A.0 B.15 m/s2
C.6 m/s2 D.5 m/s2

C [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即F=mBg,放上物体A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对A、B组成的系统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6 m/s2,选项C正确。]
3.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A.Mg+Ff B.Mg-Ff
C.Mg+mg D.Mg-mg

A [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箱子内的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f,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及杆整体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f,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于箱子及杆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N=F′f+Mg=F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即=Mg+Ff,故选项A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六) 牛顿运动三定律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025·广东清远检测)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1、图2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
13
14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A.图1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B.图1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图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D.图2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D [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实际是不存在的,故实验不可能实际完成,故A错误;题图1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时,无法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C错误,D正确。]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2.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J   B.K   C.W   D.Wb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B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摩尔,符号分别是kg、m、s、A、K、cd、mol,其余单位都属于导出单位。故选B。]
3.如图所示为广泛应用的智能快递分拣机器人简化图,派件员在分拣场内将包裹放在机器人的水平托盘上后,机器人可以将不同类别的包裹自动送至不同的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A.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B.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没有惯性
C.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对机器人的压力和机器人对包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机器人对包裹的作用力等于包裹的重力

A [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的作用,A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B错误;包裹对机器人的压力和机器人对包裹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错误;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机器人对包裹的作用力有竖直方向的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只有竖直方向的支持力与包裹的重力大小相等,因此机器人对包裹的作用力不等于包裹的重力,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4.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二人用力向相反方向拉小车,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车静止时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小车拉
甲的力大于甲拉小车的力
D.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乙拉小
车的力大于小车拉乙的力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B [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错误;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小车静止时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小车拉甲的力跟甲拉小车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力大小是相等的,C错误;同理,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5.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若两段长度分别为ΔL1和ΔL2、电流大小分别为I1和I2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r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ΔF=k。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
A.kg·m/(s2·A)   B.kg·m/(s2·A2)
C.kg·m2/(s3·A)   D.kg·m2/(s3·A3)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B [F的单位为N,1 N=1 kg·m/s2,可推出k的单位为kg·m/(s2·A2),B正确,A、C、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6.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A [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由于惯性,铁球和乒乓球都“想”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的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同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乒乓球的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向右运动,故A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7.(2025·广东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所示,有一个巨型钢圆筒,质量为6×105 kg,由10根起吊绳通过液压机械抓手连接,每根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其他8根没有画出),每根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105 N,则起吊过程的最大加速度为(g=10 m/s2,cos 37°=0.8,绳的质量忽略不计)(  )
A. m/s2 B.1 m/s2
C.2 m/s2 D.4 m/s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A [每根绳的最大拉力为8×105 N,则10根绳的合力Fmax=10Tmaxcos 37°=6.4×106 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ax-mg=mamax,解得amax= m/s2,故选A。]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8.(2024·广东惠州一模)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满足f=kv2,k为定值,取竖直向下为正,下列表示雨滴速度v和加速度a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A        B
C        D

B [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的过程中,设雨滴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g-,可知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雨滴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则v-t图像的切线斜率逐渐减小,B可能正确,A错误;当空气阻力等于雨滴重力时,雨滴的加速度减为0,且加速度a与速度v不是线性关系,C、D错误。故选B。]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9.(多选)球形飞行器安装了可提供任意方向推力的矢量发动机,总质量为M。飞行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率平方成正比(即F阻=kv2,k为常量)。当发动机关闭时,飞行器竖直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匀速下落的速率为10 m/s;当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竖直向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飞行器匀速向上的速率为5 m/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考虑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流动及飞行器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A.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1.5 Mg
B.当飞行器以5 m/s匀速水平飞行时,发动机推力的大小为Mg
C.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匀速水平飞行时,飞行器速率为5 m/s
D.当飞行器以5 m/s的速率飞行时,其加速度大小可以达到3g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BC [当飞行器关闭发动机以v1=10 m/s匀速下落时,有Mg=,飞行器以v2=5 m/s向上匀速时,设最大推力为Fm,Fm=,联立可得Fm=1.25Mg,k=,A错误;飞行器以v3=5 m/s匀速水平飞行时F==Mg,B正确;发动机以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匀速水平飞行时F阻==Mg=,解得v4=5 m/s,C正确;当飞行器最大推力向下,以v5=5 m/s 的速率向上减速飞行时,其加速度向下达到最大值=Mam,解得am=2.5g,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0.(2025·广东汕尾联考)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物块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a1=a2=a3=a4=0
B.a1=a2=a3=a4=g
C.a1=a2=g,a3=0,a4=g
D.a1=g,a2=g,a3=0,a4=g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C [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物块1、2与刚性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的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1=a2=g;而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物块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因此物块3满足mg=F,a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4==g,所以C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1.(2025·广东深圳三校模拟)如图所示是汽车运送圆柱形工件的示意图。图中P、Q、N是固定在车体上的压力传感器,假设圆柱形工件表面光滑,汽车静止不动时Q传感器示数为零,P、N传感器示数不为零。当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过程中,P传感器示数为零,而Q、N传感器示数不为零。已知sin 15°=0.26,cos 15°=0.97,tan 15°=0.27,g取10 m/s2,则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的加速度可能为(  )
A.3 m/s2 B.2.5 m/s2
C.2 m/s2 D.1.5 m/s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A [当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过程中,P传感器示数为零而Q、N传感器示数不为零,对圆柱形工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Q+mg=FN cos 15°,FN sin 15°=ma,联立可得a=tan 15°=×0.27+10×0.27 m/s2=+2.7 m/s2>2.7 m/s2,则汽车向左匀加速启动的加速度可能为,
故A正确,B、C、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2.如图所示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境,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质量为m的重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重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重物对车厢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这时重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
A.0.35mg   B.0.3mg
C.0.23mg   D.0.2mg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D [将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对重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水平方向:Ff=max,竖直方向:FN-mg=may,又=,三式联立解得Ff=0.2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重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F′f=Ff=0.2mg,故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3.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重力加速度为g,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B [对竿上的人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mg-Ff=ma,则F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进行受力分析,其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N,有Mg+Ff′=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N′=Mg+Ff′=(M+m)g-ma,故选项B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4.(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α=37°的斜面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下端连接在斜面体底端的挡板上,质量为m的物块a连接在轻弹簧的上端,放在斜面体上的物块b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质量为m的球c连接。初始时a、b接触但a、b间无作用力。物块b、滑轮间的细绳与斜面平行,斜面光滑,重力加速度为g,斜面体质量为2m,sin 37°=0.6。斜面体始终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A.物块b的质量为m
B.剪断细绳后,地面对斜面体的最大支持力为mg
C.剪断细绳后,a沿斜面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D.剪断细绳后,某过程中a对b和b对a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BD [剪断细绳前,b、c受力平衡,且a、b间没有作用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得mbg sin 37°=mg,解得mb=m,故A错误;剪断细绳前,对物块a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37°=kx0,剪断细绳瞬间,物块a、b所受沿斜面向下的合力为mg(最大回复力),在弹簧作用下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弹簧弹力为kx1=mg sin 37°+mg时(平衡位置),二者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由运动的对称性知,当弹力为kx2=mg sin 37°+2mg时(最大位移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回复力最大),二者静止,有向上的加速度a,满足a=mg,由整体法可知,当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最大时,系统有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在竖直方向,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FN=g+mg sin 37°=mg,结合分析知剪断细绳后a的最大位移为xm=,由上述分析可知,a、b始终未分离,又a、b间的作用力为相互作用力,二者始终等大反向,由动量定理可知,剪断细绳后,某过程中a对b和b对a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故B、D正确,C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