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理实践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课件(粤人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地理实践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课件(粤人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3 地理实践
第一章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学习目标
2022新课程标准
1.通过地理实验活动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开展地理实验,提升地理实践力。
2.通过社会调查案例学习,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开展社会调查,提升地理实践力。
3.通过野外考察案例学习,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进行野外考察,提升地理实践力。
读课本P31地理博览,看霞客游记,寻地理传奇。徐霞客使用什么方式认识世界?
地理实践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什么是地理实践?
如何设计简单方案并开展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是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方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的一中地理学习方式,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实验
社会调查
野外考察
请你判断下面三类活动分别属于哪一种地理实践方式?
一、地理实验
1.看下图,结合P24内容阅读,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地理实验?
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
地理演示和模拟实验
检验地理结论
探索地理现象
实验人员
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
设备、软件和材料
程序或方法
直接目的
最终目的
条件与方法
活动探究:阅读P24-25“模拟水土流失实验”,思考:设计一个地理实验包括哪些环节?请分小组说说实验中各环节内容并进行评价。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评价
为什么要做地理实验?
做实验用到什么东西?
实验要怎么做?
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实验效果怎样?
2.怎样设计和开展简单的地理实验?
理解坡度大小、植被覆盖率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电子秤、量杯、泥沙、草皮、小铲子
三个步骤(控制变量法)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到坡度大小、植被覆盖率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论
实验态度、实验能力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变量 控制变量 实验现象
步骤一 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坡度a(较缓) 植被覆盖率和降水强度不变 泥沙较少,水更清澈
坡度b(较陡) 泥沙较多,水较浑浊
坡度C(更陡) 泥沙最多,水最浑浊
步骤二 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裸地 坡度大小和降水强度不变 泥沙最多,水最浑浊
草皮覆盖率为50% 泥沙较多,水较浑浊
草皮覆盖率为100% 泥沙较少,水更清澈
步骤三 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小雨 坡度大小和植被覆盖率不变 泥沙较少,水更清澈
中雨 泥沙较多,水较浑浊
大雨 泥沙最多,水最浑浊
坡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地表植被覆盖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结论
大(陡)


了解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方案
地理实验的步骤分析与结果运用
3.小组探究:参考P24“模拟水土流失实验”,设计一个“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实验。”
探究内容: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课堂上,学生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请各小组合作探究、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和实验评价五个方面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现场交流展示。
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合作撰写一份实验设计,展示交流环节分工合作,包括实验演示、实验讲解和实验结论分析。2.全班分8个小组,4个小组上台展示,4个小组进行实验评价。
用文字描述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画出地球形状并标识出来。
学生分组
上台展示
实验与评价
【自主学习】阅读P26“社会调查”,思考:
1.为什么要开展社会调查?
2.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二、社会调查
分析 总结
获取地理信息
调查人员
获得关于某一地理事象情况的结论或解决方法
实地调查、
人员访谈、问卷回答
直接目的
最终目的
调查方法
了解问卷调查方法,掌握问卷设计
指导语:简要说明问卷的填写要求,如匿名性、诚实性、如何填写等。
基本信息:收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职业、教育水平等。
核心主体部分,包括不同类型的问题,如选择题、填空题、量表题、开放性问题等。
结束语:感谢受访者的参与和合作,有时还会提供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的反馈或奖励。
小组合作:根据P27“社区垃圾分类调查问卷”进行角色扮演,1人负责调查,其他人作为受访对象,轮流开展,思考问卷包括哪些内容?
3.根据以上角色扮演,阅读P26内容,参考地理实验开展,小组探讨:如何开展简单的社会调查?
方案设计
实施过程
结果分析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样本选择)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
过程安排
预期成果
时间、地点、步骤、分工
问卷、访谈指南
问卷调查、访谈
调研报告
社会调查案例:河源市民环保意识调查
学生正在进行社会调查
问卷设计
问卷分析
调查报告
三、野外考察
【阅读提炼】阅读P28野外考察内容,说说下图学生在做什么?什么是野外考察?
认识区域地理事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考察人员
获得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
实地观察
观测、调查
直接目的
最终目的
调查方法
野外植物考察
野外河流考察
天文观测
案例学习: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
阅读课本P29,小组合作学习,一个野外考察方案应包括哪些环节?参考地理实验,请分小组说说案例中野外考察中各环节内容并进行评价。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评价
考察目的
考察准备
考察过程
考察评价
注意事项
地理实验
野外考察
地图、指南针、皮尺、记录本、笔
古镇建筑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地理环境对周庄古镇建筑特点的影响;学会野外考察
活动1:考察河流分布;活动2:考察古建筑
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记录表设计、安全意识
手绘河流分布图、建筑特点记录表
食物、水、安全防护等
案例中的内容
认一认,我们常见的地理野外考察有哪些工具?
看下图,请说说它们是以下哪样野外考察工具:土钻、皮尺、风速仪、指南针、地图、地质锤。
土钻
风速仪
地图
地质锤
指南针
皮尺
我们常见的野外考察成果实怎样呈现的?
记录表
示意图
考察报告
比较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的区别
实践类型 实践地点 主要方法 主要对象 实践侧重方向
地理实验
社会调查
野外考察
室内
户外
户外
制作与使用
演示和模拟
实地调查
人员访谈
问卷回答
实地观察
观测、调查
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
获得事象情况的结论或解决方法
获得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
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现象
人文地理调查
自然地理环境考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利用周末,完成以下两项课后作业。
1.结合P27“社区垃圾分类调查问卷”,小组合作完成一篇社区垃圾分类调查的方案设计,每个小组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
2.参考“江苏周庄古镇野外考察”方案,设计一份简单的校园/校外公园的野外考察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