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7-9的表内乘、除法 解决问题(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6 7-9的表内乘、除法 解决问题(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周末孩子们去游乐园玩,这里有很多数学问题等我们来解决!
情景导入
一群学生去游乐园,先坐摩天轮,再玩碰碰车。摩天轮每个轿厢可坐4人,
正好坐满3个轿厢。碰碰车2人一辆。
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要坐几辆碰碰车
阅读理解
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
摩天轮每个轿厢可坐4人
正好坐满3个轿厢
碰碰车2人一辆
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要坐几辆碰碰车
探究新知
阅读理解
我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
摩天轮每个轿厢可坐4人
正好坐满3个轿厢
碰碰车2人一辆
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要坐几辆碰碰车
摩天轮:
?人
4人
碰碰车:
?辆
2人
探究新知
分析解答
总人数=每组人数×组数
(1)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摩天轮:
?人
4人
根据坐摩天轮的已知条件,求总人数就是求3个4人是多少人。
4×3=12(人)
探究新知
分析解答
车数量=总人数÷每辆车人数
(2)要坐几辆碰碰车?
求要坐几辆碰碰车,需要知道……
碰碰车:
?辆
2人
就是求12里有几个2……
12人
12÷2=6(辆)
探究新知
回顾反思
坐摩天轮的人数与玩碰碰车的人数相同。对了!
总人数=每组人数×组数
4×3=12(人)
车数量=总人数÷每辆车人数
12÷2=6(辆)
2×6=12(人)
想一想: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和后一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后一个问题的已知条件。
答:这群学生一共有12人。
答:要坐6辆碰碰车。
探究新知
把81支铅笔装盒,每9支装一盒,每盒卖7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阅读理解
题目信息:共有81支铅笔,每9支装一盒,每盒卖7元钱;
问题: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求可以卖多少钱,还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盒。
探究新知
分析解答
把81支铅笔装盒,每9支装一盒,每盒卖7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81支铅笔
9支装一盒
可以装多少盒
每盒卖7元
一共卖多少钱
探究新知
81÷9=9(盒)
把81支铅笔,每9支分一份,求可以分几份,用除法计算。
铅笔总数÷每份数量=份数
把81支铅笔装盒,每9支装一盒,每盒卖7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分析解答
探究新知
81÷9=9(盒)
9盒铅笔,每盒卖7元,一共卖多少钱,用乘法计算。
单价×数量=总价
把81支铅笔装盒,每9支装一盒,每盒卖7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分析解答
7×9=63(元)
答:一共可以卖63元。
探究新知
把81支铅笔装盒,每9支装一盒,每盒卖7元钱,一共可以卖多少钱?
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清题目数量关系。
81支铅笔
9支装一盒
可以装多少盒
每盒卖7元
一共卖多少钱
÷
×
探究新知
张阿姨编4条手链用了36颗珠子,照这样计算,编5条手链要用多少颗珠子?
阅读理解
36颗珠子
编4条手链
每条手链用的珠子
编5条手链
一共用多少颗珠子
÷
×
探究新知
张阿姨编4条手链用了36颗珠子,照这样计算,编5条手链要用多少颗珠子?
分析解答
36÷4=9(颗)
编4条手链用了36颗珠子,求每条手链用多少颗珠子,用除法计算。
珠子总数÷手链数量=每条手链需要的珠子
探究新知
张阿姨编4条手链用了36颗珠子,照这样计算,编5条手链要用多少颗珠子?
分析解答
36÷4=9(颗)
每条手链需要9颗珠子,编5条手链,一共需要多少颗珠子,用乘法计算。
每条手链需要的珠子×手链数量=需要的珠子总数
9×5=45(颗)
答:编5条手链要用45颗珠子。
探究新知
结合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1)实验小学多功能厅每排有30个座位,可以坐满多少排?
(2)5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元?
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每支钢笔多少元
探究新知
一盒铅笔有6支,4盒铅笔有多少支?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8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到几支?
6×4=24(支)
24÷8=3(支)
答:4盒铅笔有24支,每名同学分到3支。
基础练习
小琪妈妈买了3千克草莓和2千克西红柿共付16元:1千克草莓的价钱等于2千克西红柿的价钱。1千克草莓和1千克西红柿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3千克草莓的价钱等于3×2=6(千克)西红柿的价钱
2+6=8(千克)
每千克西红柿16÷8=2(元)
答:1千克草莓4元,1千克西红柿2元。
每千克草莓2×2=4(元)
拓展练习
小红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小红包3个饺子的时间,妈妈能包5个。小红包15个饺子的时间,妈妈能包多少个饺子?
5×5=25(个)
15÷3=5(个)
答:妈妈能包25个饺子。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提取数学信息,找到已知条件,
明确问题,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解决问题并验证答案。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