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1.认识“轰、湿”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校、轰”等11个生字,会写“轰响、阵雨、湿润”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3.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4.展开想象,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体会课文语言的童真童趣。【教学重难点】1.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2.体会花孩子对母爱的向往,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本课“预习卡”。2.默读课文,说说“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3.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轰、湿”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校、轰”等11个生字,会写“轰响、阵雨、湿润”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圈画出描写花的词语感知画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谈话激趣,引出课题。(1)提问: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每天在学校里上课、玩耍,有老师和同学相伴。那你们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花朵也有学校,它们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学校里又会做些什么呢?(2)组织学生交流:给学生 3 - 5分钟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出的关于花的学校的奇妙想象。(4)教师小结:大家的想象力太丰富啦!诗人泰戈尔也有着和大家一样丰富且独特的想象,他笔下花的学校充满了童真和趣味。现在,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泰戈尔描绘的《花的学校》。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花的学校)3.引导学生阅读注释和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相关信息。①泰戈尔(1861-1941):享誉世界的印度作家、诗人,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②代表作品:《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本文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标一标:标出自然段序号。(3)画一画:画出自己认为难读或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2.会读字音,了解字意。(1)引导认读。①出示词语:响 润 野 风 惩 放 手②学生自读。③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提示:“轰、荒”都是后鼻音;“笛、罚”都是二声;“假”是多音字。④同桌互读,相互正音。⑤指名读、开火车读。(2)拆分组词法,引导识记。荒野:荒凉+野外=荒凉的野外。惩罚:惩戒+处罚=因犯错被惩戒处罚。(3)读准多音字“假”。①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读第四声,如“假期”“假日”“度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如、假话”。②课堂随笔:妈妈说,假( )如我这次期末考试考得好,寒假( )就带我去旅游。(4)玩“给花朵浇浇水”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教师出示要求。(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重音。(2)找一找:找出文中写花的词语。(3)画一画: 用“/ ”画出第2、3、8、9段的长句的停顿位置。用“·”在第2、3段要重读的字词下方做出标记。用“记号笔 ”画出写花的词语。2.读好长句,归纳内容。(1)课件出示第2、3、8、9段,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①教师范读。②代表领读,学生齐读。③小组赛读。④指名学生读,读好长句的停顿、重音。找出文中写花的词语,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①学生反馈,教师归纳。②试着给课文分下段落吧!第一部分(1-2):阵雨落下,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第二部分(3-6):先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第三部分(7-9):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③师生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相机出示:平时 上学、做功课花孩子们下雨 放假 跳舞、狂欢回家找妈妈指导书写教师依次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观察字形。2.教师指导:“校、湿、润、狂、功、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轰、笛、罚、急”是上下结构的字;““互”是独体字。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轰、罚、急、扬”等容易写错的字。“轰”:上部“车”字要写得紧凑,下部“双”左小右大,捺要舒展。“罚”:上部“罒”稍宽,下部“讠”和“刂”左低右高,“讠”的横折提收笔位置略高于“刂”的竖钩起笔位置。“急”:上部不宜太大。中部横向笔画平行均匀。“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间距大致相等,点画位置恰当。“扬”:“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右部整体取左斜势,横折钩与撇画同斜,三个斜向笔画均匀排布。4.学生练写,评价修改。五、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抄写文中出现的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第2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2.展开想象,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体会课文语言的童真童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1.过渡:同学们好,在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花的学校,认识了可爱的花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发现花的学校的奥秘吧!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3.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二、探鲜词句,想象画面1.教师出示要求。(1)读一读:品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2)找一找: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3)画一画: 用“ ○ ”画出新鲜感的词语。用“ ”画出“新鲜”句子。(4)聊一聊:和小组成员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2.组织学生反馈,引导想象,了解词句。(1)出示段1。①引导交流: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预设1:“雷云”“风笛”这两个词语,觉得跟平时的表达不一样。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预设2:“走过荒野”“吹着风笛”有新鲜感,作者把东风当作人来写,生动有趣,写出了东风吹过荒野和竹林时的轻快。②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③引导品读:自由品读段1,读出东风的轻快和自由。(2)出示段2。①引导交流: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体会。预设1:“一群一群”写出来了花很多。预设2:“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想象奇特、有新鲜感,把花儿当成人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花儿们的喜悦和无拘无束。②引导品读:自由品读段2,试着读出花儿的兴奋、喜悦,场面的热烈,语气可以放松一些,语调可以上扬一些。引导想象:你能想象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吗?提示:想象草地上花儿跳舞时的造型、表情、动作、声音。预设:①花儿们穿着漂亮的花瓣裙,摆着各种造型,献上最美的舞姿。②高高地扬起绿色的手臂,在风中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③有的比较害羞,抿着嘴巴;有的比较调皮,已经把衣服给挤丢了!④他们一朵紧挨着一朵,一串挨着一串,似乎还听到他们嘻嘻的笑声。三、精读课文,探索“花的学校”1.教师出示要求。(1)读一读:品读课文第3—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2)找一找: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3)画一画: 用“ ○ ”画出新鲜感的词语。用“ ”画出“新鲜”句子。聊一聊:和小组成员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3-6段,引导想象,了解词句。相机出示3-5段。①引导交流: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预设: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做功课、游戏、放假等这些词句有新鲜感,因为都充满奇特想象。点拨1:“地下里的学校”是指土壤,花朵尚未开放,为绽放蓄势。点拨2:“关了门做功课”指植物在地里生根发芽。点拨3:“罚他们”指花儿没到时节就出来是会枯萎的。点拨4:“放假了”指花儿在雨中尽情开放。②提问: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放假时又是怎样的心情?③提问: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预设学生的回答:花儿们穿着漂亮的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蜜蜂一来,他们便张开灿烂的笑脸。雨滴一来,他们便痛快地洗起澡。(2)出示第6段。①引导交流: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预设1:“互相碰触、拍着大手、冲了出来”这三个词语有新鲜感。把自然万物当作人来写。“互相碰触”写出了树枝被大风吹得来回摇摆的形态,突出了风大;“拍着大手”写出雷声响;“冲了出来”写出了花儿在黑乎乎的地底下待够了,出来狂欢啦!也说明他们吸收了足够的养分,开出了鲜艳的花。②联系生活想一想:它们在干什么?预设:“树枝”在拉着手聊天;“绿叶”在奏乐;“雷云”在鼓掌,呼喊花孩子们出来玩耍。③猜一猜:这些紫的、黄的、白的花孩子分别是谁呢?预设:紫的是薰衣草、黄的是月见草、白的是雏菊。④说一说:冲出来的花会说什么?预设1:薰衣草说:“下雨了,下雨了!终于放假了!外面的世界可真大呀!我要……”预设2:月见草说:“你听,这雷声就像爸爸敲响的大鼓,这雨声就像……”预设3:雏菊花说:“……”(3)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试着读出快乐激动的语气,体会大自然狂欢的场面。3.迁移方法,学习7-9段。(1)相机出示7-9段。①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预设:“家是在天上、急急忙忙、扬起手臂”这三个词语很有新鲜感。②问答互动,进一步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问题1:为什么说花儿的家在天上?预设:“家是在天上”告诉我们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天上是花儿的摇篮。问题2:他们急急忙忙是要干什么呢?预设:找妈妈,那里有他们的家,有太阳,有阳光,有温暖。问题3:他们的妈妈是谁呢?预设:是太阳、阳光、雨露……点拨:从“扬起手臂”说明花孩子们对妈妈很依恋。③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花孩子们见到妈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7-9自然段。提示:联系自己与妈妈相处的感受去体会,读出温馨的感觉。第8段的两个问句轻快又急切的语气。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内容。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在绿草上( ),( )。平时他们在( );雨一来,他们( ),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 ),他们的家在( ),他们( )地赶到那儿,对着妈妈( )。2.了解课文主题。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3.梳理课文结构。4.写法回顾。提问:你觉得花的学校有意思吗?你知道泰戈尔成功的小秘诀是什么吗?预设:特别有趣!把花当作人来写,把花想象成人,让它们具有像人一样的动作、行为,心情,多么富有想象力呀!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1.摘抄有新鲜感的词句在阅读本上。2.推荐阅读《新月集》《飞鸟集》。3.预习下一课《不懂就要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花的学校》这首散文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备课时,我站在学生和教师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教学时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作者与我、我与学生都成了那些花中的一分子,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第一单元 第2课 花的学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