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2.发病机理与常见类型第3节 免疫失调必备知识 清单破知识点 1 过敏反应——免疫过强特别提醒 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引起的是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相同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3.特点(1)有快慢之分。(2)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4.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易混易错 抗原与过敏原的比较抗原 过敏原性质 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来源 不一定是外源物质 一定是外源物质联系 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但过敏原是抗原 5.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反应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才能引起反应 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即可引起反应抗体分布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等反应 结果 使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从而引起过敏症状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联系 ①抗体都由浆细胞分泌,成分都是蛋白质; ②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1.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2.发病机理(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 知识点 2 自身免疫病——免疫错误3.实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特点:发病率较高,缺少有效的根治手段。5.治疗方法: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类型知识点 3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特点 生来就有 后天获得病因 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 疾病或其他因素举例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表现 对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很容易因感染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死亡 3.艾滋病(AIDS)(1)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感染HIV不同阶段,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变化主要变化 原因A阶段 HIV阳性,HIV数量快速减少 HIV侵入人体的初期阶段,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分泌抗HIV的抗体,大量HIV被消灭B阶段 辅助性T细胞数量迅速减少 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C阶段 临床艾滋病症状出现 辅助性T细胞数量继续减少,当辅助性T细胞数量降至极低水平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几乎全面崩溃,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不能起到免疫作用归纳总结 知识辨析1.组胺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舒张,是否正确 不正确。组胺会引起平滑肌收缩。2.发生过敏反应过程中有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一定会引起组织损伤,是否正确 不正确。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没有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3.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通常是其他病原体感染,是否正确 正确。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感染后期,辅助性T细胞大量死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几乎全面崩溃,导致患者易感染其他病原体而出现病症。提示提示提示第3节 免疫失调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过敏反应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有时会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作过敏原C.过敏反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D.过敏者都是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2.(易错题)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对花粉过敏的人会出现打喷嚏、皮肤红肿等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粉对所有人都属于过敏原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反应C.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不同D.春季增加户外活动可预防花粉过敏的发生3.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都来自浆细胞B.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有个体差异C.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胺等物质发挥作用后可导致局部水肿等症状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反应题组二 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4.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B.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治疗原理是升高乙酰胆碱浓度C.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肥大细胞表面5.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后,就会强迫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形成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在HIV复合蛋白(Gag)的协助下通过“出芽繁殖”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继续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IV感染初期,机体免疫能力下降,T细胞数量减少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最终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丧失,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C.体内的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HIVD.通过开发能阻止Gag蛋白在体内累积的药物,可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6.下图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变化曲线,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HIV浓度的变化主要是HIV大量入侵而引起的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DE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快速分化、发育、成熟的结果D.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是HIV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的能力提升练题组 免疫失调疾病的辨析1.下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部分流程图,图中甲~丙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源于E的增殖和分化B.图中B既可参与体液免疫,又可参与细胞免疫C.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⑤⑥⑦⑧⑩D.图中C、D、E细胞均能识别过敏原2.下图表示桥本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患者浆细胞会分泌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C.引起浆细胞和CD8+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分子改变D.通过药物抑制相应的辅助性T细胞增殖有改善、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的作用3.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HIV入侵人体后,红细胞会被识别,是因为其表面也具有 。 (2)正常情况下,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 细胞,对人体的 (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造成影响。 (3)在HIV入侵人体的早期阶段,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入侵的病毒后,活化的 细胞可分裂、分化,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之后,暴露出的病原体可与 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掉。 (4)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 ,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5)衰老的红细胞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6)以下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是 。 A.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C.与艾滋病患者热情拥抱D.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3节 免疫失调基础过关练1.D 2.C 3.D 4.D 5.A 6.B1.D 首次接触过敏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不一定是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D错误。2.C 不是所有人都对花粉过敏,花粉对部分人是过敏原,A错误;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免疫过强)的反应,属于免疫失调,B错误;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往往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而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C正确;对花粉过敏的人在春季减少户外活动,可降低接触花粉(过敏原)的概率,预防花粉过敏的发生,D错误。特别提醒 抗体的分布范围比较广,可以在体液中,也可以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甚至可以通过母乳排出体外。3.D 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A正确;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一定是外源物质,有个体差异,B正确;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组织液增加,出现水肿的症状等,C正确;临床可通过抑制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反应,D错误。4.D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会攻击乙酰胆碱受体,减弱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导致重症肌无力,因此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胆碱酯酶可以将乙酰胆碱水解,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乙酰胆碱水解,升高乙酰胆碱浓度,B正确。乙酰胆碱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C正确。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错误。5.A 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杀死了大部分病毒,T细胞数量在该时期增加,A错误;HIV感染者因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损,免疫功能几乎丧失,最终因为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而死亡,B正确;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其中巨噬细胞识别抗原没有特异性,C正确;包裹HIV的囊膜在HIV复合蛋白(Gag)的协助下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并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阻止Gag蛋白在体内的积累可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D正确。6.B 曲线AB段HIV浓度的变化主要是HIV入侵后大量繁殖而引起的,A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清除病毒,B正确;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C错误;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是因为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缺失,D错误。能力提升练1.B 甲(抗原),A(抗原呈递细胞),B(辅助性T细胞),乙(细胞因子),C(B细胞),D(浆细胞),E(记忆B细胞),丙(抗体)。第二次注射抗原时,产生的浆细胞部分来源于B细胞,部分来源于记忆B细胞,A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可参与体液免疫,又可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⑧⑩表示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会刺激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等,从而引发哮喘等,这是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C错误。浆细胞不具有过敏原识别能力,D错误。2.C 桥本甲状腺炎是由人体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甲状腺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题图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识别甲状腺细胞,说明患者浆细胞会分泌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B正确;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浆细胞不需要活化,C错误;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增殖,可以影响CD8+T细胞、B细胞等的活化,有改善、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的作用,D正确。3.答案 (1)CD4分子(2)辅助性T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细胞毒性T 浆(4)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5)免疫自稳(6)B解析 (1)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识别T细胞,红细胞表面也具有CD4分子,因此HIV入侵人体后,红细胞也会被识别。(2)正常情况下,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4)病毒侵入“陷阱细胞”后无法增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及细胞核,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5)免疫系统清除机体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自稳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节 免疫失调 分层练习(含解析).docx 第3节 免疫失调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