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正确认识自己》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正确认识自己》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课题 正确认识自己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认识自己的核心内容:包括自身与他人的相似性、独特性,以及优点、缺点、潜能等方面,能够通过观察、对比进行自我分析,准确描述自己的特点。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如自我反思、与他人比较、借助他人评价、心理测试工具等,学会运用自我反思工具,发现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缺。3.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促进自我发展、树立合理目标、维护心理健康,避免自卑或自满情绪。4.理解正确认识自己对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学会宽容他人,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重点 1.明确自我认知涵盖的维度,以及其对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的作用。2.通过 “自我观察”“他人评价”“心理测试” 等方法,掌握具体的自我认知方法。3.通过 “成长信息记录”“形容词描述自我”“交往表现评估” 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自我的认识。
难点 1.克服主观偏差,避免因过度关注优点而自满,或因在意缺点而自卑。2.理性对待他人反馈,理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含义,同时避免盲目接受评价。3.认识到 “认识自己” 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在生活中不断反思与调整,而非一次性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找自己》歌曲《找自己》表达了当现实让人感到压抑时,我们心里会渴望回到一个能让自己舒服、放松的状态,去发现真正喜欢的、想成为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对自己了解吗 你知道自己有哪些特点吗 你知道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吗 今天就来揭开自我的神秘面纱吧。出示课题。 欣赏歌曲、思考 。 通过游戏欣赏歌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阳阳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1)阳阳的行为表现反映了哪些自我认知偏差?(2)阳阳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其自我认知有何影响?(3)结合 “认识自己的途径”,如何帮助阳阳改善现状?小结:(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两种典型的自我认知偏差:过度关注成功,忽视自身不足:长期因兴趣班表现优异受表扬,导致他将 “成功” 视为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形成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的极端认知。无法客观接纳失败:面对数学考试失利时情绪崩溃,未反思问题根源(如学习方法、心态调整),而是陷入情绪发泄,说明他缺乏 “失败是成长契机” 的认知,将失败等同于 “自我否定”。(2)父母的教育方式从两方面影响了阳阳的自我认知:积极影响:早期报兴趣班培养了阳阳的知识储备,使其在童年阶段建立了自信基础。潜在负面影响:①过高期望导致压力传导:父母对阳阳 “寄予厚望”,可能使其将外部期待内化为 “必须成功” 的自我要求,缺乏接纳不完美的空间。②过度表扬固化单一评价标准:长期因 “知识渊博” 受表扬,让阳阳误以为 “优秀” 仅等于 “成绩或技能出众”,忽视了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等成长要素。(3)可通过以下途径引导阳阳正确认识自己:自我反思与对比:让阳阳记录 “成功与失败事件”,分析背后的原因(如 “考试失利是因粗心还是知识点漏洞”),而非仅关注结果。引导其将 “现在的自己” 与 “过去的自己” 对比(如对比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心态),理解成长中的变化与不足。借助他人评价:鼓励阳阳主动询问老师、同学对其 “抗挫折能力” 的看法,理解 “他人眼中的自己” 与 “自我认知” 的差异(如是否真的 “无法接受失败”)。父母需调整评价方式,不仅表扬成绩,更要肯定 “努力过程”(如 “你这次解题思路很新颖,只是细节需要改进”)。心理调适与目标重构:通过心理测试(如抗挫折能力量表)辅助阳阳认识自身心理特点,理解 “害怕失败” 是普遍情绪,而非 “自我缺陷”。帮助其设定分层目标(如 “本次考试重点掌握 3 个薄弱知识点”),将 “大目标” 拆解为可实现的 “小进步”,逐步建立对失败的耐受度。二、心灵港湾1.为什么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认识自己时尤为明显?因为自己往往难以客观察觉自身的缺点,而他人作为 “局外人” 能更清晰地观察到我们的不足。例如,个人可能因习惯或主观视角忽视自身行为的问题,而旁观者能从第三方角度指出缺点,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自己包含哪些具体维度?认识自己包括四个维度:对自己与他人相似性的认识;对自己区别于他人独特性的认识;对自身优点和潜能的认识;对自身缺点和不足的认识。3.正确认识自己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有哪些?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平衡自我认知:避免因只看缺点而自卑,或只看优点而自满;②促进自我发展:通过保持优势、改进不足实现进步;③明确理想目标:通过回答 “我是谁”“我能做什么” 等问题,树立清晰的未来方向;④维护心理健康:避免自我贬低或自我膨胀等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因自我迷失引发的心理问题。4.为什么 “自我迷失” 会导致心理问题?自我迷失表现为自我贬低(过度否定自己)或自我膨胀(过度高估自己),这两种状态都是对自身的错误认知。当人无法正确定位自己时,容易陷入焦虑、自卑或自负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而引发心理问题。5.如何通过 “认识自己” 来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通过不断思考 “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等问题,能帮助我们梳理自身的特点、需求和能力。基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我们可以将目标与自身优势、潜能相匹配,避免目标脱离实际或缺乏方向,从而树立更合理的理想和目标。三、活动在线活动一我的成长信息过了一个暑假,同学们回到学校,大家互相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或别人有什么变化 比如身高、发型、性格等,把自己的成长信息以及同桌的成长信息都写下来,然后与同桌交流。讨论与分享你观察到的成长信息与同桌观察到的成长信息一致吗 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哪些有关自己的成长信息是你没有发现的 (1)可能的不同点:自己发现 “长高了 2 厘米”,但同桌注意到 “你换了新发型,上课更爱抬头了”;自己觉得 “暑假后更爱读课外书了”,同桌却发现 “你排队时更愿意让别人先站前面,变得更谦让了”。原因分析:自己通常更关注外在或主动改变的部分(如身高、兴趣),而同桌作为旁观者,能注意到我们日常行为中不自觉的变化(如性格、习惯),这就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体现。(2)首先可以感谢同桌的提醒,因为别人能看到我们自己忽视的细节。比如咬笔头可能是个不好的习惯,虽然自己没注意到,但知道后可以慢慢改正。就像文中说的,正确认识自己需要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自己,既不自卑也不自满。(3)除了自己观察,还可以:和他人对比:比如看看同桌的学习习惯,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优点或不足;收集他人评价:问问老师、家长 “我暑假后有什么变化”,就像阳阳的例子中,别人的看法能帮我们发现没注意到的地方;记录变化:像活动中一样,把自己的成长写下来,过段时间再看,能更清楚自己的进步。 活动二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知道自己有哪些特点吗 你能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吗 请你从下面的形容词词库中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并模仿例句,写出10句话,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写。如果在词库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你可以自行补充。漂亮的 谨慎的 好奇的 聪明的 大胆的 胆小的果断的 敏感的 坚毅的 宽容的 冲动的 文静的慷慨的 乐观的 自信的 消极的 大方的 友好的诚实的 独立的 机智的 瘦弱的 粗鲁的 孤独的合群的 开朗的 忧郁的 善于合作的 有耐心的受欢迎的 有创造力的 引人注目的 爱运动的爱学习的 乐于助人的 积极努力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爱笑的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敏感的人。 我是一个文静的人。 我是一个机智的人。 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是一个友好的人。我是一个爱运动的人。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 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我是一个机智的人。活动三 自我反思你是一个与人和谐相处的人吗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你平时与人交往时的表现,并在相应的选项下画“√”。题目经常做到有时做到没有做到1.我看见熟人能立即打招呼2.别人和我打招呼,我能立即应答3.我常说“请”和“对不起”4.我能保持仪容整洁5.遭到拒绝时,我能谅解别人6.和别人交谈时,我面带笑容7.借用他人物品前,我会先征求对方同意8.别人有烦恼时,我能安慰他9.我待人和蔼而且诚恳10.我能尊重同学的家长11.我能发现并赞赏别人的才能12.我乐意谈论别人的优点13.我能接受别人的劝告14.我愿意与人合作活动四 他人眼中的我 材料:彩色便笺纸、笔、“优点收集盒”(纸箱或布袋)步骤:匿名优点传递:每位学生领取 3 张便笺纸,在纸上写下任意一位同学的优点(如 “小明跑步很快”“小红会耐心教同学做题”),不写自己的名字。将便签投入 “优点收集盒”,老师随机抽取便签并朗读,让同学们猜测被表扬的人是谁。讨论分享:被猜中的同学分享感受:“听到别人说我‘’,我之前没意识到这是优点,以后会更好。”引导思考:为什么别人能发现你没注意到的优点? 因为我们自己常常习惯了自己的行为,比如每天帮同学摆椅子,会觉得 “这没什么”,但别人看在眼里,就会发现 “这是乐于助人的优点”。就像文中说的 “旁观者清”,别人作为 “局外人”,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我们的闪光点,就像用放大镜把优点 “放大” 了一样! 活动五:我的性格调色盘 —— 多维度自我画像 材料:圆形卡纸(代表 “自我”)、彩笔、贴纸步骤:自我涂色:将卡纸分为 4 个扇形,分别标注 “我眼中的优点”“我眼中的不足”“我想改进的方向”“我的潜能”,用不同颜色涂满对应区域(如红色代表 “大胆”,蓝色代表 “敏感”)。同桌补充:同桌在卡纸边缘用贴纸补充 “我观察到你的优点”(如贴上太阳贴纸表示 “乐观”),用便签写下建议(如 “你可以尝试多举手发言”)。分享展示:展示作品时说明:“红色区域我涂了‘爱运动’,因为我每天打球;黄色贴纸是同桌说的‘友好’,因为我常借文具给别人……”(四)方法指南认识自己的途径下面是几种认识自己的途径,你不妨试一试。1.我们要经常想想自己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假如你不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可以通过将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将自己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2.我们要经常征求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意见,让他们谈谈对我们的看法。当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不一样时,我们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只有既不自傲又不自卑,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骄傲自满会使我们无法看清自己的缺点,自卑又会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两种心理都是不可取的。3.如果我们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等多层次的心理特点,也可以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心理测试工具来认识自己。不过要注意的是,心理测试的结果容易受测验时自己的心境影响,而且我们还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所以心理测试的信息只能作为认识自己的一种参考。(五)拓展延伸1.为什么说 “正确认识自己” 对交朋友很重要?因为正确认识自己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如果你知道自己 “性格开朗”,就会更愿意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如果知道自己 “有时冲动”,就会提醒自己和朋友吵架时先冷静。这样既能发挥优点吸引朋友,也能改进不足,让交往更和谐。2.阳阳因为数学没考好而大哭,这说明他在认识自己时存在什么问题?请用文中的话解释。阳阳只看到了失败的结果,却没认识到 “失败是成长的机会”,这属于 “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败” 的认知偏差。就像文中说的,正确认识自己需要同时看到优点和缺点,而阳阳过度关注 “必须成功”,忽略了 “改进不足” 的重要性。3.请写出三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各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自我观察:每天写完作业后想想 “今天我有没有耐心帮助同学”,比如发现自己教同桌做题时很有耐心。听别人的评价:问妈妈 “我在家是不是爱乱扔袜子”,根据妈妈的回答改进习惯。和自己的过去对比:对比一年级和现在的画画水平,发现自己 “创造力越来越强了”。4.如果你的同桌说 “你总是打断别人说话”,而你觉得自己没有这样做,应该怎么处理?首先可以冷静地问同桌:“我什么时候打断过你说话呀?” 如果同桌举出例子(比如 “昨天讨论小组作业时你抢着发言”),可以反思是不是自己太着急了。就像文中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的意见能帮我们发现没注意到的问题,即使不完全正确,也可以想想 “有没有改进的必要”。 读一读 想一想、说一说实践活动 想一想,答一答知识拓展 通过展示阳阳因过度追求成功、难以接受失败而产生的情绪失控现象,直观呈现片面自我认知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应涵盖接纳优缺点、理性看待成败,进而理解全面且客观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借助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俗语及自我认知理论,引导学生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核心维度(相似性、独特性、优缺点、潜能)与重要意义(平衡认知、促进发展、明确目标、维护心理),使学生掌握全面且客观认知自我的方法,以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通过 “自我观察 - 他人反馈 - 多维整合 - 实践反思” 的活动链设计,引导学生掌握 “观察对比、语言描述、问卷评估、可视化呈现” 等认知工具,理解自我认知的多维度特征(外在变化、性格特质、社交表现、潜能优势),体会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认知规律,从而建立 “自我认知 - 他人评价 - 行为改进” 的成长闭环,实现从 “认识自己” 到 “发展自己” 的能力迁移。 系统传授 “自我反思对比、他人评价整合、心理测试辅助” 三大认识自我的途径,引导学生理解各途径的操作方法(如优缺点梳理、今昔 / 他人对比、征求反馈、心理测评)与注意事项(避免自傲自卑、理性看待测试结果),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客观、动态的自我认知体系,掌握将理论方法转化为自我成长实践的能力。通过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将 “正确认识自己” 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对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的现实意义,掌握自我观察、他人评价等认知方法的具体应用,同时培养学生以发展性视角看待自我成长的思维模式,实现从知识理解到生活迁移的能力提升。
课堂练习 亲子分享准备四张纸条,一张给要好的同学,一张给老师,一张给爸爸或妈妈,请他们写出你的两个优点和一个缺点,最后一张留给自己来写。将要好的同学、老师、爸爸或妈妈和自己写的纸条放在一起,看一看,有哪些不同 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大家说的优点和缺点总结一下。其中的缺点可以改正吗 你应该怎样改正这些缺点 想一想,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认识自己包括对自身与他人相似性、独特性、优点潜能及缺点不足的认知,还明白了正确认识自己对避免自卑自满、促进自我发展、明确理想目标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更掌握了通过自我反思、与他人比较、征求他人意见以及借助心理测试等途径来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正确认识自己故事分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自我认知活动感受:理解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途径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