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型 广东省近三年考情 考情分析2024年 2023年 2022年选择题 T3,4分, 考查从图像中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T3,4分, 考查v-t,a-t图像 T3,4分, 考查v-t,a-t图像 1.广东高考对于本章的考查方向主要为运动图像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运用匀变速运动规律以及运动图像处理多过程问题。 2.复习本章时作为基础章节,要熟练掌握以下几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题目画出或选择图像 (3)自由落体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5)实验基础数据处理方法实验题 T11,7分,利用纸带测加速度 T11,7分,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 运动的描述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实质: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2)选取:可任意选取,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位移和路程(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2)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5.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a=,单位为m/s2,是矢量。(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由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决定。1.易错易混辨析(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 (√)(3)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 (×)(4)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5)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2.(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改编)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0.01 s 后以v2=2 m/s 的速率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 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100 m/s2,方向向右 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 D.500 m/s2,方向向右C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得a= m/s2=-50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如图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P点为半圆弧BC中点。B点为 200 m 赛跑的起点,经C点到终点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由B点运动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200 mB.运动员由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为200 mC.运动员由C到D的直线运动阶段,位移就是路程D.由P到D的路程为150 mBD [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故A错误,B正确;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由C到D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但位移不是路程,故C错误;由P到D的路程是s==50 m+100 m=150 m,故D正确。]4.(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32T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同学甲: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同学乙: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同学丙:位移是矢量,它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标量,它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同学丁:其实,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解析] 同学甲的说法错误。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同学乙的说法错误。位移和路程都既可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同学丙的说法正确。同学丁的说法错误。位移和路程不是一回事,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答案] 见解析质点 参考系和位移1.物体可看作质点的三种常见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作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物体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3)转动的物体一般不可看作质点,但忽略转动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2.选取参考系的“两注意”(1)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一般选取同一个参考系。3.位移和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 对质点的理解[典例1] (2024·浙江1月选考)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C [研究题图甲中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题图乙中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题图丙中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能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题图丁中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视为质点,故D错误。]【典例1 教用·备选题】在足球运动中,足球入网如图所示,则( )A.踢香蕉球时足球可视为质点B.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惯性不变C.足球在飞行时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D.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大于网对足球的力B [踢香蕉球时,需要考虑踢在足球上的位置和角度,因此踢香蕉球时足球不能视为质点,A错误;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其质量有关,足球在飞行和触网时质量不变,因此惯性不变,B正确;足球在飞行时,仅受重力和空气阻力,C错误;足球触网时,足球对网的力和网对足球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两个力的大小是相等的,D错误。] 对参考系的理解[典例2] “神舟十九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九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九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九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C [“神舟十九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神舟十九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正确,D错误。] 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典例3] (2025·广东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车轮半径为0.6 m 的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线运动。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位移大小约为( )A.1.2 m B.1.8 m C.2.2 m D.3.6 mC [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中水平位移为x=πR=0.6π m,竖直方向位移为y=2R=1.2 m,故位移大小约为s=≈2.2 m。故选C。]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和联系(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通常情况下,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过程中二者大小相等。3.计算平均速度的两点注意(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典例4] (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 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A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1 m/s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思路点拨:(1)明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2)明确平均速率的计算公式=(s为物体运动的路程)。(3)明确时间t越小,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B [第2 s末在B点,瞬时速度大小是1 m/s,故A正确;前2 s内,质点从A经过c到B,位移为 m,平均速度大小为= m/s,故B正确,D错误;前4 s内,质点由A点运动到C点,路程为4 m,平均速率为v= m/s=1 m/s,故C错误。] “两法”巧判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判断某速度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对应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典例4 教用·备选题】(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图中方格的边长均为1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思路点拨:(1)明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2)明确时间t越小,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ABC [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 m,因此平均速度为== m/s=1 m/s,选项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x2= m= m,所以有== m/s,选项B正确;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选项C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一定等于在ABC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 v= Δv=v-v0 a==决定因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决定 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由a=知,a由F、m决定,与v、Δv、t无关2.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判断方法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1)a和v同向→(2)a和v反向→3.对加速度的三点说明(1)a=(定义式),当Δt→0时,a为瞬时加速度。(2)a=(决定式),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3)a的方向由合力F的方向决定。 加速度的理解及“加速”“减速”的判断[典例5] (2025·广东东莞高三阶段检测)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小至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B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大,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保持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选项C、D错误。] 加速度的计算[典例6] (多选)(2025·广东揭阳高三检测)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为( )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AD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 m/s2=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正确,B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a′== 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错误,D正确。] 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关系理解的三点误区(1)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2)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两者的方向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但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3)有速度变化量就必然有加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1.(2024·江西卷)某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关系为x = 1+2t+3t2,则关于其速度与1 s内的位移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6 mB.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6 mC.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D.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C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表明,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而时间是这段时间的长度。这个定义强调了速度不仅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还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因此,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据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关系x = 1+2t+3t2,可知开始时物体的位置x0 = 1 m,1 s时物体的位置x1=6 m,则1 s内物体的位移为Δx=x1-x0=5 m,故选C。]2.(多选)(2024·广东佛山二模)小明同学乘坐动车时发现,车道旁每隔相同距离会有一根为动车组输电的电线杆,夕阳照射下电线杆会在前行车厢内留下一个个的阴影,于是他将手机平放在车的窗台上,利用手机内置的光传感器测量动车向正北方向前行时光照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查阅资料可知每两根电线杆的间隔为5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 s动车做减速运动B.0~16 s内动车做匀加速运动C.0~10 s内动车平均速率为25 m/sD.14 s时动车速率为50 m/sCD [由题图可知,0~10 s动车做加速运动,10~16 s内动车做匀速运动,故A、B错误;0~10 s内动车平均速率为== m/s=25 m/s,14 s时动车速率为v== m/s=50 m/s,故C、D正确。]3.质点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质点的速度为v,速度的变化量为Δv,则( )A.a越大,v也越大B.a越大,Δv可能越小C.a与Δv方向一定相同D.a与Δv方向一定相反C [根据a=知,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但是末速度不一定大,故A项错误;根据a=知,加速度越大,时间一定时,速度变化量越大,故B项错误;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C项正确,D项错误。]4.(多选)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速度变化快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BD [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0 m/s,选项A错误;汽车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0-30 m/s=-30 m/s,选项B正确;火箭的加速度a1== m/s2=10 m/s2,汽车的加速度a2== m/s2=-12 m/s2,负号表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速度变化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选项C错误,D正确。]5.“祝融号”火星车沿如图所示路线行驶,在此过程中揭秘了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该研究成果被列为“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祝融号”从着陆点O处出发,经过61天到达M处,行驶路程为585米;又经过23天,到达N处,行驶路程为304米。已知O、M间和M、N间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463米和234米,则火星车( )A.从O处行驶到N处的路程为697米B.从O处行驶到N处的位移大小为889米C.从O处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约为20米/天D.从M处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米/天D [由题意可知从O到N处的路程为sON=sOM+sMN=585 m+304 m=889 m,故A错误;位移的大小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O、M、N三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从O到N处的位移大小约为xON=xOM+xMN=463 m+234 m=697 m,故B错误;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从O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为==米/天≈9.60米/天,故C错误;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从M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米/天≈10米/天,故D正确。]课时分层作业(一) 运动的描述1.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凌晨1:30在塞纳河畔举行,持续时长约4小时。运动员们将参加28个大项的比赛角逐。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凌晨1:30”指的是时间B.“凌晨1:30”指的是时刻C.“4小时”指的是时刻D.在每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均可被视为质点B [“凌晨1:30”指的是时刻,A错误,B正确;“4小时”指的是时间,C错误;在有些项目中,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运动员不能被视为质点,D错误。]2.在实际运动中,由于惯性,物体的速度不能发生突变。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则在此过程中该汽车( )A.一定任何时刻速度大小都为B.至少有一个时刻速度大小为C.一定有多个时刻速度大小为D.可能任何时刻速度大小都不为B [汽车做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时,有一个位置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度;做匀速运动时全程速度均为平均速度;先加速后减速或先减速后加速时,可能有两个(至少有一个)位置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度,则至少有一个时刻速度大小为,故选B。]3.(2024·广东汕头一模)汕头海湾隧道全长6 680米,线路如图所示,其中AB、CD段可以看作直线路段,BC段可以看作曲线路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通过BC段所用时间时,由于汽车做曲线运动,不能将汽车看作质点B.计算汽车通过整段隧道所用时间时,可以将汽车看作质点C.测量两辆汽车的超车时间时,可以将汽车看作质点D.研究乘客所受推背感与汽车加速度的关系时,可以将乘客和汽车视为整体来研究B [计算通过BC段所用时间和通过整段隧道所用时间时,汽车的长度对研究目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汽车的大小和形状,将汽车看作质点,故A错误,B正确;测量两辆汽车的超车时间时,汽车的长度对研究目的影响很大,不能忽略汽车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将汽车看作质点,故C错误;研究乘客所受推背感与汽车加速度的关系时,不能把乘客和汽车视为整体来研究,故D错误。]4.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8 m,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6 m。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A.6 m B.8 m C.10 m D.14 mC [根据位移概念可知,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x== m=10 m,故选C。]5.一辆汽车正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汽车加速度为负值,则汽车减速B.汽车加速度减小,汽车可能加速C.当汽车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汽车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不可能最大B [若汽车加速度为负值,汽车速度也为负值,则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若汽车加速度减小,但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汽车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正确;若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汽车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速度最大,故选项C、D错误。]6.(2024·广东广州二模)香海大桥为广东省重点交通项目,已于2023年全线通车,其与江珠高速公路有相交点,可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内珠中江地区融合发展。已知大桥全长29.8 km,其中主线长20 km,支线长9.8 km,支线路段限速为80 km/h。若一辆汽车以加速度4 m/s2从静止开始驶入支线,先直线加速到72 km/h后保持匀速率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时间为18 sB.29.8 km指的是位移C.8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汽车通过支线的时间小于9分钟D [汽车加速时间为t1== s=5 s,选项A错误;29.8 km指的是路程,选项B错误;8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选项C错误;汽车匀加速的位移大小x1=t1=×5 m=50 m,匀速率通过支线的时间t2== s=487.5 s,通过支线的时间为t=t1+t2=492.5 s≈8.21 min<9 min,选项D正确。]7.(2025·广东茂名高三模拟)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全程前的时间以18 m/s的速度运动,全程后的时间接着以12 m/s的速度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7 m/s B.16 m/s C.15 m/s D.14 m/sD [设总时间为3t,则可知总位移为x=18×t+12×2t=42t,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4 m/s,故D正确。]8.汽车的G值表示汽车的加速性能。G值大小为车辆由静止加速到100 km/h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比值的100倍,即G=100×(以上均由国际单位计算)。已知某品牌汽车的G值为50,重力加速度取9.8 m/s2,则该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 km/h 的时间约为( )A.2 s B.6 s C.10 s D.20 sB [由G=100×=4.9 m/s2,则加速时间t=≈6 s,故选B。]9.(2025·广东汕头高三检测)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为正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同向A [由a=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速度变化为正,加速度方向为正,故A正确;物体加速度增大,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越来越小,故B错误;速度越来越大,只能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可能越来越小,故C错误;加速度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10.(多选)(2025·广东惠州调研)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中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t/s 0 1 2 3 4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v2/(m·s-1) 9.8 11.0 12.2 13.4 14.6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汽车的位移在增加AD [从表格中可得火车的加速度a火== m/s2=-0.5 m/s2,汽车的加速度a汽== m/s2=1.2 m/s2,故火车的加速度较小,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A正确,B错误;由于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都增加,C错误,D正确。]11.(多选)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 速度大小变为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D.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C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5 m/s,若2 s 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v=3 m/s,则a=== m/s2=-1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选项A错误,B正确;若2 s 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v=-3 m/s,则a=== m/s2=-4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选项C正确,D错误。]12.2023年9月,国内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空中悬挂式单轨列车旅游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如图甲所示。假设某次列车在转弯过程中,先后经过A、B、C三个位置,AB段的轨迹是曲线,列车做减速运动,BC段的轨迹是直线,列车做加速运动,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C段,列车加速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B.在AB段,列车减速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C.列车从A到C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其前进的路程D.列车从A到C位移的方向与平均速度的方向相同D [在BC段,列车加速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故A错误;在AB段,列车做曲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减速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大于90°,故B错误;由于AB段为曲线运动,所以列车从A到C运动的位移大小小于其前进的路程,故C错误;根据=可知列车从A到C位移的方向与平均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13.(2024·广东揭阳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1=10 m/s,方向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那么:(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解析] (1)设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子弹的初速度为v1=10 m/s,末速度为v2=7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子弹的加速度a1== m/s2=-3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2)设足球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的初速度为v1=10 m/s,末速度为v2′=-7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a2== m/s2=-17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 (1)30 m/s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170 m/s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 / 4课时分层作业(一) 运动的描述说明:单选题每小题4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本试卷共65分1.第33届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凌晨1:30在塞纳河畔举行,持续时长约4小时。运动员们将参加28个大项的比赛角逐。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凌晨1:30”指的是时间B.“凌晨1:30”指的是时刻C.“4小时”指的是时刻D.在每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均可被视为质点2.在实际运动中,由于惯性,物体的速度不能发生突变。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则在此过程中该汽车( )A.一定任何时刻速度大小都为B.至少有一个时刻速度大小为C.一定有多个时刻速度大小为D.可能任何时刻速度大小都不为3.(2024·广东汕头一模)汕头海湾隧道全长6 680米,线路如图所示,其中AB、CD段可以看作直线路段,BC段可以看作曲线路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通过BC段所用时间时,由于汽车做曲线运动,不能将汽车看作质点B.计算汽车通过整段隧道所用时间时,可以将汽车看作质点C.测量两辆汽车的超车时间时,可以将汽车看作质点D.研究乘客所受推背感与汽车加速度的关系时,可以将乘客和汽车视为整体来研究4.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8 m,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6 m。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A.6 m B.8 m C.10 m D.14 m5.一辆汽车正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汽车加速度为负值,则汽车减速B.汽车加速度减小,汽车可能加速C.当汽车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汽车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不可能最大6.(2024·广东广州二模)香海大桥为广东省重点交通项目,已于2023年全线通车,其与江珠高速公路有相交点,可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内珠中江地区融合发展。已知大桥全长29.8 km,其中主线长20 km,支线长9.8 km,支线路段限速为80 km/h。若一辆汽车以加速度4 m/s2从静止开始驶入支线,先直线加速到72 km/h后保持匀速率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时间为18 sB.29.8 km指的是位移C.8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汽车通过支线的时间小于9分钟7.(2025·广东茂名高三模拟)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全程前的时间以18 m/s的速度运动,全程后的时间接着以12 m/s的速度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7 m/s B.16 m/s C.15 m/s D.14 m/s8.汽车的G值表示汽车的加速性能。G值大小为车辆由静止加速到100 km/h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比值的100倍,即G=100×(以上均由国际单位计算)。已知某品牌汽车的G值为50,重力加速度取9.8 m/s2,则该汽车从静止加速到 100 km/h 的时间约为( )A.2 s B.6 s C.10 s D.20 s9.(2025·广东汕头高三检测)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为正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同向10.(多选)(2025·广东惠州调研)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中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t/s 0 1 2 3 4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v2/(m·s-1) 9.8 11.0 12.2 13.4 14.6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汽车的位移在增加11.(多选)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 速度大小变为 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1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D.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12.2023年9月,国内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空中悬挂式单轨列车旅游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如图甲所示。假设某次列车在转弯过程中,先后经过A、B、C三个位置,AB段的轨迹是曲线,列车做减速运动,BC段的轨迹是直线,列车做加速运动,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C段,列车加速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B.在AB段,列车减速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C.列车从A到C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其前进的路程D.列车从A到C位移的方向与平均速度的方向相同1 9 8 7 6 5 4 3 2 1 0 +0.513.(13分)(2024·广东揭阳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1=10 m/s,方向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那么:(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1 / 4题型 广东省近三年考情 考情分析2024年 2023年 2022年选择题 T3,4分, 考查从图像中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T3,4分, 考查v-t,a-t图像 T3,4分, 考查v-t,a-t图像 1.广东高考对于本章的考查方向主要为运动图像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运用匀变速运动规律以及运动图像处理多过程问题。 2.复习本章时作为基础章节,要熟练掌握以下几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题目画出或选择图像 (3)自由落体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5)实验基础数据处理方法实验题 T11,7分,利用纸带测加速度 T11,7分,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 运动的描述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2)条件: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实质:质点是一种________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________的物体。(2)选取:可任意选取,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位移和路程(1)路程:物体________的长度,是标量。(2)位移: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的有向线段,是矢量。(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________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________路程。4.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________,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________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________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3)速率:________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_______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___之比,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5.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________的物理量。(2)定义式:a=________,单位为m/s2,是矢量。(3)方向:与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由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决定。1.易错易混辨析(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2)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 ( )(3)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 ( )(4)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 )(5)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 )2.(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改编)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0.01 s 后以v2=2 m/s 的速率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 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100 m/s2,方向向右 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 D.500 m/s2,方向向右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如图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P点为半圆弧BC中点。B点为 200 m 赛跑的起点,经C点到终点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由B点运动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200 mB.运动员由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为200 mC.运动员由C到D的直线运动阶段,位移就是路程D.由P到D的路程为150 m4.(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32T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同学甲:位移和路程在大小上总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是矢量,路程无方向,是标量。同学乙: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同学丙:位移是矢量,它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标量,它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同学丁:其实,位移和路程是一回事。 质点 参考系和位移1.物体可看作质点的三种常见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作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物体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3)转动的物体一般不可看作质点,但忽略转动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2.选取参考系的“两注意”(1)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一般选取同一个参考系。3.位移和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 对质点的理解[典例1] (2024·浙江1月选考)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听课记录] 对参考系的理解[典例2] “神舟十九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九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九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九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听课记录] 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典例3] (2025·广东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车轮半径为0.6 m 的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线运动。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位移大小约为( )A.1.2 m B.1.8 mC.2.2 m D.3.6 m[听课记录]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和联系(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通常情况下,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过程中二者大小相等。3.计算平均速度的两点注意(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典例4] (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A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1 m/s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听课记录] 思路点拨:(1)明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2)明确平均速率的计算公式=(s为物体运动的路程)。(3)明确时间t越小,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 “两法”巧判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判断某速度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对应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 v= Δv=v-v0 a==决定因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决定 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由a=知,a由F、m决定,与v、Δv、t无关2.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判断方法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1)a和v同向→(2)a和v反向→3.对加速度的三点说明(1)a=(定义式),当Δt→0时,a为瞬时加速度。(2)a=(决定式),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3)a的方向由合力F的方向决定。 加速度的理解及“加速”“减速”的判断[典例5] (2025·广东东莞高三阶段检测)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小至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听课记录] 加速度的计算[典例6] (多选)(2025·广东揭阳高三检测)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可能的运动情况为( )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听课记录] 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关系理解的三点误区(1)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2)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两者的方向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但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3)有速度变化量就必然有加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1.(2024·江西卷)某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关系为x=1+2t+3t2,则关于其速度与1 s内的位移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6 mB.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6 mC.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D.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2.(多选)(2024·广东佛山二模)小明同学乘坐动车时发现,车道旁每隔相同距离会有一根为动车组输电的电线杆,夕阳照射下电线杆会在前行车厢内留下一个个的阴影,于是他将手机平放在车的窗台上,利用手机内置的光传感器测量动车向正北方向前行时光照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查阅资料可知每两根电线杆的间隔为5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 s动车做减速运动B.0~16 s内动车做匀加速运动C.0~10 s内动车平均速率为25 m/sD.14 s时动车速率为50 m/s3.质点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质点的速度为v,速度的变化量为Δv,则( )A.a越大,v也越大B.a越大,Δv可能越小C.a与Δv方向一定相同D.a与Δv方向一定相反4.(多选)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速度变化快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5.“祝融号”火星车沿如图所示路线行驶,在此过程中揭秘了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该研究成果被列为“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祝融号”从着陆点O处出发,经过61天到达M处,行驶路程为585米;又经过23天,到达N处,行驶路程为304米。已知O、M间和M、N间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463米和234米,则火星车( )A.从O处行驶到N处的路程为697米B.从O处行驶到N处的位移大小为889米C.从O处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约为20米/天D.从M处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米/天1 /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2 第一章 第1节 运动的描述 讲义(教师版).docx 02 第一章 第1节 运动的描述(学生版).docx 课时分层作业1 运动的描述.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