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四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市四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七年级历史学科期末检测卷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C B D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D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12分)
(1)名称:三省六部制。(2分)
史实: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废除丞相制度。(2分)
(2)作用: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皇权,巩固统治。(任答一点,即得2分)
严重弊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导致了社会落后。(2分)
(3)原因:唐朝时期,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造成了材料中 “兵革不息”的现象。(答到节度使或藩镇割据,即得2分)
官职:派文臣做知州,通判分权。(2分)
18.【答案】(10分)
(1)原因: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中外原因,须从2方面回答,一方面2分,共4分)
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来华等。(任答一点,即得2分)
(2)海外贸易港口众多,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商品种类丰富,海外贸易收益很大,贸易国家众多。(2分)
(3)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任答一点,即得1分)
特点:和平、公平。(任答一点,即得1分)
19.【答案】(18分)
(1)沙俄侵略我国(2分);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答到“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或《尼布楚条约》,即得2分)
(2)郑成功(2分);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2分)
(3)观点:西藏地方自唐以来就与中央政权发生联系,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1分)
论述: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康熙时,清军入藏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8分)
因而,说西藏地方自唐以来就与中央政权发生联系,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1分)
20.【答案】(12分)
(1)状况:人口众多,粮食丰收,农业发展,国库充盈,社会安定。(至少概述2方面,2分)
(2)名称:瓦子。(2分)
原因:商业经济繁荣;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人们对文娱生活的追求。(至少概述2方面,2分)
(3)形式:杂剧。(2分)
特点:吸收地方戏优点;吸收北京语音特点。(2分)
(4)关系:文学艺术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经济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2分)2025年上七年级历史学科期末检测卷
考试时间:1小时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
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登基之初,有人建议对以前的旧部都授予官职。唐太宗十分反对地说:“朕以天
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唯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这体现了唐太宗(
)
A.重视人才B.以民为本
C.善于纳谏
D.居安思危
3,唐三彩作品中骆驼形象大量成组出现,这些骆驼往往驮人载物,所载物品中包含了商队
贩运的货物和生活用品。另外,外来使团还将骆驼作为献给皇帝的礼物,源源不断输入
唐境内,唐政府因此设置专门的牧监对驼群进行管理。这说明唐朝()
A,陆路贸易非常频繁
B.政府强化边疆治理
C.陶瓷技术比较发达
D.官方重视畜牧养殖
4.唐代王建《凉州行》有云:“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以上诗句可用于研究唐朝()
A,政治制度的演变
B,农耕技术的进步
C.民族交融的现象
D,艺术形式的多样
5.宋朝时,引入龙骨水车等灌溉工具,引进占城稻等外来优良品种,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
技术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使得南方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北方。这些做法()
A.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迁
B.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有利条件
C.直接促进了货币贸易量的增长
D.表明区域性商业网络己经形成
6.宋人印刷了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招揽顾客,使用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买卖商品,拥有了闻
名世界的商港吞吐货物,驾驶着装备了指南针的海船将瓷器销往世界。这反映了宋朝
()
A.人文鼎盛
B.娱乐丰富
C.国家统一
D.商贸繁荣
7.小王用DeepSeek设计了一则谜语,谜面是“以牌为调代歌行,婉约豪放任君评。长短
句间藏百感,两宋风华笔下凝(打一文学形式)”,谜底应是()
A.诗
B.词
C.曲
D.小说
8.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但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不
能独立行使军权,大多数情况下遵照朝廷的敕命行事。由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
()
A·优化了官僚系统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丞相权力
9.明代大臣进谏若触怒了皇帝,或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
被锦衣卫用木棒打屁股,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据此推断,采用“廷杖”惩处大臣意
在()
A·延续元朝传统B.彰显皇帝权威C.分散行省权力D.消除君臣矛盾
10.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内容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
准,答题的文体格式有严格规定。这些现象反映了明朝()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除丞相制度
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