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课时4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5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课时4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3.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4.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四层考查
【必备知识】 天体与天体系统;地球具备生命物质的条件;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特点;地球不同地质年代的演化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地理意义。
【关键能力】 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结合信息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演化过程及地球的运动特征;探讨地球具备生命物质的条件,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四层考查
【学科素养】 通过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分析,培养综合思维;观察天体等地理现象,培养地理实践力。
【核心价值】 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更加热爱我们的蓝色星球。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课时4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简答:什么是宇宙?
提示: 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
2.简答:可观测宇宙的范围是多少?
提示:半径约137亿光年。
任务2——认识天体,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
1.简答:什么是天体?什么是天体系统?
提示: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读图填空
天体系统: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3.判断
(1)宇宙的范围是137亿光年。 (  )
(2)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  )
(3)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  )
(4)小行星闯入大气层残骸落地形成陨星。 (  )
×

×

任务3——理解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1.简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提示: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2.连线
任务4——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读图填空
太阳辐射分为A:______区,B:________区,C:______区。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________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2.简答:为什么说太阳辐射是地球重要的能源来源?
紫外
提示: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
可见光
红外
可见光
任务5——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读图填空
图中字母代表的太阳大气层:
A:______层,B:______层,C:______层。________________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大体上以____年为周期。
光球
色球
日冕
太阳黑子和耀斑
11
2.简答:列举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提示:引起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使极地上空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衔接一 必修第一册活动变式
“十字连星”是指太阳、月球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排在相互垂直的直线上,地球处于十字的中心,构成“十字架”形结构。右图示意“十字连星”。据此完成1~2题。
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  )
A.丙和丁两行星轨道之间
B.乙和地球两行星轨道之间
C.乙和木星两行星轨道之间
D.丁和木星两行星轨道之间

2.图中所示位置的月相最接近下图的(  )
A        B
C        D

1.C 2.B [第1题,根据图中各行星距日远近可知,甲为金星、乙为火星、丁为土星、丙为天王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C正确。第2题,上弦月通常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其形状为半圆形,亮面朝西。在图中所示的位置,月球位于太阳的东侧,且与太阳和地球形成直角,符合上弦月的特征,B选项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的情况;A选项的新月通常在农历初一出现,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图中位置不符;C选项的满月通常在农历十五、十六出现,此时月球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也不符合图中位置;D选项的下弦月通常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亮面朝东,与图中位置也不相符。]
衔接二 必修第一册活动变式
气象研究专家通过1961—2009年云贵高原太阳辐射观测站观测资料,将逐月太阳总辐射量累加得出当地太阳辐射季总量。下表示意1961—2009年云贵高原6个太阳辐射观测站不同季节太阳总辐射量(单位:MJ/m2)。据此完成3~4题。
站名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昆明 1 714 1 340 1 123 1 249
丽江 1 853 1 570 1 376 1 409
腾冲 1 576 1 246 1 342 1 354
站名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景洪 1 631 1 440 1 326 1 234
蒙自 1 684 1 470 1 248 1 229
贵阳 1 047 1 307 839 517
全部站点平均 1 584 1 396 1 209 1 165
3.下列城市中,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太阳辐射的特征最符合的是(  )
A.昆明   B.腾冲
C.蒙自 D.贵阳
4.研究发现,云贵高原大多数地区3—5月的太阳辐射量远大于6—8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
C.地形地势 D.昼长


3.D 4.B [第3题,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夏季太阳辐射量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由材料可知,整体来说,云贵高原季平均太阳辐射量春季最多,夏季次之,景洪、蒙自、贵阳三个观测站季太阳辐射量秋季>冬季,而昆明、丽江、腾冲三个观测站季太阳辐射量冬季>秋季。只有贵阳站的季太阳辐射量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大致符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的季节分布规律,故选D。第4题,整体来说,云贵高原季平均太阳辐射量春季最多,夏季比春季少。这与季风影响有关,云贵高原春季晴天多,湿度小,夏季云雨天气多,湿度大,大气削弱作用显著,B正确;3—5月、6—8月这两个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均在北半球,这两个时间段的正午太阳高度差距不大,A错误;云贵高原整体地形地势没有季节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稳定的,C错误;3—5月和6—8月相比,6—8月昼长较长,理论上太阳辐射量应该更多,D错误。]
培养·思维能力
(2023·江苏卷节选)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壮美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
A.自转周期不同   B.体积大小不同
C.自转方向不同 D.公转周期不同

【解题导引】
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各天体公转周期差距较大→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很难同时出现→“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
凌日是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这种小的暗星体经常是太阳系行星。材料中的“四星”可能出现凌日现象的是哪些?
提示: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出现凌日现象。材料中只有金星会出现凌日现象。
视角一 天体系统
2023年10月30日,美国航天局宣布“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搭载的红外极光成像仪获取了木星卫星伽倪墨得斯(木卫三)表面红外图像(下图),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木卫三。据此完成1~2题。
1.太空中工作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位于(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获取木卫三表面红外图像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数字地球(DE)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1.C 2.B [第1题,“朱诺”号为木星探测器,木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②③正确;木星及其卫星不属于地月系和河外星系,①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第2题,“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获取木卫三表面红外图像,是远距离探测地理信息,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RS),B正确;数字地球(DE)是把地球上的物质数字化显示,不能获取木卫三图像,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预测,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D错误。]
视角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24·广州一模)漠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我国最北的县级市。2023年11—12月期间,该地罕见地出现了两次极光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漠河市出现极光现象的概率非常低,原因是该地(  )
A.白昼较长 B.云量较多
C.气温偏低 D.纬度偏低
4.漠河市罕见出现两次极光现象, 反映了2023年11—12月期间(  )
A.太阳活动加剧 B.地壳活动频繁
C.大气对流加强 D.日地距离变小


3.D 4.A  [第3题,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在地球磁场的引导下向两极运动,使极地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因此极光主要出现在纬度高的极地地区,出现的范围会随太阳活动变强而扩大,漠河位于中纬度地区,离极地地区较远,纬度较低,只有特别强的太阳活动出现时才有可能引发极光现象,因此出现极光现象的概率非常低,D正确;漠河出现极光现象的概率非常低,与白昼较长、云量较多、气温偏低关系不大,A、B、C错误。第4题,漠河市位于中纬度地区,离极地地区较远,只有特别强的太阳活动引发的极光现象才可能在中纬度地区看到,2023年11—12月期间罕见出现两次极光现象,反映此期间太阳活动加剧,A正确;极光现象的出现与地壳活动、大气对流以及日地距离关系不大,B、C、D错误。]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3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58:57,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按预定时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4月26日5:04,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据此完成1~3题。
1.神舟十八号“按预定时间精准发射”是为了(  )
A.寻求最佳发射速度 B.等待合适发射天气
C.确保径向对接成功 D.减少太空辐射影响
课时数智作业(四)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绕地球运行,其24小时内可看到多次日出日落是因为(  )
A.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
B.在轨太阳高度偏小
C.空间站自转速度较快
D.空间站绕地公转速度较快
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地点选择东风着陆场,主要原因是该着陆场(  )
A.地形复杂,隐蔽性强 B.地域辽阔,人烟稀少
C.河湖稀少,便于搜救 D.气候适宜,能见度高


1.C 2.D 3.B [第1题,发射速度与发射器功率、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关,不需要考虑时间问题,A错误;天气变化虽然较快,但是等待合适发射的天气,没有必要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B错误;神舟十八号发射时间精确到秒,主要是为了载人飞船准时入轨,确保径向对接成功,与空间站准确对接,可以节省轨道对接能耗,C正确;太空辐射是相对稳定的,火箭发射时间精确与太空辐射强弱关系不大,D错误。 第2题,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24小时内只有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可能是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A错误;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转,太阳高度不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较大,
B错误;空间站自转速度慢,C错误;空间站飞行速度较快,24小时内围绕地球公转多周,多次经过昼、夜半球,因此多次看到日出日落,D正确。第3题,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有利于返回舱安全着陆,B正确;该地区地形平坦,隐蔽性较差,A错误;在该地区着陆主要是考虑到地域辽阔,与河湖稀少关系不大,C错误;能见度高并不是选择在此着陆的主要原因,D错误。]
下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结合图中数据,人类未来移民火星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表面温度高 B.大气密度大
C.自转周期长 D.陨石撞击多
5.下列关于火星表面昼夜温差特点及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大,大气密度大
B.昼夜温差大,大气密度小
C.昼夜温差小,云雾天气多
D.昼夜温差小,云雾天气少


4.D 5.B [第4题,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A错误;火星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B错误;火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差不大,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大气密度更小,对陨石的防御力弱,更易遭陨石撞击,D正确。第5题,火星大气密度小,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火星水汽不足,不易出现云雾,B正确,A、C、D错误。]
2024年是太阳活动的“大年”,现正处于太阳活动第25个周期。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数据,北京时间5月3日到5月8日,太阳连续出现强爆发活动,爆发形式主要以耀斑为主,其中强度达到X级的大耀斑共发生6次,这也是近20年来太阳连续发生X级耀斑最频繁的一次。此次太阳活动给地球地理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等同于太阳辐射
B.太阳黑子与耀斑周期完全相同
C.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内部
D.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7.关于太阳活动的“大年”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全球降水量普遍增多
B.极光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C.强耀斑会引发地磁暴
D.不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6.D 7.C [第6题,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D正确;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能量,二者不同,A错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二者的周期不完全相同,B错误;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发生在太阳的外部圈层,C错误。第7题,太阳活动峰年,地球上的降水有的地区增多、有的地区减少,A错误;太阳活动比较平静的时段,一般只有高纬度地区可以看到极光,如果是太阳活动“大年”,则一些中纬度地区也可以看到极光,B错误;强耀斑爆发可以干扰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暴,C正确;耀斑爆发时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强度大时甚至使其中断,D错误。]
地表净辐射是地表吸收辐射与放出辐射的差额。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年内地面净辐射变化图。据此完成8~9题。
8.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
9.甲地夏季地面净辐射与乙、丙相当,主要原因是甲地(  )
A.日照时间更长 B.降水更少
C.大气更稀薄 D.太阳高度更大


8.A 9.A [第8题,就全年而言,总体纬度越高,地表净辐射越小。因此图中丙纬度最低,甲纬度最高,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纬度较高,乙、丙纬度较甲低。夏季我国总体越往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但昼长越长,更长的日照时间可以弥补一定的太阳辐射,所以夏季我国不同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差距较小,因此甲地夏季地面净辐射与乙、丙相当,A正确、D错误;从题中无法获取降水量、大气稀薄等信息,B、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小张同学利用连续曝光拍摄到上海金融中心顶部的星轨(甲图),照片中金星、木星的轨道清晰可见,乙图为同一天小明在西藏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1)指出木星、金星等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4分)
(2)与上海相比,同一天在西藏拍摄星轨的小明感觉温度更低,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给出合理解释。(6分)
(3)你认为上海与西藏两者中更适合长期进行星轨拍摄的地点是哪一个,并简述理由。(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木星、金星等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第(2)题,西藏海拔较高,大气较稀薄,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同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较弱,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温度较低。所以与上海相比,同一天在西藏拍摄星轨的小明感觉温度更低。第(3)题,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杂质少,有利于星轨拍摄;西藏气候干燥,晴天多,雨天少,云量少,有利于长时间连续拍摄星轨;西藏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产生的光污染少,有利于对暗弱的天体进行观测。故更适合长期进行星轨拍摄的地点是西藏。
[答案] (1)公转轨道面的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的近圆性、公转方向的同向性。
(2)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但同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温度低。
(3)更适合长期进行星轨拍摄的地点是西藏。理由: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观测星空;西藏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有利于长时间连续拍摄星轨;西藏人口密度小,光污染少,有利于观测暗弱的天体。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威宁地处云贵川交界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绿色能源开发前景好,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被气象学界命名为贵州的“阳光城”。图1示意贵州海拔状况,图2示意该区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景观。
(1)根据图示海拔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贵州太阳辐射的主要分布特点。(4分)
(2)分析威宁被称为“阳光城”的主要理由。(4分)
(3)据统计,威宁一年中夏季光伏发电量最大,请分析其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贵州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东部海拔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因此贵州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总体上西多东少。第(2)题,威宁地处云贵川交界处,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读图可知,威宁海拔在2 000米以上,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威宁东西两侧均有山脉分布,位于山间盆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第(3)题,由于威宁所处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发电时间长,因此夏季光伏发电量最大。
[答案] (1)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西多东少。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位于山间盆地,盛行下沉气流,太阳辐射强。
(3)夏季高温,晴天多;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发电时间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