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第一部分 第四章 课时24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第一部分 第四章 课时24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24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1——分析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1.读图回答
(1)A、B、C三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请描述三地该气候类型的成因。
提示:A地,位于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B地,位于西南风迎风坡,沿岸暖流经过;C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经过。
热带雨林
(2)分别列举与A地和C地成因相似的该气候类型分布区。
提示:A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C地:澳大利亚大陆东北沿岸、巴西东南部沿岸、加勒比海沿岸迎风地区。
2.判断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较大。 (  )
(2)南北半球的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多雨的主要原因。 (  )
(3)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 (  )
(4)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物理风化强烈,可形成数米厚度的风化壳。 (  )
×


×
3.连线:将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植被连线。
任务2——分析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1.读图填空
(1)A、B两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向东部延伸,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B地延伸至北极圈以北,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温带海洋性
位于欧洲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影响
地形(平原)
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2.判断
(1)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变化较小,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 000毫米。 (  )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60°的大陆西岸地区。 (  )
(3)群落外貌的季相更替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的典型特征。 (  )

×

3.填表: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类型及植被。
风带 气候类型 植被
信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__________
__________气候 热带草原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________________
极地 东风带 极地气候 苔原、冰原
热带荒漠
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任务3——分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1.读图回答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什么?
地中海
提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2)A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判断
(1)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  )
(2)除南极洲之外,地中海气候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  )
(3)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
(4)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  )
(5)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自然植被湿季葱绿,干季枯黄。 (  )
×

×


衔接一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
下图为某研究员在马来群岛地区拍摄的被大规模砍伐后的森林景观图(局部),该地区大多数树木的树干与沿地面走向的侧根之间构成一个至数个扁平的三角形板状根,板状根可高达3~4米。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夏热冬冷,降水稀少 B.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C.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被砍伐前,该地区植被(  )
A.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B.以松、杉类针叶植物为主
C.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D.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3.与植被破坏前相比,该地区植被破坏后(  )
A.降水量明显减少 B.地表径流增强
C.地表下渗量增加 D.地下径流增加

1.C 2.D 3.B [第1题,板状根为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植被的典型特征。所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丰沛,C正确;夏热冬冷,降水稀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A错误;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是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气候特征,B错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D错误。第2题,该地区植被为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群落结构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D正确,C错误;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A错误;松、杉类针叶植物是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条件下的植被,B错误。
第3题,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地下径流减少,B正确,C、D错误;区域降水量多少主要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如果空气中水汽含量充足,即使植被破坏,也不会使降水量明显减少,A错误。]
衔接二 选择性必修1活动变式
温带雨林是一种高雨量森林,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耐寒的冷杉、云杉等高大树种占绝对优势,因此林内阴暗潮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的大熊雨林(如图),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温带雨林。读图,完成4~5题。
4.大熊雨林形成的条件是(  )
①晴天多,光热条件好 ②山地背风坡,气温较高 ③地形抬升,降水量大 ④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雨林中阔叶植物较少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热量和光照
C.土壤和水分 D.光照和土壤


4.D 5.B [第4题,温带雨林是一种高雨量森林,大熊雨林分布区位于北美洲海岸山脉的迎风坡,西风带来的水汽在此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且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为温带雨林的形成提供了条件,③④正确,②错误;当地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多,晴天少,①错误 。第5题,温带雨林内阴暗潮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说明受高大针叶林影响,林中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阔叶植物生长,B正确;与土壤和水分条件无关,A、C、D错误。]
提升·核心素养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规律总结]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规律
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是否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看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受信风影响)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培养·思维能力
(2022·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分别说出那波利及其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解题导引】
(1)那波利年降水量大于蒙特雷,雨季比蒙特雷长→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那波利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雨季长;蒙特雷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雨季短→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减少。那波利夏季气温比蒙特雷高→主要受洋流影响→蒙特雷受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
(2)那波利属于地中海气候→陆地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陆地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尝试解答】(1)不同:那波利的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年降水量更多,雨季更长。原因:蒙特雷纬度较低,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受西风带控制时间短,故雨季较短,再加上受沿岸寒流影响,年降水量较少,夏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那波利纬度较高,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短,受西风带控制时间更长,故雨季较长,年降水量更多。
(2)那波利: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那波利地区的植被特点。
提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森林上层乔木生长稀疏,林木也不甚高大,但林下常绿植物茂密。
视角一 气压带与气候
瑙鲁是太平洋上经济较落后的小岛国,年均降水量达1 500毫米,但岛上淡水缺乏,当地人主要通过雨水收集来满足用水需求。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岛上用水紧缺的问题。下图为瑙鲁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瑙鲁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瑙鲁缺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
B.国土面积小,河湖少
C.农业发达,耗水量大
D.浪费和污染严重


1.A 2.B [第1题,瑙鲁地处赤道附近,气温高,年均降水量达1 500毫米,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C错误;其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B、D错误。第2题,瑙鲁年均降水量达1 500毫米,降水量多,A错误;该地国土面积小,河湖少,蓄水能力弱,雨水降落后直接流入海洋,因此缺水严重,B正确;该地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分布相对稀少,农业不发达,浪费和污染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
视角二 风带与气候
202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60周年,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马赛(43°18′N,5°25′E)是法国第二大城市。据此完成3~4题。
3.马赛多雨季节,控制当地的大气环流是(  )
A.温带气旋 B.东北信风
C.盛行西风 D.西南季风
4.在中法经贸合作中,马赛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  )
A.葡萄酒 B.天然橡胶
C.棕榈油 D.常温鲜奶


3.C 4.A [第3题,马赛位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当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 。第4题,马赛位于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葡萄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用葡萄酿制的法国葡萄酒世界闻名,是法国重要的出口商品,A正确。天然橡胶、棕榈油主要产自热带地区,马赛属于亚热带地区,不会盛产这类热带农产品,B、C错误。法国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发展畜牧业,常温鲜奶多产自北部,D错误。]
视角三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气候
下图为某气候类型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气候类型对应的典型植被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稀树草原
C.热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6.图示南美洲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西北季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C.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5.B 6.D [第5题,图示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东部,以及巴西高原地区, 该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对应的典型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第6题,图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示南美洲该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9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据此完成1~2题。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四)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N,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阿尔卑斯山   B.地中海
C.北大西洋暖流 D.盛行西风

2.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为地中海气候区的三座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罗马 突尼斯 的黎波里
B.突尼斯 的黎波里 罗马
C.的黎波里 突尼斯 罗马
D.罗马 的黎波里 突尼斯

1.B 2.C [第1题,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N,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形状东西长,利于暖流气流向东延伸,B正确;阿尔卑斯山阻挡地中海气候向北延伸,A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影响沿海地区,C错误;盛行西风和世界其他地区相同,D错误。第2题,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盛行西风带,罗马纬度最高,受盛行西风带影响的时间最长,全年多雨,故冬雨率最低,的黎波里纬度最低,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时间最短,故冬雨率最高。]
图1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中岛屿的地形略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岛甲、乙两地(  )
A.甲地1月牧草枯黄
B.乙地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C.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D.气温年较差较小
4.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C.乙侧山坡为暖湿信风的迎风坡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位于沿海


3.D 4.C [第3题,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高温多雨,草木茂盛,A错误;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干、湿两季,B错误;读图可知,乙地7—12月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为热带气候,气温曲线平缓,说明气温年较差较小,D正确。第4题,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甲、乙两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两侧,海拔接近,两地均受东南信风影响,A、B错误;乙地位于岛屿东侧,来自海洋的东南暖湿信风被山地阻挡,在岛屿东侧迎风坡形成地形雨,而甲地所在的岛屿西侧也临近海洋,但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C正确,D错误。]
东非草原上每年因降雨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食草动物如野斑马、角马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出发,七八月到达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下图为东非草原动物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属于食草动物迁徙区气候特征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6.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原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影响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


5.D 6.A [第5题,食草动物迁徙区为东非高原上的东非草原,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对流运动弱,降水较少,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干湿季差异显著,D正确,B、C错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A错误。第6题,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材料信息“东非草原上每年因降雨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会带来降雨,所以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原因是赤道低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从5月中下旬开始,食草动物如野
斑马、角马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出发,七八月到达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5月中下旬开始—七八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雨带北移);到了10月,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七八月—10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雨带南移)。综上所述,A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般是导致东亚冬夏季风和南亚冬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B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影响主要形成地中海气候,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影响下主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
下图为南美洲某月近地面20℃气温曲线分布图及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7~9题。
7.南美大陆西侧近地面20℃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8.利马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少雨 B.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 D.干湿季明显


9.萨尔瓦多气候的成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C.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D.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7.D 8.A 9.C [第7题,南美洲的西侧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相对同纬度地区低,因此,等温线向低纬度地区凸出,D正确;海陆位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温差异,A错误;同一纬度气温应该相差不大,B错误;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C错误。第8题,利马全年高温,但降水稀少,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少雨 。第9题,萨尔瓦多终年高温,降水丰富,其位于南半球,不会受到东北信风带影响,A错误;其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小,B错误;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在该地形成丰沛降水,C正确;该地受巴西暖流影响,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2分)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啃食殆尽,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
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
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草原。
(1)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6分)
(2)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此地受什么气压带或风带控制?(4分)
(3)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4分)
[解析] 第(1)题,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气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变化,故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的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第(2)题,食草动物北上,说明该地降水稀少,正处于干季,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小,受干燥的信风影响,降水稀少。第(3)题,该地海拔高,气候较温暖,蒸发较弱,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相对较少;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南半球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受干燥的信风影响,降水较少,形成干季,最终形成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1)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的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2)该地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应受信风带控制。
(3)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1.(2025·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澳大利亚大陆四面环海,年平均降雨量不足500毫米,空间分布极不均匀。7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受高压系统影响,降水偏少。如图为澳大利亚大陆位置示意图。
(1)从大气运动的角度,解释7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的原因。(6分)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甲地降水集中分布的季节并说明原因。(6分)
(3)推测乙地的自然带类型,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 第(1)题,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处于冬季,陆地形成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水平方向上,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水汽稀少,故降水偏少。第(2)题,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海洋挟带充沛的水汽到达甲地,形成降水,故甲地降水集中在南半球夏季。第(3)题,乙地位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带控制区,东南信风从海洋上挟带大量水汽,遇到山地的阻挡,形成地形雨,降水充沛;且乙地纬度低,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加上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在乙地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答案] (1)高压系统控制,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水平方向上,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水汽稀少,故降水偏少。
(2)南半球夏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挟带充沛水汽到达甲地,故降水集中在南半球夏季。
(3)自然带类型:热带雨林带。理由: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丰沛降水,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