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浙教版)八年级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章“第4课时”对环境的察觉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学习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了解臭氧层的作用;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现象;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色散等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色散现象来了解太阳光的组成,了解白光是复色光;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提升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复习巩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光密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 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2、当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的方向 。 3、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 的方向射出。4、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 一些,这是光的 引起的。法线垂直不变逆着原来入射光高折射新知导入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探究活动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现象: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条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探究新知一、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现象。(1)太阳光是白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复色光;(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单色光;(3)单色光不会再发生色散。探究新知2、最先发现者是牛顿:牛顿的三棱镜实验: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视频:光的色散探究新知3、可见光谱: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光的可见光谱。实践活动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可以观察到彩色的光。解释:这是因为太阳光在水中发生折射,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当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它同时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并在水滴中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其中40到42度的反射最强,产生了我们看到的彩虹。讨论交流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出现在夏天的雨后。猜一猜: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探究新知3、光的三原色:(1)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形成不同的颜色。视频:单色光混合成复色光探究新知(2)光的三原色的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用红色、绿色、蓝色来产生各种颜色。图1.4-23显示的是放大后的彩色电视机屏幕图像。随着每种色光亮度的变化,电视机便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科学阅读探究新知二、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和紫外线:光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光谱的一部分;都属于不可见光。探究新知2、红外线的特性:(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更快。(2)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3)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探究新知(3)红外线的应用举例:①红外线遥控器:利用红外线遥控器调节电视机播放的节目。②红外线仪器识别不同温度: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都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③红外线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辐射能够渗透皮肤并产生热效应的特性,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减轻炎症等治疗效果的医疗设备。红外线治疗仪探究新知(4)红外线仿生应用举例:某些动物(如响尾蛇)是靠红外线来捕食的。响尾蛇在眼和鼻之间有热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定周围动物的准确位置从而捕获猎物。人们模仿响尾蛇制成了一种红外制导导弹,导弹上的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自主追踪热的目标,对其进行有效攻击。红外制导导弹响尾蛇探究新知3、紫外线:(1)紫外线具有较强能量,可用于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2)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或灼伤皮肤,诱发皮肤癌。(3)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4)臭氧可吸收紫外线:在距地面20~25 km的大气中,集中了地球上大多数的臭氧,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探究新知(5)紫外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把人民币放在验钞机上,我们会看到人民币上有在日光下看不见的文字。这是因为人民币上有用荧光物质印的字,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到它。课堂练习1、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 A处应是紫光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C. 只有AB之间有光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D课堂练习2、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 )A.光的反射B.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D.光的折射B课堂练习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图中圆模拟小水珠)形成彩虹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单色光。图中彩虹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光现象有(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以上都有D课堂练习4、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1)红外线 (选填“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2)红外线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人体。(3)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有红外线? 。是不能用红外夜视仪观察课堂练习5、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1)图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则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张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 。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课堂总结1.4 光的反射和折射(4)……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1、光的色散(1)白光(复色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2)可见光(单色光):红光、橙、黄、绿、蓝、靛、紫;2、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红+绿→黄 红+蓝→口红 蓝+绿→青 红+绿+蓝→白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加热物体;(2)紫外线:消毒杀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分层作业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3、复习本节全部相关内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9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科学§1.4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课题 1.4光的反射和折射(4)…色散、看不见的光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浙教版八上第1章第4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第4课时,主要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及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等)。本课时的基础是光的传播、光的折射等知识,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复色光和单色光,认识可见光,同时知道生活中的不同颜色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组合而成的混色光;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了解臭氧层的作用;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现象;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色散等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了解白光是复色光;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提升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重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三棱镜对光的作用;难点 用色光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复习: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光密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 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2、当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的方向 。 3、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 的方向射出。 4、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 一些,这是光的 引起的。参考:1、法线 2、垂直 不变 3、逆着原来入射光 4、高 折射导入: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现象: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条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说明: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1、光的色散现象: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现象。 (1)太阳光是白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复色光;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单色光; (3)单色光不会再发生色散。 2、最先发现者是牛顿: 牛顿的三棱镜实验: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附视频)3、可见光谱: 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光的可见光谱。 实践活动: 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可以观察到彩色的光。 解释: 这是因为太阳光在水中发生折射,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 讨论交流: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出现在夏天的雨后。 猜一猜: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 当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它同时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并在水滴中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其中40到42度的反射最强,产生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3、光的三原色: (1)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形成不同的颜色。 (附视频)(2)光的三原色的应用: 彩色电视机就是用红色、绿色、蓝色来产生各种颜色。 图1.4-23显示的是放大后的彩色电视机屏幕图像。随着每种色光亮度的变化,电视机便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科学阅读:植物叶的颜色二、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和紫外线: 光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光谱的一部分;都属于不可见光。 2、红外线的特性: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更快。 (2)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3)红外线的应用举例: ①红外线遥控器: 利用红外线遥控器调节电视机播放的节目。 ②红外线仪器识别不同温度: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都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③红外线治疗仪: 红外线治疗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辐射能够渗透皮肤并产生热效应的特性,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减轻炎症等治疗效果的医疗 设备。 3、紫外线: (1)紫外线具有较强能量,可用于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 (2)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或灼伤皮肤,诱发皮肤癌。 (3)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4)臭氧可吸收紫外线: 在距地面20~25 km的大气中,集中了地球上大多数的臭氧,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5)紫外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把人民币放在验钞机上,我们会看到人民币上有在日光下看不见的文字。 这是因为人民币上有用荧光物质印的字,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到它。 由小实验引入话题:光的色散再进行介绍:牛顿的实验及结论结合图片来加强认识和巩固由色散引入太阳的可见光谱为后续红外线、紫外线作基础通过活动、讨论分析来认识彩虹的形成,增加学习兴趣,以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生活中遇到的颜色大多是复色的混合光,与三原色有关植物叶的颜色与反射光的颜色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但也有各自特性红外线主要是温度高各有用途紫外线主要是能量强各有用途结合生活中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提升学习兴趣,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提升“学习科学大有用处”的意识课堂练习 1、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D )A. A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C. 只有AB之间有光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 B)A.光的反射 B.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D.光的折射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图中圆模拟小水珠)形成彩虹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单色光。图中彩虹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光现象有( D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以上都有4、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1)红外线 (选填“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红外线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人体。 (3)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有红外线? 。参考:(1)是 (2)不能 (3)用红外夜视仪观察5、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1)按图甲,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则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张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 。 参考:(1)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或某种颜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这种颜色的光)(3)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或某种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这种颜色的光)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1.4光的反射和折射(4)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2、知道白光是复色光;3、了解光的三原色; 4、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5、了解臭氧层的作用; 6、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现象。一、知识点梳理:1、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的折射角最大,______折射角最小。2、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_________,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________,如白光。3、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4、红外线具有____________,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5、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二、例题讲解例题1、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 A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C. 只有AB之间有光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例题1图) (例题2图) (例题3图)例题2、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 )A.光的反射 B.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D.光的折射例题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图中圆模拟小水珠)形成彩虹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单色光。图中彩虹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光现象有(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以上都有例题4、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挡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1)红外线 (选填“是”或“不是”)沿直线传播的;(2)红外线 (选填“能”或“不能”)穿透人体。(3)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有红外线? 。例题5、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1)按图甲,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则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张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 。三、课后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2、图中能正确表示某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3、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于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A. 红光、黄光、蓝光 B. 红光、绿光、蓝光 C. 橙光、靛光、紫光 D. 红光、绿光、橙光4、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 夜视仪 B. 遥控器 C. 验抄机 D. 全自动感应水龙头5、热成像仪能检测出进站乘客的体温,极大提高了车站运行效率,该热成像仪利用了(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校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若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若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光是单色光B.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C.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D.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8、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面罩,这是为了( )A. 防止焊接时发出的气体对眼睛的刺激 B. 防止紫外线对人眼及皮肤造成伤害C. 防止焊接时发出的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D. 以上都不对9、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烤火炉的电热丝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光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若车内空调都不打开,停放在阳光下的黑色轿车内比白色轿车内温度高B. 夏季出行,最好穿黑色上衣C. 绿光对绿色植物的生长最有利D. 彩色电视机的荧屏显示五彩缤纷的画面,这是由于发射器发射的白光发生了色散11、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操作:在深水槽中盛上一些水,槽内边缘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水中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墙上,你将会看到( )A. 白墙上没有任何光 B. 白墙上有白色光C. 白墙上只有红、绿、蓝三种色光 D. 白墙上有一条彩色光带(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右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1)A处应是__ _光;B处应该是_ 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2)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__效应。12、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手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著名的光的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________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________。14、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1)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 和紫外线组成。提出假设:红外线也可能有杀菌功能。实验并记录数据: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光照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光照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光照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2)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辐射是 。15、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 天蚕丝 1 12%2 2 5%3 化纤 1 28%4 2 14%5 全棉T恤(白色) 1 7%6 全棉T恤(黑色) 1 4%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1、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光 红光 2、单色光 复色光3、红、绿、蓝 4、热效应 升高 5、消毒杀菌 荧光物质二、例题讲解:例题1、D解析: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由于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而紫光外侧为紫外线,因此将底片放在紫光外侧。则底片会感光。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故D符合题意。例题2、B解析: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光线通过水中的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所以光线照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在红光的一边有红外线;综上所述,该实验包含了ABD,没有包含B。故B符合题意。例题3、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太阳光斜射入空气中的小水珠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会在小水珠内部发生反射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情况不同,所以会出现光的色散现象,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例题4、(1)是 (2)不能 (3)用红外夜视仪观察解析:(1)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根据题意,盗贼在AB处挡住红外线时,接收器就接收不到红外线而报警,说明红外线不能穿透人体;(3)红外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所以可用红外夜视仪进行观察。例题5、(1)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或某种颜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这种颜色的光)(3)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或某种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这种颜色的光)解析:(1)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则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或某种颜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这种颜色的光)。 (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张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或某种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这种颜色的光)。三、课后练习:1、D 2、B 3、B 4、C 5、C 6、A 7、A 8、B9、B 10、A 11、D12、(1)红 紫 多种色光 (2)A 红外线 热13、白色;色散;红外线;红外线灯(或红外线遥控器等合理即可)14、(1)可见光;(2)错误;紫外线15、(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衣服材质相同,衣服布料层数越多,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4).pptx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4)学案.doc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学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4)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光的色散.mp4 单色光混合成复色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