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淮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厦门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
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
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8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楼梦》在叙事节奏的安排设计上,继承了世情小说的叙事传统,并进行了不少创
新。从整体上来看,《红楼梦》的叙事密度在同类作品中是最大的,叙事节奏也是最为缓慢
的。舒缓的叙事节奏符合读者的日常生活体验,可以营造出真实感和现场感,但它也有局
限性,那就是容易让读者感到沉闷、乏味。毕竞日常生活具有重复、单调的特点,小说不
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变成流水账,而如何保持叙述的趣味与张力,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就
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艺术难题。曹雪芹在此进行了许多创新,具体说来,主要采取了如下
三种艺术手段:
首先,强化空间叙事的功能,即以空间场景的转移作为叙事变化、转接及调整叙事节
奏的重要艺术手段。将空间作为叙事的基本单元,以此淡化时间流程缓慢所造成的沉闷感。
在《红楼梦》中,大量场景叙事的采用使得叙事节奏等同甚至要慢于常态生活时间,而不
像《西游记》等作品中所描写的那样,转眼就是500年过去。阅读《红楼梦》时,读者对
时间已不那么敏感,而空间因素则被大大强化,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段。强化空间叙事的功
能既是艺术创新的需要,也符合读者的接受心理和生活体验。
以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
香坞雅制春灯谜”的故事为例。贾府因薛宝琴、邢岫烟等人的到来显得十分热闹,贤宝玉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等人约好第二天一起作诗。第二天,贾宝玉起得很早,作者以他的行踪串连起一个个场景:
先是窗外的雪景,再是院外的风光,然后分别是栊翠庵的红梅、芦雪庵的扫雪、赏母住处
的早餐,随后停留在芦雪庵,先是吃肉,后是大家联诗,其间又穿指了贾宝玉的栊翠庵乞
梅、贾母的到来。最后场景随众人的踪迹再次转到暖香坞,风姐加入,去贾母住处的路上
见到宝琴,最后停留在贾母住处,裤姨妈加入,大家闲聊,谈及薛宝琴的婚事。最后才交
代时间:“大家又闲话了一会方散。一宿无话。”
这样从早到晚,一天的事情用了整整两回的篇幅来叙述,但读者感觉不到时间的明显
变化,可以感觉到的是随着众人行踪而变化的场景。每一个空间,因人物组成不同,形成
一个个独立的叙事场景。即便是同一个空间,也因人物的变动而呈现出新形态。如贾母等
人的加入,使场景不断出现变化,连贯而不单调,消除了舒缓、重复所带来的沉闷感。
其次,叙事稳中有变,保持了叙述的新鲜感。《红楼梦》一书所写多为贾府众人的日常
生活,其中不少事情,如人物的喜怒哀乐、宴饮聚会、婚丧嫁娶、节庆民俗等不断重复,
这符合生活的原生态。但如果完全按照生活的原生态叙迷,作品无疑会显得单调乏味。而
如果完全不重复,则又不符合生活的原貌,也很难做到。为解决这一艺术难题,作者大胆
创新,采取了“特犯不犯”的叙事方法。
所谓“特犯”,指的是作者有意识地把不同性格的人物放在同一或相似事件中加以对
比;所谓“不犯”,则是指在对比中写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态度和表现,从而使人物的性格鲜
明地区别开来。在《红楼梦》前80回中存在着大量“特犯不犯”的描写,如刘姥姥的两
进荣国府,贯宝玉等人的缔结诗社,贾宝玉祭莫金钏、睛雯,等等。
这些人物、事件有些相隔数回乃至数十回,有些则出现在同一回中。这种“特犯”人
物、事件的重复和分布使全书在叙事结构上保持了稳定性,呈现出对称均衡的结构布局。
与此同时,作者在这种稳定、匀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即“不犯”。虽然作品所写的人
物、事件有颜多相似性,如节庆、宴饮等场面的描写,但由于节令、时间、地点、参与人
数、人物心态等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虽然
两者所写都是少女在春天的故事,但两人性格气质、人生态度迥然不同,行为方式也就自
然很不一样,作者着意为两人设置了基本相同的活动环境,用“特犯不犯”的手法将两人
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种稳中有变的叙事方法使叙事保持着新鲜感,避免呆滞沉闷,
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再次,增加叙事的情调和意境,以保持叙事的张力。《红楼梦》所写大多为日常生活琐
事,但作者并非照相式的复制、摹写生活,而是在保持高度真实感的前提下,注意挖掘这
些琐事细节自身所蕴含的情调和趣味。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