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4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14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情境设定
旅行类短视频博主招募工作开启,在面试的过程中,白居易的诗歌一举夺魁,下面是他的旅游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文案为何优胜?
白居易与西湖的不解之缘
《钱塘湖春行》
一、析题
“春”
“行”
地点
时间
“钱塘湖”
事件
读出律诗的节奏韵律
七言诗句的节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韵脚为“i”
律诗押韵: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
闭口细音,情感细腻,愉悦但有节制,诵读时注意把握情感基调。
带着这样的感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节奏感,女生读前四句,男生读后四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游西湖,是按照怎样的路线进行打卡的?
孤山寺
贾亭
湖东
白沙堤
孤山寺——白沙堤所见景物有哪些?
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 白沙堤
春天分为:初春、仲春、暮春;景物各不相同,你能从诗人的炼字中找出诗人游西湖的具体时节吗?
初春
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炼字分析——景物意象
初春迹象:
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
浅草:
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拟人,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争:
啄:
渐欲:
乱花:
因为是早春,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是东一簇,西一丛,所以用“乱”形容。
初平:
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碌情景。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
情与景
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探究“最爱”到底是有多爱?
群诗阅读
白居易对钱塘湖的情感究竟有多深呢?除《钱塘湖春行》外,白居易还为钱塘湖创作了很多首诗歌。
春题湖上(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留别(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如此美的钱塘湖让白居易喜爱、不舍、留恋,但是白居易是为何前往杭州的呢?
背景资料
元和十五年,宪宗暴死,穆宗继位,白居易被召回长安,先后担任司门员外郎、 中书舍人等职 ;但穆宗皇帝却不是一个雄才大略,发愤图强的君主,当时朝中 政治混乱,大臣间常常为了争权夺利而明争暗斗,穆宗皇帝却荒怠治国理政,政 治上毫无作为。白居易看不惯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更不愿意与丑恶腐朽的势力同 流合污,自觉在朝庭中只是荒废时日,无所事事,于是极力请求外放。长庆二年 (公元 822 年),终于获得朝廷任命,令其为杭州刺史,主政一方。
请大家默读屏幕上的资料,概括白居易前往杭州的原因
远离朝政的勾心斗角,主动请求外放杭州。
当年的钱塘湖
(钱塘南北)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 不啻(chì 不止)足矣。脱或(倘或)水不足,即更决(挖开)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jiǎ借)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菱茭(一种植物)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 急?菱茭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白居易《钱塘湖石记》(节选)
活动:根据《钱塘湖石记》内容,小组讨论白居易在钱塘湖的政治事迹。
要求:1.个人默读,圈画文中不理解的内容。2.小组交流疏通文意,答疑解惑,指定一名记录人,一名发言人。
小组展示:
修筑堤坝、开湖放水、反抗贪官、抗旱救民……
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
这就是白居易,当朝中混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时他极力请求 外放,当杭州一带经受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钱塘湖水灌田,他排除重重 阻力和非议,加高湖堤,修筑堤坝,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 问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理解“最爱”
正是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将白居易与钱塘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是这 一汪湖水,成为了白居易政治决策施展的宝地。正是这样,我们理解了那一首又 一首留在钱塘湖的诗歌。
1.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读懂了这些诗句后,也读懂了白居易这位诗人,读懂了他写给自己的那句:
历官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我们在这堂课的最后,才读懂了课本中的那一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诗词分析
品一品:诗中妙笔
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写“争暖树”“啄春泥”?
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诗词分析
想一想:1、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行”?
颈联写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诗词分析
思考2: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诗词分析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诗词分析
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课后作业
背诵全诗
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宣传西湖的短视频文案,可以录制成小视频。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