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北京丰台高二(下)期末语文2025.07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教育D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教育D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考2.本次练习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生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须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知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练习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本练习卷满分共150分,作答时长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5题。材料一不少汉服爱好者将汉服理解为汉族人的传统服饰,有些相关研究者也执类似观点。这显然是不够严谨的。按照史学界的标准,所谓“汉服”应该称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诗经》中说“雏天有汉,监亦有光”,这里“汉”指天河,即银河。汉代建国时以“汉”作为国号,华夏民族也因此被称为汉族。而区别汉族与否,并非依据血缘,而是依据文化,这个判断标准是从春秋时期就确定了的。凡遵循华夏族的礼仪、价值观的群体,就被认为是汉族。汉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因而只能从文化特性而非血统上来辨别。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汉服不断吸收外来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样式和风格。所以汉服也并非单纯的汉族人服饰,而是兼容并蓄的服饰大系统。服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子》将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视为一种理想状态。而从儒家角度看,服饰有着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遵守礼仪,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如《周礼》设计了一套理想化的政治制度,规定了官员掌管的礼仪权限和与之配套的服饰。后世则以此为蓝本不断强化服饰的等级特征,从款式、纹饰、材质等诸多方面规定了服饰的使用规则。如果出现低级人员穿高等级服饰的僭越现象,就意味着挑战社会秩序,会导致严重后果。历朝历代都将服饰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大事来抓,只要改朝换代就一定会“易服色、别衣服”,并不断加强服饰管理,以强化国家统治。从周代开始,汉服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统,按照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服饰,逐渐形成了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宴服等体系,并依据不同礼仪场合使用服饰。《礼记·少仪》说“衣服在躬而不知其第1页/共1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