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4张PPT)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本课内容 本课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经济发展部分的主要内容,与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共同构成《经济与社会》中的“经济”。第一框“贯彻新发展理念”,讲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等基础理论。第二框“推动高质量发展”,阐明如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课标要求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一框CONTENTS目录1234目题逐解(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目题逐解(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框题跟踪检测框内综合——由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悟新发展理念NO.1目题逐解(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____________,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_____人民、发展_____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理清主干知识根本利益为了依靠2.要求(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___________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目的)。(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___________,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动力/主体)。美好生活力量源泉(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发展落脚点)。3.意义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_____________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_____________。人民性人民至上基本原则微观察2023年冬天,哈尔滨彻底火了。3天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哈尔滨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冰雪经济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在哈尔滨,冰雪体育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各类冬季体育运动,2022年冬天以来,该市辟建免费冰上场地43处,鼓励全民上冰雪,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哈尔滨是如何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提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辟建免费冰上场地等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微点澄清判断(1)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增进民生福祉。( )提示: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即时训练评价(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 )提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主要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自觉拜人民为师。 ( )提示: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主要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 )提示: “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说法错误,且应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为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 )提示: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为了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32“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体现了( )①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④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体现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③正确。材料强调为了人民,没有强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与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②④与题意不符。2.(教材P3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周末,小凡与家人一起观看党的二十大新闻专题片,为祖国“点赞”的同时,大家就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展开了讨论。小凡:“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进入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更好地发展自己。”小凡的父母:“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幸福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收入更高、居住条件更舒适、环境更优美,那就更好啦!”小凡的爷爷奶奶:“我们上了年纪,希望就医更方便一些,医疗水平更高一些。”要满足小凡与家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 )要满足小凡与家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④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要满足小凡与家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三、情境迁移应用3.为解决青年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政府通过给予土地、财税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禁止其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A.维护了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B.引导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领域C.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D.体现了与民生相关的商品不能由市场调节√解析:政府通过给予土地、财税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禁止其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说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C当选;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利于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利于解决青年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并没有体现引导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领域,也与维护市场秩序无关,A、B不当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D不当选。4.2023年10月12日,“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①有利于解决好沿江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②有利于推动沿江省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③有利于长江沿线省市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和必胜法宝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好沿江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长江沿线省市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①③当选,答案为A;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进入了新时代,②错误;④夸大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当选。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报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鲜明、力重千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上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的认识。答案示例: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字里行间都刻画着对人民的幸福的执着追求,并将其作为我们党的伟大目标。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呼吁人民共建共享,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目题逐解(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NO.21.原因理清主干知识时代 需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____________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实践 需要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________________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_____、协调、______、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不平衡不充分创新绿色微点拨新矛盾要求新发展理念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内容(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_______问题。(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_________问题。(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_____________问题。(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__________问题。(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__________问题。动力不平衡和谐共生内外联动公平正义微点拨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___________,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4.要求(1)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2)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互促进一、微点澄清判断(1)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提示: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即时训练评价(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启示我们要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 ( )提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就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3)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了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 ( )提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快速增长”“解决了”说法错误。×(4)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安排,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致力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现。 ( )提示:我国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重点任务加以明确,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5)共享发展就是发展共享经济。 ( )提示: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将资源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通过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本质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34“探究与分享2”改编题)仰望星空,“嫦娥”“祝融”“羲和”“北斗”闪耀苍穹;遥望海洋,“奋斗者”号、“深海一号”深潜龙宫;放眼神州,百万千瓦水电机组、骨科手术机器人、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投入运行。下列对我国上述一系列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理解正确的是( )①核心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②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③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从企业角度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创新当作竞争活力之源;从国家角度看,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当作发展的第一驱动力,①②当选,答案为A;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我国尚未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④错误。2.(教材P36“相关链接”改编题)《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馀材也。”下列说法与上面观点一致的有 (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的意思是,草木开花之时,不能进山林砍伐,断绝它们的生长。这主要是讲环境保护的,与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很相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④当选,答案为C。①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不符合题意。③指的是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强调具有乐观豁达的心态,不符合题意。3.(教材P37“相关链接”改编题)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表明我国 ( )①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②顺应国家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③在发展中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动力④在引领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开放发展,①②符合题意;创新是第一动力,③错误;④中的“引领世界经济”说法错误,排除。4.(教材P38“相关链接”改编题)共享发展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努力把共享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下列措施有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③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商品价格持续下降④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②④正确。“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现的是开放发展理念,①不符合题意。“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体现的是创新发展理念,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三、情境迁移应用5.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要( )①合理布局,加快淘汰所有传统产业②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科技自主创新③注重生产要素叠加,扩大生产规模④坚持人才引领,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加快淘汰所有传统产业”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说明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科技自主创新;坚持人才引领,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②④当选,答案为C。形成新质生产力靠的是科技、创新、人才,而不是扩大生产规模,③不当选。6.随着我国“以竹代塑”政策的落地,南平市对接科研院所,攻关新产品研发;深入推进“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倡导竹产品绿色消费;形成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等多个特色产业,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一根竹”“挑”起群众的美好生活,竹产业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以下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坚持创新发展→研发竹业新产品→为“以竹代塑”发展提供动力②坚持绿色发展→带动了竹产品消费→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统一③坚持共享发展→特色竹产品远销全球→解决了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④坚持协调发展→竹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南平市响应“以竹代塑”政策,对接科研院所,攻关新产品研发,这表明其坚持创新发展,研发竹业新产品,为“以竹代塑”发展提供动力,故①正确。南平市深入推进“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倡导竹产品绿色消费,这表明其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统一,故②正确。“解决了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强调的是坚持开放发展,故③错误。“解决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的是坚持共享发展,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4年初,各地结合民俗文化开展新春文旅活动,“文旅大餐”丰富了百姓的假期生活。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产业,是低门槛、高就业、广覆盖的大众型产业,是创新创业活力强、科技赋能动力足的高端产业。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批富有创意的优秀文旅项目。结合材料,运用新发展理念的知识,说明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的理由。答案示例:①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维护了人民的利益。②有利于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文旅产业是创新创业活力强、科技赋能动力足的高端产业,可以促进创新。③有利于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文旅产业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文旅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框内综合——由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悟新发展理念NO.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材料一:1978年以来,某村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经营方式改革。以下是某村的探索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村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个人承包村办企业、成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等措施,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使村民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议题驱动]2000年后,为了实现全村人共同富裕,针对“弃耕从商”、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该村通过集体规划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了集体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村成立股份合作社,在村集体控股的基础上,吸纳村民入股,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该村已建设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乡村。材料二:近年来,S市创新推进产业化转型,用好山地生态资源。从提升景区民宿环境入手,将民宿产业作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先手棋,在行业治理、风貌规范、服务标准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山地民宿成为2023年该省旅游的网红打卡地。着力构建现代木耳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把发展木耳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构建集种植、集散、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小木耳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在持续开展矿山治理修复、巩固生态环境整治成效的同时,加快塑造绿色循环经济形态。以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蓄能储能、康养旅游等绿色产业体系雏形初现。[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该村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示:①发展为了人民。该村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社等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②发展依靠人民。该村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建设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乡村。2.我们为什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提示: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②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S市在推进产业化转型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提示: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S市创新推进产业化转型,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坚持了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木耳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了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木耳产业和山地民宿促进乡村振兴,坚持了协调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1.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综合融通]理念 重要性 措施创新发展 (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 (发展不 平衡)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续表开放发展 (发展内外联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 (社会公平正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续表2.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全民 共享 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 共享 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共建 共享 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渐进 共享 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续表1.某省积极探索“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该省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进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应用拓展]解析:材料说明该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①③当选,答案为A;“扩大城市规模”表述错误,②不当选;“坚持速度优先”说法错误,该省坚持科学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④不当选。2.(2024·广东江门高三大联考)2023年9月8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结束公示,佛山西樵镇儒溪村榜上有名,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明星村”,其经验包括: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推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美丽乡村改造;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水产养殖业,提高村民收入;组建了曲艺社、象棋社、龙舟队、足球队和舞蹈队,让村民精神富足等。据此可知 ( )①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扩大经营规模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③推动乡村振兴要以提高村民幸福感为主要抓手④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一定需要扩大经营规模,也可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①错误;积极做好美丽乡村改造,这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②当选;该村组建了曲艺社、象棋社、龙舟队、足球队和舞蹈队,让村民精神富足,这表明推动乡村振兴要以提高村民幸福感为主要抓手,③当选,答案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④错误。3.(2024·重庆拔尖强基联盟高三月考)为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到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持续支持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②引导支持教师下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③中央财政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④财政转移支付是优化城乡教师队伍结构的关键一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持续支持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这表明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中央财政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①③当选,答案为A;②夸大了引导支持教师下乡的重要性,不当选;④夸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不当选。4.(2024·辽宁锦州高一期末)“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②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未涉及区域协调发展,①不当选;上述成就的取得不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结果,而是宏观调控的结果,②不当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③④当选,答案为D。框题跟踪检测NO.4123456789101112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2024·湖南岳阳高一期末)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深刻体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下传统思想与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相一致的是( )67891011121314①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②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民为贵”皆与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相一致,①③当选,答案为A。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体现的是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的是一种不甘压迫、奋起反抗的精神,②④不当选。1234515678910111213142.(2024·浙江温州高一期末检测)Z省持续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项目建设,群众可在“数智药房”内自助完成无接触式就医购药全流程,真正实现了用药不等待、寻医不排队,大大降低了群众的药品支出成本。这一举措 ( )①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③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④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①④不当选;Z省的这一举措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②③当选,答案为C。23415678910111213143.(2024·浙派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在2023年贵州省榕江县“村超”足球比赛中,20支参赛队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建筑工人、卖菜小贩、烧烤摊老板、室内装修设计师、教师、学生……穿上球衣,他们是为荣誉而战的足球队员;脱下球衣,他们是为生活奔忙的普通人。“村超”现象表明 ( )A.美好生活需要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B.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C.市场经济要克服短期效益的缺陷D.健康有益的活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 “村超”现象展现了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表明美好生活需要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A当选;材料未涉及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与宏观调控、市场缺陷无关,B、C不当选;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但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则夸大了“村超”的作用,D错误。23415678910111213144.(2024·云南昭通高一期末)“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样的人民情怀,穿越历史、启迪未来,呼应着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百年奋斗,我们党用“一切为了人民”的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③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①当选;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②不当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③当选,答案为B;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④不当选。23415678910111213145.2024年1月19日,中国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有81名个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卓越工程师之“卓越”,代表的不仅是在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实力,还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心怀“国之大者”的站位。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 ( )2341567891011121314①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 ③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④有利于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①夸大了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的作用,不当选。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主体,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有利于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②④当选,答案为D。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没有直接关系,③不当选。23415678910111213146.(2024·三湘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G省某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经常深入城乡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抓住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推动各地凝心聚力破生态建设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下列关于该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推动高质量发展2341567891011121314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留得住青山和绿水→打造既富又美的新农村→推动高质量发展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体现的是共享发展理念,①错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②当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留住青山绿水,打造富美乡村,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③当选,答案为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生产者往往为了追逐利益而危害环境,因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之间没有传导关系,④错误。23415678910111213147.(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末)2023年是淄博市奋力实现“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起势年,政府统筹城市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定位全国一流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淄博市的做法 ( )①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②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③坚持共享发展,赋予人民更多幸福感④坚持创新发展,使经济迈入高速增长新阶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统筹城市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成果,这体现了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①当选;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②错误;定位全国一流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这体现了坚持共享发展,赋予人民更多幸福感,③当选,答案为A;材料没有涉及创新发展,且经济“高速增长”说法错误,④不当选。23415678910111213148.(2024·辽宁大连高一期末)2023年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截至11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共建“一带一路” ( )①实现了从行动到理念、从现实到愿景的转化②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逐步提升③注重的是解决沿线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④践行互利共赢战略,为沿线国家发展赋能增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①错误;参与国众多,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逐步提升,②当选;共建“一带一路”属于开放战略,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③错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说明共建“一带一路”践行互利共赢战略,为沿线国家发展赋能增效,④当选,答案为C。23415678910111213149.广东省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会议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健全“一卡通”政策体系。推进跨境通用,支持港澳居民在粤使用社会保障卡,同样享受便利、服务和保障;完善线上线下社会保障卡服务,提升办卡效能;关注困难群体,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这一举措 ( )①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根本制度安排②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2341567891011121314③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依靠人民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这一举措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但不是根本制度安排,①错误;广东省在未来将进一步健全“一卡通”政策体系,这一举措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②③当选,答案为C;材料未体现发展依靠人民,④不当选。234156789101112131410.(2024·辽宁锦州高一期末)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下列“中心”与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①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理念,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②航运中心——协调发展理念,区域同步发展、缩小差距 ③国际经济中心——共享发展理念,升级产业、高质发展 ④贸易中心——开放发展理念,敞开胸襟、互通有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科技创新中心与其相对应,①当选;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当是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②错误;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国际经济中心与其不对应,③错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贸易中心包含对外贸易、对外开放,④当选,答案为B。234156789101112131411.(2024·湖南衡阳模拟预测)“千万工程”从战略高度把握城乡发展比较优势,在顶层设计中明确城乡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布局,促进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加速融合,整体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 ( )①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②城乡协调发展能够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2341567891011121314③乡村振兴有效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④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整体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可见,城乡协调发展能够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②④符合题意。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①错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没有解决,“有效解决了”说法错误,而且乡村振兴有助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不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③排除。故本题选C。234156789101112131412.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关注立德树人,彰显深谋远虑。此举 ( )①旨在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鼓励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②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强化人才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④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突出对教育人才和创新的重视,此举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有助于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举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②④符合题意。此举有利于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但其目的不是鼓励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①不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不是人才,③错误。故本题选D。23415678910111213141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列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举措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341567891011121314③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形成农业发展新动能④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强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引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但是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不能传导出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二者没有直接关系,①错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不能传导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无关,②错误。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形成农业发展新动能,③正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从而做强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引擎,④正确。故本题选D。2341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14.(11分)(2024·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寄予殷切期望,“相信杭州有能力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亚运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在党的领导下,千千万万建设者披星戴月、攻坚克难,56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本次亚运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2341567891011121314技术,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场馆建设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场馆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相结合的生动范例;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的理念,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多数场馆都在亚运会后向市民开放。各个场馆建设中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有效实现了“身临其境”,让办赛理念“润物细无声”。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亚运场馆的设计与建设中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2341567891011121314解析:本次亚运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创新发展理念;场馆建设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场馆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相结合的生动范例→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的理念,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多数场馆都在亚运会后向市民开放→共享发展理念。2341567891011121314答案示例:①亚运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第一动力。②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建设美丽中国。③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34第一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目题逐解(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清主干知识1.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 ,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 人民、发展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要求(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 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目的)。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 ,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动力/主体)。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发展落脚点)。3.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 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 。 |微|观|察| 2023年冬天,哈尔滨彻底火了。3天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哈尔滨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冰雪经济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在哈尔滨,冰雪体育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各类冬季体育运动,2022年冬天以来,该市辟建免费冰上场地43处,鼓励全民上冰雪,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 哈尔滨是如何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增进民生福祉。 (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 )(3)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主要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自觉拜人民为师。 (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 )(5)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为了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32“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体现了 ( )①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④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教材P3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周末,小凡与家人一起观看党的二十大新闻专题片,为祖国“点赞”的同时,大家就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展开了讨论。小凡:“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进入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更好地发展自己。”小凡的父母:“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幸福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收入更高、居住条件更舒适、环境更优美,那就更好啦!”小凡的爷爷奶奶:“我们上了年纪,希望就医更方便一些,医疗水平更高一些。”要满足小凡与家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④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三、情境迁移应用3.为解决青年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政府通过给予土地、财税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禁止其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 )A.维护了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B.引导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领域C.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D.体现了与民生相关的商品不能由市场调节4.2023年10月12日,“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①有利于解决好沿江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②有利于推动沿江省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③有利于长江沿线省市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和必胜法宝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报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鲜明、力重千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上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的认识。目题逐解(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清主干知识1.原因时代 需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 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实践 需要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 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协调、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微|点|拨| 新矛盾要求新发展理念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内容(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 问题。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 问题。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 问题。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 问题。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 问题。 |微|点|拨|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 ,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4.要求(1)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2)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启示我们要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 ( )(3)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了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 ( )(4)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安排,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致力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现。 ( )(5)共享发展就是发展共享经济。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34“探究与分享2”改编题)仰望星空,“嫦娥”“祝融”“羲和”“北斗”闪耀苍穹;遥望海洋,“奋斗者”号、“深海一号”深潜龙宫;放眼神州,百万千瓦水电机组、骨科手术机器人、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投入运行。下列对我国上述一系列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理解正确的是 ( )①核心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②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③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教材P36“相关链接”改编题)《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馀材也。”下列说法与上面观点一致的有 (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教材P37“相关链接”改编题)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表明我国 ( )①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②顺应国家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③在发展中把对外开放作为第一动力④在引领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教材P38“相关链接”改编题)共享发展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努力把共享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下列措施有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③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商品价格持续下降④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三、情境迁移应用5.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未来产业,则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形成新质生产力要 ( )①合理布局,加快淘汰所有传统产业②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科技自主创新③注重生产要素叠加,扩大生产规模④坚持人才引领,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随着我国“以竹代塑”政策的落地,南平市对接科研院所,攻关新产品研发;深入推进“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倡导竹产品绿色消费;形成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等多个特色产业,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一根竹”“挑”起群众的美好生活,竹产业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以下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坚持创新发展→研发竹业新产品→为“以竹代塑”发展提供动力②坚持绿色发展→带动了竹产品消费→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统一③坚持共享发展→特色竹产品远销全球→解决了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④坚持协调发展→竹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初,各地结合民俗文化开展新春文旅活动,“文旅大餐”丰富了百姓的假期生活。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产业,是低门槛、高就业、广覆盖的大众型产业,是创新创业活力强、科技赋能动力足的高端产业。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批富有创意的优秀文旅项目。结合材料,运用新发展理念的知识,说明许多地方都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的理由。框内综合——由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感悟新发展理念[议题驱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材料一:1978年以来,某村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经营方式改革。以下是某村的探索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村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个人承包村办企业、成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等措施,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使村民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2000年后,为了实现全村人共同富裕,针对“弃耕从商”、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该村通过集体规划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了集体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村成立股份合作社,在村集体控股的基础上,吸纳村民入股,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该村已建设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乡村。材料二:近年来,S市创新推进产业化转型,用好山地生态资源。从提升景区民宿环境入手,将民宿产业作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先手棋,在行业治理、风貌规范、服务标准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山地民宿成为2023年该省旅游的网红打卡地。着力构建现代木耳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把发展木耳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构建集种植、集散、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小木耳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在持续开展矿山治理修复、巩固生态环境整治成效的同时,加快塑造绿色循环经济形态。以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蓄能储能、康养旅游等绿色产业体系雏形初现。 [问题探究]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该村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2.我们为什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S市在推进产业化转型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综合融通]1.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理念 重要性 措施(发展动力) 创新发展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发展不平衡) 协调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内外联动) 开放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公平正义) 共享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全民 共享 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 共享 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共建 共享 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渐进 共享 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应用拓展]1.某省积极探索“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该省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进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广东江门高三大联考)2023年9月8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结束公示,佛山西樵镇儒溪村榜上有名,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明星村”,其经验包括: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推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美丽乡村改造;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特色水产养殖业,提高村民收入;组建了曲艺社、象棋社、龙舟队、足球队和舞蹈队,让村民精神富足等。据此可知 ( )①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扩大经营规模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③推动乡村振兴要以提高村民幸福感为主要抓手 ④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4·重庆拔尖强基联盟高三月考)为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到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持续支持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②引导支持教师下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③中央财政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④财政转移支付是优化城乡教师队伍结构的关键一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2024·辽宁锦州高一期末)“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格局②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第一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目题逐解(一)理清主干知识 1.根本利益 为了 依靠 2.(1)美好生活 (2)力量源泉3.人民性 人民至上 基本原则微观察提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辟建免费冰上场地等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提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提示:× 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主要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提示:× “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说法错误,且应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提示:× 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为了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1.选A 材料体现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①③正确。材料强调为了人民,没有强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与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②④与题意不符。2.选B 要满足小凡与家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三、3.选C 政府通过给予土地、财税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禁止其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说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C当选;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利于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利于解决青年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并没有体现引导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领域,也与维护市场秩序无关,A、B不当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D不当选。4.选A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好沿江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长江沿线省市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①③当选,答案为A;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进入了新时代,②错误;④夸大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当选。5.答案示例: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字里行间都刻画着对人民的幸福的执着追求,并将其作为我们党的伟大目标。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呼吁人民共建共享,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目题逐解(二)理清主干知识 1.发展理念 不平衡不充分 创新 绿色 2.(1)动力(2)不平衡 (3)和谐共生 (4)内外联动 (5)公平正义3.相互促进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2)提示:×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就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3)提示:× 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快速增长”“解决了”说法错误。(4)提示:× 我国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重点任务加以明确,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5)提示:× 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将资源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通过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本质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1.选A 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从企业角度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创新当作竞争活力之源;从国家角度看,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当作发展的第一驱动力,①②当选,答案为A;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我国尚未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④错误。2.选C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的意思是,草木开花之时,不能进山林砍伐,断绝它们的生长。这主要是讲环境保护的,与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很相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④当选,答案为C。①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不符合题意。③指的是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强调具有乐观豁达的心态,不符合题意。3.选A 材料体现的是开放发展,①②符合题意;创新是第一动力,③错误;④中的“引领世界经济”说法错误,排除。4.选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②④正确。“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现的是开放发展理念,①不符合题意。“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体现的是创新发展理念,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三、5.选C “加快淘汰所有传统产业”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说明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科技自主创新;坚持人才引领,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②④当选,答案为C。形成新质生产力靠的是科技、创新、人才,而不是扩大生产规模,③不当选。6.选A 南平市响应“以竹代塑”政策,对接科研院所,攻关新产品研发,这表明其坚持创新发展,研发竹业新产品,为“以竹代塑”发展提供动力,故①正确。南平市深入推进“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设,倡导竹产品绿色消费,这表明其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统一,故②正确。“解决了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强调的是坚持开放发展,故③错误。“解决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的是坚持共享发展,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7.答案示例:①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旅产业,是能够满足人们“诗和远方”需求的高雅产业,维护了人民的利益。②有利于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文旅产业是创新创业活力强、科技赋能动力足的高端产业,可以促进创新。③有利于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文旅产业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文旅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框内综合议题驱动1.提示:①发展为了人民。该村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社等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②发展依靠人民。该村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建设成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乡村。2.提示: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②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3.提示: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S市创新推进产业化转型,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坚持了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木耳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了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木耳产业和山地民宿促进乡村振兴,坚持了协调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拓展1.选A 材料说明该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①③当选,答案为A;“扩大城市规模”表述错误,②不当选;“坚持速度优先”说法错误,该省坚持科学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④不当选。2.选C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一定需要扩大经营规模,也可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①错误;积极做好美丽乡村改造,这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②当选;该村组建了曲艺社、象棋社、龙舟队、足球队和舞蹈队,让村民精神富足,这表明推动乡村振兴要以提高村民幸福感为主要抓手,③当选,答案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④错误。3.选A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持续支持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这表明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中央财政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①③当选,答案为A;②夸大了引导支持教师下乡的重要性,不当选;④夸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不当选。4.选D 材料未涉及区域协调发展,①不当选;上述成就的取得不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结果,而是宏观调控的结果,②不当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③④当选,答案为D。13 / 13框题检测(五) 贯彻新发展理念(本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2024·湖南岳阳高一期末)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深刻体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下传统思想与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相一致的是( )①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②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浙江温州高一期末检测)Z省持续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项目建设,群众可在“数智药房”内自助完成无接触式就医购药全流程,真正实现了用药不等待、寻医不排队,大大降低了群众的药品支出成本。这一举措( )①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②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 ③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 ④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2024·浙派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在2023年贵州省榕江县“村超”足球比赛中,20支参赛队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建筑工人、卖菜小贩、烧烤摊老板、室内装修设计师、教师、学生……穿上球衣,他们是为荣誉而战的足球队员;脱下球衣,他们是为生活奔忙的普通人。“村超”现象表明( )A.美好生活需要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B.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C.市场经济要克服短期效益的缺陷D.健康有益的活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4.(2024·云南昭通高一期末)“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样的人民情怀,穿越历史、启迪未来,呼应着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百年奋斗,我们党用“一切为了人民”的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5.2024年1月19日,中国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有81名个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卓越工程师之“卓越”,代表的不仅是在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实力,还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心怀“国之大者”的站位。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 )①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 ③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④有利于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2024·三湘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G省某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经常深入城乡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抓住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推动各地凝心聚力破生态建设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下列关于该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推动高质量发展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留得住青山和绿水→打造既富又美的新农村→推动高质量发展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末)2023年是淄博市奋力实现“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起势年,政府统筹城市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定位全国一流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淄博市的做法( )①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②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③坚持共享发展,赋予人民更多幸福感④坚持创新发展,使经济迈入高速增长新阶段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8.(2024·辽宁大连高一期末)2023年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截至11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共建“一带一路”( )①实现了从行动到理念、从现实到愿景的转化②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逐步提升③注重的是解决沿线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④践行互利共赢战略,为沿线国家发展赋能增效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广东省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会议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健全“一卡通”政策体系。推进跨境通用,支持港澳居民在粤使用社会保障卡,同样享受便利、服务和保障;完善线上线下社会保障卡服务,提升办卡效能;关注困难群体,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这一举措( )①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根本制度安排②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③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依靠人民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0.(2024·辽宁锦州高一期末)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下列“中心”与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①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理念,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②航运中心——协调发展理念,区域同步发展、缩小差距 ③国际经济中心——共享发展理念,升级产业、高质发展 ④贸易中心——开放发展理念,敞开胸襟、互通有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2024·湖南衡阳模拟预测)“千万工程”从战略高度把握城乡发展比较优势,在顶层设计中明确城乡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布局,促进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加速融合,整体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 )①共同富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②城乡协调发展能够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③乡村振兴有效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④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关注立德树人,彰显深谋远虑。此举( )①旨在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鼓励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②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强化人才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④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列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举措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 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③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形成农业发展新动能 ④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做强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引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4.(11分)(2024·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寄予殷切期望,“相信杭州有能力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亚运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在党的领导下,千千万万建设者披星戴月、攻坚克难,56个竞赛场馆全部提前完工。本次亚运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场馆建设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场馆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相结合的生动范例;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的理念,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多数场馆都在亚运会后向市民开放。各个场馆建设中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有效实现了“身临其境”,让办赛理念“润物细无声”。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亚运场馆的设计与建设中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框题检测(五)1.选A “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民为贵”皆与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相一致,①③当选,答案为A。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体现的是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的是一种不甘压迫、奋起反抗的精神,②④不当选。2.选C 材料没有涉及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①④不当选;Z省的这一举措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②③当选,答案为C。3.选A “村超”现象展现了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表明美好生活需要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A当选;材料未涉及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与宏观调控、市场缺陷无关,B、C不当选;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但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则夸大了“村超”的作用,D错误。4.选B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①当选;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②不当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③当选,答案为B;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④不当选。5.选D ①夸大了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的作用,不当选。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主体,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有利于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②④当选,答案为D。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没有直接关系,③不当选。6.选C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体现的是共享发展理念,①错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②当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留住青山绿水,打造富美乡村,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③当选,答案为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生产者往往为了追逐利益而危害环境,因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之间没有传导关系,④错误。7.选A 统筹城市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城乡环境整治成果,这体现了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①当选;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②错误;定位全国一流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这体现了坚持共享发展,赋予人民更多幸福感,③当选,答案为A;材料没有涉及创新发展,且经济“高速增长”说法错误,④不当选。8.选C 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①错误;参与国众多,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逐步提升,②当选;共建“一带一路”属于开放战略,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③错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说明共建“一带一路”践行互利共赢战略,为沿线国家发展赋能增效,④当选,答案为C。9.选C 这一举措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但不是根本制度安排,①错误;广东省在未来将进一步健全“一卡通”政策体系,这一举措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②③当选,答案为C;材料未体现发展依靠人民,④不当选。10.选B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科技创新中心与其相对应,①当选;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当是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②错误;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国际经济中心与其不对应,③错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贸易中心包含对外贸易、对外开放,④当选,答案为B。11.选C 整体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可见,城乡协调发展能够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②④符合题意。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①错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没有解决,“有效解决了”说法错误,而且乡村振兴有助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不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③排除。故本题选C。12.选D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突出对教育人才和创新的重视,此举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有助于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举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②④符合题意。此举有利于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但其目的不是鼓励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①不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不是人才,③错误。故本题选D。13.选D 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但是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不能传导出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二者没有直接关系,①错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不能传导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无关,②错误。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形成农业发展新动能,③正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从而做强乡村全面振兴绿色引擎,④正确。故本题选D。14.解析:本次亚运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创新发展理念;场馆建设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场馆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相结合的生动范例→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的理念,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多数场馆都在亚运会后向市民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答案示例:①亚运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第一动力。②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建设美丽中国。③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必修第三课 第一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pptx 框题检测(五) 贯彻新发展理念.docx 第三课 第一框 贯彻新发展理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