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走近作者必备知识《列子》《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文学常识必备知识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寓言寓意,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什么。自主学习初读课文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必记字词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 (“舍”通“释”,解除、消除)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你。今义:如,好像;如果)(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一词多义其其人曰 (代词,那,那个)奈何忧其坏 (代词,它)日月星宿 (名词,太阳)终日在地上行止 (名词,一天)日杞国有人忧天地 崩 坠,身 亡所 寄 ,废 寝食者。担心,忧虑崩塌陷落无,没有寄托,托付停止,中止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没有可以容身的地方,便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 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于是,就告知,开导聚积的气体你弯曲与伸展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2译文:另外又有一个为这个杞国人所担心的(事)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泛指星辰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3译文:那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辰,不会坠落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4伤害纵使,即使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有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造成伤害。”其人曰:“奈地坏何 ”奈……何:拿……怎么办?5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四方聚积的土块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6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踩踏着它,整日都在地上行走,为什么担心地会陷下去呢?”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7译文:那人听了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划分层次初读课文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交代故事的起因——杞人担忧天塌地陷,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晓之者耐心地向杞人解释了天不会塌、地不会陷的原因。交代故事的结局,杞人的担心没有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第一部分(1):1.杞人“忧” 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忧”的程度:废寝忘食。情绪变化:忧虑到舍然、大喜。情绪的变化与“晓之者”有关。分析讨论精读课文2.“晓之者 ”是怎样解“忧” 的?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4.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寓意: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成语意思: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5.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以至寝安难安,以及有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课文主旨课堂小结篇幅短小,人物形象鲜明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描绘了两个人物:忧心忡忡、无法释怀的杞人和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晓之者。文章精当的语言描写以及“舍然大喜”的神态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可感。写作特色课堂小结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充塞四虚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晓: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