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35题汇编目 录001小松([唐]杜荀鹤) 2002湘中([唐]韩愈) 3003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 3004暮春即事([宋]周敦颐) 4005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 4006晨登衡岳祝融峰①([清]谭嗣同) 5007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唐]岑参) 5008长安早春旅怀([唐]白居易) 6009感旧([宋]陆游) 7010采桑子([宋]欧阳修) 8011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8012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 9013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清]郑珍) 9014感遇十二首(其一)①([唐]张九龄) 10015新晴野望([唐]王维) 11016谒金门·春半([宋]朱淑真①) 11017卜算子·席间再作([宋]葛立方) 12018庆清朝慢·踏青([宋]王观) 13019卖炭翁([唐]白居易) 14020竹里馆([唐]王维) 15021晚春([唐]韩愈) 1602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16023使至塞上([唐]王维) 17024野望([唐]王绩) 18025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 18026赋得暮雨送李胄①([唐]韦应物) 19027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清]曾国藩) 20028山行([唐]杜牧) 21029宿牛群头①([元]胡助) 21030渔翁①([唐]柳宗元) 22031山居秋瞑①([唐]王维) 22032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23033乙卯重五①([宋]陆游) 24034黄鹤楼([唐]崔颢) 24035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宋]苏轼) 25036参考答案及解析 .................................................................................27001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002湘中([唐]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蓣藻①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注】①蓣藻:一种水草,可当祭物。1.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 2.第一、三句和第二、四句为什么要从虚实不同的角度描写 003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004暮春即事([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 请简要回答。005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1.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B.第三句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C.第四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D.第五句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2.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006晨登衡岳祝融峰①([清]谭嗣同)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②。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③。【注】①选自《谭嗣同全集》,此诗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诗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作。②日初镕:旭日初升,若黄金熔化。③起龙:使龙腾起而行雨。1.“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本诗“登高”这一特点。007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唐]岑参)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2.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原因。008长安早春旅怀([唐]白居易)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风吹新绿草芽坼①,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②。【注】①坼(chè):裂开,意指草木发芽。②欲三十:快要三十岁,白居易当时二十九岁。1.本诗是怎样围绕“早”字来写景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追求 009感旧([宋]陆游)当年书剑①揖三公②,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③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书剑: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②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③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析。010采桑子([宋]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①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②。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注】①西湖:这里指颍州西湖。②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1.词的上片通过 、云物俱鲜、 表现“西湖好”。2.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011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012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 ”“ ”“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013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清]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渔得沙头汛,炊香柁①尾闻。向来②风味熟,惆怅但离群。【注】①柁:同“舵”。②向来:方才,刚才。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 014感遇十二首(其一)①([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坐相悦: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芳,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2.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015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②。白水明田外,碧峰 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1.本诗与杜甫的《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2.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横线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A.在 B.压 C.连 D.出016谒金门·春半([宋]朱淑真①)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注】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姻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017卜算子·席间再作([宋]葛立方)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③。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④举。【注】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1.根据词意,完成填空。紧承“盈盈女”,下阕以“ ”喻荷花,与上阕“ ”一句照应。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018庆清朝慢·踏青([宋]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竹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钉(dòu 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019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怎样的悲惨故事?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020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出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C.“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请简述理由。021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2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说,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C.第三句中的“不畏”一词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023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展现的画面。(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024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025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请作简要赏析。026赋得暮雨送李胄①([唐]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注】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C.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D.从全诗意境看,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的铺写渲染,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027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清]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食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028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 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 029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030渔翁①([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指湖南永州西山。③欸乃:摇橹声。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031山居秋瞑①([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②,王孙自可留③。【注】①此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瞑:日落,天色将晚。②歇:干枯。③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隐居的人。《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1.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032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033乙卯重五①([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03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035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宋]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④前必有问君⑤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注】①簟(diàn):竹席。②蛩(qió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尊:通“樽”,酒杯。⑤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赏析画线句。参考答案及解析0011.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但没有体现它活泼可爱的性格。故选C。)2.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附诗意疏通:松树在小的时候长在草丛深处不易被人发觉,如今松枝己高过蓬草了。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们才称赞:这棵树真高!0021.英魂无处凭吊的迷惘、惆怅之情。2.虚实结合,将眼前神秘愁惨的气氛与神秘空灵的意境融为一体,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抒发了无端遭贬的悲愤。附诗意疏通: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巅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0031.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异:司空曙《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附诗意疏通: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隔天涯,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0041.示例:屋檐上的一对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2.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附诗意疏通:双双鸟雀飞落,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0051.D(“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错,“钓鱼人一蓑归去”写的是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并不是说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故选D。)2.A(“寿阳曲”和“江天暮雪”说法颠倒。正确的说法是:标题中的“寿阳曲”是曲牌名,“江天暮雪”则是小令题目。故选A。)附诗意疏通: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的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得就像画一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0061.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2.本诗是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表现了诗人年轻活力,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的志向。附诗意疏通:置身祝融峰之巅并不觉得它高不可攀,向四面顾望,竟不见其他峰峦。只有浮云缭绕,时常涤荡登临者的心胸,使之开豁。大地仿佛突然沉落,众星也被淹没。天边竟然跃动起来,旭日初升,如同黄金熔化。洞庭湖远远望去好像只有半个勺子那么大。秋天的寒意好像要使龙腾起而行雨一般。0071.A(A有误。首联感慨多年未得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岁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对此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故选A。)2.示例: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附诗意疏通:人到三十才得了这个小官职,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0081.颈联中描写春草和柳枝,围绕“早”字来写。“新绿”“轻黄”描写了早春小草和柳枝刚刚萌发时特有的颜色,表现了早春的万物复苏。2.思乡之情,孤独之感;中举后对仕途前程的思考中体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附诗意疏通:京城里人来车往、歌舞升平,但这城市里却有一个人对着墙角而立。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想出去走走,身边却连个卷帘的人都没有。看着太阳从山上落下,不禁望着家乡哭泣。一阵风刮过,早春便来了,草木开始发绿。又一阵雨飘过,那刚刚吐出嫩黄的柳条变得愈发湿润动人。没有在年轻的时候有所成就,耽误了大好青春,马上就要三十了,想来不禁愁上眉头。0091.该句采用虚实结合手法,作者虚写梦回边关,实写身居乡野,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2.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写出了作者人到暮年满头白发的模样,抒发了作者的迟暮之悲。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前两点可以合二为一)附诗意疏通: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村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想起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还有谁能和我一同前往 0101.天容 水色 鸥鹭 闲眠2.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现出心旷神怡(愉悦、安闲、闲适)的心境。附诗意疏通: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管弦乐声。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0111.白日西斜对广阔天涯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2.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落花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附诗意疏通: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0121.杨花 溪 荷叶2.“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附诗意疏通:漫天飞舞的像米粒一样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调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0131.“摇”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泛舟于江中之时,江边美景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色。2.既有捕鱼、炊鱼、食鱼的美好体验,也有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附诗意疏通:渐渐寒冷的江水越来越宽阔,居住在两岸的人家被江水隔开。潭水清澈,一眼能看见潭底的石头,山的绿色倒影与映在水中的云的影子相互映衬。趁着河水涨上沙滩来捕鱼,做鱼的饭香在船尾都能闻到。刚享受了鱼的美味,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又涌上心头。0141.D(A.“兰叶”“桂华”等意象借物抒怀,既实写草木茎干,又虚写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生机勃发,清雅高洁;C.全诗表达了作者遭贬谪后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故选D。)2.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附诗意疏通: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0151.《新晴野望》写了雨后初晴的阳光下的景象,面对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喜悦闲适之情。《春望》写了战火纷飞时的衰败零落之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2.D(“碧峰在山后”只是在交代碧色的峰峦在山的后面,语言平淡。“碧峰压山后”中“压”字比较沉闷,不能给人新奇之感。“碧峰连山后”是在描述静止的画面,表现不出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故选D。)附诗意疏通: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0161.“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2.①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②“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③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附诗意疏通: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上天也无法帮助摆脱。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待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念的人远在天边,令人悲肠欲断。0171.红衣袅袅水芝红2.D(“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表述有误,应该是:从“草草”“细细”来看,写出了诗人随意摆酒杯,细细品美酒的动作情态,表现了诗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故选D。)附诗意疏通:红嫩的荷花婷婷袅袅,不攀不附地生在长满芦苇的岸边。一阵西风吹来,泛起淡淡轻烟,又落下稀稀疏疏的雨滴。饮酒后随意地放好酒杯,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0181.C(C有误,下阕中“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并非表现她们“看花觅柳的从容”。)2.D(D有误,这首词是婉约词中的佳作,而非豪放词。)附诗意疏通: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 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天一会儿晴,一会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溅得罗袜斑斑点点,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都吹到她们的眉毛上。0191.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2.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附诗意疏通:有位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 就是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0201.D(D项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2.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附诗意疏通: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0211.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树”写得有知觉,知道春天将归去;百花“斗”艳,写出花儿像人一般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无才思”“惟解”赋予了“杨花榆荚”人一般的情感。2.①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②对春天将尽的留恋之情(或者惜春之情)。附诗意疏通:花草树木们似乎都知道春天就要离去,因此它们费尽心思争芳斗艳。就连逊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0221.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不恰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2.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以登至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附诗意疏通: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0231.D(D项“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写诗人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守将正在燕然前线。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2.(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2)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赏析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附诗意疏通:轻车简从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的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024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附诗意疏通: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025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赴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附诗意疏通: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0261.B C(A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因为这是一首送别诗;D项“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错误,应改为:营造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项“间接抒情”错误,应改为:直抒胸臆。)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汽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附诗意疏通:楚江笼罩在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昏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奔流入海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的泪水像江面的雨丝。027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附诗意疏通:昨日的小雨送别最后的秋天,落叶飘满河沟,随水漂流。世间万事都是命中注定,是走是留,是早是晚,都由不得我们做主。我们踏遍了九州大地,却对谋求道义、谋求衣食都于事无补。劝君再饮一杯酒,快乐起来吧,大丈夫从来都是看轻万里漂泊的。0281.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附诗意疏通: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二月鲜艳的花。029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附诗意疏通:荞麦花开的时候其他草木都枯萎了,一场雨后,蘑菇长得非常茂盛。牧童捡了满满一筐,卖给我做晚饭。0301.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穿全诗的核心形象,诗人又把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统一的效果。2.“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人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诗歌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诗人对自由人生的渴求。附诗意疏通: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0311.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形成了所谓的“空”,这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2.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附诗意疏通: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0321.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2.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附诗意疏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倍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竞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路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0331.比喻(或对偶);吃粽子、插艾枝。2.山村景色美好;节日气氛浓厚;较早做完一天的事情,能轻松享用晚餐。附诗意疏通: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五月初五的山村真的好美。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按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我一天的事情也已经做完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我便高兴地喝起酒来。0341.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2.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附诗意疏通:前昔仙人,早已驾乘黄鹤飞去;如今此处,空空留下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归来;时过千年,唯有白云飘荡。一旁的晴川,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更是茂盛。夕阳西下,何处才是家乡 长江烟雾弥漫,思愁油然而生。0351.夜凉寒蛩2.这首词的下阕,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入睡时,梦见来时遥远而漫长的路,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似乎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盛情款待。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附诗意疏通: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