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 素材

资源简介

九上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作品背景与地位
(一)成书时间与作者
1. 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罗贯中编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 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开创了英雄传奇小说的先河。
(二)历史背景
1. 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原型,融合宋元话本、戏曲元素,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与农民反抗斗争。
(三)内容概要
《水浒传》以北宋末年为背景,讲述宋江领衔的108位好汉因社会不公与官府压迫,齐聚梁山泊“替天行道”。他们劫富济贫、反抗贪官,经历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壮举。后接受朝廷招安,南征方腊等势力,虽获封赏却死伤惨重,最终宋江被毒害,起义以悲剧告终,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二、主题思想
(一)核心主题
1. “官逼民反”:通过林冲、武松等人物经历,揭示贪官污吏的残暴与底层人民的无奈反抗。
2. 忠义观:梁山好汉以“替天行道”为旗号,强调兄弟情谊与对国家的忠诚,但最终招安的结局暴露了忠义思想的矛盾性。
3.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通过招安后的悲剧结局(如征方腊死伤惨重),反映农民阶级无法突破历史局限的必然性。
(二)社会批判
1. 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如高俅、蔡京等权臣的恶行),批判科举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如宋江、吴用等知识分子的悲剧)。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主要人物群像
1. 宋江(呼保义):梁山首领,以“忠义”为核心,但招安政策导致起义失败,体现其矛盾性格。
2. 林冲(豹子头):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象征“逼上梁山”的典型。
3. 鲁智深(花和尚):豪侠仗义,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情节展现其嫉恶如仇的性格。
4. 武松(行者):打虎英雄,血溅鸳鸯楼等情节体现其快意恩仇的草莽气质。
5. 李逵(黑旋风):代表底层农民的反抗精神,天真莽撞,对宋江绝对忠诚。
6. 吴用(智多星):梁山军师,足智多谋,但招安策略暴露其阶级局限性。
(二)人物塑造手法
1. 个性化语言与行动:通过人物对话(如鲁智深的粗犷、吴用的机敏)和标志性动作(如李逵的板斧)突出性格。
2. 对比与衬托:如林冲的隐忍与鲁智深的暴烈形成对比,强化主题表达。
四、艺术特色
(一)叙事结构
1. 章回体形式:每回以偶句标题概括内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情节独立又连贯。
2. 多线并进:以梁山聚义为主线,穿插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人物独立故事,最终汇合。
3. 链式结构:作者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40回先讲述单个英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70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逐步走向失败。
(二)语言风格
1. 白话文典范:采用通俗生动的市井语言,如“这鸟人”“洒家”等口语化表达,增强真实感。
2. 诗词歌赋:穿插大量诗词,如开篇的《临江仙》总结全篇,烘托氛围。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1. 现实主义:细致描绘社会底层生活(如武大郎卖炊饼、林冲被发配的细节)。
2. 浪漫主义:夸张手法塑造英雄形象(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的神力)。
五、经典情节梳理
(一)重要事件
1.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
2. 林冲: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3. 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4.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三打祝家庄、接受招安。
5. 集体事件:智取生辰纲、江州劫法场、元夜闹东京、征方腊。
(二)情节作用
1. 推动人物性格发展(如林冲从忍让到反抗的转变)。
2. 揭示社会矛盾(如生辰纲事件反映官民对立)。
六、文学影响与评价
(一)历史地位
1. 开创长篇章回小说体制,影响后世《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作品。
2. 被金圣叹列为“六才子书”之一,历代戏曲、评书广泛改编(如京剧《野猪林》、评书《水浒外传》)。
(二)现代评价
1. 鲁迅评价其“叙一百八人,自有其本身,而隐约处处露作者思想”。
2. 毛泽东称其“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
七、阅读方法建议
1. 把握题材特点。有着明显“说书人”痕迹,具有英雄传奇色彩。
2. 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比如:单线结构、设置悬念、误会,追求离奇巧合,在矛盾冲突中推动情节;叙述视角一般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角。
3. 分析人物形象。即使同类性格的人,也有不同的精神特质。如同样是“粗鲁”,鲁智深的性格是急躁;史进是年少轻狂;李逵是朴厚鲁莽;武松是豪气难羁。
4. 体会语言风格。在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人物语言贴近当时的生活。
另外,也要注意批判性阅读:辩证看待“忠义”思想,结合历史背景评价招安的必然性与悲剧性。
八、专题探究
1. 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水浒传》情节以“逼反—聚义—招安—溃散”为脉络,如林冲风雪山神庙后雪夜上梁山,凸显“官逼民反”主题,环环相扣又跌宕起伏。
2. 为《水浒传》中人物立传。如为林冲立传:他本隐忍求安,遭高俅迫害后风雪山神庙觉醒,雪夜奔梁山,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尽显英雄蜕变之悲壮。
3. 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如章回体小说以分回标目、首尾完整为特征。《水浒传》每回以偶句标题概括内容,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通过“欲知后事”的悬念推动阅读,兼具叙事完整性与连载吸引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