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穆斯林世界和儒家世界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具有内向性的社会。它们的变化速度缓慢,且局限在较早时代承袭下来的基本结构内。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中古时期的亚洲
——多元多彩的亚洲
【学习目标】
1.观察地图,了解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的地理位置和版图的演变。
2.依据相关史料和教材的内容,掌握中古时期这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状况,通过比较,了解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认识这时期亚洲文明的多元化。
亚洲,世界的中心?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 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西亚伊斯兰文化圈
东亚儒家文化圈
南亚的多元宗教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7世纪中期: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建立横跨三洲的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1)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
(2)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灿烂: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古兰经
3.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
(1)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2)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3)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商人、旅行家
欧洲
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
一、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湖南省长郡中学 周宽 版权所有【情境探究】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1)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地区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2)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造就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
一、阿拉伯帝国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
建立政权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7世纪初
公元633年
公元632年
8世纪中叶
根据地图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历程。
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小亚细亚
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
灭亡拜占庭帝国
后期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3世纪
14世纪
1453年
16世纪
“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素(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萨戴丁《土耳其史》苏丹进入君士坦丁堡
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
最高统治者苏丹
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概况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相同之处
政治
经济
宗教
文化
对外政策
疆域
伊斯兰教,以战争为主要途径传播宗教;
多元化;
推行对外扩张政策;集中征服地中海国家;
均为地跨亚、非、洲三大洲的大帝国。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体;均为军事封建帝国;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重视商业的发展,其首都都是著名的大都会;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不同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在文学、艺术、科技、思想等方面有重大成就),伊斯兰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使巴尔干地区的社会日趋不稳定;控制了亚欧商路,中断了亚欧在文化、经贸的陆上交流。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 -1922年)
波斯帝国(前550年-前330年 )
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
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时空定位: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建立 320——500年 1206—1526
政治 藩国自治,政令不一 中央集权
宗教 印度教 伊斯兰教
特征
政治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
经济
外贸发达
文化
多种宗教并存
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求法,目睹了王朝的繁盛情况,在归国后撰写《佛国记》,盛赞笈多王朝。
三、南亚的印度
湖南省长郡中学周宽“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 僧录赞宁奏日“不拜”。问其何故 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欧阳修《归田录》卷上“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后汉书》四、东亚的日本和朝鲜1、日本
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孝德天皇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 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四、东亚的日本和朝鲜
背景: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庄园经济的形成;武士集团的形成;
形成:
时 间:12世纪末
特 点:天皇 无实权
将军 掌握实权
武士与将军 主从关系
结束:17世纪-19世纪,德川幕府(日本最后一个幕府),面对世界格局,意图以闭关锁国政策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幕府时代
四、东亚的日本和朝鲜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
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2、朝鲜
政治 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经济 推行土地国有,实行授田制。
文化 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四、东亚的日本和朝鲜
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
四、东亚的日本和朝鲜
课堂小结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政教合一君主集权体制,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课堂练习
1.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此外,阿拉伯的统治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 B.以军事征服为核心
C.统治方式多元 D.推行宗教统一政策
C
C
2.770年,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马蒙曾派大使到印度,将一本“算书”带到巴格达译成阿拉伯文。受其启发,出生于伊拉克的伊本·穆萨撰写了《代数学》这部划时代的数学著作,创立了演算法。这体现出( )
A.文明的外流与回流 B.文明的差异与冲突
C.文明的交流与创新 D.文明的重构与认同
课堂练习
4.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3.两班制在朝鲜《高丽史·卷一》太祖元年(918年)已有记录:“习仪于毬庭,文、武俱就班”,两班是指有跟随国王王建打天下的功臣、地方豪强、灭新罗之后新罗投降的官僚,他们具有世袭权。到了光宗时期,为了体面安置一些被打击的豪强,于光宗九年(958年)朝鲜实行新的官僚选拔制度——科举制。这一变化( )
A.表明朝鲜半岛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B.促使朝鲜民众文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C.利于朝鲜王权统治的进一步强化 D.佐证了统治者十分重视官员真正才能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