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化学 (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化学 (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
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
B.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花生油、牛油、汽油分子中均含有酯基
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D.“复方氯乙烷气雾剂”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是因为氯乙烷汽化时大量吸热,具有冷冻麻醉作用
2.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醇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①中酸性KMnO4溶液会褪色,乙醇转化为乙醛
B.②中有气泡产生,上方的火焰为淡蓝色
C.③中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D.④中X是饱和的NaOH溶液,X液面上有油状液体生成
3.实验室中可通过香草胺与8-甲基壬酸为原料合成二氢辣椒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草胺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二氢辣椒素结构中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1 mol二氢辣椒素与过量NaOH溶液作用,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D.产物提纯后,可通过红外光谱检测酰胺基的存在,初步确定此合成是否成功
4.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溶于水生成22.4LO2,转移电子数为2NA
B.1molC2H6O和C3H4O的混合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为3NA
C.常温下,1.0L1.0mol/LCH3CH2OH 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16gO2 与N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质子数8NA
5.芳樟醇常用于合成香精,香叶醇存在于香茅油、香叶油、香草油和玫瑰油等物质中,有玫瑰花和橙花香气,它们的键线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醇都能与溴水反应
B.两种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种醇都可以在醇溶液的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
D.两种醇中只有香叶醇与氧气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可被氧化为相应的醛
6.下列有关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数目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分子式 C3H8O C3H8 C7H16 C8H10
限定条件 能与钠反应 二氯化物 分子中还有3个甲基 芳香烃、能得到3种硝基化物
同分异构体数目 2 3 2 3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丁烷的球棍模型 B.和互为同系物
C.次氯酸的电子式 D.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的名称为2—羟基丁醇
B.的名称为2,3—二甲基—4—丙基—3—己稀
C.与溴按1:1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有机产物有4种
D.分子式为C5H11Br,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有2种
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CuO及U形管内的试剂均过量)探究有机物R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及质量分数。取4.6g有机物R置于坩埚中,充分反应后,c装置增加5.4g,d装置增加8.8g,e装置增加0.2g。已知有机物R含有C、H,可能含有O,不含其他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O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防止其干扰后续气体的吸收
B.d中试剂可以用浓硫酸代替
C.若缺少装置e,则得出的C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D.有机物R的分子式为
10.以下对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记载的化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乙醇的燃烧
B.《华阳国志》中“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产生“井火”的气体主要成分为CH4
C.《格物粗谈》中“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涉及的操作是萃取
11.利用浓硫酸给乙醇脱水制备乙烯(C2H5OHC2H4↑+H2O),并检验乙烯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对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或操作 解释
A A装置不能用水浴控温加热 反应温度超过100℃
B 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出现黑色固体 乙醇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了碳
C 试管B中溶液褪色 A中逸出了还原性气体
D 试管C中出现白色沉淀 乙烯在试管B中被还原成CO2
12.家用消毒剂种类繁多,医用酒精(75%的乙醇水溶液)、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高锰酸钾消毒片、滴露消毒液(氯间二甲苯酚)等,消毒剂之间切不可随意相互混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消毒片投入到84消毒液中,高锰酸钾可能将次氯酸钠氧化产生氯气
B.高锰酸钾消毒片放入滴露消毒液中,高锰酸钾可能将氯间二甲苯酚氧化从而降低消毒效果
C.84消毒液和滴露消毒液混用时,消毒效果会降低很多,也有可能产生氯气
D.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乙醇可能将次氯酸钠还原,降低消毒效果
13.阿斯巴甜是一种合成甜味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含有5种官能团
C.1mol该物质可与3molNaOH反应 D.1mol该物质中含有4mol碳氧键
14.邻苯二酚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邻苯二醌,反应方程式如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邻苯二酚可以与2 molBr2反应
B.邻苯二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1mol邻苯二醌转移电子数目为NA
C.1mol邻苯二醌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1mol邻苯二醌完全燃烧需要消耗6molO2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8分)
15.聚芳酯(PAR)是分子主链上带有苯环和酯基的特种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下图是利用乙酰丙酸合成聚芳酯E的路线(省略部分产物):
已知:
(1)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 ,B与D的反应类型为 。
(2)A的结构简式为 。
(3)C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个吸收峰;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③遇FeCl3溶液显紫色
(4)已知尿素中氮原子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像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那样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并可缩聚成线型结构,形成聚醚类脲甲醛树脂。请写出尿素与甲醛按照1:2的配比,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线型脲甲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 。
16.2017年1月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家专家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奖。青蒿素为烃的含氧衍生物,无色针状晶体,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某学习小组模拟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并设计实验测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1)青蒿素的提取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为:
已知:乙醚沸点为35℃,操作I的名称为 。
(2)青蒿素分子式的测定
可用燃烧法测定青蒿素的实验式,所需装置如下:
①产生的氧气按以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g→c→ →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②B装置的作用是 。
③称取28.2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装置质量增加66g,C装置质量增加19.8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
④将青蒿素加入滴有酚酞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加热并搅拌,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可能与 (填字母)具有相同的性质。
A.乙醇B.苯酚C.丙酸D.油脂
17.如图是制取溴苯的装置,试回答:

(1)装置A中发生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C中的现象是 。
(3)如果没有B装置,将A、C直接相连,你认为是否妥当 (填是或否)。
(4)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
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①⑤③
18.氯吡格雷(clopidogrel,1)是一种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根据原料的不同,该药物的合成路线通常有两条,其中以2 氯苯甲醛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
(1)分子D中的非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2)D→E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3)X的结构简式为 。
(4)分子C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含有3个六元环的产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A的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不包括A)有 种。
(6)已知:
则由乙醇、甲醇为有机原料制备化合物,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 (填写编号)。①加成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还原反应,写出制备化合物的最后一步反应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
化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D C A A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A C D
1.B
【详解】A.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故A正确;
B.汽油属于烃类,不含酯基,故B错误;
C.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所以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故C正确;
D.氯乙烷汽化时大量吸热,具有冷冻麻醉作用,故D正确;
答案选B。
2.B
【详解】A.酸性KMnO4溶液将乙醇氧化成乙酸,A错误;
B.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钠的密度比乙醇大,生成的氢气开始会附着在钠的表面,使钠上升,随后由沉入乙醇中,故钠会上下跳动,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正确;
C.灼热的铜丝表面因有CuO略显黑色,CuO被乙醇还原为铜丝后重新变为红色,C错误;
D.X是饱和Na2CO3溶液,其液面上有油状乙酸乙酯生成,实验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D错误。
答案选B。
3.B
【详解】A.根据题目中香草胺的结构可以得到,香草胺中含有羟基、醚键、氨基三种官能团,A正确;
B.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二氢辣椒素结构中没有手性碳原子,B错误;
C.二氢辣椒素中的酚羟基、酰胺基能消耗氢氧化钠,1 mol二氢辣椒素与过量NaOH溶液作用,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C正确;
D.二氢辣椒素中含有酰胺基,红外光谱可以检测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可通过红外光谱检测酰胺基的存在,初步确定此合成是否成功,D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气体状况未知,无法计算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目,故A错误;
B.1mol C2H6O和1mol C3H4O分别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是3mol,3.5 mol,所以1molC2H6O和C3H4O的混合物充分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介于3~3.5 mol,消耗氧气的分子数大于3NA,故B错误;
C.由于CH3CH2OH水溶液中的溶剂水中含有氧原子,所以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故C错误;
D.每个氧原子含有8个质子,16gO2(物质的量为)所含的质子数为0.5mol×16×NA =8NA,每个氮原子含有7个质子,16g N2(物质的量为)所含的质子数为×14×NA=8NA,所以16gO2与N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质子数8NA,故D正确。
5.C
【详解】A.两种醇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两种醇的分子式相同C10H18O,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
C.醇溶液的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醇的消去反应应为浓硫酸加热的条件,C错误;
D.只有香叶醇分子中含有-CH2OH,因此两种醇中只有香叶醇与氧气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可被氧化为相应的醛,D正确;
答案选C。
6.A
【详解】A、C3H8O为饱和一元醇或醚,能与钠反应,说明是醇,含有羟基,可能为CH3CH2CH2OH、(CH3)2CHOH,故A正确;
B、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取“定一移二”法、,由图可知C3H6Cl2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3个甲基需要一个支链是甲基,主链是己烷,左右各有一个-CH3,支链的甲基只能加在2或3号C上,4号C与3号C相同,5号C与2号C相同,还有一种是含有乙基的,即3-乙基戊烷,共三种,分别是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与3-乙基戊烷,故C错误;
D、芳香烃说明含有苯环,能得到三种一硝基化物说明苯环上有3种氢原子,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故侧链为烷基,若有1个侧链,为-CH2-CH3,有一种;若有2个侧链,为-CH3,有邻、间、对三种,苯乙烷中,苯环上的一硝基代物有3种,邻二甲苯中,苯环上的一硝基代物有2种,间二甲苯中,苯环上的一硝基代物有3种,对二甲苯中,苯环上的一硝基代物有1种,共9种,可能结构有2种,故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A. 丁烷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和2个亚甲基,其球棍模型为 ,故A正确;
B. 属于酚类, 属于醇类,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
C. 次氯酸分子中含有1个H O键和1个O Cl键,其电子式为,故C错误;
D. 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A.属于醇,名称为2—丁醇,故A错误;
B.属于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有7个碳原子,侧链为2个甲基和1个乙基,名称为2,3—二甲基—4—乙基—3—庚烯,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3个双键分别与溴按1∶1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有3种,分子中的共轭双键还可以和溴1,4加成,则反应产物共有4种,故C正确;
D.由分子式可知,C5H11Br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只有1种,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实验原理是测定一定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是否含氧及C、H、O的个数比,求出最简式,结合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因此生成O2后必须除杂(主要是除H2O),明确各装置的作用是解题的前提,a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c用来吸收产生的水(测定H2O的质量)、d吸收二氧化碳(测定CO2的质量)。根据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CuO的作用是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要避免空气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干扰试验,应该在d装置后接一个充满碱石灰的干燥管e,据此解答;
【详解】A.CuO的作用是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A错误;
B.吸收二氧化碳(测定CO2的质量),CO2与浓硫酸不反应,无法测定,B错误;
C.若缺少装置e,空气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干扰试验,则得出的C的质量分数会偏大,C错误;
D.,,,有机物R的分子式为,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A.“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蒸馏,A错误;
B.选项所述为我国古代已使用天然气“煮盐”,“井火”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B正确;
C.木瓜产生乙烯,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使红柿成熟,因此文中的“气”是指乙烯,C正确;
D.文中所述为用水将青蒿中有药用价值的物质提取出来,即萃取,D正确;
选A。
11.D
【详解】A. 水的沸点是100℃,水浴加热,温度不超过100℃,而制备乙烯的温度是170℃,故A不符合题意;
B. A装置中出现黑色固体,黑色固体为碳单质,CH5OH中C显-2价,转化成0价,化合价升高,说明浓硫酸将乙醇氧化成了碳,故B不符合题意;
C. A装置溶液颜色变为黑色,说明产生碳单质,C能与浓硫酸加热下反应生成CO2和SO2,SO2具有还原性,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不符合题意;
D. C2H4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根据C选项分析,CO2可能是C和浓硫酸反应得到,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2.A
【详解】A.NaClO中Cl元素为+1价,若要生成Cl2,需要被还原剂还原,而不是被氧化,故A错误;
B.氯间二甲苯酚含有酚羟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氯间二甲苯酚氧化从而降低消毒效果,故B正确;
C.84消毒液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和滴露消毒液中的氯间二甲苯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毒效果会降低很多,次氯酸根被还原可能产生氯气,故C正确;
D.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而84消毒液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乙醇可能将次氯酸钠还原,降低消毒效果,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3.C
【详解】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8O5N2,A错误;
B.该有机物中含有氨基、酯基、羧基、酰胺基共4种官能团,B错误;
C.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羧基、酰胺可以和NaOH反应,1mol该物质可与3molNaOH反应,C正确;
D.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羧基、酰胺,1mol该物质中含有3mol碳氧键,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可被溴原子取代,1mol邻苯二酚可以与4molBr2反应,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邻苯二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1mol邻苯二醌转移电子数目为2NA,B错误;
C.双键和羰基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1mol邻苯二醌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
D.邻苯二醌的分子式为C6H4O2,1mol邻苯二醌完全燃烧需要消耗6molO2,D正确;
故选D。
15. 取代 缩聚 4 10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根据转化关系可知间二甲苯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了,则C的结构简式为;结合题给信息可知,与SOCl2发生反应生成,则D的结构简式为;由聚芳酯E得结构简式逆推可知B为,进而可推知A为。
【详解】(1)A生成B的反应为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和水;B与D的反应为和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芳酯E。(2)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3)C的结构简式为,结构对称,分子中含有4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收峰;C的分子式为C8H6O4,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羧基,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若醛基和羧基处于邻位,则羟基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若醛基和羧基处于间位,则羟基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若醛基和羧基处于对位,则羟基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共有10种。(5)由题给信息可知,尿素去掉两个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甲醛去掉羰基氧,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线型脲甲醛树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推断有机物最关键的是找准突破口,通常是先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和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和性质。再综合各种信息,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6. 过滤 dhifeab(或dhifeba)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C15H22O5 D
【分析】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可以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用乙醚对青蒿素进行浸取后,操作I为过滤,可得滤液和滤渣,提取液经过操作Ⅱ蒸馏后可得青蒿素的粗品,对粗品加95%的乙醇,操作Ⅲ浓缩、结晶、过滤可得精品;实验原理是测定一定质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来确定是否含氧及碳氢氧的个数比,求出最简式,因此生成氧气后必须除杂,明确各装置的作用是解题的前提。A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B用于干燥通入E中的氧气,C用来吸收水,测定生成水的质量,D用来制取反应所需的氧气,E是在电炉中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氧化铜的作用是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详解】(1)①操作I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2)①D中生成的氧气含有水蒸气,应先通过B中的氯化钙吸收,在E中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有一氧化碳,则E中的氧化铜可以与一氧化碳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通入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吸收水,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U形管吸收二氧化碳,根据产物的质量推断有机物的组成,所以仪器的接口顺序为dhifeab(或ba);故答案为:dhifeab(或dhifeba);
②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故答案为: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③A管质量增加66克,可得碳元素的质量为=18g,C装置质量增加19.8g,可得氢元素的质量为=2.2g,从而推出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8.2-18-2.2=8g,设最简式为CxHyOz,则有x:y:z==15:22:5,最简式为C15H22O5;故答案为:C15H22O5;
④由于酯不溶于水,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并消耗氢氧化钠,结合题意可知青蒿素中含有酯基,而油脂中也含有酯基,故答案为:D。
17.(1)C6H6+Br2C6H5Br+HBr
(2)C中导管口有白雾,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否
(4)C
【详解】(1)装置A是制备溴苯的,其中发生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6H6+Br2C6H5Br+HBr。
(2)生成放热溴化氢挥发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溴化银浅黄色沉淀,则装置C中的现象是C中导管口有白雾,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由于溴易挥发,则如果没有B装置,将A、C直接相连,挥发出的溴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从而干扰溴化氢的检验。
(4)生成的溴苯中含有溴,首先利用蒸馏水洗涤,然后再用氢氧化钠洗涤,最后再用水洗出去残余的氢氧化钠,然后干燥蒸馏加快,答案选C。
18.(1)氨基、氯原子
(2)取代
(3)
(4)
(5)3
(6) ①②③④ HOCH2CH2OH+HCHO+H2O
【分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酸化后得到,和CH3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和X反应生成,和反应生成。
【详解】(1)由D的结构式可知,D中存在的官能团为氨基和氯原子。
(2)由合成路线可知D中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故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3)D→E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将氨基还原,可知X为。
(4)C的结构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为。
(5)与A所含官能团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有2中,即及,还有,故同分异构体共3种。
(6)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再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水解形成二元醇;甲醇氧化生成甲醛,二元醇与甲醛反应生成;最后一步的反应方程式为 HOCH2CH2OH+HCHO+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