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CCCDB 6-10:DCCBC 11-15:BACAD
16-20:BBABA 21-25:CACBD
26、(1)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领域的互补与依存;民族感情浓厚;
近代共同反对外来侵略。
(2)加强了全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变化:工农业生产总值迅猛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没有国家
的统一,没有各民族人民的支援,没有各族人民的团结,没有祖国大家庭,就没有今天西藏
翻天覆地的变化。
(4)认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实现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繁荣发展。
27、(1)抗美援朝战争。陆军、空军。
(2)战略支援部队。建设现代化的军队。
(3)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建设强大国防和军队是实现中
国梦的前提和保障”;“加强边疆和海防安全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等)
28、(1)成就: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大事年表”和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有: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孤立封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亚非会议我国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等。
(2)变化: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大事年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 50
年代建交的国家大多是亚非国家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 70 年代建交的国家已有亚洲、
欧洲和美洲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在地域上由亚非地区到欧美地区。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国际地位的提高。
(3)特点: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影响: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布局为我国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
境。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成就: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
团结与合作(或参加亚非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参加日内瓦会议。
(2)变化:由亚非地区到欧美地区。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3)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
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9、(1)应对国际形势,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防御性目的。
(2)原子弹、氢弹(或核弹)和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意义:增强国防实力;振奋民族精
神;提升国际影响力。
(3)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三个。
(4)爱国奉献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初二历史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
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
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1950 年 11 月,有“常胜师”之称的美国骑兵第一师师长盖伊这样评价对手:“他们没有航空
火力支援,也没有远程炮火支援,他们手里拿的是二战时的简易武器,但他们在穿插分割中
动作极其勇猛”。“他们”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3.1950-1952 年,新中国彻底摧毁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
人,这场变革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经过 5 年的努力,到 1957 年底,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等中
国过去没有的工业都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了。这说明新中国( )
A.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B.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C.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D.增强了工业实力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 1.5 亿人民参加
讨论,提出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6.历史叙述包含着史实和对史实的解释。以下历史叙述,属于解释的是( )
A.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B.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 1.4 亿吨
C.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7.“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
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提高了中国威望 B.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
C.解放人们的思想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9.1980 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
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成功
B.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
C.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进行
10.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 10 元钱的审
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 )
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
11.下列举措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立深圳特区
②开放长江三角洲
③开放沿江城市武汉
④开放沿海城市大连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12.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
我们实现了( )
A.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3.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其核心理念内容中明确说道:保障人民的
权利和福祉,实现共同富裕,让每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该内容体现了中国梦的
哪一内涵(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改革创新
14.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
贸易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已成为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
伴,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 )
A.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B.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显著成效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完成
D.绝对贫困问题得到系统解决
15.“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
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上述材料论述了西部大开发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16.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
成绩。这表明国家( )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C.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D.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17.1997 年 6 月 30 日晚上 11 点钟,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的仪仗队员,都精神抖擞踢着铿
锵有力的步伐,向着广场中央缓步踏去,中国人等待了许久的这一时刻终于要到来了。这一
时刻的到来意味着(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
C.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
D.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18.郑强同学将下列知识整理进一个学习专题: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一国两制
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专题最恰当的主题应是( )
A.改革开放的重大影响 B.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
C.祖国统一的重大进展 D.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19.“整个厦门和平码头弥漫着激动而又感伤的气氛,处处可见亲人相见抱头痛哭的场
景。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以上令人落泪的场面出现在哪一事
件之后?( )
A.中美正式建交
B.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C.汪辜会谈
D.促进和平统一八项主张提出
20.“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 75 年以来,
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
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
A.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B.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C.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
21.2022 年 2 月 25 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
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
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于( )
A.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22.从 1972 年到 1978 年 12 月中旬,《人民日报》中涉及美国的报道共有 590 多条。其中,
“美帝国主义”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也彻底消失,对美国国内人民生
活、科学技术的报道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出现
23.2022 年 4 月 16 日,小明同学在央视科教频道观看了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英雄凯旋归来
的报道,激发了他对祖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兴趣,并整理了下面相关成就。你认为这些成就的
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
B.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影响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人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24.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
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
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25.“1978 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只有 6.7 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 8.1 平方米。改革
开放以后……城里人告别了拥挤的大杂院,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
单元房。许多农村的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和茅草房。在一些富裕农村,还建起了漂亮的住宅
小区”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4 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采取各项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某班同学开展学习活动,再现新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回顾历史]
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
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作
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摘编自央广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原因。(4 分)
[聆听歌曲]
材料二:某歌曲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2)材料二中的“天路”指青藏铁路,这条铁路的建成对西藏的发展有何作用?(4 分)
[聚焦变化]
材料三: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西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全国各民
族人民的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自治区建立之初与今天的一
组对比数字:工业总产值——自 2400 万元上升为 5.35 亿元,增长 21.73 倍;农业总产值
——由不足 5 亿元上升为 23.3 亿元,增长 4 倍……和平解放前,全西藏连一颗铁钉都不能
生产,工业生产几乎等于零。而今有电力、轻纺、黑色冶炼、森工、建材等行业,300 余家
国有企业……有 260 余家合资、独资企业,全区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 22.5 亿元。……民主改
革前连自己的生命都属于领主的农牧民,现在年平均收入已达 817 元,每户拥有固定性资产
8000 元,牲畜 75 头;每百户拥有汽车 3.16 辆,每 10 户就有一部拖拉机。电视机、收音机、
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大量涌入城乡普通家庭。
(3)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材料三中所反映的西藏自治区发生的重大变化。西藏地区的重大变
化说明了什么?(4 分)
材料四: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
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
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2 分)
27.(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
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
一个国家,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
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
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二:2015 年 12 月 31 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
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中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
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
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1)材料一所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次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我国有哪些兵种参
加这次战争?(3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队改革增添了什么新型作战力量。概括此次军队改
革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 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你对新时期加强国防军队建设有何认识?(4 分)
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49 年 毛泽东向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 政府,本政府均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53 年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1955 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 年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 年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 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 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009 年 为应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 进行首次正式会晤。
2016 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 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7 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圆桌会议,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
2023 年 中国已与世界上 182 个国家建交;参与了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及《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3 分)
(2)和 50 年代相比,70 年代外交成就在地域上有何变化?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4 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布局上的特点。由此对中国国际地位产
生什么影响?(5 分)
29.(14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
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蘑菇”云起,让国人远离核威胁]
材料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
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声明中说: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
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
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4 分)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5 分)
[神舟飞天,让航天走向前列]
材料三:2003 年 10 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
画面通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
(3)我国航天事业起点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的国家?(3 分)
[精神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
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