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押题卷】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分)秒针走5圈相当于分针走(  )
A.1大格 B.5大格 C.50小格
2.(3分)下面算式中,大于50的数是(  )
A.24+36 B.79﹣29 C.90﹣44
3.(3分)琳琳的身高是135cm,明明的身高是144cm,两人的身高和是(  )
A.279cm B.9cm C.1091cm
4.(3分)20张纸叠起来大约是2毫米,(  )张纸叠起来大约是1分米。
A.100 B.1000 C.10000 D.500
5.(3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5千米
B.一张作业纸厚大约8毫米
C.成年人平均每秒走20米
D.一头大象约重5千克
6.(3分)用图表示3×2,错误的是(  )
A.
B.
C.
7.(3分)甲、乙、丙三幅图形中周长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8.(3分)“大江大河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一个30人组成的旅行团到黄陂旅游,游览木兰山的有24人,游览木兰天池的有19人,两个景点都游览的有(  )人。(每人至少游览这两个景点中的一个)
A.13 B.43 C.5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9.(3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6千克    6000克 3厘米    10毫米 1000米    6千米
20千克    2吨 3分    180秒 90毫米    9分米
10.(3分)涂一涂,比一比。
11.(3分)一列火车上午11:40出发,下午5:00到达,这列火车行驶了    小时    分。
12.(3分)一根3米长的绳子,对折三次后,每段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13.(3分)□48×3,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1□9×4要使它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
14.(3分)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7<57 9×   <83 6×   <30
15.(3分)认一认,数一数,填一填.
缺了   块.
16.(3分)先观察下面的算式,再填空。
12×11=120+12=132
26×11=260+26=286
57×11=570+57=627
49×11=   +   =   
   ×   =   +   =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63÷3= 5×16= 210÷7= 600÷3= 5×800=
28×3= 808÷8= 85+25=
18.笔算。(带★的要验算)
170+620= 603×5= 259+168=
156×9= 190×5= ★804﹣546=
四.操作题(共2小题)
19.在下面的方格图中按要求作图。
要求:(1)画一个周长为10cm的长方形。(每个小格的边长为1cm)
(2)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3:2。
20.涂一涂,使〇的个数是●的2倍。
五.应用题(共4小题)
21.李阿姨在记录一周的家庭开支时,发现一张购物小票被弄脏了.你能帮李阿姨算一算牛奶的价钱吗?
22.10升汽油大约可以供一辆小轿车行驶120km,照这样计算,1升汽油大约可供同样的小轿车行驶多少千米?50升呢?
23.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其本身更是一种传统技艺。按照古法制纸的流程,制成105克的纸需要多少克原料?
24.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预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分)秒针走5圈相当于分针走(  )
A.1大格 B.5大格 C.50小格
【考点】时、分、秒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
【专题】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A
【分析】秒针走1圈是60秒,而1分钟=60秒,所以秒针走5圈经过了5分钟,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经过5分钟要走5小格,5小格即为1大格。
【解答】解:秒针走5圈相当于分针走1大格。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分与秒的认识,熟记钟面分钟走1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圈是60秒。
2.(3分)下面算式中,大于50的数是(  )
A.24+36 B.79﹣29 C.90﹣44
【考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A
【分析】根据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A.24+36=60
B.79﹣29=50
C.90﹣44=46
60>50
答:大于50的数是24+36。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3分)琳琳的身高是135cm,明明的身高是144cm,两人的身高和是(  )
A.279cm B.9cm C.1091cm
【考点】千以内加法.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琳琳和明明的身高相加即可.
【解答】解:135+144=279(cm)
答:两人的身高和是279cm.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加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要熟练掌握.
4.(3分)20张纸叠起来大约是2毫米,(  )张纸叠起来大约是1分米。
A.100 B.1000 C.10000 D.500
【考点】长度的单位换算;简单的归一应用题.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B
【分析】把1分米化成100毫米,100毫米里面包含多少个2毫米,就是多少个20张。先用除法求出100毫米里面包含多少个2毫米,再用乘法求出多少个20张。
【解答】解:1分米=100毫米
100÷2×20
=50×20
=1000(张)
答:1000张纸叠起来大约是1分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单位换算、整数乘法的应用、整数除法的应用。
5.(3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5千米
B.一张作业纸厚大约8毫米
C.成年人平均每秒走20米
D.一头大象约重5千克
【考点】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逐项分析即可解题。
【解答】解:A.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5千米,符合实际;
B.一张作业纸厚大约0.08毫米,所以选项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平均每秒走2米,所以选项C不符合实际;
D.一头大象约重5吨,所以选项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认识以及实际应用,属于基础题,要联系实际,灵活选择。
6.(3分)用图表示3×2,错误的是(  )
A.
B.
C.
【考点】表内乘法综合计算.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C
【分析】根据图示,列出算式,选出不符合题意的即可。
【解答】解:A、表示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列式为2×3或3×2,符合题意;
B、表示求3个2是多少,用乘法列式为2×3或3×2;
C、表示求2与4的和是多少,用加法列式:2+4,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表内乘法的意义及应用。
7.(3分)甲、乙、丙三幅图形中周长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考点】长度比较;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求解.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C
【分析】根据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求解即可解答。
【解答】解:甲:3×4+2=14
乙:3×4+2=14
丙:3×4+4=16
答:甲、乙、丙三幅图形中周长最大的是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求解。
8.(3分)“大江大河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一个30人组成的旅行团到黄陂旅游,游览木兰山的有24人,游览木兰天池的有19人,两个景点都游览的有(  )人。(每人至少游览这两个景点中的一个)
A.13 B.43 C.5
【考点】容斥原理.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把游览木兰山的人数与游览木兰天池的人数相加,再减去旅行团的总人数,即可求出两个景点都游览的人数;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24+19﹣30
=43﹣30
=13(人)
答:两个景点都游览的有13人。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可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9.(3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6千克  = 6000克 3厘米  > 10毫米 1000米  < 6千米
20千克  < 2吨 3分  = 180秒 90毫米  < 9分米
【考点】质量的单位换算;时、分、秒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长度的单位换算.
【专题】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
【分析】根据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分=60秒,1千米=1000米,1分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进行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解答】解:
6千克=6000克 3厘米>10毫米 1000米<6千米
20千克<2吨 3分=180秒 90毫米<9分米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位换算。
10.(3分)涂一涂,比一比。
【考点】分数大小的比较;涂色部分表示分数.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
【分析】表示把大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涂色,表示;把大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涂色,表示;把圆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表示;把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表示;分母相同,分子大则分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
【解答】解:
【点评】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3分)一列火车上午11:40出发,下午5:00到达,这列火车行驶了  5 小时  40 分。
【考点】日期和时间的推算.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5,40。
【分析】把下午5时化成24时计时法,然后用到达的时刻减去出发的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上午11时40分;
下午5:00时是17时;
17时﹣11时40分=5小时40分
故答案为:5,40。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运行的时间=终点的时刻﹣起点的时刻。
12.(3分)一根3米长的绳子,对折三次后,每段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考点】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
【分析】可以利用绳子进行对折实验,利用直观的学习手段解决此问题,对折三次,这根绳子被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米,就用绳子的全长3÷8(米),求每小段的长度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就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段,每段就是全长的。
【解答】解:3÷8(米)
1÷8
答:每段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有些表示是某些量的几分之几,有些表示具体的数,做到正确区分,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在此的题目中,带单位是一个具体的数,不带单位是把某一个数量看单位“1”,是它的几分之几。
13.(3分)□48×3,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3 ;
1□9×4要使它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9 。
【考点】一位数乘三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3;9。
【分析】根据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依次在□里填入1、2、3……直到找出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的数字。
根据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依次在□里填入0、1、2、3……直到找出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的数字。
【解答】解:148×3=444
248×3=744
348×3=1044
所以□48×3,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
109×4=436
119×4=476
129×4=516
139×4=556
149×4=596
159×4=636
169×4=676
179×4=716
189×4=756
199×4=796
所以1□9×4要使它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9。
故答案为:3;9。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4.(3分)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8 ×7<57 9× 9 <83 6× 4 <30
【考点】表内乘法综合计算.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8;9;4。
【分析】根据表内乘法口诀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8×7<57 9×9<83 6×4<30
故答案为:8;9;4。
【点评】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3分)认一认,数一数,填一填.
缺了 14 块.
【考点】图形的拼组.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几何直观.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数一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解答】解:如图:
4+5+5=14(块)
答:缺了14块.
故答案为:1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拼组,关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16.(3分)先观察下面的算式,再填空。
12×11=120+12=132
26×11=260+26=286
57×11=570+57=627
49×11= 490 + 49 = 539 
 52 × 11 = 520 + 52 = 572 
【考点】“式”的规律.
【专题】推理能力.
【答案】490,49,539;52,11,520,52,572。(答案不唯一)
【分析】观察算式可得:第一个因数乘10,再加第一个因数乘1,据此求解即可。
【解答】解:12×11=120+12=132
26×11=260+26=286
57×11=570+57=627
49×11=490+49=539
52×11=520+52=572
故答案为:490,49,539;52,11,520,52,572。(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算式中的规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首先找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解答即可。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63÷3= 5×16= 210÷7= 600÷3= 5×800=
28×3= 808÷8= 85+25=
【考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21;80;30;200;4000;84;101;110;;。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和加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
63÷3=21 5×16=80 210÷7=30 600÷3=200 5×800=4000
28×3=84 808÷8=101 85+25=110
【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18.笔算。(带★的要验算)
170+620= 603×5= 259+168=
156×9= 190×5= ★804﹣546=
【考点】一位数乘三位数;列竖式计算乘法;千以内加减法.
【专题】运算能力.
【答案】790;3015;427;1404;950;258。
【分析】三位数加三位数,将数位对齐,先计算个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接着算十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最后算百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的和,满10时向前一位进1,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三位数减三位数,把数位对齐,先计算个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差,接着算十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差,最后算百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的差,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得数的位数也要对齐,减法的验算,用差加减数,计算出得数即可。三位数乘一位数,把一位数分别与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数字相乘,并将乘得结果的末位数字与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对齐。
【解答】解:170+620=790
603×5=3015
259+168=427
156×9=1404
190×5=950
★804 546=258
验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计算,计算时要细心,注意平时积累经验,提高计算的水平。
四.操作题(共2小题)
19.在下面的方格图中按要求作图。
要求:(1)画一个周长为10cm的长方形。(每个小格的边长为1cm)
(2)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3:2。
【考点】画指定周长的长方形、正方形.
【专题】几何直观;应用意识.
【答案】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C=2(a+b)”及按比例分配问题,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然后即可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画图。
【解答】解:10÷2÷(3+2)
=5÷5
=1(cm)
1×3=3(cm)
1×2=2(cm)
即所画长方形的长是3cm,宽是2cm(画图如下):
【点评】关键是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及按比例分配问题求出长方形的长、宽。
20.涂一涂,使〇的个数是●的2倍。
【考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专题】运算顺序及法则;运算能力.
【答案】
【分析】一共有6个,白色涂4个,黑色涂2个,4是2的2倍,据此解答。
【解答】解: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倍的意义及应用。
五.应用题(共4小题)
21.李阿姨在记录一周的家庭开支时,发现一张购物小票被弄脏了.你能帮李阿姨算一算牛奶的价钱吗?
【考点】千以内的连减.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付款的钱数减去找零的钱数就是商品的总价,再用总价减去衣架和洗发水的价格就是牛奶的价格.
【解答】解:300﹣74﹣126﹣35
=300﹣200﹣35
=100﹣35
=65(元)
答:牛奶的价格是65元.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文应用题,明确题意,从图文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0升汽油大约可以供一辆小轿车行驶120km,照这样计算,1升汽油大约可供同样的小轿车行驶多少千米?50升呢?
【考点】简单的归一应用题.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2千米;600千米。
【分析】用10升汽油大约可以供一辆小轿车行驶的路程除以所用汽油的数量,可以计算出平均每升汽油可以供一辆小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再用平均每升汽油可以供一辆小轿车行驶的路程乘50,可以计算出50升汽油大约可供同样的小轿车行驶多少千米。
【解答】解:120÷10=12(千米)
12×50=600(千米)
答:1升汽油大约可供同样的小轿车行驶12千米。50升汽油大约可供同样的小轿车行驶600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再根据一份数不变,求出多份数是多少。
23.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其本身更是一种传统技艺。按照古法制纸的流程,制成105克的纸需要多少克原料?
【考点】分数乘法应用题.
【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答案】700克。
【分析】用需要的原料克数500克除以制成的纸的克数75克,得出制成1克纸需要的原料克数,再乘105,即可得解。
【解答】解:500÷75×105
105
=700(克)
答:制成105克的纸需要700克原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得出制成1克纸需要的原料克数。
24.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考点】千以内加法.
【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
【答案】够。
【分析】先用125加上259求出这两件商品的总价,再和400元比较即可。
【解答】解:125+259=384(元)
384<400
答: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
【点评】解答图文应用题,关键是读懂图意,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解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