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 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将四个微电极阵列植入渐冻症患者卡西·哈雷尔的大脑运动皮层,这个曾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丧失语言功能的患者,在脑机接口系统启动后4分钟内实现每分钟78个单词的意念文字输出,字符识别准确率达97.3%。这种突破不仅刷新了神经信号解码速度纪录,更标志着脑机接口(BCD从实验室理论研究向临床治疗的关键跨越。在医疗康复领域,脑机接口展现革命性精准干预潜力。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开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通过枕叶视觉皮层电极植入,使3 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成功通过脑电信号控制气动手套完成自主饮水,抓握操作平均准确率达92.5%。上海瑞金医院对2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实施的深部脑刺激治疗,通过实时监测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神经活动并进行闭环调控,8周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幅度超58%。成都芯脑科技研发的柔性非侵入式脑电系统,已为2000余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其 Quick—20r设备通过前额叶α波频段监测,实现83.7%的社交情绪响应识别率,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子刊。多模态神经信号融合技术成为突破关键。熵基科技推出的“脑电—眼电—肌电”三模态设备,通过小波变换算法消除运动伪影,将传统单模态脑机接口的误码率从22%降至6.8%。汉威科技的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在癫痫患者颅内脑电监测中实现毫秒级痫样放电定位,该技术已应用于智能床具的惊厥预警系统。这些创新推动脑机接口与智能家居跨界融合——搭载脑电监测的智能沙发,可通过枕叶θ波分析用户疲劳程度并自动调节坐姿支撑。脑机接口产业化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产业联盟报告显示,工业安全领域的便携式脑电设备可对91.2%的疲劳驾驶状态提前20秒预警;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的脑起搏器使帕金森患者震颤控制有效率提升至89%。商业布局方面,科大讯飞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推出脑控智能办公系统,实现每分钟45个汉字的意念输入;盈趣科技的头戴式监测仪获 FDA 认证,在北美用于睡眠质量评估,佩戴舒适度评分达4.8分。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Neuralink的侵入式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实现脑电操控无人机;博睿康科技的干电极脑电帽将信号采集准备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推动消费级市场渗透率突破12%。神经科学与工程学的交叉正在重构认知边界。NBA应用非侵入式设备对球员进行专注力训练,数据显示受试球员三分球命中率提升17%。未来学家预测,普通人可能通过脑机接口将互联网作为“外置大脑”。正如斯坦福大学专家所言:“我们不仅解读大脑指令,更在构建人机共生语言。”但技术狂飙背后,伦理与法律规制的滞后性日益凸显。(摘编自宋喜群《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到共生未来的技术跨越》)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全球神经技术伦理白皮书》警示:当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融合,人类精神世界面临技术入侵。2024年上海浦东纵火案中,警方通过fMRI监测嫌疑人脑区血氧变化,发现其对火灾场景图片的杏仁核激活强度异常并锁定嫌疑,但庭审中辩方以“神经信号不具备《刑事诉讼法》要求的客观物质性”为由,成功申请排除证据,这是我国首例脑机接口证据能力争议案件。深圳中院2025年审理的故意伤害案中,控方通过被告脑电波重构持刀攻击的运动皮层信号轨迹,虽被法院采纳为证据,但同步采集的潜意识暴力幻想数据,引发“司法是否有权窥探思想隐私”的伦理争议。精神隐私权的法律界定面临挑战。智利宪法法院2025年裁决认定,政府强制采集公民脑电波侵犯“认知自主权”,明确禁止未经主体清醒同意的神经信号采集。我国《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2023)》确立“知情—同意”原则,但实践中存在双重困境:消费级脑电头环的用户协议常默认“数据可用于科研分析”;跨境医疗数据传输中,神经信号匿名化处理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脑波数据侵权案”中,某健康APP利用脑电头环收集的情绪数据推送定向广告,法院以“神经信号属于敏感个人信息”认定侵权,但未明确潜意识数据财产权归属。司法实践中,脑机接口数据的证据资格存疑。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0条将证据限定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而脑电波属神经活动间接反映,杭州互联网法院在首例排除案中指出:“神经信号解读存在算法黑箱,无法满足证据客观性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实验显示,同一受试者早晚脑电波特征差异率达37.2%,光照、情绪等变量对数据影响显著。这种不稳定性在2025年河北承德故意杀人案中凸显——控方提交的脑电测谎数据因受审讯室温度变化影响被证伪,未被法庭采信。全球治理体系探索适应性创新。欧盟《神经技术人权保护公约》将“思想不可侵犯”确立为基本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神经强制干预。我国在《“十四五”脑科学规划》中提出建立“脑机接口伦理审查委员会”,推行“技术应用白名单”制度。具体治理可从三方面构建:技术层推行设备“医疗级认证”,强制使用差分隐私算法;法律层建立“证据能力分级”机制,对侵入式数据设置更高采信门槛;伦理层推动《全球神经司法伦理倡议》,明确“潜意识数据不得作为定罪依据”原则。(摘编自陈海波《神经证据的伦理边界与法律困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加州大学的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微电极阵列实现渐冻症患者意念文字输出,字符识别准确率超97%。B.成都芯脑科技的非侵入式设备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表现突出,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公开发表。C.上海纵火案中,脑电波数据未被法院采信,因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客观性的要求。D.我国已建立“脑机接口伦理审查委员会”,落实“技术应用白名单”制度以防范伦理风险。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以卡西·哈雷尔案例为引,论证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的普适性应用。B.材料二引用联合国白皮书,意在强调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技术必然性。C.两则材料均通过实证路径,结合数据或理论分析,论证技术发展与伦理规制的现实矛盾。D.材料二以深圳中院判决为例,证明脑电波数据可作为司法定罪关键证据但存伦理争议。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多模态神经信号融合技术降低了脑机接口误码率,推动医疗与智能家居跨界应用。B.消费级脑电头环的用户协议常忽视数据使用条款,可能导致用户精神隐私受侵害。C.深圳中院审理的故意伤害案中,被告潜意识中的暴力幻想数据被法庭采纳为定罪证据。D.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要求法律体系构建符合神经技术特征的证据采信新规则。4.两则材料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某科技公司计划开发医疗辅助型脑机接口头环,用于帮助抑郁症患者监测情绪波动并向医生传输数据。请结合材料,为该公司提出三条具体的风险防控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江天日落汤世杰有一天,我在江边目睹了一次大江日落,突然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老诗句,有所悟、也有所思……我面前的那段长江,既不是群山峻岭间东奔西突的金沙江,也不是茫茫无际江海连天阔的扬子江,而是刚刚冲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狂泻而下的长江。“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小城对岸,一溜青山逶迤而去,其中有被外国旅行家称作“长江金字塔”的磨基山。可惜我对打小熟悉的那段长江,也有过方向的误判————读惯了“大江东去”的豪迈诗句,我一直以为小城地处江北,我也住在江北,多年后才明白,其实城和人都可说是在江东——长江冲出了西陵峡南津关,立马朝东南方拐了个弯,差不多成了南北流向。正是那个小弯,让我的家乡父老真成了“江东父老”。而我幼时常说的江对岸青山逶迤的江南,并不是真正的江南,而是江的西南。——说到这儿,我想我该说说我见过的那次江天日落了。“支持这个世界的,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观念。”(约瑟夫·康拉德)我们所能见到并参与其中的,也尽皆世界的日常。但故乡必有故乡的独特,不独特的从来都是我们的眼睛。一座小城,有别于大都市的,不是摩天大楼、车水马龙,而是日常生活的简捷便利,烟火人间的随处可逢,自然山水的伸手可及。那幕日落原也寻常,却因有了大江的那个“曲折”,让我对比留意过的多处日落,有一种别致独特的感悟。地中海、波罗的海上的日落辉煌浩瀚,尼罗河、多瑙河上的日落华丽迷人,倒或因有水无山或有山无水,而少了些遮挡、少了些层次、少了些深邃,而一览无余,韵味清浅。山水山水,须得有山有水,且洽配得当。西陵峡口,峡尽天开的这片江天日落,独特就在其间,既有浓墨堆垒般的凝重山影,也有洒金宣纸般的跳荡水波,山水相映,明暗错叠,动静互辅,那种浓暗酽黑的山色中层叠杂糅的霞色,那霞光将云头尽染时深浅有致的黝黑,让“斑斓”一语真正落到了实处,怎么看都让人直呼神奇。落日缓缓落向对岸那一溜青山背后时,落霞则从青山背后通红地衍射出来,温柔而又顽强。一江流水,既因那一溜青山浓郁沉重的倒影而显深沉,又因落霞的辉光映照而熠熠生辉。眼前,缓缓坠落的日头虽明明还挂在对岸青山垭口,但在我心里,夕阳已义无反顾地殉命于一江流水——它把一化作了千千万万,在每朵浪花、每道波纹里得以重生。你似乎能听见整条大江的啸叫呐喊,瞬即热血偾张,想与大江一起远赴沧海。当人们通常把颂辞赞歌献给一幕日出时——那当然无可非议——一次那样的江天日落,让我意外地识得了落霞的无限英武。浩浩江天,任流霞映照得万紫千红。江水在熠熠闪耀。天宇在熊熊燃烧。满天原本纯白得近乎稚拙无邪的如莲云朵,也在转眼间幻化成了姿态嶙峋的丹霞峰岭,深沉、凝重。江天就在那一刹那,渐渐从深红变成了绛紫,在我的注视中,那是个短暂得近乎漫长的过程,然后又从绛紫缓缓沉入森黑。霞色变幻万端的江天,引发的不是狂热呼唤,而是屏声静气的安谧。万物退避于远,市声消弭于耳,喧嚣消遁于僻。天人相对,无语而心通。当夜晚如期而至,世界转到了另一边,自己的心跳成为此时在耳的唯一节奏,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宁静更经得住倾听 太阳已落到远山背后。你看见的只有江天流霞,一个阔大到无边无际的、由霞色营造出来的玄妙空间。在暮色愈收愈紧的合围中,最后那片羽毛般的落霞像一个希望、一句誓言,久久挂在对岸那个山垭口上,闪耀。它的最后消失,与其说是沉入了肉眼莫见的某片宇宙荒野,我宁愿相信,那是落霞将自己分发给了每一个注目过它的灵魂——当我偶尔回眸周边同样如痴如醉的人们时,他们眼里正闪耀着奇异的眩光,那就是落霞,耀眼而又温柔,静谧却富含力量。我想他们看我亦如是。“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苏轼)一次大江落日提供给人的,恰好就是一次由大自然导演的话剧,一次美的灿然寂灭、物的意外清空、欲的瞬时断舍离。人心至少在那个短暂时刻,从名利旋涡,从烟火人间,从满满当当充斥着物与欲的世界,让眼耳鼻舌身意受想行识一起进入一个只有光影色彩,最后连光影色彩也消失殆尽的世界,彻底地由“色”入“空”,从“有”至“无”,完成了一次蝉蜕浊秽般的瞬时嬗变。再怎么舒适安逸的日子也是累人的,何况日子总有烦人之处。长长的人生需要无数个那样的短短清空,否则,灵魂将会被各种明目张胆或乔装打扮的物与欲,撑得满满当当,再也没有一刻宁静、几许空灵,再也容不下一点美妙、几许良善……(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眼前的那段长江是波涛汹涌狂泻而下的长江,这自然影响了“我”的方向判断。B.流经故乡的一段长江因其“曲折”使故乡日落不同寻常,对此“我”有独特感悟。C.经历了从日出到日落的全过程,“我”意外地识得了江天落霞的无限英武。D.落霞把自己分发给注目过它的灵魂时,人们眼里闪耀着的是落霞的奇异炫光。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描写目睹的一次大江日落情景之前,采用由虚而实、对比衬托的手法先写金沙江和扬子江,为后文具体描摹故乡的江天落日做铺垫。B.第六自然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承接前段文意,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在变幻万端的落霞映照下的安谧而宁静的环境氛围。C.文章有多处引用,如开篇王维的名句、中间约瑟夫·康拉德的名言、文末苏轼的名句,它们都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天日落景象的独特感受。D.本文通过描述一系列与江天落日相关的事物和景象,融景情理于一体,抒发了特殊的落日情愫、深沉的现实忧虑,也寄寓着深刻的生活哲思。8.作者笔下的江天日落呈现的“斑斓”景象是怎样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一次大江落日提供给人的,恰好就是一次由大自然导演的话剧,一次美的灿然寂灭、物的意外清空、欲的瞬时断舍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它在文中又有何作用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明]王守仁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以人伦”的“人伦”与《陈情表》中李密所强调的亲情伦理紧密相关,都体现了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B.“孝弟忠信礼义廉耻”里的“弟”通“悌”,如同《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对家族亲情的珍视,强调了敬爱兄长这一传统道德规范。C.“摧挠之则衰痿”中的“摧挠”意为压制阻碍,这里指的是树木受到外界的压制、摧残,与《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中的“闵凶”都暗含人生困顿之意。D.“讽之读书”的“读”有诵读之意,和《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咏”类似,都是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思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指出古代教育以人伦为本,后世记诵词章之习兴起使先王之教消亡,这与《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类似,都表达了对传统价值失落的忧虑。B.作者认为教育童子应顺应其“乐嬉游而惮拘检”的性情,通过歌诗、习礼、读书等方式顺导其志意,这和《项脊轩志》中归有光营造安静读书环境以滋养精神有相通之处,都是注重内在修养的培养。C.文中批评近世训蒙稚者只注重“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这与《陈情表》中李密所批判的官场黑暗、世风日下的现象不同,是针对教育方法的批判。D.作者担心时俗不察,视自己的教育理念为迂腐,所以特叮咛诸教读“务体吾意”,这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后,希望人们能从他的文章中有所感悟类似,都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被后人理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4分)(2)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4分)1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王守仁认为正确的童子教育方法,并分析他批判近世训蒙稚者教育方式的原因。(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久 客刘克庄久客长安市,人情薄似云。宁为绝交论,不著送穷文。白发长千丈,黄金尽百斤。故山春事动,深恐废耕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久客”二字即照应诗题,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气氛,并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人情薄似云”运用比喻手法,既是诗人对人心难测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C.颔联写诗人宁愿断绝人情交往也不愿写阿谀奉承的话语,表现了对高洁品格的坚守。D.颈联“千丈”“百斤”用语夸张,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金钱一去不复返的叹惋。16.有人评价此诗在情感上有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晚上,小菲一人走在路上,路灯将影子拉长,她看着脚下的影子,突然想起李密《陈情表》中的“ , ”两句,瞬间理解了李密的孤单。(2)《项脊轩志》中,“ , ”两句写归有光端坐于室内,静听大自然的美好旋律,表现出其宁静典雅的审美情趣。(3)小刚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看着画面中的落叶和江水,他觉得特别有意境,于是联想到古人的诗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材料一:叠词是汉语特有的韵律美学。2024年央视春晚舞蹈《锦鲤》中,舞者以“款款”游弋之姿模拟锦鲤动态,既强化动作的舒缓感,又暗合“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古典诗词更将叠词运用至化境: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写尽愁绪层叠;《诗经》“关关雎鸠”则以拟声叠字模拟雎鸠和鸣,铺垫慕恋之情。这种修辞不仅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更通过复沓形式深化情感浓度。然而,当代网络语言中,“好好看”“绝绝子”等新型叠词频现。语言学家指出,此类表达虽具传播活力,却需警惕词语 ① 和语义泛化风险。如某小学作文中高频出现“甜甜蛋糕超好好吃”,暴露过度依赖叠词导致的词汇贫乏化。材料二:2025年热播剧《繁花》台词设计引发热议。剧中“沪生,慢慢叫,勿要急急吼吼”一句,连用“慢慢”“急急”两组叠词,精准刻画上海人从容精明的性格特质。学者认为:方言叠词(如吴语“慢慢叫”)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其 ② ,而网络叠词“狠狠爱了”则因脱离具体语境,易削弱语言准确性。18.材料一标有横线的两处存在语病或逻辑漏洞,请修改。(4分)①既强化动作的舒缓感,又暗合“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②如某小学作文中高频出现“甜甜蛋糕超好好吃”19.下列选项中的词语,最适合填入材料一横线①处的一项是(3分) ( )A.低质化 B.单一化 C.消解 D.侵蚀20.材料二横线②处填入的语句,最契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韵律感强但传播力有限 B.兼具表意精确性与文化根性C.生动有趣却难登大雅之堂 D.易引发模仿却缺乏创新价值21.2025年故宫博物院文创海报选用南宋牧溪《六柿图》(见下图),用“团团秋柿浓浓墨色”等叠词描述画面。请结合图文分析叠词是如何强化画面特征与情感意境的。(4分)(配图说明:水墨画中六只柿子错落分布,墨色由浓至淡,形态圆润饱满)22.针对材料二观点,拟写三个研究性问题,形成“叠词使用规范”的探讨提纲。(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新模型 DeepSeek—V3凭顶尖水平的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其App在美国市场的下载量超越ChatGPT。这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一次重大的自我突破,也重塑了全球 AI竞争格局。材料二:2025年,中国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实力成为“全球动画票房”第一。有人疯狂“五刷”“六刷”,希望其继续冲刺“全球影史票房”第一;有人则认为这已是中国动画史上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无需再依靠超越他者来证明自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湖南师大附中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 D2. C3. C4.材料一:聚焦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产业化应用,以医疗案例(渐冻症、脊髓损伤)、多模态技术、产业数据论证技术价值。(2分)材料二:侧重技术应用引发的伦理法律挑战与治理探索,通过司法案例、国际国内规则对比,提出三维治理路径。(2分)5.技术:采用差分隐私算法对情绪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防止患者隐私泄露。(2分)法律:制定严格透明的用户协议,要求患者在精神科医生或监护人见证下签署“知情一同意书”,明确界定数据用途等。(2分)伦理:建立独立伦理审查委员会,严格限制可访问的数据层级,确保医生仅能获取患者主动授权分享的、经过处理后的表层情绪波动趋势分析报告,禁止访问潜意识层面数据。(2分)6. B7. C8.①山水相映,自然成趣。既有浓墨堆垒般的凝重山影,也有洒金宣纸般的跳荡水波。②明暗错叠,深浅有致。那种浓暗酽黑的山色中层叠杂糅的霞色,那霞光将云头尽染时深浅有致的黝黑。③动静互辅,鲜活得宜。落日缓缓落向对岸那一溜青山背后时,落霞则从青山背后通红地衍射出来,温柔而又顽强。一江流水,既因那一溜青山浓郁沉重的倒影而显深沉,又因落霞的辉光映照而熠熠生辉。(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9.(1)理解:①“话剧”一般指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形式,作者用在此处比喻“大江落日”这一自然景象与人进行的心灵对话,具有奇特的情感共鸣感;(2分)②“美的灿然寂灭、物的意外清空、欲的瞬时断舍离”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突出了“大江落日”给人带来的审美享受、心灵慰藉和人生启迪。(2分)(2)作用:①结尾聚焦对“大江日落”的感受,呼应了文章的主体部分描写的相关内容,前后照应,行文结构上谨严明晰;②揭示了文章主旨。寄托着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激之情,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每点1分)10. AEG11. B12. B13.(1)如果像冰霜打击摧残草木一样(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生机就会萧条,一天天地走向枯萎。(采分点:“若”“生意”“就”各1分,句意1分)(2)要求他们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善念培养他们。(采分点:“责”“检束”“导之以礼”“养之以善”状语后置,各1分)14.教育方法: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每点1分)。批判近世训蒙稚者教育方式的原因:近世训蒙稚者用僵化功利的方法教育童子,用鞭挞绳缚的方式对待童子,把童子当作拘囚。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童子乐嬉游而惮拘检的性情,导致童子一系列不良行为,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是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所以遭到批判。(2分)15. D16.同:都表达了对在世态炎凉的京城客居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异:①刘诗看透权贵人情,想要归家务耕,体现出退隐情志,兼有年华逝去,岁月蹉跎之叹;②陆诗则流露出长期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自嘲、落寞。【评分标准】“同”2分,“异”每点2分。“同”需答出“对客居京城的厌倦”“对故乡的思念”;“异”,刘诗答出“退隐”“年华逝去”“看透权贵人情”,一点给1分,三点中任意两点给2分,陆诗答出“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自嘲、落寞”给2分。17.(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2)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3)(示例1)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每空1分)18.①处修改:在“既强化”前添加主语“舞姿”舞姿既强化动作的舒缓感,又暗合“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2分)19. B20. B21.画面特征:①“团团”凸显柿子圆润饱满的形态特征,强化果实累累的丰盈感;②“浓浓”(或“深深浅浅”)描绘画中墨色层次,展现水墨晕染的氤氲效果。(每点1分)情感意境:③叠词复沓呼应画面构图的节奏感(六柿错落分布),传递静谧和谐的禅意;④“团团”与“浓浓”丰富了视觉感受,将静态水墨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力,深化对自然物象的敬畏之情。(每点1分)22.示例:①方言叠词如何承载地域文化身份 ②网络叠词在何种语境下易导致语义准确性削弱 ③如何建立叠词使用的雅俗边界 (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23.这是一则双材料时评作文题。材料紧贴近期国家时事热点,材料一是科技领域的成就,材料二是文化领域的成功,两者都展示了中国在不同领域的“超越”(或“突破”)。细读材料不难发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材料一中DeepSeek—V3既是中国AI领域的一次自我突破,也超越了全球同行业其他人工智能模型;材料二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自我超越成就,仍有人希望用“超越他者”来证明自己——两则材料均围绕“超越”,引发了考生关于“超越自我”与“超越他者”的思考。命题关联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老子〉四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审题立意时需注意:①思维聚焦:围绕“超越”辩证思考“超越自我”与“超越他者”的关系,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②价值引领:DeepSeek的技术突围和《哪吒》的票房奇迹,倡导我们既要警惕闭门造车的创新困境,可以通过与“他者”的比较,在更大范围内清晰认识自我定位;又要打破“唯竞争论”的狭隘视角,重视实力提升,也要有文化自信,不必强求第一而沦落为“竞争的工具”。③认知升级:作文材料只是事实表象,考生应从“就事论事”上升到“就事论理”,透过具体事件认知“超越”的本质——真正的“超越”不应局限于与他人的比较,而应回归对自我极限的突破与对终极价值的追寻。④现实关联:命题材料呼应新课标“关注当代文化现象”的要求,呼应“讲好中国故事”“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命题,考生在写作时也应结合当下时代特点,在现实语境中、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展开思考。参考立意:①以自我为尺,丈量世界之巅;②超越的本质是突破认知边界;③以“超越他者”托举“超越自我”;③在“竞速”与“自修”之间寻找平衡点;④警惕“竞标赛陷阱”。【参考译文】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育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整肃他们的仪容;教诵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让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繁茂,如果摧残折毁它就会很快枯萎衰败。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如果像冰霜打击摧残草木一样(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生机就会萧条,一天天地走向枯萎。所以凡是通过吟唱诗歌来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整肃他们的仪容,也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委婉规劝他们读书,不只是开启他们的认知和感觉而已,也是用来沉下心来反复思考保存本心,用抑扬顿挫的诵读来宣扬他们的志向的方法。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移默化中,消除他们的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逐渐接近礼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这大概就是先王立教的深意。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善念培养他们,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于是,孩子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谎来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也许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吧!切记切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