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 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二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 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 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 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对象范围广、单位多、内容比较全面,但一般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组织难度较大。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决定政策的基础。《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所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寻乌调查》全文共五章,超过七万字,其中详细叙述了寻乌的水陆运输、商品集散和流向,以及20多个行业的状况。寻乌调查使毛泽东同志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以及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寻乌调查后不久,毛泽东同志根据这次调查和以往进行实际调查的切身体会,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的重要著作,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可选择中等水平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可以选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选择出现这些苗头、趋势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要选择发展形态完整的调查对象。
“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调查方法的形象比喻。他认为解剖一个麻雀,首先要选好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你就容易找到门路”。
那么,怎样找调查的典型呢 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在一切活动中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具体结论。”
毛泽东同志所做的很多调查,都是“解剖麻雀”的范本。《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最早一篇比较完整的典型调查报告,采用的就是解剖典型的方法。毛泽东同志通过调研分析指出,这户佃农如果没有天灾人祸,“收支相抵,不足一十九元六角四分五厘五”;“事实上佃农不能个个这样终年无一天休息地做苦工,稍一躲懒,亏折跟来了”。他指出,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这就是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都辛苦,且许多佃农被挤致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这份调查报告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大致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状况,后来被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对中国广大农村有深刻的认识,同他善于把握典型,运用由点及面的调查方法分不开。
(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
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
C.寻乌调查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和调查工作的认识,材料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即在寻乌调查后提出。
D.根据调查目的,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可以选取不同的“典型”,中等水平的、最先进的、最落后的都有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应少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指手画脚,必须放下架子,想办法去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
B.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的机会,有计划地通过与被调查者的直接交谈,来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调查。
C.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因为全面调查虽有内容更全面、系统的优点,但耗费颇大,较难组织。
D.毛泽东《中国佃农生活举例》选取的调查角度是特定佃农的收支情况和生存状况,以此深入了解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一项是(3分) ( )
A.《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当年春光电器厂研制出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设备,习近平同志听说后就赶赴电器厂调研。
B.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C.1955年5月 14 日,毛泽东在接见警卫队干部和战士时说:我通过你们,你们通过农民,把情况了解上来,这就是调查。
D.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形成的注重调查研究、重视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的习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4.根据材料一,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举例分析毛泽东论著的文体特色。(4分)
答:
5.世纪中学高二学生小刚准备针对自己家乡XX镇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情况开展调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对他的调查提一些建议。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拟写建议提纲。(6分)
答:
(二)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拉 网 号 子
张 炜
当年最难忘的娱乐,要算是学校宣传队的表演了,这在我们当时看来艺术性极高,甚至是精美绝伦。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新来的女教师,是她参加进来的缘故。女教师不仅会跳会唱,还会自创节目。她先是从海边渔民生活中取材作歌,然后又从全校挑选出最有潜质的少男少女,细细排练起来。我们学校宣传队在女教师的带领下,简直无所不能。他们独创的“鱼鼓歌”和“拉网号子”,在各种汇演中不断拿到奖牌,名声远播。有时他们还可以凭这样的招牌节目,代表整个园艺场、乡镇和矿区,到附近的部队去做拥军表演。
我们最大的享受不是在舞台上听“鱼鼓”和“拉网号子”,而是到大海边上去看真实的“拉大网”,听震天的拉网号子。
除非是海边的人,不然很难知道什么才是“拉大网”。那时还没有什么机帆船队,也没有其他先进的捕鱼设备,沿海村庄最有威力的捕鱼工具就是一面大网、两只舢板。那大网是用细棉绳织成的,用猪血浸透后,就不会腐烂,可以下海网鱼了。具体的捕鱼过程是:先由舢板载上大网驶进海中,在水中撒成一个大大的弧型,然后就在网的两端拴上粗绠——许多人在沙岸上排成两溜,在巨大的号子声中拉起来。
一个盛大的节日就这样开始了。只要是拉大网的日子,周围村子里的闲人就全围上来了。我们这些初中男生只要一有时间就往海边跑,去这个最吸引人的地方。那时我们恨不得停课,恨不得一天到晚盯住海上发生的各种奇迹。可偏偏是我们不在的时候,奇迹才会发生。惊人的传说源源不断,一件还未得到证实,另一件又传开了,弄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哪一件是真的、哪一件是假的。 比如都在盛传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半夜里大网靠岸了,结果拉上来一个“人鱼”——它有人一样的脸庞,大眼睛,细细的胳膊,长长的手指——不同的是这手有蹼,身上也像鱼一样,有一层粘液。这个“人鱼”一离水就不停地哭,用带蹼的手搓揉眼睛。他(她)的哭声尖利极了,哭得人心里难受,于是海上老大发个命令,就把他(她)放了。
还有一次,大约是黎明时分,大网靠岸了:网里有一条特大的鱼精。这鱼精浑身黢黑,抵得上四匹马那么大,一离水就散发出逼人的酒气和腥气。它被拉上来的时候,还在呼呼大睡呢。 当时所有人既惊吓又庆幸,说这一下等于逮住了多少鱼啊!有人主张趁它还没有睡醒赶紧动刀杀了,可以将肉一块块卖掉。可这事最终也还是被海上老大给阻止了。他认为海里精灵绝对不可招惹,任何不慎都会招来灭顶之灾。不仅要放它回海,还要口中不停地念叨,求它原谅拉鱼人的莽撞,不小心打搅了老人家睡眠,等等。
据海边人说,拉大网的最好时间不是整个白天,而是两个特别难得的时段:夜网和黎明网。他们说海里的鱼也像人一样,有个晚上打瞌睡、早上起不来的毛病——正在它们迷糊时,大网将其一下套住,再想逃也就来不及了。
夜晚是海边最热闹的时候。这里火把映得到处一片通明,人潮汹涌,真不知是从哪儿来了这么多的人。海上老大阴沉的面孔十分吓人,他看哪里一眼,哪里的人就不敢大声喊叫了。 可是只要他的目光一挪开,呼叫声立刻又震天响了。 因为这场面实在太惊人了,不由得人们不喊。
时至午夜,从沿海村庄甚至是南部山区来的买鱼人越聚越多。这些人携了篮子,背了口袋,一直站在海边,直眼盯着灯火辉煌处。号子声越来越响,这声音的强弱显然表明了用力的大小。拉网的人在大网就要接近岸边时,简直是没命地喊叫。他们为了起劲,有时故意将一个熟人的名字套进号子里一起呼喊,羞辱他。被骂的人火起,开始对骂,可惜他一个人的声音显得微不足道。
大网靠岸时所有人都往前凑,探头看这一次神秘的收获。随着大网收拢,水族们密挤得像稠稠的米饭一样,惹得人群高声大叫。鱼虾跳跃,甚至也像人那样尖叫。有一种身上带荧光的鱼,常常在灯火照不到的地方唰地一闪,引起一阵惊呼。
拉鱼的火把是特别制作的:一个小米斗大的洋铁壶盛满了煤油,上面插了胳膊粗的棉芯,点上后用一柄长杆铁叉高挑起来。这样的火把排成一长溜,使整个海岸亮如白昼。大网上岸后,有人立刻操起柳木斗,将挣挤窜跳的鱼虾一斗斗装了,提到一领领炕席子上。这时候,戴了眼镜、手拿一把算盘的老会计就出现了,他的身后跟着抬桌子和大杆秤的人-----大杆秤足有半丈长,配有一只生铁大砣,由两个强壮的小伙子才抬得起。所有的鱼需经统一过秤,然后再开始零卖。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鱼铺那儿也在忙碌:鱼锅烧开了,大鱼似乎没怎么剖洗就被扔进了锅里。看鱼铺的老人在为拉网人准备一顿丰盛的夜餐。
(选自张炜《十年琐记》)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夜网和黎明网拉上来的鱼数量最多也最大,因为这个时候大海中的鱼都在打瞌睡,犯迷糊,因而难以逃脱被网住的命运。
B.作者写故事很重视营造氛围,比如写鱼精出现的时间是在黎明时分,而不是在白天,这就给故事增加了更多神秘色彩。
C.本文细节描写出彩,比如写拉网号子就写到“有时故意将一个熟人的名字套进号子里一起呼喊”,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D.“鱼虾跳跃,甚至也像人那样尖叫”一句运用比拟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沿海村庄的渔民们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激动。
7.下列关于选文开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选文开头写学校宣传队的表演为当年最难忘的娱乐,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到大海边看真实的“拉大网”的描写。
B.因为娱乐内容很匮乏,所以“我们”才对学校宣传队的表演评价很高,作者对表演的描写才充满赞美之情。
C.女教师多才多艺,富有创造性,她从渔民的生活中,取材并创编的“鱼鼓歌”和“拉网号子”艺术性极高。
D.写学校宣传队独创的“鱼鼓歌”和“拉网号子”时,突出其受欢迎程度之高,衬托了真实的拉大网的魅力。
8.海上老大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拉大网是“我们”最大的享受,是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其魅力何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临武君与孙卿子①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 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子曰:“不然。 臣之所道,仁者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涣然有离德者也。”孝成王、临武君曰:“善!”
(节选自《荀子·议兵》)
材料二:
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 ”靖②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惟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曰:“吴术若何 ”靖曰:“臣请略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曰:“卿舅韩擒虎尝言,卿可与论孙、吴,亦奇正之谓乎 ”靖曰:“擒虎安知奇正之极,但以奇为奇,以正为正尔。 曾未知奇正相变,循环无穷者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孙卿子:即荀子,名况,字卿。②靖:即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使贱A而勇者B前 C 击D锋 E 始 F 交而北 G 北而勿罚 H 观 I 敌进取。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造父,相传他为助周穆王平乱,驭马载周穆王自西王母处返回,日行千里。
B.路,通假字,同“露”,《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一句中也有通假字。
C.非,违背,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非”意思相同。
D.言,谈论,议论,与《过秦论》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言”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除了要得到天时地利,用兵还要善于观察敌方的动向。
B.荀子不认同临武君的观点,他认为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依附百姓,正如后羿射中微小目标需要借助协调的弓箭。
C.面对唐太宗用兵的奇正表现在哪里的询问,李靖回答说善于用兵的人,处处将正兵与奇兵相结合,令敌方无法判断。
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他觉得舅舅从来不懂得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
译文:
(2)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
译文:
14.对孙、吴的用兵之道,临武君和李靖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
答: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故 都①
韩 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驩⑤无路学鸣鸡。
【注】①故都:此诗是诗人受权臣朱温嫉恨,被驱逐出朝,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的。②池禦:指宫中的池塘。③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来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宠的美人。⑤冯驩:战国时为孟尝君效忠的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得以脱身。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通过想象描绘了迁都之后长安城的巨大变化,“遥想”“亦自迷”也暗示诗人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B.颔联承接首句,集中描绘宫苑的荒废,用笔细致传神,在点面结合的描写中反映了诗人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C.颈联直接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垂涕”的动作描写再加上“空”字,有力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
D.诗歌前半部分侧重写景,后半部分侧重抒情,凄婉又激越,跌宕起伏,撼人心魄,有杜甫“沉郁顿挫”的特点。
16.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君王治国需心怀敬畏:以“__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始终谨慎勤勉,以“_______________”警示自身不可骄纵自满。
(2)明人胡应麟盛赞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阔大沉雄,千古绝唱”,该联虚实相生,尽显盛唐气象的雄浑底色。
(3)古人常借景、物之不变衬托人事之无常,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①当前,我国有未成年网民近2亿左右,②未成年人“触网”的年龄越来越低,③一方面,网络满足了孩子们对多元知识的渴求,④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⑤另一方面,“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也暗藏危机,⑥可能让孩子们陷入不良信息、网络暴力的泥潭。( 甲 ),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暑期是孩子们的触网高峰期,网络环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的假期安不安全、充不充实。此次专项行动涵盖了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应用商店、儿童智能设备、未成年人模式6个重点整治方面。( 乙 ),具有新特点新表现;a有些方面是“顽疾”,潜藏很深不断“变异”。这些整治重点都是网络平台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此次整治行动体现了监管部门以问题为导向,抓“新”破“顽”的坚定态度。
清朗的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A ,既需要各部门抓平时、抓节点,让网络治理更常态、更长效、更精准,也需要社会各界 B 。父母要做好“第一责任人”,学习掌握网络知识和科学育儿技能,用高效陪伴和切实引导塑造良好家庭环境。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利用好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和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站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提升孩子的自护能力,培育家长的家教素养。
保护孩子们的网络安全,“科技向善”是必须坚守的底线。b一些不法行为往往“披着外衣”“穿着马甲”“套着新衣”,对此,相关网络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不断健全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优化升级网络安全监管和预防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不良信息、不良导向及时发现、有效处置。监管部门也要密切关注涉未成年人问题新特点新表现,重视技术赋能,推动部门联动,及时亮剑严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紧守住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线。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1)
(2)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甲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答:A B
21.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有人说一样,有人说不一样。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22.请分别概括第三、四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50个字。(5分)
答: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情绪价值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社交媒体上的高频词。交朋友,要对方能提供情绪价值;买东西,能否提供情绪价值成为消费的重要衡量标准。情绪价值,正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在社交、消费等方面的价值追求。情绪价值得到满足,能够让人们获得心理慰藉,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同时,一味追求情绪价值,也有可能使人们掉入消费陷阱或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B 2. C 3. A
4.①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毛泽东的论著中除了常用的叙述与议论外,还兼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如第二部分“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第三段“只是叹气”“恼火”“才力小,干不下”通过神态、动作、语言表现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难题时懦弱回避的场面。②大众语的自觉运用。毛泽东的论著大量吸收群众语言,便于最广大普通百姓理解抽象的道理,如口语:“瞎说一顿”“迈开你的两脚”;专门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借用妇女生育的相关术语来喻指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关系。(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全面调查还是典型调查的方式。②若采用全面调查,应将家乡××镇作为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③若采用典型调查,应在××镇全体群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事先要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选择好“典型”。(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A 7. B
8.①有敬畏之心。他敬畏大海和大海中生灵。他认为海里精灵绝对不可招惹,任何不慎都会招来灭顶之灾。正因为这样,无论捕到的是人鱼,还是鱼精,他都命令放其重新回到大海。②无比威严。晚上的海边,人潮汹涌,海上老大只要看哪里一眼,哪里的人就不敢大声喊叫了。(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关于拉大网的传说很离奇,摄人心魄。有时是人鱼,用带蹼的手搓揉眼睛,不停地哭泣;有时是鱼精,抵得上四匹马那么大,被拉上来时,还在呼呼大睡。②拉大网的场面宏大,震撼人心。拉鱼的火把排成一长溜,使整个海岸亮如白昼;沿海村庄甚至南部山区的买鱼人来了很多,人潮汹涌;拉大网的号子喊得震天响;大网收拢,水族们密挤得像稠稠的米饭一样。③拉大网富有地方特色,开人眼界。作者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绘出极富地方特色的拉大网,开人眼界,令人神往。(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 DGH(原文标点为: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
11. C 12. D
13.(1)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贵”“势利”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追北”“纵横”“才”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临武君认为,孙、吴的用兵之道是变化极快,神秘莫测,使敌人摸不清他们的行动。(1分)②李靖认为,孙武的用兵之道高于吴起,前者能通过分合军队而产生奇正的变化,(1分)后者则通过计谋(佯装战败逃跑)来观察敌方,再定下攻退计划。(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如何用兵的问题。赵孝成王说:“请问用兵的要领。”临武君回答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动向,虽然后发兵,却能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听到的古代用兵的道理,凡是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人民。弓与箭不能协调,那么后羿也不能射中微小的目标;驾车的六匹马不和谐,那么造父也不能使车到达很远的地方;百姓不亲近依附,那么商汤、周武也不能一定取胜。所以善于依附百姓的人,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就在善于依附百姓而已。”临武君说:“不是这样的。用兵所崇尚的,是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诡变巧诈。善于用兵的人,变化极快,神秘莫测,敌人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出动,孙武、吴起运用这种方法,在天下没有对手,难道一定要等待依附百姓吗!”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是仁德之人的军队,是称王天下之人的意志。您所崇尚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实行的,是攻取掠夺、诡变巧诈;这些都是诸侯干的事。仁德之人的军队,是不可能被欺诈的;那可以被欺诈的,只是一些怠惰荒疏的军队,羸弱疲惫的军队,君臣上下之间涣散且离心离德的军队。”赵孝成王、临武君说:“说得好!”
材料二:
唐太宗问:“军队在进行分合变化的时候,奇正表现在哪里 ”李靖说:“善于用兵的人,无处不用正兵,无处不用奇兵,使敌人无法判断,所以正也能胜,奇也能胜。全军官兵,只知道胜利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如果不是把奇正变化灵活运用到了极点,怎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呢。由分合而产生奇正的变化,只有孙武才能做到,从吴起往下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唐太宗问:“吴起用兵的方法怎么样 ”李靖说:“请让我简略说明一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对垒的情况。吴起说:‘让勇敢的下级士兵向前攻击,刚一交锋就败退,败退了也不要处罚,趁机观察敌军进攻的动作。如果敌人停止、前进都有秩序,见到我军败退也不追击,那么这说明敌人有智谋。如果敌人全军追击败兵,士兵行动毫无秩序,那么这说明敌人没有才能,立即攻击他们,不要迟疑。’我认为吴起的方法大都是这一类,不是像孙武所说的‘用正兵交战’。”唐太宗问:“你的舅舅韩擒虎曾说,你可以和他谈论孙、吴兵法,也是说的奇正吗 ”李靖说:“韩擒虎怎能知道奇正变化的奥妙,他仅仅知道以奇为奇,以正为正罢了。从来不知道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
15. B
16.①通过“草萋萋”“塞雁”“宫鸦”等意象,遥想国都的衰败,慨叹国家将亡的悲凉和迷茫。②表达了对唐王朝的忠诚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③用“掩鼻计”等典故,表达对窃国者的愤慨。④用冯驩的典故,表达自己被排挤出京,没有办法拯救君主脱困的悲哀。(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 ①.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②.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③. 吴楚东南坼 ④. 乾坤日夜浮 ⑤.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⑥. 但寒烟衰草凝绿(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序号①,修改:当前,我国有未成年网民近2亿。序号④,修改: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每处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①句,“近”“左右”重复赘余,删去其一即可;④句,成分残缺,可在“有利于”后加“他们”。)
19.甲: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乙:有些方面是新问题(每处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20. A不言而喻(显而易见) B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每处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21.一样。(1分)理由:a句中“顽疾”指老问题,“变异”指变化,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b句中“披着外衣”“穿着马甲”“套着新衣”指一些不法行为进行的伪装,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22.①全社会都要助力建设清朗的网络环境,因为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②“科技向善”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必须坚守的底线,因此相关网络企业、监管部门都要就此落实自身责任。(每句2分,答出两句5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23.【参考立意】①寻求情绪价值不仅要向外,更要向内探求。②内在精神的富足才能真正填补情绪空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