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答题卡作答。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请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有时也借助叙事者的口吻评价人物,比如评价薛宝钗“人谓装愚,自云守拙”,
这是外在的评论。但是更多的、更深的是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刻画,这是《红楼梦》的高超之
处,也是它更贴近人生的地方。它不是脸谱化的描写,而是展开一种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种活
生生的人物形象中,有大量的具体事件、人物行为方式,包括语言言说的方式、心理行为的方
式,但又不给你一种简单的审美指向性。即使反面人物王熙凤,你也可以看出她是美丑共生、善
恶同在的。王朝闻先生在《说凤姐》里谈到,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风姐想凤姐”。风姐
恶的一方面,包括“协理宁国府”,甚至包括陷害尤二姐,同时她的才干、能力也能让你欣赏。
《红楼梦》特别注意在人物关系中描写人物。有人比喻说,这就像国画的“皴染法”,一层
一层地染上去。《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是经过多次的描写,不断丰富、不断完成
的。实际上所有的人,在面对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时,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在不同场
合也往往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从凤姐和贾母的关系中,更多地看到她的迎合老人,风趣、机
智。从她和黛玉、迎春、探春的关系中,更多地看到她的平和,八面玲珑,很照顾这些小姑子。
她和贾涟是一种特殊的勾心斗角的关系。从她和平儿的关系,看出她善于用人。从她和尤二姐的
关系,可以看出残忍、泼辣。《红楼梦》善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塑造出人物多方面的性格,
以往的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缺乏这种多方位的描写。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此外,《红楼梦》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采用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相结合的方法,这也是
过去的文学作品所缺乏的。中国古代绝大部分的小说,都是借助人的外在行为来刻画人物的心
理,直接刻画人物心理的很少见。但是《红楼梦》有很多地方相对静止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大
量运用内心独白,用细腻的笔触直接剖析心理。比如第二十九回,宝玉和黛玉吵架,吵得不可开
交,一个临风洒泪,一个对月伤怀,两个人各自抒发心里的感受,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手法,借助
于叙事者的旁观分析,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红楼梦》还有一个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更富于中国特色,叫“不写之写”。在“无”的地
方去体现“有”,这是《红楼梦》继承中国艺术传统的地方。对古人来说,艺术描写也好,人生品
味也好,最高的境界不是“有”,而是“无”。在“无”之中包含着大“有”,在什么也没说的时
候,恰恰是说得最多的时候。中国古代的绘画也很能体现这一特点。咱们读《红楼梦》,要特别注
意“无”的地方。比如宝钗扑蝶,遇到小红正说悄悄话呢,在情急之中,她偏偏说的是林黛玉,这
种心理是什么?叙事者没有任何评述,人物也没有任何独白,没有表现人物的内心动机或者想法,
而是让你自己去体会。小说没写,但没写不等于就没有,而是让读者通过“无”去体会“有”。
《红楼梦》塑造人物还有一个特点不可忽视,就是借用诗词来写人物。我认为,一方面是吸
取了中国古代诗词代言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戏曲的影响。这是《红楼梦》的一个过人之
处。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尤其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等,他们的诗词表现
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如果读过《红楼梦》,把这几个人的诗词混在一起,让你挑,一般都能挑
出来是谁写的。《红楼梦》里的诗词不在于艺术价值有多高,而在于它们是代人物立言,这是非
常难写的。如果让曹雪芹写几首好诗,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揣摩人物的性格,发言而为诗词,这
是很困难的,要有一种设身处地的艺术体验。
(摘编自郭英德《〈红楼梦〉复杂的人物描写》)
材料二: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一切里边都有它的个性。这一点我们首先掌握,才能
够理解《红楼梦》艺术的所谓特点、特色,实际上就是个性。中华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一个最
大的特点,就是把这个作品看成一个活物,它如同人一样。这一个大特点,决定了中国艺术的一
切。(西方文学)写一个贵妇人,一开卷,先写她领子别着一个最值线的宝石,一个
diamond,或者一个什么的金链子。然后哪一个头发的卷是怎么卷的,这叫刻画细致,这个艺术
真高,一般人是这样看法。我回过来马上就要问诸位,你在《红楼梦》看到这样的描写吗?林黛
玉穿的什么衣服?林黛玉入府,第一个见的是她的外祖母,老太太,两人抱头痛哭,一部《红楼
梦》统统没有离开老太太,你给我讲讲老太太什么长相?穿着什么衣服?林黛玉、薛宝钗一上场,
略微交代了一下。用诗句的形式,两个对句,交代几句就完,以后再也不谈。林黛玉到底穿什么?
不知道。不知道但为什么你对林黛玉那个形象那么鲜明呢?那个鲜明是靠刻画细节吗?这个奥秘在
什么地方呢?就是不写外貌、细节,专门抓精气神。它就让你感觉到这个就在那儿,就是活的。
(摘编自周汝昌“百家讲坛”讲稿《〈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