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学校要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小杜同学在活动开场时致辞的文稿,请你帮忙补充。(共4分)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获取了丰富的精神力量。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理解了科学家为祖国jū A 躬尽瘁的追求;读端木燕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沉炽热的挚 ① 爱之情;读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我们学习着众人修葺 ② 小茅屋的雷锋精神;读许晨的《“蛟龙”探海》,我们震撼于深潜员在浩hàn B 无际的深海中劈波斩浪的非凡勇气。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 请在标有①②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①_ ②
(2)语段中标有A、B的两个横线处应该分别填写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2分)
A. B.
2.下面是小语同学在活动中的发言稿,她不小心打乱了其中几处语句的顺序,请你帮她重新排序,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 。 。
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②年轻人汲取其中的养分
③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④优秀传统文化将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追求卓越
A.③①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3.小文要交流学习课文的收获,她所准备的发言内容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忙选择。( )(2分)
A.《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文章不仅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更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B.《老山界》是当代作家魏巍的作品,文章记述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展现红军这支坚强的革命队伍的风貌,赞扬他们克服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C.当代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如瀑布的景象,花儿由衰转盛,使作者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D.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讲述了女领航员被困地心,通过传感眼镜最后一次感知世界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
4.小古同学记录学习古诗文的感受,写出以下文段,请你帮他补充其中空缺的古诗文名句。(8分)
古人常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与志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斯是陋室,① ”展现自己身居陋室、怡然自乐的心境;《木兰诗》中,“ ② ,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决心;杜甫在《望岳》中,以“ ③ , ④ ”抒发自己渴望勇攀高峰、俯瞰一切的豪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 ⑤ ,⑥ ”阐述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见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⑦ ,⑧ ”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仍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怀。
5.小思同学调研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状况后,在笔记本左侧绘制出饼状图,请根据该图内容,帮他分析同学们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以下两个文本,完成6~8题。(共12分)
【文本一】
我又蹬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你怎么骂人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 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 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 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吗 ”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
“说什么 ”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也是卫生吗 ”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嘛,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
“不会买一双 ”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节选自《山地回忆》。作者:孙犁)
【文本二】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节选自《荷花淀》。作者:孙犁)
6.请你梳理文本一中“我”和“她(妞儿)”在河边争吵的过程及“我”的心理变化,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7.阅读选文中的画线句,由此分析两文分别塑造出怎样的女性形象。(4分)
8.两个文本分别表现什么主题 请结合两篇选文的结尾段,说说你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共9分)
在深山发芽
我曾站在世博中心迎接中外友人,也曾看过外滩的璀璨夜景和乡间办公室窗外的瑰丽晚霞,但我真正独立的成长,是在我的二十岁,随着颠簸前行的绿皮火车,在深山发芽。
第一次见到曹妈妈,是在山路上颠簸两小时后。好不容易脚沾到地,抬眼一瞧,便看见了她严肃的面容、黝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给生性胆怯的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好凶啊”。为了能以更好的状态去支教,一开始,我便特意邀请曹妈妈,以石笋山村妇联主席的身份,为我讲解一下孩子们的大致情况。在谈到孩子们的时候,曹妈妈原本不苟言笑的面容上,所有的棱角都柔和了。整整七十五位孩子,不用看任何笔记,你提一个名字,曹妈妈就立马能如数家珍地道来……终了,曹妈妈轻叹了一句:“他们啊,过得太苦了。”她素来生活在群众之中,见不得人们生活中的苦难——她的心与他们一同跳动。
走进深山,叩开门扉,亲眼去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有点不太一样,甚至能颠覆你的认知。石笋山村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没有集体产业,集体经济为零。短短几天,我便在这里见到他们的诸多苦难。我的那些在上海生活的阿姨们听闻后,主动提出要捐些衣物,于是我去找了曹妈妈。
“不,衣物什么的完全不需要,捐来也浪费。”
骤然听到这句话,我有点不可置信,但曹妈妈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他们不缺衣服,缺的是衣柜。”那时我还是不太理解,直到实地去家访,我才明白曹妈妈的话。
两间砖房,一间堆满了杂乱的蛇皮袋,致使一家五口,只能挤在仅剩的、不足20平方米的房里。我亲眼看到蛇皮袋垒成高高的一座小山,从破洞处能看到满满当当的衣物。明明衣服堆成山,但家里五岁的妹妹,依旧套着褴褛的大人衣裳,因为矮小的孩子只能趴着,却怎么努力也拽不出属于她的衣服……
我突然有点羞愧,为我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好感动,感动于认识了曹妈妈,这么一位浸透苦难,却满身光辉的英雄。
二十年过去了。乘着山村发展的东风,石笋山村已从寂寂无名的小乡村发展成乡村旅游胜地,从基础设施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市级文明村……石笋山村在以曹妈妈为代表的基层工作者的努力下,完成了美丽蜕变。
如今,我再次想起曹妈妈,依然清晰地记得,曹妈妈本名曹桂树,她的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质朴、真实。她生在这座村、长在这座村,是土生土长的石笋山村人。严重的肾病时刻困扰着曹妈妈,明明被医生叮嘱要好生休养,她却固执地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炎炎烈日下,戴着一顶半旧的草帽,穿梭在深山里,叩响每一扇木门,一家不落,被村民亲切地称作“曹妈妈”。曹妈妈脚步不停,就这么坚定地往返于石笋山村的各个角落。
老舍说:“有一种脚步声叫大善。”在曹妈妈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工作者。或许他们面对的是世界上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在中国、在世界,有这么多的山,这千千万万的山都需要深深扎根在基层的人,用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指引希望和光明的未来。沧海一栗,固然渺小,而正是这样渺小的人们,挺立在座座山峰之上,组成了这个国家坚强的后盾。
对社会来说,曹妈妈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工作者中的一员;对地处偏僻的石笋山村来说,她是数千位村民的“唯一”。她在基层深深扎根,忠于人民,致力于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山村发展。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在重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爱在无声流淌,石笋山村也随之永远留在了我的二十岁,那么美好,让我想再次相遇……
(作者:鲁慧旎。有删改)
9.文章围绕曹妈妈叙述了哪三件事 请逐一概括,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3分)
曹妈妈为我 ① ;曹妈妈带我 ② ;曹妈妈为了石笋山村 ③ 。
10.《石笋山村发展历程纪录片》摄制组要拍摄“我”与曹妈妈相见的画面,请参照下面的知识卡片,为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镜头,并阐述理由。(3分)
11.读完以上文本后,同学们认为该文可以与七年级下册教材课文形成联读,几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赞同谁的观点 请你拟写参与讨论的发言。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结合以上文本,并联系观点所涉及课文的内容陈述理由。(3分)
小雨:我认为应该和第二单元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联读。
小燕:我认为应该和第三单元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联读。
小雯:我认为应该和第四单元第15课《青春之光》联读。
我的意见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为木,生崖石之间,不待土而能立;凌霜雪而愈坚,虽岁寒而不改其色。故君子观其本,则思固穷守节①;观其性②,则思刚毅不屈;观其姿,则思独立不群。是以古之贤者,多植松以自况③。
(摘选自《松赞》)
【注释】①固穷守节:安于贫困,坚守节操。②性:事物的固有特点。③况:比拟,比较。
12.下列对甲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李唐来”的“自”是“从”的意思,与“自言自语”中的“自”意思不同。
B.“中通外直”的“直”是“笔直,挺直”的意思,和“直言不讳”中的“直”意思不同。
C.“鲜”有“新鲜”“鲜艳,鲜明”“少”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陶后鲜有闻”中的“鲜”
是“少”的意思。
D.“宜”有“适宜,合适”“应当,应该”“大概,也许”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宜乎众
矣”中的“宜”是“大概,也许”的意思。
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君子爱莲,贤者植松,通过阅读以上两文你认为两位作者有哪种相似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3分)
15.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排比句,请阅读相关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本诗描绘了一幅幅农村风光图,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描述,并说说作者在其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哲理。(4分)
四、整本书阅读(4分)
17.学校要开展“文学世界里的温情微光”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请你从以下选项中任选其一,根据活动主题讲述相关的故事情节,分析两个人物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温情。(4分)
A.祥子与老马祖孙(《骆驼祥子》第十章)
B.保尔与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五章)
五、作文(40分)
18.请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任务一】亲爱的同学,你马上就要结束七年级的学习生活了。在这一年中,你肯定有很多探索,也有很多收获,你会为自己的成长选择哪个关键词 请以“_________,我的成长关键词”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任务二】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狂风暴雨,有时会触到暗礁险滩……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努力找寻,找到能点燃信念之灯、照亮前方之路的“光”,让美好重现。请以“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共4分)(1)①zhi ②qi(2分)(2)A.鞠 B.瀚(2分)
2.C(2分)
3.B(2分)
4.①惟吾德馨②愿为市鞍马③会当凌绝顶④一览众山小⑤不畏浮云遮望眼⑥自缘身在最高层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5.(共4分)(1)示例:课本(教材)和教辅成为七年级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课外阅读量不够;名著阅读的占比最低,说明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浓。(能结合图表数据提出问题即可)(2分)
(2)示例:希望同学们学好教材的同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先从感兴趣的名著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阅读。(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共12分)
6.示例:①很不高兴②我挂火大喊,她恼了回喊。 ③心平气和 ④我解说抗战必胜,她看到我光脚穿鞋主动要为我做袜子。(4分)
7.示例:文本一的画线句通过语言描写,写了她看到“我”光着脚打鬼子,提出给“我”做袜子的想法,表现她对战士的关心,展现出她的爱国情怀;塑造出善良淳朴、外冷内热的女性形象。
文本二的画线句通过描写女人“手指震动”“吮”等细微动作,写出她支持丈夫又担心丈夫安危的复杂心理,反映出她克制自己的情感,支持丈夫抗战的决心;塑造出一位深明大义、坚强隐忍的女性形象。(4分)
8.示例:文本一的结尾通过战士感慨百姓愿意为他做袜子的事,表现抗战时期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文本二的结尾通过游击队战士感谢开明的妻子,表现民兵及广大百姓为抗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4分)
(二)(共9分)
9.①介绍深山中孩子们的情况 ②看石笋山村孩子们现实的生活状况 ③带病工作,寻找发展之路(3分)
10.示例一:我选择近景镜头。因为画线句先写了“我”“好不容易脚沾到地”,再描写曹妈妈的面容、皮肤、眉头等细节,使用近景镜头可以先拍摄“我”的整体动作,再推向曹妈妈的局部面貌,从而表现我们相见的场面,利于观众感受曹妈妈不苟言笑的形象特点。示例二:我选择特写镜头。因为使用特写镜头可以使拍摄范围更聚焦,“严肃的面容”“黝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等细节,可以给读者留下曹妈妈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印象,更符合原文要表达的意思。(若选远景镜头,亦可酌情给分。)(3分)
11.示例一:我赞同小雨的观点。本文赞扬以曹妈妈为代表的乡村工作者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谁是最可爱的人》赞扬志愿军战士,为了朝鲜人民的幸福生活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品质。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所以应该联读。示例二:我赞同小燕的观点。本文中曹妈妈知道孩子们的需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
长知道鲁迅最想要《山海经》。曹妈妈和阿长都关心孩子,关注孩子们真正的需求,所以应该联读。
示例三:我赞同小雯的观点。本文中的曹妈妈是个基层工作者,为了石笋山村的发展脚步不停,走遍石笋山村的各个角落;《青春之光》中的黄文秀生前也是一名驻村的基层工作者,逐一走访村里的贫困户,带领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曹妈妈和黄文秀为民服务的精神一致,所以应该联读。(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12.D(2分)
13.(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2分)
14.示例一:两位作者都有洁身自好的品质。君子爱莲,甲文写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贤者植松,乙文写到“君子观其本,则思固穷守节”,这些语句体现了他们身上有相似的品质。
示例二:两位作者都有正直刚毅的品质。君子爱莲,甲文写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贤者植松,乙文中写到“生崖石之间,不待土而能立”,这些语句体现了古代文人身上相似的品质。(3分)
15.示例:甲文“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运用排比,分别列举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增强语势,具有节奏感强、对比鲜明的表达效果,突出莲的文化内涵。乙文“观其本,则思固穷守节;观其性,则思刚毅不屈;观其姿,则思独立不群”运用排比,从本、性、姿三个方面评述君子眼中松的品质,增强语势,更具说服力。(4分)
(二)(4分)
16.示例一:我最喜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所描绘的画面。不要笑话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备足鸡肉和猪肉款待客人。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浊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借此表达对乡村风土人情的赞美与向往。
示例二:我最喜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描绘的画面。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颔联表达诗人对乡村景色的喜爱,告诉我们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就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示例三:我最喜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所描绘的画面。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此起彼落,连续不断,村民们穿着简朴,古人的风尚依旧保存。颈联写了乡村风俗的古老和民风的淳朴,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4分)
四、整本书阅读(4分)
17.示例一:祥子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遇到进茶馆的老马,老马晕倒后,祥子帮忙照顾他,还为老马买了羊肉馅包子。老马自己又冷又饿,却还把包子拿给小马吃,这让祥子非常感动。这一故事情节不仅体现了祥子内心的善良和对弱者的同情,也体现了生活窘困的老马重视亲情,他们之间的交往展现出文学世界里的温情微光。
示例二:在保尔家避难时,朱赫来向保尔介绍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的知识,告诉他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以及社会生活的真理等。当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后,保尔四处寻找线索,想营救朱赫来;在白匪军押送朱赫来时,保尔突袭押送匪兵,救出朱赫来。朱赫来对保尔的引领和保尔舍身救朱赫来之间的情谊体现了文学世界里的温情微光。(4分)
18.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