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4.问题解决策略:归纳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归纳法解决问题情景引入教学过程在本章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历过很多次“归纳”的过程,即从几种特殊情形出发,进而找到一般规律的过程。归纳是发现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1.进一步掌握用归纳法从特殊情形找到一般规律的过程.(重点)重点难点2.利用归纳法从来解决问题.(难点)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教学过程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这两幅图片是“低多边形风格”的数字艺术设计图案,在长方形内三角形的个数与所取点数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提出问题教学过程4个长方形个数内有1个点6个6个 当长方形内有35个点时,有多少个三角形? 长方形个数内有2个点理解问题教学过程1.动手画一画,感受分割三角形的过程2.已知条件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已知条件:长方形内有35个点。连接各点(包括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形成三角形,要求所有连线不产生新点。拟定计划教学过程1.直接研究“长方形内有35个点”的情形,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2.哪些情形容易研究?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四边形内点的个数较多,分割连点时,容易漏掉一部分点。四边形内点的个数较少时易于研究,从点的个数增加与三角形个数增加的关系入手,利用归纳法发现规律。3.你发现的规律正确吗?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用所学知识验证并解释。实施计划教学过程1.先研究长方形内有3个点、4个点的情形8个 实施计划教学过程1.先研究长方形内有3个点、4个点的情形10个 实施计划教学过程2.统计数据,寻找规律发现规律:长方形内点的个数增加1,三角形的个数增加2.四边形内点的个数 1 2 3 4三角形的个数 4 6 8 10实施计划教学过程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猜想是合理的。在长方形内已经有n个点的情况下,新增的一个点要么在某个三角形内部,要么在某条线段上。当新增的这个点在某个三角形内部时,连接该点和三角形的顶点,原来的1个三角形分成3个小三角形,三角形的个数增加2;当新增的这个点在某条线段上时,连接该点和它所在两个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增加2。因此,当长方形内有35个点时,分得的三角形的个数是:回顾反思教学过程(1)如果长方形内有100个点呢?一般地,如果长方形内有个点呢?(2)你还能提出并解决什么问题?(3)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思考有什么好处?通过简单情形归纳一般性结论,你有哪些经验?实践应用教学过程例1.【规律探索】观察以下等式:第1个等式:,第2个等式:,第3个等式:,…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6个等式: ,由此可计算的结果为 ;(2)写出你猜想的第个等式 (用含n的式子表示).实践应用教学过程例2.观察以下等式.第1个等式:.第2个等式:.第3个等式:2.第4个等式:2.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5个等式: .(2)写出你猜想的第个等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实践应用教学过程例3.乐高是开发动手能力的一门课,思睿同学用乐高玩具搭建了一些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城堡”图形.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周长为12,图2的周长为19,图3的周长为26,图4的周长为 ,……,图的周长为 ;(2)我们把小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统称为“基本图形”,图1有6个基本图形,图2有12个基本图形,图3有20个基本图形,猜想:图5有 个基本图形;实践应用教学过程解:(1)由所给图形可知,图1的周长为:12=1×7+5;图2的周长为:19=2×7+5;图3的周长为:26=3×7+5;图4的周长为:33=4×7+5;…,依次类推,图n的周长为:7n+5.故答案为:33,7n+5.实践应用教学过程(2)由所给图形可知,图1中基本图形的个数为:6=2×3;图2中基本图形的个数为:12=3×4;图3中基本图形的个数为:20=4×5;…,依次类推,图n中基本图形的个数为:(n+1)(n+2).当n=5时,(n+1)(n+2)=42(个),即图5中基本图形的个数为42个.故答案为:42.在运用归纳策略寻找规律时,要先在若干简单情形中寻找相应的规律。初步发现规律后,可以通过更多的情形验证、再考虑一般情况。最后,试着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用数学语言简洁地表达规律。教学过程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教学过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课后巩固教学过程完成相关作业.结束新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