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抽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17分)1.(2分)B2.(2分)A3.(2分)B4.(5分)(1)(2分)B(2)(3分)①堕落、自暴自弃②参加骑兵队身负重伤(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③重新开始创作5.(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壮士十年归(2)往来无白丁(3)落红不是无情物(4)隔江犹唱后庭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3分)6.(3分)B(二)(14分)7.(3分)A8.(5分)(1)(2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句1分)(2)(3分)(菊花)一定要等到霜降之后才会绽放,但岭南地区常常是因为冬至时才有轻微霜冻的缘故。(“发”“以”“故”各1分)9.(2分)岭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后开。(断对1处得1分)10.(4分)(1)百卉(2)高洁(3)不与百卉并盛衰(或“独后开”“性介烈,须霜降乃发”“天姿高洁”)(4)坚守自我(洁身自好、不随流俗、坚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尚品格)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8分)11.(2分)B12.(3分)科技让家居生活更便捷智能;科技为车主解锁“轻松用车”新体验:科技重七年级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塑中小学教育生态。13.(3分)(1)通过AR设备让观众“拆解”文物结构,或“还原”历史场景;(2)通过公众号实时发布展览信息:(3)利用小程序让观众在线购票、预约参观时段,提供地图导航。(二)(16分)14(3分)(1)父子争执(2)老周了解旅游项目规划(3)父子雨中救船15.(3分)老周起初排斥直播,后来接受直播,/性格由固执守旧/变得包容接纳新事物。16.(3分)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甲鱼汤的鲜美,表达父子俩对鱼汤的喜爱(体现出老周记忆中生活的美好)。17.(3分)插叙,补充交代化工厂排污、小满带领环保社团告倒化工厂的往事,/表明儿子有担当、有能力守护胥河,/为下文老周态度转变做铺垫。18.(4分)不能改。“渔火”代表传统生活,具有温暖、宁静的画面感,/“新声”则充满活力与希望,/点明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乌篷船”只是点明渔家生活的一个具体事物,无法体现渔家生活的变化发展。(三)(12分)19.(3分)颜色:呈白色,白得晶莹剔透、清透温润。外形:小巧,如袖珍风铃。品格:藏于玉簪叶下,不喜抛头露面,如同闹市中的隐士20.(3分)“蹦蹦跳跳”“躲藏”“玩捉迷藏”将静态的铃兰花赋予动态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铃兰富有生机、活泼俏皮、隐藏在叶子下面的样子,/体现出作者发现铃兰时的惊喜。21.(3分)不能删。两个“真的”构成反复,突出强调铃兰的洁白/和小巧精致的独特形状,/表达了作者仔细观看铃兰后的惊叹与赞美。22.(3分)“有情人”指对铃兰怀有喜爱之情的人:“有意人”指特别关注铃兰,有目的地来观察铃兰的人:“有心人”指细心地发现铃兰之美,用心留意身边美好事物的人。四、写作(50分)23.(50分)分类分数档评分标准1.写作目的明确,以叙述和描写为主。2.选材立意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考深入。一类50-463.语言流畅优美,结构合理。4.内容充实,描写生动,具有读者意识,感情真挚。二类45-411.写作目的明确,有叙述和描写。七年级语文答案·第2页(共3页)能 化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抽测 七年级语文(本试卷共23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 、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亘古 (gèn) 殷切 (yin) 修茸 (qi) 鲜为人知 (xiān)B. 功 勋 (xūn) 稠密 (chóu) 哺育 (bǔ) 诲人不倦 (hui)C. 涉足 (shē) 书斋 (zhāi) 吟唱 (yin) 奈人寻味 (nài)D. 心 菲 (fei) 凝望 (ning) 胆怯 (què) 淋漓尽致 (zhi)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科学探索,不仅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 自身的挑战,体现了人类对真理和 理想的 追求。我们要 探索者的足迹,领会创新的价值,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了 解我国的科技 ,向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者致敬。A. 对 执着 追寻 成就 B. 为 执拗 追寻 成绩C. 对 执拗 追求 成绩 D. 为 执着 追求 成就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特别重视“孝”,在今天,我们仍要大力弘扬这 一 传统美德。②父母养育子女,历尽辛苦,呵护备至,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应充满感 恩 之心,孝敬双亲。③我们还应更进一步,将孝敬双亲的心意,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④让 我们孝亲敬老,听从长辈的谆谆教诲,将优良家风传承并发扬下去。A. 第①句中的“的”是助词,“特别”是副词。B.第②句中的“养育子女”“感恩之心”都是动宾短语。C. 第①句中的“大力弘扬”和第③句中的“所有的长辈”都是偏正短语。D. 第④句中的“将”是介词,“并”是连词。“孝亲敬老”是并列短语。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均出自《孙权劝学》,此文选自《梦溪笔谈》。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C.《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和《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他们是北宋诗人。D.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他人经历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7页) ·(2)请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作品 人物 遇到的挫折 如何面对《骆驼祥子》 祥子 小福子自杀 ①《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 保尔 ② 要求重新归队创作的书稿在邮寄中丢失 ③5.古诗文默写。(6分)(1)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2)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5)社会主义建设难免会遇到发展瓶颈,但只要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打开新局面,恰似陆 游笔下的“ ”,让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用《游 山西村》中的句子作答)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 ( 3 分 )望 岳 杜甫 终南别业① 王维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中岁颇好道②,晚家南山陲③。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④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①别业:别墅。②道:这里指佛教。③陲:旁边。④值:遇到。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甲诗以“齐鲁青未了”表现泰山的雄伟阔大,乙诗以“南山陲”点明隐居的具体地点。B. 甲诗“割”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乙诗“独”尽显诗人行走看景时的孤单寥落。C. “荡胸”“决眦”衬托泰山的雄伟壮丽,“行到”“坐看”暗合随遇而安的处世哲思。D. 甲诗借泰山之景寄托青年杜甫的远大抱负,乙诗以随性生活抒写退隐终南的闲适情趣。(二)阅读下面两文,完成7~10题。(14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7页) ·【乙】菊,黄中之色,香味和正,花、叶、根、实,皆长生药也。北方随秋之早晚,大略 至菊有黄花乃开,独岭南不然,至冬乃盛发。 岭南地暖百卉造作③无时而菊独后开。考其理,菊性介烈②,不与百卉并盛衰, 须霜降乃发,而岭南常以冬至微霜故也。其天姿高洁如此,宜 其通仙灵也。吾在海南,艺菊九畹③,以十一月望,与客泛菊作重九⑤,书此为记。(选自苏轼《记海南菊》)【注释】①造作:指随意生长开放。②介烈:刚烈、高洁。③艺:种植。④畹:古时土地面积单位。⑤作重九:补过重阳节。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3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C. 独岭南不然,至冬乃盛发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D. 考其理,菊性介烈 木理有疏密(《活板》)8.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分)(2)须霜降乃发,而岭南常以冬至微霜故也。(3分)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岭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后开。10.两文都运用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用菊花、牡丹衬托莲,乙文用 (1) 衬 托菊,突出甲文莲与乙文菊 (2) 的共同品格。甲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乙文菊“ (3) ”,都寄托了作者 (4) 的人生追求。 ( 4 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材料一】科技改变生活。下班路上,手机一键遥控烤箱预热、空调调至26℃。站在家门口,不用掏 钥匙,智能门锁自动识别回家的主人。一推门,厨房飘来食物香气,室内温度宜人。客厅灯光 随自然光强度自动调节,夜晚,它还会循着脚步柔和亮起,免去摸黑找开关的麻烦。外出时不 必担心电器忘关,手机APP 能实时监控。科技将家居场景重塑为“一键触达”的模式,让生活 琐事在智能调度中变得异常便捷。(节选自《科技生活周刊》,有删改)【材料二】科技为车主解锁“轻松用车”新体验。在日常出行中,车载智能导航能实时规避拥堵,语 音指令可一键调节空调、播放音乐,长途驾驶时的疲劳监测系统会及时提醒休息,甚至连车窗 起雾都能自动感应除雾。在日常停车场景中,智能泊车同样表现亮眼:面对小区狭窄车位,系 统仅需1分35秒就能规划出掉头入库路径,完成极限泊车;侧方窄车位也不在话下,车主在6 米外通过手机遥控,即可轻松将车停妥。(整理自“汽车科技网”,有删改)· 七年级语文第3页(共7页) ·【材料三】科技正悄然重塑中小学教育生态。智能教学系统能根据学生课堂答题数据,实时生成个性 化学习报告,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语文作文批改中,AI 不仅能标注语法错误,还能分析行文 逻辑,给出提升建议。AR 技术可以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巧妙融合,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可视化, 学生戴上设备就能“拆解”分子结构、“观察”星球运转。课后, Al 学习助手24小时在线答 疑,通过语音交互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其智能推荐系统还会根据学习进度推送拓展阅读材料。(整理自“教育在线网”,有删改)【材料四】大连市体育产业集团下属市民健身中心、市游泳馆、网球中心这三个场馆,从2023年开 始运行智能场馆运营管理体系,通过公众号发布比赛信息,利用小程序为市民提供订场购票、 办卡充值、领取优惠券、地图导航等服务,实现“运动生活不费心,动动手指就搞定”。利润 从每年单个场馆七百万上涨到如今的每年一千万,参与人数从原来的四十万到现在六十万左 右,日均客流量近千人。(节选自《体育世界》,有删改)11.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有了智能家居,主人回家不用掏钥匙开门,晚上不用摸黑去找客厅灯的开关了。B. 在日常生活中,车主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实现狭窄车位和侧方窄车位的智能泊车。C.智能教学系统能根据学生答题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D.大连市民健身中心等场馆通过智能管理体系,年利润和参与人数均大幅度增长。12.请依据材料一、二、三,分别简要概括科技在家居、交通、教育领域的价值。(3分)13.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AR 技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应用的角度,分别为大 连博物馆提出三条建议。(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6分)渔火新声①江南的雨总爱在清晨落下,青石板上浮着一层水光。老周蹲在乌篷船头搓草绳,指甲缝 里嵌着深褐色的河泥。船尾竹筐里几条鳜鱼扑腾着,溅起的水珠子打湿了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脚。②“阿爹!”岸上传来脆生生的喊声。老周头也不抬,手上草绳绞得更紧了:“又来做说 客 ”周小满踩着湿漉漉的台阶往下蹦,运动鞋底在青苔上打出溜滑。他今天穿了件印着“乡 村振兴”的红马甲,衬得那张白净的脸跟年画娃娃似的。“您看村头王阿婆家都改民宿了,昨 儿来了三辆旅游大巴……"“啪!”老周把草绳摔在船板上:“你老子打六岁起就在胥河摇橹, 四十年没挪过窝。现在要我上岸 除非胥河干了!”船头挂的煤油灯跟着晃,在晨雾里晕开昏 黄的光圈。小满撇撇嘴摸出手机:“您看这直播,苏州来的人们就爱看撒网捕鱼。”屏幕上闪 过几条“老周叔好帅”的弹幕,老周耳根子腾地红了:“小赤佬不学好!”③那天晌午,老周蹲在河神庙门槛上啃烧饼。庙里新刷了朱漆,供桌上的电子莲花灯闪得 他眼晕。小满挨着他坐下,掏出个油纸包:“王阿婆给的桂花糕。”老周瞅着儿子被河风吹乱· 七年级语文第4页(共7页) ·的刘海,忽然想起他小时候。那会儿小满总爱趴在船帮捞菱角,晒得跟黑泥鳅似的。有回捞着 条青壳甲鱼,父子俩在船头炖了锅汤, 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④“阿爹,您知道现在城里人管咱胥河叫什么吗 ‘江南最后的渔歌’。”小满掰着桂花 糕. “昨儿文化馆的人找我,说要申报非遗。”老周喉头动了动。 他想起前年冬天,上游化工 厂偷排废水,胥河漂起白花花的死鱼。他蹲在船头哭得像孩子,是小满带着大学生环保社团, 硬是把化工厂告倒了。⑤暮色染红河面时,老周鬼使神差地跟着儿子进了村委会。投影仪在粉墙上投出“胥河生 态旅游规划图”,他眯着眼找自家那截河道,突然瞧见个乌篷船的图标。⑥“这是……”"您的船!”小满眼睛亮晶晶的,“咱们搞‘渔家乐’,游客跟着老把式 学撒网,夜宿乌篷船看星河。”他指着效果图里戴斗笠的卡通老头,说:“连形象代言人都画 好了。”老周耳根又烫起来,却瞥见效果图角落画着污水处理站和生态监测点。墙角的绿萝悄 悄爬上窗棂,晚风送来河水的腥甜。⑦变故来得突然。那夜暴雨倾盆,老周被雷声惊醒时,河水已经漫过码头。他赤脚往河边 跑,手电筒的光柱里,自家乌篷船正被洪水推着撞向古桥。“缆绳!”小满的喊声混在雨里。 老周扑进汹涌的河水,冰凉的激流灌进鼻腔。他摸到船底熟悉的木纹,四十年的老伙计在掌心 跳动。缆绳缠上桥墩的瞬间,他听见小满带着哭腔喊着“阿爹”。⑧洪水退去后,爷俩在晒满渔网的河滩上修船。小满笨手笨脚地抹桐油,老周叼着烟卷指 点:“得顺着木纹……”话没说完,手机铃声响起。小满接起嗯啊几声,突然蹦起来:“文化 馆批了!非遗传承人的补助下来了!”老周望着儿子雀跃的背影,忽然发现这小子的肩胛骨把 红马甲撑出了棱角。河对岸的民宿挂起红灯笼,游客们的笑声乘着晚风荡过来,惊起芦苇丛里 的白鹭。⑨霜降那天,是胥河二十年来最大的鱼汛。老周带着五六个城里小伙撒网,网眼在夕阳下 金灿灿的。小满举着手机直播:“看!这就是我们胥河特有的刀鱼 …… ”“少废话!收网!” 老周中气十足的吼声惊飞一群野鸭。直播间弹幕刷得飞快,忽然有条金色弹幕闪过:“周叔, 能预订夜宿乌篷船吗 ”⑩古桥那头传来叮当声,文物局的人正在修缮桥栏。新补的青石挨着老石条,像祖孙俩并排晒太阳。老周眯眼望去,恍惚看见自己和小满并排蹲在船头,中间摆着冒热气的鱼汤锅子。(文/林望,有删改)14.根据①~⑦段的内容填空。(3分)清晨, (1) → 晌午,老周回忆中态度缓和 →傍晚, (2) → 夜 里 , (3)15.结合第②段和第⑨段关于“直播”的内容,分析老周性格的变化。 ( 3 分 )16.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17.第④段画直线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分)18.标题“渔火新声”能否改为“乌篷船” 请说明理由。(4分)·七年级语文第5页(共7页) ·(三)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2分)天坛的铃兰①尽管来天坛不知多少次,但很多事还是不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丁香花刚谢,居然还 有那样多的人,蹲在丁香大道的两边,拿着手机,甚至举着单反相机的大镜头,静心屏气,纷 纷在拍照。②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很有些好奇。我走过去,看这些人究竟在拍什么 丁香树下种 着的是玉簪,还远不到开花的时候,只有肥硕的叶子密密实实铺展展覆盖地面。正午的阳光直 射下来,一片绿叶被晒得有些疲沓,颜色发灰,这些人却兴致勃勃,有的人脸上渗出了汗珠。③我也躬下身来,看到他们拨开玉簪的叶子,下面露出一串串白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散 落,像是蹦蹦跳跳地来到这里,故意分别躲藏着,和人们玩捉迷藏的游戏。④我从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小白花。花小的,倒是见过不少,米兰比它们还小,丁香和槐 花也不大,尽管米兰、丁香和槐花都是白色,但都没有它们这样白得晶莹。大概是得益于有玉 簪叶子的保护,它们不受阳光的照射和风沙的侵袭,如足不出户的小家碧玉一般,面容白皙如 玉,露珠般清透温润。⑤我问身边用手机拍照的一位年轻姑娘:“这是什么花呀,这么好看 ”她瞥了我一眼, 口里吐出两个字:“铃兰!”那语气多少有些轻蔑,觉得我有眼不识金镶玉,连铃兰都不认识! 据说现在天坛里大小花卉有150种之多,这么多种花,我认识得不多,铃兰,更是第一次见。 我确实有些少见多怪,禁不住说了句:“铃兰这么小!”⑥铃兰的名字,是听说过的。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说它们圣洁,夸张地说是圣母 的化身。叶赛宁的诗里,把它和初雪相比拟,说—— “我踏着初雪信步前行,心潮迸涌如初绽 的铃兰。”在我自以为是的想象中,铃兰的花不应该这样小,纤细得弱不禁风。心潮迸涌,如 初绽的铃兰,也不应该这样漫不经心地散落,小心翼翼地躲藏。⑦我也蹲下来,不禁仔细观看。白真的如初雪, 一串串垂挂下来,真的像是一串串袖珍版 的风铃。只是没有想到它这么样的小,小得比童话里的七个小矮人还小。⑧铃兰那样的小,又藏在玉簪叶下,不愿意抛头露面,自然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让我 这样粗心大意的人,不知多少次路过这里,和它们擦肩而过,即使相逢也不相识。⑨在丁香道东,一步之遥,柏树林中的二月兰,开得疯了似的,紫莹莹、铺展展一片,汪 洋恣肆,显山露水,仿佛这个春天的天坛,都是它们主宰的天下。⑩铃兰,如同闹市中的隐士一般,只愿意藏在这里,等待着有情人、有意人,或有心人, 和它们相会。只是我们不管它们乐意不乐意,就把它们请出,搬到热闹闹的抖音视频上,发在 朋友圈的九宫格里。(文/肖复兴,有改动)·七年级语文第6页(共7页) ·19.文中的铃兰,在颜色、外形和品格上分别有哪些特点 (3分)20.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化静为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21.第⑦段加点的两个“真的”能不能删掉 请说出理由。(3分)22.第⑩段中“有情人、有意人、有心人”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3分)四、写作(50分)23.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1)生活里的“小可爱”,或萌萌的,或憨憨的,或暖暖的,是心中的温暖和治愈。请以“我身边的小可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大海,浩瀚无际,姿态万千;是资源的宝库,是生命的摇篮;既有“以柔克刚”的坚韧, 又有“海纳百川”的包容 ……请 以“我心中的大海”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全文不少于5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七年级语文第7页(共7页)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pdf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