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下·乐山期末)自然界中,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叫(  )。
A.消费者 B.分解者 C.生产者 D.劳动者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蚯蚓等)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粪便等有机物为食,通过分解作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无机物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生产者(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如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劳动者并非生态系统的专业分类。
2.(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储存着势能的是(  )。
A.米饭 B.压缩的弹簧 C.奔跑的列车 D.绿色植物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势能是物体因位置或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压缩的弹簧因发生弹性形变储存了弹性势能,当外力撤销后可恢复原状并释放能量。米饭和绿色植物储存的是化学能(食物中的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奔跑的列车因运动具有动能,均非势能。
3.(2024六下·乐山期末)以下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A.劳逸结合 B.适量运动 C.迷恋手机 D.按时饮食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迷恋手机属于不健康生活方式。长时间沉迷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劳损,还可能因缺乏社交和运动引发心理问题。而劳逸结合可维持身心平衡,适量运动能增强体质,按时饮食有助于消化系统健康,均属于有益的生活习惯。
4.(2024六下·乐山期末)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的途径不包括(  )。
A.十年禁渔 B.乱砍乱伐 C.植树造林 D.生态清淤
【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乱砍乱伐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丧失,加剧生态恶化,不属于环境综合治理途径。十年禁渔可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生态清淤可改善水体环境、恢复水生态系统,均为改善生态的有效措施。
5.(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答案】D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取之不尽且可持续利用。而煤炭、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遗体经漫长地质作用形成,储量有限且无法在短期内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6.(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属于将电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是(  )。
A.电饭煲 B.电车 C.电风扇 D.电磁铁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饭煲工作时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用于煮饭加热。电车和电风扇分别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和扇叶转动;电磁铁则是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均非以热能转化为主。
7.(2024六下·乐山期末)迁徙、洄游、冬眠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不会迁徙。
A.燕子 B.大雁 C.麻雀 D.斑马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麻雀属于留鸟,通常不进行迁徙,多在栖息地附近觅食活动。燕子、大雁为候鸟,会随季节变化迁徙以寻找适宜环境;斑马因非洲草原干湿季交替,会迁徙寻找水源和食物。迁徙是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8.(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做法中,不能有效减少餐厨垃圾的是(  )。
A.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光盘行动
C.进行填埋 D.饲料化处理
【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与减少餐厨垃圾无关,反而会增加白色污染。“光盘行动” 可从源头减少食物浪费,降低餐厨垃圾产生量;填埋和饲料化处理属于餐厨垃圾的末端处理方式,能通过降解或转化为饲料实现垃圾减量,属于有效处理手段,但非 “减少产生” 的措施。
9.(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资源中,属于生物资源的是(  )。
A.空气 B.岩石 C.冰川 D.动物
【答案】D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动物属于生物资源,是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可通过繁殖更新。空气属于气候资源,岩石是矿产资源的载体,冰川属于水资源,三者均为非生物资源。生物资源还包括植物、微生物等,具有可再生性和生态功能。
10.(2024六下·乐山期末)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不顺应时代潮流的是(  )。
A.绿色低碳出行 B.文明祭祀
C.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D.使用清洁能源
【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空气并加剧噪声污染,与 “蓝天保卫战” 的低碳环保理念相悖。绿色低碳出行、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物排放,文明祭祀(如鲜花祭扫)能避免焚烧纸钱污染,均顺应环保潮流。
11.(2024六下·乐山期末)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被破坏,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各环节紧密关联。某一环节被破坏,会引发连锁反应:如被捕食者减少可能导致捕食者食物短缺,进而影响其数量;生产者受损则会动摇整个食物链的能量基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但超过阈值后,单一环节的破坏可能导致系统失衡,故该说法错误。
12.(2024六下·乐山期末)大量使用农药等杀虫剂杀灭包括“害虫”在内的大量昆虫,提高了粮食产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污染;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农药杀虫剂虽能短期提高粮食产量,但会严重污染环境。农药残留会渗入土壤和水体,破坏生态平衡;通过食物链富集后,可能导致鸟类、鱼类等生物死亡,还会危害人类健康。此外,杀虫剂会杀灭蜜蜂等有益昆虫,影响植物传粉,最终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该说法错误。
13.(2024六下·乐山期末)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形成周期漫长,储量有限,过度使用会面临枯竭。节约能源可延缓资源消耗速度,而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能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缓解环境压力(如减少碳排放),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故该说法正确。
14.(2024六下·乐山期末)要减少雾霾天气,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就要加强对燃煤、工业、交通、扬尘等污染源的治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雾霾主要由燃煤排放的烟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及扬尘等污染物悬浮形成。加强对这些污染源的治理(如推广清洁燃煤、工业废气净化、机动车尾气管控、扬尘覆盖),能直接降低大气中 PM2.5 等污染物浓度,从根本上减少雾霾天气,故该说法正确。
15.(2024六下·乐山期末)野生动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所以我们可以随意猎杀、取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意猎杀会破坏生物链平衡(如捕食者减少导致害虫泛滥),且许多物种因栖息地破坏已濒临灭绝。猎杀行为还可能引发病毒传播(如非典、新冠等与野生动物相关),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故该说法错误。
16.(2024六下·乐山期末)动能、势能都是   ,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答案】机械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基本形式,而能量包含多种类型,如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17.(2024六下·乐山期末)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性,将   转化为磁能。
【答案】电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磁场,此过程中消耗的是电流携带的能量,即电能转化为磁能。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电磁铁是电能在电磁感应作用下转化为磁能的典型应用。
18.(2024六下·乐山期末)自然界动植物间密不可分,环环相扣。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   。
【答案】食物网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多条食物链因生物间的复杂摄食关系相互交叉、彼此联结,形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多路径特征,比如一种生物可能同时属于不同食物链,充当不同营养级角色,故横线处应填 “食物网”。
19.(2024六下·乐山期末)土壤、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   。
【答案】可再生资源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自然循环或生物再生能持续更新的资源。土壤可经成土作用恢复,太阳能取之不尽,水通过水循环再生,森林能自然更新,地热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们均符合短时间内再生或循环的特点。
20.(2024六下·乐山期末)人体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人的食物储存着   能。
【答案】化学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食物中蕴含的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中含化学键能。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分解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使用。这是化学能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利用。
21.(2024六下·乐山期末)科学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小组画出了电磁铁磁力的对比实验示意图,请你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1)你认为该实验小组设计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的关系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C.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关系
(2)这个实验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   。
(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   装置。
(4)实验结论:线圈匝数多,电磁铁的磁力   。
【答案】(1)B
(2)线圈匝数
(3)丙
(4)大或强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示意图中,两组电磁铁的铁芯长度、线圈缠绕方向相同,唯一变量是线圈匝数(一组匝数多,一组匝数少)。而实验研究的是变量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此该实验主要探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故答案选 B。
(2) 在对比实验中,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示意图里两组电磁铁的铁芯长短、线圈缠绕方向等条件保持一致,仅线圈匝数存在差异(一组匝数多,一组匝数少)。所以该实验唯一改变的条件就是线圈匝数,通过对比不同匝数下的磁力大小来得出结论。
(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丙装置,因为丙电磁铁的线圈圈数最多。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1)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丙装置,因为丙电磁铁的线圈圈数最多。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22.(2024六下·乐山期末)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打开灯帽,将灯帽   放在灯旁,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2)用   加热物体。
(3)加热完成后,用   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答案】(1)竖
(2)外焰
(3)灯帽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1)使用酒精灯时,灯帽需竖直(或正)放在灯旁,这样可避免灯帽滚落或沾染杂质,同时方便取用。点燃时用火柴从灯芯下端斜向点燃,是为确保火焰平稳引燃且避免酒精蒸气爆燃。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一般用外焰来加热。
(3)加热完成后,需用灯帽从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这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使火焰因缺氧而熄灭。盖灭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可平衡灯帽内外气压,防止下次使用时灯帽难以打开。
(1)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时,我们要牢记一些注意事项。点燃酒精灯时,先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自下而上点燃,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一般用外焰来加热。
(3)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23.(2024六下·乐山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生命提供了无比珍贵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说说如何保护土地?(至少2条措施)
【答案】植树造林、保护水土流失;垃圾分类,减少厨余垃圾;杜绝化学污染,不丢弃废旧电池等;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土壤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是一些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开山毁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抛洒垃圾,会使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开窑烧砖会破坏土地资源并污染环境。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破坏、污染和浪费。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依据当地土地性质划定农业区、工业区与住宅区,避免乱占耕地建房或盲目开发,如严格管控城市扩张中对耕地的侵占,确保基本农田面积。防治土壤污染与退化:控制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滥用,推广有机肥和低毒农药,对受污染土地开展修复(如重金属污染区种植超富集植物),同时通过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1 / 1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下·乐山期末)自然界中,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叫(  )。
A.消费者 B.分解者 C.生产者 D.劳动者
2.(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储存着势能的是(  )。
A.米饭 B.压缩的弹簧 C.奔跑的列车 D.绿色植物
3.(2024六下·乐山期末)以下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A.劳逸结合 B.适量运动 C.迷恋手机 D.按时饮食
4.(2024六下·乐山期末)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的途径不包括(  )。
A.十年禁渔 B.乱砍乱伐 C.植树造林 D.生态清淤
5.(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6.(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属于将电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是(  )。
A.电饭煲 B.电车 C.电风扇 D.电磁铁
7.(2024六下·乐山期末)迁徙、洄游、冬眠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  )不会迁徙。
A.燕子 B.大雁 C.麻雀 D.斑马
8.(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做法中,不能有效减少餐厨垃圾的是(  )。
A.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光盘行动
C.进行填埋 D.饲料化处理
9.(2024六下·乐山期末)下列资源中,属于生物资源的是(  )。
A.空气 B.岩石 C.冰川 D.动物
10.(2024六下·乐山期末)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不顺应时代潮流的是(  )。
A.绿色低碳出行 B.文明祭祀
C.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D.使用清洁能源
11.(2024六下·乐山期末)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被破坏,不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
12.(2024六下·乐山期末)大量使用农药等杀虫剂杀灭包括“害虫”在内的大量昆虫,提高了粮食产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13.(2024六下·乐山期末)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  )
14.(2024六下·乐山期末)要减少雾霾天气,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就要加强对燃煤、工业、交通、扬尘等污染源的治理。(  )
15.(2024六下·乐山期末)野生动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所以我们可以随意猎杀、取用。(  )
16.(2024六下·乐山期末)动能、势能都是   ,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17.(2024六下·乐山期末)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性,将   转化为磁能。
18.(2024六下·乐山期末)自然界动植物间密不可分,环环相扣。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   。
19.(2024六下·乐山期末)土壤、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   。
20.(2024六下·乐山期末)人体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人的食物储存着   能。
21.(2024六下·乐山期末)科学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小组画出了电磁铁磁力的对比实验示意图,请你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1)你认为该实验小组设计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的关系
B.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C.电磁铁磁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的关系
(2)这个实验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   。
(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   装置。
(4)实验结论:线圈匝数多,电磁铁的磁力   。
22.(2024六下·乐山期末)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打开灯帽,将灯帽   放在灯旁,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2)用   加热物体。
(3)加热完成后,用   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3.(2024六下·乐山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为生命提供了无比珍贵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说说如何保护土地?(至少2条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蚯蚓等)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粪便等有机物为食,通过分解作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无机物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生产者(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如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劳动者并非生态系统的专业分类。
2.【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势能是物体因位置或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压缩的弹簧因发生弹性形变储存了弹性势能,当外力撤销后可恢复原状并释放能量。米饭和绿色植物储存的是化学能(食物中的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奔跑的列车因运动具有动能,均非势能。
3.【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迷恋手机属于不健康生活方式。长时间沉迷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劳损,还可能因缺乏社交和运动引发心理问题。而劳逸结合可维持身心平衡,适量运动能增强体质,按时饮食有助于消化系统健康,均属于有益的生活习惯。
4.【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乱砍乱伐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丧失,加剧生态恶化,不属于环境综合治理途径。十年禁渔可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生态清淤可改善水体环境、恢复水生态系统,均为改善生态的有效措施。
5.【答案】D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取之不尽且可持续利用。而煤炭、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遗体经漫长地质作用形成,储量有限且无法在短期内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6.【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饭煲工作时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用于煮饭加热。电车和电风扇分别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和扇叶转动;电磁铁则是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均非以热能转化为主。
7.【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麻雀属于留鸟,通常不进行迁徙,多在栖息地附近觅食活动。燕子、大雁为候鸟,会随季节变化迁徙以寻找适宜环境;斑马因非洲草原干湿季交替,会迁徙寻找水源和食物。迁徙是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8.【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与减少餐厨垃圾无关,反而会增加白色污染。“光盘行动” 可从源头减少食物浪费,降低餐厨垃圾产生量;填埋和饲料化处理属于餐厨垃圾的末端处理方式,能通过降解或转化为饲料实现垃圾减量,属于有效处理手段,但非 “减少产生” 的措施。
9.【答案】D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动物属于生物资源,是有生命的自然资源,可通过繁殖更新。空气属于气候资源,岩石是矿产资源的载体,冰川属于水资源,三者均为非生物资源。生物资源还包括植物、微生物等,具有可再生性和生态功能。
10.【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空气并加剧噪声污染,与 “蓝天保卫战” 的低碳环保理念相悖。绿色低碳出行、使用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物排放,文明祭祀(如鲜花祭扫)能避免焚烧纸钱污染,均顺应环保潮流。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各环节紧密关联。某一环节被破坏,会引发连锁反应:如被捕食者减少可能导致捕食者食物短缺,进而影响其数量;生产者受损则会动摇整个食物链的能量基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但超过阈值后,单一环节的破坏可能导致系统失衡,故该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污染;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农药杀虫剂虽能短期提高粮食产量,但会严重污染环境。农药残留会渗入土壤和水体,破坏生态平衡;通过食物链富集后,可能导致鸟类、鱼类等生物死亡,还会危害人类健康。此外,杀虫剂会杀灭蜜蜂等有益昆虫,影响植物传粉,最终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该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形成周期漫长,储量有限,过度使用会面临枯竭。节约能源可延缓资源消耗速度,而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能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缓解环境压力(如减少碳排放),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故该说法正确。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雾霾主要由燃煤排放的烟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及扬尘等污染物悬浮形成。加强对这些污染源的治理(如推广清洁燃煤、工业废气净化、机动车尾气管控、扬尘覆盖),能直接降低大气中 PM2.5 等污染物浓度,从根本上减少雾霾天气,故该说法正确。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解析】【分析】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意猎杀会破坏生物链平衡(如捕食者减少导致害虫泛滥),且许多物种因栖息地破坏已濒临灭绝。猎杀行为还可能引发病毒传播(如非典、新冠等与野生动物相关),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故该说法错误。
16.【答案】机械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基本形式,而能量包含多种类型,如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17.【答案】电能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磁场,此过程中消耗的是电流携带的能量,即电能转化为磁能。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电磁铁是电能在电磁感应作用下转化为磁能的典型应用。
18.【答案】食物网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多条食物链因生物间的复杂摄食关系相互交叉、彼此联结,形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多路径特征,比如一种生物可能同时属于不同食物链,充当不同营养级角色,故横线处应填 “食物网”。
19.【答案】可再生资源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自然循环或生物再生能持续更新的资源。土壤可经成土作用恢复,太阳能取之不尽,水通过水循环再生,森林能自然更新,地热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们均符合短时间内再生或循环的特点。
20.【答案】化学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食物中蕴含的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中含化学键能。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分解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使用。这是化学能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利用。
21.【答案】(1)B
(2)线圈匝数
(3)丙
(4)大或强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示意图中,两组电磁铁的铁芯长度、线圈缠绕方向相同,唯一变量是线圈匝数(一组匝数多,一组匝数少)。而实验研究的是变量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此该实验主要探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故答案选 B。
(2) 在对比实验中,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示意图里两组电磁铁的铁芯长短、线圈缠绕方向等条件保持一致,仅线圈匝数存在差异(一组匝数多,一组匝数少)。所以该实验唯一改变的条件就是线圈匝数,通过对比不同匝数下的磁力大小来得出结论。
(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丙装置,因为丙电磁铁的线圈圈数最多。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1)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3)这个实验中,吸起大头针数量最多的是图丙装置,因为丙电磁铁的线圈圈数最多。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22.【答案】(1)竖
(2)外焰
(3)灯帽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1)使用酒精灯时,灯帽需竖直(或正)放在灯旁,这样可避免灯帽滚落或沾染杂质,同时方便取用。点燃时用火柴从灯芯下端斜向点燃,是为确保火焰平稳引燃且避免酒精蒸气爆燃。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一般用外焰来加热。
(3)加热完成后,需用灯帽从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这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使火焰因缺氧而熄灭。盖灭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可平衡灯帽内外气压,防止下次使用时灯帽难以打开。
(1)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时,我们要牢记一些注意事项。点燃酒精灯时,先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自下而上点燃,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一般用外焰来加热。
(3)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23.【答案】植树造林、保护水土流失;垃圾分类,减少厨余垃圾;杜绝化学污染,不丢弃废旧电池等;枯枝落叶粉碎后做成肥料。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土壤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是一些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开山毁林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抛洒垃圾,会使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开窑烧砖会破坏土地资源并污染环境。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破坏、污染和浪费。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依据当地土地性质划定农业区、工业区与住宅区,避免乱占耕地建房或盲目开发,如严格管控城市扩张中对耕地的侵占,确保基本农田面积。防治土壤污染与退化:控制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滥用,推广有机肥和低毒农药,对受污染土地开展修复(如重金属污染区种植超富集植物),同时通过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