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5五下·天门期中)我们的上肢在做伸臂、曲臂动作时,是骨骼带动肌肉和关节工作的。( )2.(2025五下·天门期中)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并证明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2025五下·天门期中)俗话说“烂姜不烂味”,将生姜发霉的部分切掉后可以继续食用。( )4.(2025五下·天门期中)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两级地区奇特的自然现象。( )5.(2025五下·天门期中)英国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 )6.(2025五下·天门期中)地球北半球的夏天,白天短夜晚长。( )7.(2025五下·天门期中)所有的微生物都很微小。 ( )8.(2025五下·天门期中)相同情况下,平桥的承重能力大于拱桥。( )9.(2025五下·天门期中)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 )10.(2025五下·天门期中)在自然界中,所有的花和叶子都是白天张开,夜晚收拢。( )11.(2025五下·天门期中)下列生物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海洋中的硅藻 B.蚜虫 C.蘑菇12.(2025五下·天门期中)以下哪种船的结构不是人类从鱼身上获得启示而创造的?( )。A.船桨 B.船身 C.船帆13.(2025五下·天门期中)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形态是( )。A.圆盘状 B.球状 C.螺旋状14.(2025五下·天门期中)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托勒密 C.亚里士多德15.(2025五下·天门期中)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 )。A.清晨 B.中午 C.傍晚16.(2025五下·天门期中)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17.(2025五下·天门期中)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有这样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在花丛中对月独酌,这种花可能是( )。A.郁金香 B.芍药花 C.夜来香18.(2025五下·天门期中)中国科考队准备到南极考察,最好选择在( )出发。A.春秋季 B.夏季 C.冬季19.(2025五下·天门期中)猫头鹰在夜晚活动,郁金香在白天开放,都是( )对动植物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循环 C.太阳高度20.(2025五下·天门期中)在沙漠环境中的迷彩,需要用到的主色调是( )。A.绿色 B.蓝色 C.黄色21.(2025五下·天门期中)请用线将生物或其组成结构与相关仿生应用连起来。螳螂 挖掘机荷叶 镰刀变色龙 人工冷光萤火虫 迷彩服人的手臂 自清洁材料22.(2025五下·天门期中)微生物是包括 、 、 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23.(2025五下·天门期中)物品在 、 环境中容易发霉。24.(2025五下·天门期中)把同样的三张纸折成“L”“U”“W”形,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形。25.(2025五下·天门期中)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 和 。26.(2025五下·天门期中)人类模仿生物的 和 ,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叫 。27.(2025五下·天门期中)外形为弧形的建筑结构被称为 。28.(2025五下·天门期中)根据 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29.(2025五下·天门期中)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做 ,一端始终指向 附近。地球像陀螺一样绕其 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30.(2025五下·天门期中)每个地方,一年四季中的 、 、 、 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31.(2025五下·天门期中)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就是地球的 ,时间为一年;同时地球也在 ,时间为一天。32.(2025五下·天门期中)根据以下自制酸奶的过程,回答问题。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60℃左右。待温度降到37℃左右,往鲜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8~10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1)为什么要往鲜牛奶中加入酸牛奶?(2)为什么要用消毒过的保温容器来装鲜牛奶?(3)为什么要对加入酸奶的鲜牛奶进行保温?33.(2025五下·天门期中)研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实验材料:皮球、牙签、灯泡。实验步骤:①用一个皮球代表地球,在两端各粘上一根牙签,代表地轴,再在“地球”的“赤道”和“北半球”上各粘一根牙签。②在桌子上点亮一个灯泡代表太阳,先让“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再让“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一圈,观察“赤道”和“北半球”上牙签影长的情况。实验现象:“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发现“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牙签影长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当“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发现“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牙签影长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比直立着绕“太阳”转动牙签的影长要 (填“长”或“短”)。实验结论:由于 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 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 各不相同。34.(2025五下·天门期中)简述四季形成的原因。35.(2025五下·天门期中)生活中的防霉方法有哪些(至少4点)36.(2025五下·天门期中)微生物的功与过体现在哪里?37.(2025五下·天门期中)薄薄的鸡蛋壳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压力?薄壳结构的优点是什么?38.(2025五下·天门期中)举例说明夜行性动物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相反人体运动的原理是肌肉收缩牵动骨骼绕关节活动,而非骨骼带动肌肉。当伸臂或曲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肌肉通过收缩与舒张产生动力,牵拉肱骨等骨骼以肘关节等关节为支点运动,骨骼是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才是运动的动力来源。此表述颠倒了肌肉与骨骼的作用关系。2.【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胡克于 1665 年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首次发现并命名 “细胞”,但他观察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而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基本单位” 这一结论,是 19 世纪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内容,胡克的发现未证明该理论,此表述混淆了发现现象与理论证明的区别。3.【答案】错误【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生姜发霉后,即便切掉发霉部分,霉菌菌丝也可能已扩散至未霉变区域,且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肉眼难以分辨。食用后可能危害健康,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存在致癌风险,因此发霉生姜不应继续食用。4.【答案】正确【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两极地区(南极和北极)的独特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两极会周期性出现全天 24 小时均为白昼(极昼)或黑夜(极夜)的情况,其持续时间随纬度升高而增加,是地球公转与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5.【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第一次发现微生物存在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而非英国人。17 世纪,他通过自制显微镜观察到池塘水、牙垢等样本中的单细胞生物,首次揭示了微生物世界。这一发现奠定了微生物学基础,而英国科学家胡克主要贡献在细胞观察领域,需注意区分两者的国籍与成就。6.【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北半球夏天时,由于地轴倾斜且北半球倾向太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光照时间更长,因此白天长夜晚短。例如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达全年最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表述与实际昼夜长短规律相反。7.【答案】错误【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多数微生物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但并非所有微生物都如此。如 1985 年发现的 “费氏刺骨鱼菌”,长度可达 0.7 毫米,肉眼可见;2018 年发现的 “华丽硫珠菌”,细胞长度甚至可达 2 厘米。这些大型微生物颠覆了 “微生物皆微小” 的认知,说明该表述过于绝对。8.【答案】错误【知识点】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解析】【分析】相同情况下,拱桥的承重能力大于平桥。拱桥的弧形结构能将桥面荷载通过拱圈传递至两端支撑点,利用石材或混凝土的抗压特性分散压力;而平桥的梁体主要承受弯曲应力,荷载集中于跨中,易产生形变。例如赵州桥等古代拱桥历经千年仍稳固,印证了拱桥在承重设计上的优势。9.【答案】错误【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除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外,还有正四边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密铺的条件是内角能整除 360°:正三角形内角 60°、正四边形内角 90°、正六边形内角 120°,均可实现无缝拼接。正五边形等因内角无法整除 360° 而无法单独密铺,故该表述遗漏了正四边形。10.【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并非所有花和叶子都遵循白天张开、夜晚收拢的规律。部分植物如向日葵、睡莲等存在昼夜运动现象,但像常青树的叶子常年舒展,大部分草本植物的叶片也无明显昼夜闭合行为。此外,夜来香等植物还会在夜间开花,说明这类现象仅为部分植物的特性,而非普遍规律。11.【答案】B【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单细胞藻类等。A 硅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是微生物;C 蘑菇属于大型真菌,虽肉眼可见,但在分类上仍归为微生物;B 蚜虫是昆虫,属于多细胞动物,体型通常在 2-5 毫米,远超微生物范畴,因此不属于微生物。12.【答案】C【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人类从鱼类身上获得的设计灵感多与运动和形体相关。A 船桨模仿鱼鳍划水的推进原理;B 船身的流线型设计借鉴鱼类体型以减少水阻。而船帆的功能是利用风力驱动,其灵感源于自然界的风动现象(如帆状植物叶片),并非鱼类结构 —— 鱼类无类似帆的器官,主要靠尾部和鳍的摆动前进,故船帆与鱼类启示无关。13.【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双凹圆盘状,这种形态可增大表面积,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该结构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使细胞更具弹性以通过狭窄血管。B 球状常见于未成熟红细胞或异常状态,C 螺旋状非红细胞形态特征,故正确答案为 A。14.【答案】A【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最早系统提出地球自转理论的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他在 16 世纪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 “日心说”,指出地球不仅绕太阳公转,还绕地轴自转,打破了托勒密 “地心说” 的统治。B 托勒密主张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C 亚里士多德支持地心说,均未提出自转概念,故正确答案为 A。15.【答案】A【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清晨指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时段,通常始于天色微明,结束于日出后不久,是昼夜交替的过渡阶段。B 中午是白天正午时分,C 傍晚是白天向夜晚过渡的时段,均与题干 “夜晚过渡到白天” 的描述不符。清晨的自然特征(如曙光出现、气温回升)也符合从黑夜到白昼的转变过程,故正确答案为 A。16.【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青霉菌落周围的葡萄球菌被抑制,由此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抗生素,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的新纪元。B 氯霉素由博雷尔等科学家发现,C 红霉素由杜波斯等人分离获得,均与弗莱明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17.【答案】C【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郁金香原产中亚,16 世纪传到荷兰,我国 1980 年才引种成功,不可能出现在李白诗中。夜来香在夜间虽香气浓烈,但花朵较小且多为白色或淡黄色,与诗中情境不太相符。芍药花在唐朝时已广泛种植,花期在春季,花朵大而艳丽,符合李白对月独酌的情境,故应选 B。18.【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南极考察最佳时间为南半球夏季(11 月至次年 3 月),此时南极处于极昼期,气温相对较高(-20℃至 0℃),利于科考作业。中国位于北半球,冬季(12 月至次年 2 月)对应南极夏季,出发后抵达时正值当地最佳考察期。A春秋季南极昼夜交替频繁,气温更低;B夏季为北半球冬季,与南极季节相反,故正确答案为C。19.【答案】A【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猫头鹰夜间活动、郁金香白天开放,均与昼夜光照周期变化直接相关。昼夜交替导致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动植物通过进化形成相应的节律行为。B 四季循环影响的是季节性活动(如候鸟迁徙),C 太阳高度主要影响气候带分布,与题干中 “昼夜” 行为模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20.【答案】C【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解析】【分析】沙漠环境以沙丘、沙砾为主,地表主要呈黄色或棕黄色。迷彩主色调需与环境背景色匹配,才能实现隐蔽效果。A绿色适用于丛林,B蓝色适用于海洋或水域环境,均与沙漠地貌不符。黄色系迷彩可融入沙漠沙土背景,降低被发现概率,故正确答案为C。21.【答案】【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螳螂前足呈镰刀状,启发人类设计出收割工具;荷叶表面微观结构使其具备疏水自清洁特性,据此研发出防污材料;变色龙通过色素细胞变色伪装,为迷彩服设计提供灵感;萤火虫发光效率高且不产热,仿其原理制成人工冷光;人的手臂关节活动模式,为挖掘机机械臂的运动设计提供了生物原型。22.【答案】细菌;真菌;病毒【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小型原生生物等。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真菌涵盖单细胞酵母菌和多细胞霉菌、蘑菇等;病毒无细胞结构,需依赖宿主生存,如流感病毒。它们个体微小,却在生态循环、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发挥关键作用,也可能引发疾病。23.【答案】温暖;潮湿【知识点】食物的保存【解析】【分析】霉菌生长需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潮湿环境提供充足水分,利于霉菌孢子吸水萌发;温暖环境(25-30℃左右)适宜霉菌代谢繁殖。若环境通风差、光照不足,会进一步加剧湿度和温度累积,加速发霉。干燥或低温(如冷藏)则会抑制霉菌生长,这也是食品保鲜的重要原理。24.【答案】W【知识点】瓦楞纸【解析】【分析】将纸折成不同形状时,抗弯曲能力与结构的支撑面积和受力分布相关。W 形结构相当于多个三角形组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能将压力分散到多个支撑点,增强结构刚性;L 形和 U 形的支撑结构单一,受力时易在拐角处产生应力集中,抗弯曲能力较弱。故 W 形的抗弯曲能力最强。25.【答案】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知识点】进化论【解析】【分析】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储存脂肪、仙人掌针状叶减少水分蒸发,帮助生物适应环境;生理功能如鸟类双重呼吸、哺乳动物恒温机制,保障生命活动高效进行。这些特征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使生物在栖息地中获得竞争优势,是进化适应性的直接体现。26.【答案】结构;功能;仿生学【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生物结构如蜂巢六边形结构启发建筑设计,功能如蝙蝠回声定位推动雷达技术;仿生学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机制,将自然原理转化为工程解决方案,例如模仿鱼鳔发明潜艇沉浮系统,体现 “师法自然” 的科技发展逻辑。27.【答案】拱【知识点】桥梁的种类【解析】【分析】拱结构以弧形造型利用材料抗压特性,将荷载转化为轴向压力。其原理类似古代石拱桥,通过拱脚支撑传递重力,减少弯曲应力。常见于桥梁(如赵州桥)、穹顶(如万神殿)等建筑,兼具力学优势与美学价值,是古典与现代建筑中重要的结构形式。28.【答案】回声定位【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声呐的发明源于对生物回声定位原理的模仿。蝙蝠、海豚等生物通过发出超声波,接收反射回波来定位障碍物或猎物。科学家据此原理设计出声呐系统,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实现对水下目标(如潜艇、鱼类)的探测与定位,广泛应用于航海、渔业及军事领域。29.【答案】地轴;北极星;逆时针【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仪【解析】【分析】地轴是贯穿地球南北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是地球自转的基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24 小时,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该运动类似陀螺旋转,地轴倾斜角度(约 23.5°)还导致四季更替,是地球重要的运动特征。30.【答案】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四季变化源于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共同作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导致地表获得太阳辐射不同,进而引起气温升降。降水受季风、气压带移动等影响,也呈现季节性规律(如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共同构成各地四季的自然节律。31.【答案】公转;自转【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逆时针运转称为公转,周期约 365 天,形成四季更替;同时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 24 小时,产生昼夜交替。这两种运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气候、昼夜等自然现象,是地球最基本的天体运动形式。32.【答案】(1)为了注入乳酸菌菌种(2)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3)给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1) 往鲜牛奶中加酸牛奶是为引入乳酸菌。酸奶中富含活性乳酸菌,能作为菌种发酵鲜牛奶。在适宜条件下,乳酸菌可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凝固并产生独特风味,这是自制酸奶的关键发酵起始步骤。(2) 用消毒过的保温容器是为防止杂菌污染。容器若未消毒,残留的细菌等微生物会与乳酸菌竞争营养,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发酵效果。保温容器则能维持适宜温度,为乳酸菌繁殖和发酵创造稳定环境。(3) 对混合后的牛奶保温是因为乳酸菌发酵需适宜温度。37℃左右是乳酸菌的最适活动温度,保温可确保其活性,促进乳酸生成。温度过低会使发酵缓慢,过高则可能杀死乳酸菌,保温 8 - 10 小时能让发酵充分进行,使牛奶成功凝固成酸奶。33.【答案】没有;有;长;地轴;公转;高度角【知识点】日影与方向;地球仪【解析】【分析】(1)当地球 “直立” 绕太阳(灯泡)转动时,地轴垂直于公转轨道,太阳(灯泡)光线始终直射赤道附近,北半球牙签接收的光线角度不变,因此影长无明显变化。这模拟了地轴无倾斜时,全球热量分布相对均匀,无季节差异的状态。(2)当地球 “倾斜” 绕太阳转动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形成夹角(类似实际地球的 23.5° 倾斜),太阳(灯泡)光线直射点会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北半球牙签在不同 “公转位置” 接收的光线角度不同 —— 直射时影长短,斜射时影长长,因此影长出现周期性变化。(3)地球倾斜时,北半球多数位置接收的光线为斜射(非垂直照射),光线分散,牙签遮挡光线的角度更大,影长比直立时(直射为主)更长。这对应实际地球中,高纬度地区因斜射更明显,获得热量少于低纬度地区。(4)地轴的倾斜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根本原因。若地轴直立,直射点固定;倾斜则使直射点随公转周期(一年)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形成四季更替。(5)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如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这使得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进而引发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正午太阳高度指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地轴倾斜 + 公转导致该角度周期性变化 —— 直射时高度大(影长短),斜射时高度小(影长长),这是形成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及季节差异的核心机制。34.【答案】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与公转轨道面呈 23.5° 夹角。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北半球夏季时,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北半球获更多太阳辐射,气温高;冬季时地轴北端远离太阳,太阳斜射,热量少。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形成过渡季节。这种因地球倾斜公转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各地获得的热量呈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35.【答案】真空包装、防干燥机、烈日暴晒、空调除湿、低温保存、消毒柜杀菌。【知识点】食物的保存【解析】【分析】保持干燥:衣物、餐具等及时晾晒,地下室用除湿机,降低环境湿度抑制霉菌。密封储存:食物装密封盒,干货放玻璃罐,隔绝水分和空气。清洁通风:定期擦拭家具,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角落。低温处理:易发霉食物放冰箱冷藏,抑制霉菌繁殖速度。使用防霉剂:衣柜放除湿包,墙壁涂防霉涂料,阻断霉菌生长条件。36.【答案】微生物的功:制作馒头、面包,生产调味品。微生物的过:导致食物变质,导致感冒。【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的 “功” 在于:参与物质循环(如分解有机物)、制作食品(酸奶、酱油等)、生产药物(抗生素)、固氮供植物利用等。其 “过” 表现为:引发疾病(流感、结核等)、导致食物腐败、破坏材料(木材霉变)、污染环境(某些藻类爆发)。但多数微生物无害,甚至有益,仅少数具危害性。37.【答案】因为蛋壳曲面可以看成由无数的拱拼接而成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薄壳结构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且轻便省料,因而在建筑中被广泛运用。【知识点】拱形【解析】【分析】鸡蛋壳能承受大压力,因它是薄壳结构,呈拱形,受力时能将压力分散到各个部分,使整个结构均匀受压,不易破裂。薄壳结构优点是用料少、重量轻,却能承受较大压力,还能节省空间,这种结构在建筑(如悉尼歌剧院)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8.【答案】猫头鹰视觉敏锐,能够察觉及其微弱的光亮;听觉灵敏,能够准确分辨声音的来源方位;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黄鼠狼善于奔走,嗅觉十分灵敏,但视觉较差,能释放臭气御敌蚊子夜间飞行,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萤火虫雌雄的腹部均有发光器,靠发光器互相联系,找到对方进行交配和繁殖。【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夜行性动物有特殊适应本领,如猫头鹰羽毛柔软,飞行无声,利于偷袭猎物;其双眼朝前,夜视能力强,能在暗处看清物体。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通过发射声波及接收反射判断障碍物和猎物位置。刺猬夜间活动,嗅觉灵敏,靠气味寻找食物,遇敌蜷缩成刺球防御。1 / 1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5五下·天门期中)我们的上肢在做伸臂、曲臂动作时,是骨骼带动肌肉和关节工作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相反人体运动的原理是肌肉收缩牵动骨骼绕关节活动,而非骨骼带动肌肉。当伸臂或曲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肌肉通过收缩与舒张产生动力,牵拉肱骨等骨骼以肘关节等关节为支点运动,骨骼是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才是运动的动力来源。此表述颠倒了肌肉与骨骼的作用关系。2.(2025五下·天门期中)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并证明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胡克于 1665 年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塞,首次发现并命名 “细胞”,但他观察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而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基本单位” 这一结论,是 19 世纪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内容,胡克的发现未证明该理论,此表述混淆了发现现象与理论证明的区别。3.(2025五下·天门期中)俗话说“烂姜不烂味”,将生姜发霉的部分切掉后可以继续食用。( )【答案】错误【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生姜发霉后,即便切掉发霉部分,霉菌菌丝也可能已扩散至未霉变区域,且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肉眼难以分辨。食用后可能危害健康,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存在致癌风险,因此发霉生姜不应继续食用。4.(2025五下·天门期中)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两级地区奇特的自然现象。( )【答案】正确【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两极地区(南极和北极)的独特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两极会周期性出现全天 24 小时均为白昼(极昼)或黑夜(极夜)的情况,其持续时间随纬度升高而增加,是地球公转与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5.(2025五下·天门期中)英国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 )【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第一次发现微生物存在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而非英国人。17 世纪,他通过自制显微镜观察到池塘水、牙垢等样本中的单细胞生物,首次揭示了微生物世界。这一发现奠定了微生物学基础,而英国科学家胡克主要贡献在细胞观察领域,需注意区分两者的国籍与成就。6.(2025五下·天门期中)地球北半球的夏天,白天短夜晚长。( )【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北半球夏天时,由于地轴倾斜且北半球倾向太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光照时间更长,因此白天长夜晚短。例如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达全年最长,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表述与实际昼夜长短规律相反。7.(2025五下·天门期中)所有的微生物都很微小。 ( )【答案】错误【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多数微生物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但并非所有微生物都如此。如 1985 年发现的 “费氏刺骨鱼菌”,长度可达 0.7 毫米,肉眼可见;2018 年发现的 “华丽硫珠菌”,细胞长度甚至可达 2 厘米。这些大型微生物颠覆了 “微生物皆微小” 的认知,说明该表述过于绝对。8.(2025五下·天门期中)相同情况下,平桥的承重能力大于拱桥。( )【答案】错误【知识点】桥梁的种类;桥梁的结构【解析】【分析】相同情况下,拱桥的承重能力大于平桥。拱桥的弧形结构能将桥面荷载通过拱圈传递至两端支撑点,利用石材或混凝土的抗压特性分散压力;而平桥的梁体主要承受弯曲应力,荷载集中于跨中,易产生形变。例如赵州桥等古代拱桥历经千年仍稳固,印证了拱桥在承重设计上的优势。9.(2025五下·天门期中)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 )【答案】错误【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除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外,还有正四边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密铺的条件是内角能整除 360°:正三角形内角 60°、正四边形内角 90°、正六边形内角 120°,均可实现无缝拼接。正五边形等因内角无法整除 360° 而无法单独密铺,故该表述遗漏了正四边形。10.(2025五下·天门期中)在自然界中,所有的花和叶子都是白天张开,夜晚收拢。( )【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并非所有花和叶子都遵循白天张开、夜晚收拢的规律。部分植物如向日葵、睡莲等存在昼夜运动现象,但像常青树的叶子常年舒展,大部分草本植物的叶片也无明显昼夜闭合行为。此外,夜来香等植物还会在夜间开花,说明这类现象仅为部分植物的特性,而非普遍规律。11.(2025五下·天门期中)下列生物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海洋中的硅藻 B.蚜虫 C.蘑菇【答案】B【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单细胞藻类等。A 硅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是微生物;C 蘑菇属于大型真菌,虽肉眼可见,但在分类上仍归为微生物;B 蚜虫是昆虫,属于多细胞动物,体型通常在 2-5 毫米,远超微生物范畴,因此不属于微生物。12.(2025五下·天门期中)以下哪种船的结构不是人类从鱼身上获得启示而创造的?( )。A.船桨 B.船身 C.船帆【答案】C【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人类从鱼类身上获得的设计灵感多与运动和形体相关。A 船桨模仿鱼鳍划水的推进原理;B 船身的流线型设计借鉴鱼类体型以减少水阻。而船帆的功能是利用风力驱动,其灵感源于自然界的风动现象(如帆状植物叶片),并非鱼类结构 —— 鱼类无类似帆的器官,主要靠尾部和鳍的摆动前进,故船帆与鱼类启示无关。13.(2025五下·天门期中)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来的形态是( )。A.圆盘状 B.球状 C.螺旋状【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双凹圆盘状,这种形态可增大表面积,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该结构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使细胞更具弹性以通过狭窄血管。B 球状常见于未成熟红细胞或异常状态,C 螺旋状非红细胞形态特征,故正确答案为 A。14.(2025五下·天门期中)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托勒密 C.亚里士多德【答案】A【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最早系统提出地球自转理论的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他在 16 世纪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 “日心说”,指出地球不仅绕太阳公转,还绕地轴自转,打破了托勒密 “地心说” 的统治。B 托勒密主张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C 亚里士多德支持地心说,均未提出自转概念,故正确答案为 A。15.(2025五下·天门期中)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 )。A.清晨 B.中午 C.傍晚【答案】A【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清晨指由夜晚逐渐过渡到白天的时段,通常始于天色微明,结束于日出后不久,是昼夜交替的过渡阶段。B 中午是白天正午时分,C 傍晚是白天向夜晚过渡的时段,均与题干 “夜晚过渡到白天” 的描述不符。清晨的自然特征(如曙光出现、气温回升)也符合从黑夜到白昼的转变过程,故正确答案为 A。16.(2025五下·天门期中)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 )。A.青霉素 B.氯霉素 C.红霉素【答案】A【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青霉菌落周围的葡萄球菌被抑制,由此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抗生素,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的新纪元。B 氯霉素由博雷尔等科学家发现,C 红霉素由杜波斯等人分离获得,均与弗莱明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17.(2025五下·天门期中)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有这样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在花丛中对月独酌,这种花可能是( )。A.郁金香 B.芍药花 C.夜来香【答案】C【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郁金香原产中亚,16 世纪传到荷兰,我国 1980 年才引种成功,不可能出现在李白诗中。夜来香在夜间虽香气浓烈,但花朵较小且多为白色或淡黄色,与诗中情境不太相符。芍药花在唐朝时已广泛种植,花期在春季,花朵大而艳丽,符合李白对月独酌的情境,故应选 B。18.(2025五下·天门期中)中国科考队准备到南极考察,最好选择在( )出发。A.春秋季 B.夏季 C.冬季【答案】C【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南极考察最佳时间为南半球夏季(11 月至次年 3 月),此时南极处于极昼期,气温相对较高(-20℃至 0℃),利于科考作业。中国位于北半球,冬季(12 月至次年 2 月)对应南极夏季,出发后抵达时正值当地最佳考察期。A春秋季南极昼夜交替频繁,气温更低;B夏季为北半球冬季,与南极季节相反,故正确答案为C。19.(2025五下·天门期中)猫头鹰在夜晚活动,郁金香在白天开放,都是( )对动植物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循环 C.太阳高度【答案】A【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猫头鹰夜间活动、郁金香白天开放,均与昼夜光照周期变化直接相关。昼夜交替导致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动植物通过进化形成相应的节律行为。B 四季循环影响的是季节性活动(如候鸟迁徙),C 太阳高度主要影响气候带分布,与题干中 “昼夜” 行为模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20.(2025五下·天门期中)在沙漠环境中的迷彩,需要用到的主色调是( )。A.绿色 B.蓝色 C.黄色【答案】C【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解析】【分析】沙漠环境以沙丘、沙砾为主,地表主要呈黄色或棕黄色。迷彩主色调需与环境背景色匹配,才能实现隐蔽效果。A绿色适用于丛林,B蓝色适用于海洋或水域环境,均与沙漠地貌不符。黄色系迷彩可融入沙漠沙土背景,降低被发现概率,故正确答案为C。21.(2025五下·天门期中)请用线将生物或其组成结构与相关仿生应用连起来。螳螂 挖掘机荷叶 镰刀变色龙 人工冷光萤火虫 迷彩服人的手臂 自清洁材料【答案】【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螳螂前足呈镰刀状,启发人类设计出收割工具;荷叶表面微观结构使其具备疏水自清洁特性,据此研发出防污材料;变色龙通过色素细胞变色伪装,为迷彩服设计提供灵感;萤火虫发光效率高且不产热,仿其原理制成人工冷光;人的手臂关节活动模式,为挖掘机机械臂的运动设计提供了生物原型。22.(2025五下·天门期中)微生物是包括 、 、 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答案】细菌;真菌;病毒【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小型原生生物等。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真菌涵盖单细胞酵母菌和多细胞霉菌、蘑菇等;病毒无细胞结构,需依赖宿主生存,如流感病毒。它们个体微小,却在生态循环、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发挥关键作用,也可能引发疾病。23.(2025五下·天门期中)物品在 、 环境中容易发霉。【答案】温暖;潮湿【知识点】食物的保存【解析】【分析】霉菌生长需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潮湿环境提供充足水分,利于霉菌孢子吸水萌发;温暖环境(25-30℃左右)适宜霉菌代谢繁殖。若环境通风差、光照不足,会进一步加剧湿度和温度累积,加速发霉。干燥或低温(如冷藏)则会抑制霉菌生长,这也是食品保鲜的重要原理。24.(2025五下·天门期中)把同样的三张纸折成“L”“U”“W”形,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形。【答案】W【知识点】瓦楞纸【解析】【分析】将纸折成不同形状时,抗弯曲能力与结构的支撑面积和受力分布相关。W 形结构相当于多个三角形组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能将压力分散到多个支撑点,增强结构刚性;L 形和 U 形的支撑结构单一,受力时易在拐角处产生应力集中,抗弯曲能力较弱。故 W 形的抗弯曲能力最强。25.(2025五下·天门期中)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 和 。【答案】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知识点】进化论【解析】【分析】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储存脂肪、仙人掌针状叶减少水分蒸发,帮助生物适应环境;生理功能如鸟类双重呼吸、哺乳动物恒温机制,保障生命活动高效进行。这些特征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使生物在栖息地中获得竞争优势,是进化适应性的直接体现。26.(2025五下·天门期中)人类模仿生物的 和 ,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叫 。【答案】结构;功能;仿生学【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生物结构如蜂巢六边形结构启发建筑设计,功能如蝙蝠回声定位推动雷达技术;仿生学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机制,将自然原理转化为工程解决方案,例如模仿鱼鳔发明潜艇沉浮系统,体现 “师法自然” 的科技发展逻辑。27.(2025五下·天门期中)外形为弧形的建筑结构被称为 。【答案】拱【知识点】桥梁的种类【解析】【分析】拱结构以弧形造型利用材料抗压特性,将荷载转化为轴向压力。其原理类似古代石拱桥,通过拱脚支撑传递重力,减少弯曲应力。常见于桥梁(如赵州桥)、穹顶(如万神殿)等建筑,兼具力学优势与美学价值,是古典与现代建筑中重要的结构形式。28.(2025五下·天门期中)根据 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答案】回声定位【知识点】仿生技术【解析】【分析】声呐的发明源于对生物回声定位原理的模仿。蝙蝠、海豚等生物通过发出超声波,接收反射回波来定位障碍物或猎物。科学家据此原理设计出声呐系统,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实现对水下目标(如潜艇、鱼类)的探测与定位,广泛应用于航海、渔业及军事领域。29.(2025五下·天门期中)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做 ,一端始终指向 附近。地球像陀螺一样绕其 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答案】地轴;北极星;逆时针【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仪【解析】【分析】地轴是贯穿地球南北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是地球自转的基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24 小时,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该运动类似陀螺旋转,地轴倾斜角度(约 23.5°)还导致四季更替,是地球重要的运动特征。30.(2025五下·天门期中)每个地方,一年四季中的 、 、 、 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答案】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四季变化源于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共同作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导致地表获得太阳辐射不同,进而引起气温升降。降水受季风、气压带移动等影响,也呈现季节性规律(如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共同构成各地四季的自然节律。31.(2025五下·天门期中)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就是地球的 ,时间为一年;同时地球也在 ,时间为一天。【答案】公转;自转【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逆时针运转称为公转,周期约 365 天,形成四季更替;同时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 24 小时,产生昼夜交替。这两种运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气候、昼夜等自然现象,是地球最基本的天体运动形式。32.(2025五下·天门期中)根据以下自制酸奶的过程,回答问题。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60℃左右。待温度降到37℃左右,往鲜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8~10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1)为什么要往鲜牛奶中加入酸牛奶?(2)为什么要用消毒过的保温容器来装鲜牛奶?(3)为什么要对加入酸奶的鲜牛奶进行保温?【答案】(1)为了注入乳酸菌菌种(2)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3)给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1) 往鲜牛奶中加酸牛奶是为引入乳酸菌。酸奶中富含活性乳酸菌,能作为菌种发酵鲜牛奶。在适宜条件下,乳酸菌可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凝固并产生独特风味,这是自制酸奶的关键发酵起始步骤。(2) 用消毒过的保温容器是为防止杂菌污染。容器若未消毒,残留的细菌等微生物会与乳酸菌竞争营养,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发酵效果。保温容器则能维持适宜温度,为乳酸菌繁殖和发酵创造稳定环境。(3) 对混合后的牛奶保温是因为乳酸菌发酵需适宜温度。37℃左右是乳酸菌的最适活动温度,保温可确保其活性,促进乳酸生成。温度过低会使发酵缓慢,过高则可能杀死乳酸菌,保温 8 - 10 小时能让发酵充分进行,使牛奶成功凝固成酸奶。33.(2025五下·天门期中)研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实验材料:皮球、牙签、灯泡。实验步骤:①用一个皮球代表地球,在两端各粘上一根牙签,代表地轴,再在“地球”的“赤道”和“北半球”上各粘一根牙签。②在桌子上点亮一个灯泡代表太阳,先让“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再让“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一圈,观察“赤道”和“北半球”上牙签影长的情况。实验现象:“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发现“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牙签影长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当“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发现“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牙签影长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地球”倾斜着绕“太阳”转动比直立着绕“太阳”转动牙签的影长要 (填“长”或“短”)。实验结论:由于 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 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 各不相同。【答案】没有;有;长;地轴;公转;高度角【知识点】日影与方向;地球仪【解析】【分析】(1)当地球 “直立” 绕太阳(灯泡)转动时,地轴垂直于公转轨道,太阳(灯泡)光线始终直射赤道附近,北半球牙签接收的光线角度不变,因此影长无明显变化。这模拟了地轴无倾斜时,全球热量分布相对均匀,无季节差异的状态。(2)当地球 “倾斜” 绕太阳转动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形成夹角(类似实际地球的 23.5° 倾斜),太阳(灯泡)光线直射点会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北半球牙签在不同 “公转位置” 接收的光线角度不同 —— 直射时影长短,斜射时影长长,因此影长出现周期性变化。(3)地球倾斜时,北半球多数位置接收的光线为斜射(非垂直照射),光线分散,牙签遮挡光线的角度更大,影长比直立时(直射为主)更长。这对应实际地球中,高纬度地区因斜射更明显,获得热量少于低纬度地区。(4)地轴的倾斜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根本原因。若地轴直立,直射点固定;倾斜则使直射点随公转周期(一年)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形成四季更替。(5)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如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这使得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进而引发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正午太阳高度指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地轴倾斜 + 公转导致该角度周期性变化 —— 直射时高度大(影长短),斜射时高度小(影长长),这是形成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及季节差异的核心机制。34.(2025五下·天门期中)简述四季形成的原因。【答案】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与公转轨道面呈 23.5° 夹角。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北半球夏季时,地轴北端倾向太阳,北半球获更多太阳辐射,气温高;冬季时地轴北端远离太阳,太阳斜射,热量少。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形成过渡季节。这种因地球倾斜公转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各地获得的热量呈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35.(2025五下·天门期中)生活中的防霉方法有哪些(至少4点)【答案】真空包装、防干燥机、烈日暴晒、空调除湿、低温保存、消毒柜杀菌。【知识点】食物的保存【解析】【分析】保持干燥:衣物、餐具等及时晾晒,地下室用除湿机,降低环境湿度抑制霉菌。密封储存:食物装密封盒,干货放玻璃罐,隔绝水分和空气。清洁通风:定期擦拭家具,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角落。低温处理:易发霉食物放冰箱冷藏,抑制霉菌繁殖速度。使用防霉剂:衣柜放除湿包,墙壁涂防霉涂料,阻断霉菌生长条件。36.(2025五下·天门期中)微生物的功与过体现在哪里?【答案】微生物的功:制作馒头、面包,生产调味品。微生物的过:导致食物变质,导致感冒。【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的 “功” 在于:参与物质循环(如分解有机物)、制作食品(酸奶、酱油等)、生产药物(抗生素)、固氮供植物利用等。其 “过” 表现为:引发疾病(流感、结核等)、导致食物腐败、破坏材料(木材霉变)、污染环境(某些藻类爆发)。但多数微生物无害,甚至有益,仅少数具危害性。37.(2025五下·天门期中)薄薄的鸡蛋壳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压力?薄壳结构的优点是什么?【答案】因为蛋壳曲面可以看成由无数的拱拼接而成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薄壳结构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且轻便省料,因而在建筑中被广泛运用。【知识点】拱形【解析】【分析】鸡蛋壳能承受大压力,因它是薄壳结构,呈拱形,受力时能将压力分散到各个部分,使整个结构均匀受压,不易破裂。薄壳结构优点是用料少、重量轻,却能承受较大压力,还能节省空间,这种结构在建筑(如悉尼歌剧院)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8.(2025五下·天门期中)举例说明夜行性动物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答案】猫头鹰视觉敏锐,能够察觉及其微弱的光亮;听觉灵敏,能够准确分辨声音的来源方位;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黄鼠狼善于奔走,嗅觉十分灵敏,但视觉较差,能释放臭气御敌蚊子夜间飞行,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萤火虫雌雄的腹部均有发光器,靠发光器互相联系,找到对方进行交配和繁殖。【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夜行性动物有特殊适应本领,如猫头鹰羽毛柔软,飞行无声,利于偷袭猎物;其双眼朝前,夜视能力强,能在暗处看清物体。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通过发射声波及接收反射判断障碍物和猎物位置。刺猬夜间活动,嗅觉灵敏,靠气味寻找食物,遇敌蜷缩成刺球防御。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天门市小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