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三峡【课前预学】预学一 朗读课文两遍,在括号里为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将加点字抄写一遍。略无阙处( )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 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 )预学二 按要求填空。预学三 课文运用了许多四字短语,它们句式整齐,读来声韵和谐。朗读课文,体会句式的特点,并选取六个你喜欢的四字短语,工整地抄写在下页的田字格内。【课堂导学】导学一 文言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常常有不同的解释。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课文注释,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③自非亭午夜分自zì ①自己。《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知者明。”又亲自。《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将。”(将:统率部队。)[自如][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汉书·李广传》:“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如。”(广:人名。)②自然。《商君书·错法》:“举事而材~练者,功分明。”③从。《论语·学而》:“有朋~远方来。”④由于。《汉书·灌夫传》:“侯~我得之,~我捐之,无所恨。”⑤即使。《汉书·刑法志》:“律令烦多······~明习者不知所由。”⑥假如。常“自非(假如不是)”连用。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食口稍众:指吃饭的人多。) (选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引:①属引凄异②友人惭,下车引之(3)时: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④元方时年七岁导学二 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1)默读全文,圈画文中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词语,并填写表格。表3-1《三峡》结构梳理文章结构 段落 景物特点三峡总貌 第1段 山势连绵,隐天蔽日季 节 分 说 ① 第2段 ②春、冬 第3段 ③④ 第4段 ⑤(2)填完上表,小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为什么没有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呢?”写作顺序总是受到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影响。请你和她一起探究答案,结合上面的学习成果,从“思考原点”出发,逐步完成“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堂上发表你的见解。第一站:浏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1段总写了三峡风貌,全文是 结构。第二站:写作时,作者往往将最富有特点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介绍。我们可以用第2段的内容来验证这个道理。第三站:进一步思考,春,冬两季的水为什么放在一起写?第四站:写作对象特点的丰富性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从内容和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第4段的价值是什么?图3-1“写作顺序”探究地图探究结果:导学三《三峡》之美不仅美在结构清晰,更美于字词凝练、意蕴丰富。请和小文一起,用对对子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内容;再读一读课文,感受字词凝练而富有韵律的美感。课文里对仗多,请来对一对 小文:我说“朝发白帝”。 我:我对“ ” 小文:我说“素湍”。 我:我对“ ” 小文:我说“重岩”。 我:我对“ ” 小文:我说“林寒”。 我:我对“ ”你还可以从预习的角度,在本单元的其他课文里找一找这样的“对仗”吗?试着找出几组,和同学来做一做对对子的游戏。(2)山水无言,而美在字里行间;一幅三峡山水画,多样人文风情图。请仿照示例,在文中找出体现三峡之美的句子,摘录下来,并根据提示,进行赏析。如果你爱好绘画,还可以在下页框中用图画表现句子的美。【示例】摘录: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赏析:猿的叫声在空旷的山谷久久回荡,营造了强烈的空间感和凄美悲凉的氛围。这个句子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给我带来这一切如在耳畔、宛在眼前的感受。提示:除了凄美之感,三峡还有什么样的美感值得我们用心体悟?请再用心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样的美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传递的?摘录:赏析;(绘面)导学四 背诵是学习经典作品的重要方法。其实,背诵也讲究技巧,下图是小文梳理的几条背诵小妙招。请你从中选取合适的小妙招,背诵《三峡》,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你的背诵心得,并请学习小组的成员为你打分。图3-2 背诵小妙招表3-2 课文背诵小组评价表评价项目 评价依据 一句话评语 评价结果(涂黑)背诵准确 背诵时没有语音和停顿错误,句子顺序正确,没有漏句、错句背诵流畅 背诵几乎一气呵成,不卡壳,不停滞背诵自然、大方 背诵如朗读般自然,不过分紧张,不拖音【课后拓展】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相应的任务。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①女,名曰瑶姬,未行②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沽裳。”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孙桓为逊前驱,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而叹曰:“吾昔至京,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薨矣。(选自《水经注校证》)【注释】①季:排行在后的。 ②行:这里是出嫁的意思。 ③迳:同“径”。④薨:古代称王侯之死。文段中,课文的前后文分别介绍了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和刘备败逃的历史故事。结合“课前预学”的“知识小窗”思考:作为一部以介绍大小河流为主要内容的地理著作,《水经注》在介绍河流的同时记录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歌谣等内容,有什么意义?答案预学一 quē xī xiānɡ sù tuān yǎn shù zhǔ 抄写略。预学二 (1) 郦道元 水经注 (2) 巫峡 西陵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预学三 [示例]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四字短语即可)导学一 (1) ①从 ②自己 ③假如 (2) ①延长 ②拉 (3) ①时候 ②按时③时间 ④当时导学二 (1) ①夏 ②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③充满趣味,富有生机 ④秋 ⑤凄清哀婉, 肃杀悲凉 (2) 第一站:总分 第二站: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句子可见,夏季水量大、水流湍急,四季中夏天的水流特点最为突出。 第三站:春、冬之水特点相 似,放在一起写,可以突出三峡春、冬之季的雅趣。 第四站:夏水迅猛,春、冬之水充满趣味,而 秋水的凄美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风貌。以秋水作结,形成了三种风貌的展示,各具情态。 探究结果:《水经注》是一部以大小河流为主要写作对象的作品。在《三峡》一文中,作者实际上是以水的 特点为写作重点的,在特点展示的过程中,把夏水迅猛作为最突出的特点放在最前面写,将春、冬 的雅趣合并在一个段落中,而以秋水之景作结,展示完整而丰富,写作顺序由总到分,突出重点, 特点全面。导学三 (1)暮到江陵 绿潭 叠嶂 涧肃 (2)[示例]摘录: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赏析:白色的水花、绿色的 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青山,造型奇异的柏树体现出三峡地区独有的风貌,看水流高悬成瀑,山 间无论春、冬,都有盎然的生机,多么有趣的画面,这是一种自然的雅趣。 绘画略。导学四 [示例]结合图中的小妙招,我背诵了课文。我有以下心得与同学们分享:这篇课文 中有许多对仗的语句,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语句对仗的特点来背诵,从而很好地把上下句连起 来。比如“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我就是这样背下来的。在理解课文写作顺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背完第2段,我就知道该说春、冬的特点了,这样背诵的时候就有了 信心,非常顺利地从第2段背到第3段。对我来说,做到有感情地背诵还有一点难度,所以我采用 了多读、多感悟的方法,效果不错,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吧。 评价略。拓展 《水经注》以《水经》为纲,在介绍大小河流的同时,记录在沿岸地区传播的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民间歌谣等,这些内容互相印证流水的走向,使河流不单单是一条自然的河,也是一条 文化的河。这样写也增强了《水经注》的文化气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